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五道口地塊的黃昏
字數:3319 加入書籤
主控室的打印機早已停止運轉,最後一張日誌紙靜靜躺在金屬托盤裏,墨跡幹涸。陳帆站在五道口地塊東側的圍擋前,手中平板屏幕剛熄滅,地下光纜仍在持續回傳數據。他沒有回頭,身後那陣皮鞋踩碎混凝土的聲音已經遠去,但話語卻像釘子一樣紮在空氣裏。
他重新點亮設備,啟動最終模擬程序。係統調用整合完畢的城市發展數據庫,將2005至2010年北京市人口淨流入趨勢、高校分布密度與地鐵建設進度三條核心曲線進行空間映射。地麵輕微震動了一下,一塊透明全息屏自預埋模塊中緩緩升起——虛擬樓宇群拔地而起,商業動線以藍線流轉,人流熱力圖呈橙紅色波紋擴散,產業聚集度則用深淺不一的綠域標注。一座未來CBD,在暮色漸沉的工地上悄然成型。
陳帆伸手觸碰投影中的主樓輪廓,指尖劃過之處,實時成本估算與回報周期數據逐項浮現。這是金融洞察係統首次完成從抽象數值到空間形態的完整推演。不再是Excel表格裏的增長率,也不是競拍會上的權重比例,而是可行走、可感知的城市肌理。他望著眼前這片燈火虛影,想起三年前在宿舍裏用Access錄入第一組教育配套數據時,手指敲擊鍵盤的節奏,竟和此刻塔吊基座打樁的震動頻率隱隱重合。
圍擋上的宣傳畫被風吹得微微鼓動,“未來CBD”四個字在斜陽下泛著反光。他抬手撫平一角褶皺,動作輕緩。
“你們這些搞數據的,總覺得自己算得準。”那聲音再次響起,比剛才更近了些,“可你算過誰能在夜裏調動三十台鉤機嗎?”
陳帆沒有轉身。他知道那人並未真正離開,隻是換了個角度站著,依舊藏在圍擋投下的陰影邊緣。
“圖紙再漂亮,也擋不住推土機。”灰衣男子往前走了兩步,風衣下擺沾了泥點,“我幹這行二十年,沒見過靠電腦畫畫就能建城的。你這套東西,能擋住強拆隊?”
陳帆關掉投影,收起平板,放入內袋時,指尖碰到了那張折疊的紙條——上麵印著未解析完的通信片段:“避免接觸實體工地”。他沒說話,隻是把設備收好,拉上外套拉鏈。
對方冷笑了一聲,“你不回應,是覺得我不敢動手?還是覺得監控拍下來就有用?”
“我不是來談判的。”陳帆終於開口,聲音不高,“我是來開工的。”
“開工?”男子嗤笑,“你知道這塊地之前為什麽沒人敢動?不是價高,是水太深。你以為你是憑本事拿下的?上麵有人壓著不批,下麵有人等著看你怎麽塌。”
陳帆轉過身,直視對方。那人約莫五十歲上下,臉型瘦長,眼神沉穩,嘴角始終掛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譏意。他不像現場監工,也不像投資代表,倒像是常年遊走於審批與施工之間的中間人,熟悉每一個可以卡住進度的節點。
“你說得對。”陳帆說,“這塊地確實水深。所以我在係統裏加了三十七個風險變量,包括政策變動、資金鏈斷裂、供應鏈中斷、施工事故,還有——”他頓了頓,“人為破壞。”
男子眯起眼,“你還真當那些模型能防得住鐵鍬?”
“模型不能。”陳帆平靜地說,“但它能提前四十八小時預測異常人員聚集,能通過用電量判斷夜間機械調度規模,能分析周邊加油站柴油采購記錄,判斷是否有大型設備即將進場作業。它還能標記出過去五年參與過類似‘清場行動’的工程車隊車牌號。”
男子沉默了一瞬,隨即笑了,“那你現在查到了什麽?”
“還沒查。”陳帆說,“但我已經把建材供應商黑名單同步給了安保組,所有出入口加裝了臨時攝像頭,紅外巡檢和無人機雙軌運行,每兩小時更新一次邊界狀態。另外,我在係統裏新建了一個標簽:‘物理幹預預警’。”
“有意思。”男子低聲道,“你以為你在建項目,其實你是在給自己搭舞台。等哪天台塌了,觀眾早就散了。”
“舞台不會塌。”陳帆看著他,“隻要根基還在。”
“根基?”男子搖頭,“你以為是數據?是合同?是批文?都不是。在這行,根基是默契,是規矩,是你不動我,我不碰你的平衡。你打破了這個,就別怪別人不留麵。”
“我沒有打破任何規矩。”陳帆說,“我按流程報名,按規則競價,按標準立項。如果有人想用非正常手段幹預建設進程,那不是我在破壞秩序,而是你們在維護特權。”
男子盯著他看了幾秒,忽然笑了笑,“年輕人,你會後悔今天站在這裏講這些話的。”
他說完,轉身離去,腳步穩健,沒有回頭。
陳帆沒動。晚風卷起塵土,吹動圍擋上“未來CBD”的宣傳畫,一角再次掀起。他抬手重新壓住,指尖感受到畫布背後的鐵絲網有些鬆動。他順著邊緣摸了一圈,發現右側支架底部被人動過手腳,固定螺栓被擰鬆了兩圈,稍有外力就會傾斜倒塌。
他掏出手機,撥通安保負責人號碼。
“東側圍擋C3區支架被動過,立刻派人加固,並調取最近三小時監控。另外,通知技術組,把今晚所有無人機巡航路線延長二十分鍾,重點覆蓋西北角廢棄廠房方向。”
電話掛斷後,他站在原地,望向空曠的工地。遠處,第一盞施工燈還亮著,昏黃的光暈籠罩著尚未打完的地基。他知道,對方剛才那番話不是恐嚇,而是宣告——這場博弈已從數據層麵下沉到現實世界。係統能預測十年後的價值增長曲線,卻無法阻止明天清晨一輛無牌照推土機衝進工地。
但他也清楚,自己不再是那個隻能靠手動錄入報紙數據的高中生。三年來,他構建的不隻是一個分析工具,而是一套反應機製。每一次威脅,都會成為係統的訓練樣本;每一次幹擾,都會被轉化為新的防禦參數。
他打開通訊器,低聲下令:“把第153章建材供應商黑名單,全部導入夜間巡檢人臉比對庫。一旦發現關聯人員出現在五百米範圍內,立即觸發一級警報。”
命令下達完畢,他仍沒有離開。雙腳穩穩踩在泥地上,目光落在那幅被風吹得起伏的宣傳畫上。畫麵中的高樓群燈火通明,玻璃幕牆反射著並不存在的霓虹。現實中,這裏隻有裸露的地基、散落的鋼筋和一道搖晃的圍擋。
他抬起手,再次撫平畫布。這一次,動作更慢,也更堅定。
夜色徹底壓了下來。
工地邊緣,一道黑影閃過圍擋拐角,蹲伏片刻後迅速退入荒草叢。
陳帆的目光掃向那個方向,卻沒有追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