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建材市場的危機

字數:3531   加入書籤

A+A-


    暴雨砸在總部大樓的玻璃幕牆上,發出沉悶的撞擊聲。雨水順著垂直的線條瘋狂滑落,像無數條被風吹斜的銀線,在夜色中織成一片模糊的屏障。
    陳帆沒有起身,也沒有離開主控台。他的手指仍在平板邊緣輕輕敲擊,節奏穩定,像是在等待什麽。屏幕上的城市空間動力學模型還在運行,進度條已推進至百分之八十九,下一波估值結果即將生成。
    就在此時,主控係統右下角彈出一個紅色警示框,沒有任何預兆。
    “五道口項目鋼筋采購成本突破閾值,當前報價較係統預測高出12.7%。”
    他目光一凝,指尖動作停下。
    這不是普通的市場波動。係統對建材價格的預測基於過去六個月全國主要工地的實際成交數據、物流半徑與鋼廠產能利用率構建的動態模型,誤差通常控製在3%以內。超過10%,意味著外部力量正在強行扭曲供應鏈。
    他立即調出采購合同鏈路。原定合作的河北某二級批發商在十分鍾前通過傳真發來通知:“因上遊原料緊張,即日起暫停發貨,恢複時間另行告知。”措辭官方,毫無協商餘地。
    陳帆切換界麵,接入全國建材價格數據庫。這是他早年親自設計的數據采集模塊,依賴區域代理每日上報和電話核實,雖不如現代平台實時,但在當時已是罕見的信息優勢。
    他手動輸入“鋼筋”“批發價”“近十二小時”三個關鍵詞,篩選範圍鎖定華北地區。
    係統開始比對。
    三分鍾後,地圖上三個省份同時亮起黃點:河北、河南、山東。每一處都標注著相同的漲幅區間——12%到13%之間,提價時間集中在今晚九點零七分前後,誤差不超過四分鍾。
    太整齊了。
    這種跨省同步調價,在缺乏統一信息發布渠道的1998年幾乎不可能自然發生。除非有人在背後協調。
    他迅速回溯時間線。土地拍賣結束於今晚七點十八分,對方三方代表默契退場,地塊流拍。而現在,不到三小時,建材市場出現區域性集體提價。
    這不是巧合。
    是壓製。
    他們想用材料斷供拖慢施工進度,逼他在後續補拍時陷入被動。一旦工期延誤,銀行放款節奏、銷售回款周期都會受影響,資金鏈壓力將指數級上升。
    陳帆靠向椅背,閉眼兩秒,腦海中快速推演對手可能的布局路徑。傳統地產商的優勢不在數據分析,而在長期積累的供應鏈網絡。隻要他們聯手幾家關鍵批發商,就能在短期內製造“資源緊缺”的假象,卡住所有新入局者的咽喉。
    但他們的盲區也很明顯——隻盯著主流渠道。
    他睜開眼,重新操作終端,調出一份加密文件夾,命名為“備用供應商名錄”。這是他在大學時期帶隊調研時親手整理的名單,收錄了二十多家中小型鋼廠和地方建材廠的聯係方式,多數位於西南和東北偏遠地區,未被大型房企納入常規采購體係。
    這些人不參與圍標,也不依附地產聯盟,唯一看重的是訂單穩定和付款信用。
    陳帆啟動加密線路,逐個撥通電話。
    第一通無人接聽。
    第二通提示線路忙。
    第三通接通後,對方聽清來意,語氣立刻謹慎起來:“現在這行情,我們不敢隨便接單啊,上麵有壓力。”
    “我不要求你現在發貨,隻要確認產能。”陳帆語速平穩,“明天中午前,我需要兩千噸螺紋鋼,規格三級,直徑十二毫米,能做嗎?”
    對方沉默幾秒:“……能做。但我們得先收定金。”
    “預付三成,合同簽完立刻打款。”他說完,掛斷電話,繼續撥打下一個。
    第四家位於吉林通化的小型軋鋼廠,在聽到“全款預付可談”後,直接答應騰出一條生產線,並承諾四十八小時內完成備貨。
    第六家四川綿陽的民營鋼廠也表示可以協調運輸,但需要明確收貨地點和驗收標準。
    陳帆一邊記錄可用產能,一邊在係統中標記供貨點位。四個可靠來源初步確認,總供應量可達三千五百噸,足以支撐項目前三個月的基礎建設需求。
    他隨即下達調度指令,啟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組合運輸方案:鐵路為主,公路為輔,避開可能設卡的華北幹線,繞行山西、陝西進入北京。
    命令發出後,係統自動生成首批運輸節點追蹤表。屏幕上,四個新增供貨點逐一亮起綠光,預計首單抵達時間為47小時12分鍾。
    他還不能鬆懈。
    這些新渠道雖然獨立,但一旦大規模采購啟動,仍可能引起對方警覺。真正的勝負手,不在誰掌握更多材料,而在誰能隱藏自己的補給路線。
    他返回主控界麵,在係統中創建了一個新標簽:“供應鏈安全等級A”,並將河北、河南、山東三家異常提價的批發商列入觀察名單。設置自動監測規則:未來七十二小時內,若其向其他客戶報價低於當前水平,則觸發“虛假短缺”判定,視為惡意控價證據留存。
    接著,他調出資金流轉監控模塊,準備追蹤今晚這筆聯合提價背後的結算流向。任何大規模交易都離不開資金支持,隻要找到付款賬戶之間的關聯線索,就能順藤摸瓜,查清幕後指揮者是誰。
    屏幕左側開始加載銀行間結算數據接口,右側同步開啟行為模式分析引擎。他輸入初始參數:交易時間窗口、金額區間、企業注冊地分布。
    運算進度條緩緩推進。
    突然,一條異常記錄跳入視野。
    一筆來自山東某建材公司的電匯,在今晚九點十二分匯出,收款方為河南一家物流公司,用途標注為“運輸預付款”。但該物流公司名下並無重型貨車登記信息,且注冊地址是一處廢棄倉庫。
    陳帆放大這條記錄,將其與另外兩省的提價動作進行時間軸對齊。
    完全吻合。
    這不是單純的漲價,而是有組織的資金調度。他們用虛構的物流合同作為掩護,向參與聯盟的企業支付協調費用,形成閉環。
    他正準備深入追蹤該賬戶的曆史往來,主控屏右上角再次閃爍。
    一條新的警報彈出:
    “遼寧鞍山某合作鋼廠報價上調11.5%,聲稱‘接到行業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