152 拍賣會上的暗流

字數:3929   加入書籤

A+A-


    陳帆將那份《軌道交通線網優化研討會紀要》的PDF文件標記為“高優先級語義分析對象”後,便關閉了主控台左側的輔助屏。他沒有立刻下達進一步指令,而是轉身走向會議室。走廊燈光平穩,腳步聲在空曠中回蕩兩下便消散。
    會議桌已提前布置完畢,投影儀連接著便攜終端,牆麵上緩緩展開一幅三維城市熱力圖。五道口區域被單獨提取出來,標注著密密麻麻的數據節點。交通流量、人口密度、高校輻射範圍、企業注冊增速——每一項都被賦予特定權重,並實時演算出綜合價值指數。
    李航和周婷已經就座,前者正低頭翻看一份打印出來的趨勢推演報告,後者則用筆在筆記本上劃出幾處疑問點。沒有人說話,但氣氛並不凝滯,而是帶著一種即將進入實戰前的克製節奏。
    陳帆走到投影前,手指輕點屏幕,調出係統輸出的核心參數表。
    “教育權重三十五,交通四十,商業二十五。”他聲音不高,卻清晰傳入每個人耳中,“這不是拍腦袋定的比例,是過去七十二小時對十七個可比地塊的曆史成交數據反向擬合的結果。”
    李航抬起頭:“你是說,係統從以往成功溢價的案例裏,倒推出了這個配比?”
    “準確地說,是識別出了哪些因素在最終成交價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陳帆切換畫麵,展示一組對比柱狀圖,“比如望京那次拍賣,商業預期拉得太高,結果後期招商不及預期,反而拖累整體回報率。而亦莊那塊地,贏就贏在交通兌現速度快,哪怕當時配套不足,資本也願意提前買單。”
    周婷合上筆記本:“所以你認為,隻要抓住這三項核心變量,就能繞開傳統拿地依賴關係和消息的操作模式?”
    “不是繞開。”陳帆糾正道,“是建立新的判斷基準。我們沒法控製誰跟領導吃飯,但可以比所有人都更早看清這塊地到底值多少錢。當別人還在打聽內部消息時,我們已經在算人流轉化率了。”
    他停頓片刻,目光掃過兩人:“現在的問題不是信不信這套模型,而是敢不敢按它給出的價格上限去舉牌。”
    會議室陷入短暫沉默。
    李航終於開口:“假設模型算出來合理上限是兩億五,結果拍賣現場衝到三億,你還跟不跟?”
    “不跟。”陳帆回答得很快,“我們的優勢不在拚資金,而在識別價格泡沫。如果競價超出係統估值區間,說明市場情緒已經被操控,那就不是交易,是賭博。”
    周婷微微點頭:“那你打算什麽時候出手?”
    “等熱度起來,但還沒失控的時候。”他說完,收起設備,“準備去現場。真正的考驗,不在會議室,而在拍賣廳。”
    半小時後,北京市土地交易中心三樓拍賣大廳內,編號B07的席位亮起了電子標識燈。陳帆坐在其中,左手邊放著一台加密平板,右前方則是本次出讓地塊的基本資料冊。
    會場陸續坐滿。三家頭部房企的代表分別落座於前排中央位置,彼此間隔不遠,但沒有任何交流。工作人員宣讀規則,確認保證金到賬情況,整個流程按部就班。
    起拍價公布:八千萬元。
    競價開始後,氣氛迅速升溫。多家中小開發商輪番舉牌,價格穩步攀升。一億、一點五億、兩億——每一次加價都引發輕微騷動,後排觀望者開始交頭接耳。
    就在報價突破兩億元大關,進入千萬級加價階段時,原本激烈爭奪的三家房企代表突然同時停止動作。
    沒有人再舉起號牌。
    會場瞬間安靜下來。主持人的聲音在空曠中顯得格外突兀:“兩億,有無人繼續出價?兩億一次……”
    時間仿佛被拉長。第二遍提醒過後,仍無反應。
    第三遍即將出口之際,陳帆指尖已在平板上滑動。他調出了後台同步上傳的行為記錄——包括每家房企代表的舉牌頻率、停頓節奏、甚至麵部微表情的幀級捕捉數據。
    這些信息被實時導入“行為博弈分析模塊”。係統基於過往二十場公開土地拍賣的樣本庫,正在計算當前競拍方之間的協同異常指數。
    進度條推進至89%時,初步結論彈出:目標三方在關鍵節點的動作一致性達到91.3%,顯著高於正常競爭閾值(62%以下),存在高度共謀嫌疑。
    幾乎同一時刻,陳帆也完成了另一項交叉驗證。他命令係統檢索近三個月內這三家企業背後的股權結構變動,結果發現其中兩家的實際控製人,均通過離岸基金間接持有同一家建材集團的股份。而該集團近期正密集增持水泥與鋼鐵類資產。
    這意味著什麽?
    不是臨時退縮,而是早有預謀。他們不需要把價格抬上去,隻需要製造冷清假象,讓其他參與者誤判市場需求疲軟,從而放棄競爭。一旦流拍或低價成交,後續操作空間極大。
    典型的圍標前奏。
    主持人第三次詢問:“兩億,最後一次確認,是否有新增報價?”
    全場依舊無人應答。
    陳帆盯著屏幕上的協同指數曲線,沒有急於行動。他知道,此刻任何一次加價都會成為***,可能直接引爆對方的反擊預案。但如果不出手,前期所有布局都將失去意義。
    他按下通訊鍵,低聲對後台人員說:“把剛才最後十分鍾的所有視頻片段,連同語音環境噪音一起打包,送入壓力反應模型做二次校驗。我要確認,那三人是不是真的達成了默契,還是有人被迫跟隨。”
    指令發出後,他靠回椅背,目光落在前方三家房企代表的背影上。
    其中一人微微側頭,與鄰座交換了一個極短的眼神。不到半秒,兩人又恢複正襟危坐的姿態。
    這個細節被平板自動抓拍並標記為“高關注事件”。
    係統更新分析結果:三人組在兩億關口後的決策延遲模式高度一致,且呼吸頻率同步性上升17%,配合肢體語言編碼分析,判定為“非偶然協同行為”,置信度94.6%。
    陳帆終於明白,這不是市場自然冷卻,而是一次精心設計的壓製。
    他沒有舉牌。
    也沒有離開座位。
    隻是將平板旋轉九十度,調出一個新的界麵——那是係統剛剛生成的“異常競拍模式預警檔案”,編號ALG20000523,命名規則與此前封存的互聯網戰役檔案完全一致。
    他輕輕點了下保存。
    此時,主持人宣布:“因無人繼續應價,該地塊以兩億元成交,進入資格審核環節。”
    話音落下,前排那三位代表依舊沒有起身,甚至連表情都沒有變化,仿佛這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陳帆盯著他們的背影,手指在平板邊緣輕輕敲擊了一下。
    下一秒,他重新打開城市空間動力學模型,輸入最新參數:當前成交價、競拍參與度衰減曲線、圍標可能性評分。
    運算開始。
    進度條緩慢推進。
    屏幕最下方跳出一行小字提示:
    【新一輪估值迭代啟動,預計完成時間:18分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