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園中經緯

字數:7421   加入書籤

A+A-


    省親的喧鬧與榮光,隨著貴妃鑾駕的離去而漸漸沉澱。
    大觀園恢複了往日的寧靜,然而這份寧靜之下,卻湧動著一股前所未有的活力。
    元春的定名與盛讚,如同給這座園林注入了靈魂,也讓它不再僅僅是一座華麗的省親別墅,更成為了園中居住的少男少女們可以盡情揮灑才情的天地。
    這日,探春坐在秋爽齋的窗下,麵前鋪著一張粗略繪就的大觀園布局圖,曉翠堂上調來的丫頭侍書在一旁磨墨。
    她目光灼灼,手指在圖上幾處地點緩緩劃過,心中盤算已定。
    恰逢寶釵帶著鶯兒過來探望,見她這般情狀,便笑道:“喲,我們三姑娘這是又要有一番大作為了?”
    探春抬頭,見是寶釵,忙起身讓座,眼中光華流轉:“寶姐姐來得正好,我正有一事想與你並大嫂子商議。”
    她也不迂回,開門見山,“省親事了,這園子空著也是空著,老太太先前便有讓咱們學著理事的意思。
    我想著,何不借此機會,將園中這些山石林木、田埂水泊都利用起來?
    一來不至於荒廢了這好景致,二來,也能為府裏……或者說,為咱們自己,開辟些新的進益路子,豈不兩全?”
    寶釵聞言,神色一動,放下茶盞,認真看向探春:“三妹妹此言,正合我意。隻是,此事關乎園務,牽涉頗多,需得有個章程,稟明了老太太、太太們才是。”
    “這是自然。”探春點頭,“我已思量了幾日,有了個粗略的想法,正想請姐姐和大嫂子一同參詳,擬個詳盡的條陳上去。”
    當下,探春便讓侍書去請李紈。
    不多時,李紈帶著素雲過來,聞聽探春之意,她素來怕事,初時有些猶豫:“這……咱們閨閣女兒,料理些針黹女紅便罷了,這經營園務,隻怕於禮不合,也恐下人們不服管束。”
    探春卻道:“大嫂子此言差矣。咱們並非要像外頭男人那般拋頭露麵,不過是管內裏的事。老太太常說要咱們多曆練,這便是極好的曆練。
    再者,園中事務,終究是咱們自己最上心。若事事依賴外頭管事嬤嬤,隻怕弊端叢生,反而不美。咱們隻需立下規矩,定下章程,讓下麵的人按章辦事,有何不可?”
    寶釵也從旁勸道:“珠大嫂子,三妹妹說得在理。咱們隻是拿個主意,定個規矩,具體跑腿辦事自有下人。況且,此事若成,於公於私皆有裨益,老太太、太太想必也是樂見的。”
    李紈見她們二人意誌堅定,且想想若能有些進項,自己帶著賈蘭日子也能更寬裕些,便也不再反對,點頭應承下來。
    於是,由探春發起,寶釵附議,李紈掌總,“大觀園項目組”便在這秋爽齋內悄然成立。
    探春又提議將迎春、惜春也請來,各有職司,免得她們覺得被冷落。
    迎春算學尚可,便讓她幫著核對賬目;惜春精於書畫,便讓她負責記錄園景變化、繪製物產圖樣。
    便是黛玉,也因其心思玲瓏,被邀請為“顧問”,遇有不決之事,可請她參詳。
    眾人齊聚後,探春命人關了院門,首次“項目組”會議便在這略顯肅穆又帶著幾分激越的氣氛中開始了。
    探春立於桌前,目光掃過在場諸人,聲音清越,條理分明地將心中醞釀已久的方案和盤托出:
    “既蒙姐姐們信重,推我來說這頭一篇話,我便鬥膽陳情。我以為,料理這園子,不能像以往那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需得有個‘頂層設計’。”
    她用了賈母偶爾提及的新詞,眾人雖覺新奇,卻也大致明白其意。
