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衛生局

字數:5197   加入書籤

A+A-


    湯色醇厚,香氣撲鼻。
    馬華拎著剛到的牛骨進來,臉色卻不太對勁。
    "哥,街道新來的李幹事放話,說咱們這老湯不符合衛生標準,要取樣送檢。"
    何雨柱的手頓了頓,湯勺在鍋裏慢慢攪動:"理由?"
    "說老湯反複熬煮會產生有害物質。"馬華壓低聲音,"我打聽了,是許大茂攛掇的,他表侄在衛生局當差。"
    正說著,秦淮茹提著菜籃子經過,聽見這話停下腳步:"雨柱,我昨兒瞧見許大茂和李幹事在茶館嘀咕,怕是要使壞。"
    何雨柱舀起一勺老湯,在晨光裏細看:"這湯我爺爺傳下來六十年,從沒出過問題。"
    果然,晌午時分李幹事就帶著人來了。這是個三十出頭的幹部,梳著油亮的分頭,說話拿腔拿調。
    "何老板,現在講究科學飲食。你這老湯天天煮,亞硝酸鹽超標啊!"
    何雨柱不慌不忙:"李幹事,我們每天都會加新料,湯底三天一換,有記錄可查。"
    "記錄能做假!"李幹事揮手讓手下取樣,"我們要送去省裏檢測,結果出來前暫停使用老湯。"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賈張氏尖著嗓子起哄:"我就說傻柱家的湯有問題!"
    劉海中背著手幫腔:"要服從管理嘛!"
    何雨柱突然笑了:"李幹事,取樣可以。不過按規矩,得三方見證。馬華,去請老王主任和街坊代表。"
    李幹事沒料到這一招,臉色頓時難看。
    檢測結果要等一周。這七天不能使用老湯,焦香居的招牌菜全得停售。客人紛紛抱怨,生意一落千丈。
    第五天深夜,何雨柱獨自在空蕩的後廚發呆。秦淮茹悄悄推門進來,手裏捧著個陶罐。
    "雨柱,這是我奶奶留下的湯引子。你先應應急,別砸了招牌。"
    何雨柱眼眶發熱:"秦姐,這怎麽行..."
    "拿著!"秦淮茹硬塞給他,"我不能看著許大茂這些人毀了老字號。"
    第七天結果出來,老湯各項指標合格。李幹事灰溜溜地來送報告,何雨柱卻攔住他。
    "李幹事,檢測費二百塊,您看..."
    "這、這該你們出啊!"
    "是您要求檢測的,按規矩該申請方承擔。"何雨柱不急不慢,"要不咱們去街道評評理?"
    李幹事隻好自掏腰包。這事傳開,街坊們都誇何雨柱有骨氣。
    但危機剛過,新的麻煩又來了。許大茂竟然在對麵開了家"新式快餐店",打著"科學配方"的旗號,搶走不少客人。
    "哥!他那漢堡賣得比咱們牛肉麵還便宜!"馬華氣得直跺腳。
    更可氣的是,許大茂到處散播謠言,說老湯是"隔夜湯",不衛生。
    何雨柱沉思良久,在店門口貼出告示:"明日公開熬製老湯,歡迎監督。"
    第二天,焦香居門口支起大鍋。何雨柱當眾展示熬湯全過程,從選料到火候,毫無保留。他還請來老食客現場品嚐,眾人交口稱讚。
    這時,許大茂帶著李幹事過來挑刺:"何雨柱,你當街熬湯影響市容!"
    何雨柱不慌不忙地亮出街道批準文件:"我們這是飲食文化展示,有批文。"
    正僵持著,一位白發老人擠進人群。有人認出這是退休的衛生局老局長。
    "小李啊,"老局長拍拍李幹事肩膀,"我喝這湯幾十年了。傳統手藝要保護,不能一棍子打死啊!"
    李幹事頓時蔫了。許大茂見狀要溜,被何雨柱叫住。
    "大茂,你的漢堡用的是什麽肉?敢不敢也公開製作過程?"
    許大茂支支吾吾說不出來。有懂行的顧客起哄:"怕是冷凍肉吧!"
    這事過後,焦香居生意更紅火了。但何雨柱卻做起噩夢,總夢見老湯被倒掉的場景。
    他做了一個重要決定:把老湯配方公開記錄,存入街道檔案室。馬華不理解:"哥,這可是祖傳秘方!"
    "手藝在人心裏,不在紙上。"何雨柱望著灶火,"再說,真傳不在方子,在火候。"
    這年冬天特別冷。許大茂的快餐店因為用料問題被查處,關門大吉。除夕夜,他醉醺醺地敲開焦香居的門。
    "傻柱...我輸了...可我不明白,為啥你總能贏?"
    何雨柱給他盛了碗熱湯:"因為我守的不是一口鍋,是人心。"
    窗外雪花紛飛,灶台上的老湯咕嘟作響。這鍋湯熬過了風雨,熬過了是非,最終熬出了人間真味。
    鞭炮聲在胡同裏炸響。焦香居後廚蒸汽氤氳,何雨柱正往老湯裏下香料,馬華慌慌張舉著一紙公文衝進來:"哥!街道要統一改造煤灶,限期換燃氣!"
    何雨柱手裏的料包懸在半空:"煤灶用了三代,說換就換?"
    "說是環保要求..."馬華急得跺腳,"可咱那紅燒肉全靠煤火慢燉,換了燃氣還能是那個味嗎?"
    前廳傳來閻埠貴尖細的嗓音:"傻柱!街道通知見沒?現在講究節能減排,你這煤灶該淘汰啦!"
    何雨柱掀簾出去,見閻埠貴正拿著小本本給街坊宣講政策,劉海中也在一旁幫腔:"老灶台汙染大,早該改造!"
    "二大爺三大爺,"何雨柱擦著手,"焦香居的招牌菜全靠這口煤灶,火候差不得。"
    "就你特殊?"賈張氏挎著菜籃子路過,"街道王主任說了,誰不改造就停業!"
    果然,第二天街道就來了人。新調來的王主任四十出頭,夾著公文包,說話帶著官腔:"何老板,煤灶汙染指標超標三倍,必須一周內完成改造。"
    何雨柱盯著灶膛裏跳躍的火苗:"王主任,我這煤灶有排煙淨化裝置,上月剛檢測合格。"
    "此一時彼一時!"王主任敲著灶台,"現在要創建衛生城區,煤灶一律淘汰!"
    人一走,雨水就哭了:"哥,許大茂在對麵開燃氣店,這明擺著是串通好的!"
    何雨柱沒說話,拎著兩瓶二鍋頭去了退休老書記家。九十歲的焦老爺子聽完來意,顫巍巍翻開相冊:"這煤灶是你太爺爺砌的,六三年困難時期,靠它熬粥救活半條胡同的人..."
    第二天何雨柱直接去找區長。接待他的秘書打著官腔:"政策要落實,老傳統也得與時俱進嘛!"
    談判陷入僵局。更糟的是,供應商紛紛來催款,說接到"提醒",焦香居可能要停業。
    "哥,賬上隻剩三千塊了。"雨水捧著賬本的手在抖。
    何雨柱盯著灶火出神。突然,他拎起鐵鍬走向後院,在老槐樹下挖出個陶罐——裏麵是爺爺留下的銀元。
    "去置辦套燃氣灶。"何雨柱把銀元交給馬華,"但煤灶不能拆!"
    雙灶並用的第一天就出了亂子。燃氣灶火太急,紅燒肉燉糊了鍋底。老主顧們紛紛搖頭:"不是那個味了!"
    閻埠貴趁機煽風點火:"看吧!老手藝跟不上新時代!"
    轉機出現在周末。電視台來拍"老字號傳承"專題,記者對雙灶並用很感興趣。何雨柱現場演示:煤火慢燉的紅燒肉醇厚香濃,燃氣快炒的青菜翠嫩爽口。
    "傳統與現代結合,這才是真正的傳承!"記者讚歎道。
    節目播出後引起熱議。有老專家寫信給區政府,呼籲保護傳統烹飪技藝。事情驚動了市裏,派來調研組。
    調研當天,何雨柱做了個大膽決定。他在店門口支起兩口灶,請街坊盲測。煤灶燉的肉獲得八成投票。
    王主任臉色鐵青:"你這是對抗政策!"
    "王主任,"何雨柱打開排煙裝置檢測報告,"煤灶排放達標。我申請作為傳統技藝保護試點。"
    關鍵時刻,老顧客裏的退休工程師老周站出來:"我設計了新型淨化裝置,既能保留煤火特色,又能達標排放!"
    在各方協調下,焦香居成為"傳統灶具改良試點"。更讓人意外的是,閻埠貴偷偷來找何雨柱:"雨柱啊,我那不爭氣的兒子想跟你學雙灶手藝..."
    風波過後,焦香居的招牌菜保留了老味道,還添了燃氣灶的新菜式。年終總結會上,何雨柱對員工說:
    "煤灶燃氣灶,說到底都是工具。真正的手藝在人心,火候在分寸。"
    除夕守歲,何雨柱獨自添煤。灶火映著他花白的鬢角,六十年的光陰都在這一把火裏。
    馬華拎著餃子進來:"哥,還守著這老灶呢?"
    "守著呢。"何雨柱添了塊煤,"火種不滅,味道就不會變。"
    窗外爆竹聲聲,灶膛裏火星迸濺。這團火從太爺爺傳到爺爺,從爺爺傳到父親,現在傳到他手裏。他知道,隻要這火不滅,焦香居就永遠是這條胡同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