    “何為頂層設計?便是要先立下規矩方圓。其一,園中所有產出,無論花果、魚蝦、田畝所出,皆需登記造冊,明確歸屬。
    是歸入公中,還是留作園內使用,需得事先定下章程,避免日後紛爭。此乃‘定分止爭’。”
    “其二,不可全麵鋪開,貪多嚼不爛。我意‘試點先行’,先選一兩處見效快、管理簡便之處著手。”
    她手指點向圖上一處,“譬如蘅蕪苑,寶姐姐那裏奇草仙藤愈冷愈蒼翠,香氣異於尋常,若能采集炮製,製成香囊、香餅、甚至頭油麵藥,豈非雅致又實用?
    再如,稻香村本就模仿田舍,有大片空地,除了現有花木,可否辟出一塊來,試種些家常菜蔬,或是……祖母前些時日提過的,那種產量極高的番薯、玉米?若能成,不僅園裏吃用新鮮,多了的或可供給廚房,或可……另作他想。”
    “其三,便是‘利益共享’。園中出息,若全歸公中,隻怕打理之人少了積極性。我意,除上繳公中部分外,當按勞分例,給予具體經手操辦的婆子、丫鬟們一定的分成,如此,她們才會真正上心,而非敷衍了事。”
    “其四,咱們這園子,終究與那尋常田莊不同,要有‘文化引領’。”
    探春說到此處,眼中光彩更盛,“譬如,咱們的詩社、畫舫,未嚐不可有限度地對交好之家開放,收取些許費用,以文會友,既揚了名聲,亦能有所進益。這便叫‘以文養園’。”
    這一套結合了現代管理思維的完整方案,從宏觀架構到微觀執行,從利益分配到文化提升,層層遞進,邏輯嚴密,直聽得李紈、迎春、惜春等人目瞪口呆,便是黛玉,也放下了手中的書卷,眸中露出激賞之色。
    寶釵認真聽完,沉吟片刻,方緩緩開口,聲音一如既往的平穩溫和:“三妹妹這番籌劃,思慮周詳,魄力驚人,實在是令姐姐佩服。這‘興利’之法,已堪稱完備。隻是……”
    她話鋒微轉,看向探春:“我在家時也曾幫著母親料理些瑣事,深知當家之難,往往不在於‘開源’,而在於‘節流’。故而我想,咱們既要‘興利’,更需‘節用’。”
    探春挑眉:“寶姐姐請詳言。”
    寶釵道:“園中一旦經營,必有出入賬目。若賬目不清,管理不善,隻怕興利所得,反不夠填補漏洞,徒勞無功。此其一。
    其二,也是更要緊的,‘節用’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在何處?難在人心。若管事的與底下做事的人不是一條心,你這裏想著節省,她那裏變著法兒地浪費甚至貪墨,便是立下再嚴的規矩,也是防不勝防。”
    李紈聽得連連點頭:“寶丫頭說的是正理。曆來管家,最難便是管人。”
    寶釵微微一笑,繼續道:“故而我認為,‘節用’的根本,在於‘同心’。如何能讓上下同心?除了三妹妹所說的‘利益共享’,讓她們得著實惠外,咱們自己,也得有些能靈活支取,不必事事稟報公中的銀錢。”
    她看向探春,目光懇切而睿智:“我提議,園中出息,除上繳公中和分給下人的,可再留出一部分,不歸入公中賬目,單獨立賬,作為咱們園內姐妹們的‘活動基金’。”
    活動基金?
    探春若有所思。
    “正是。”寶釵解釋道,“這筆錢,專用於咱們園內之事。
    譬如,詩社要買紙筆、備茶果,不必再去公中支領,看人臉色;又譬如,哪個姐妹生辰,或是年節下,想額外置辦些點心、給身邊得用的丫鬟們做幾件衣裳當節禮,皆可由此支出。
    如此,咱們行事便宜,底下人得了額外賞賜,也必更加盡心盡力。這看似花了錢,實則是用在了刀刃上,凝聚了人心,促進了‘節用’。
    總好過事事卡得死緊,反倒生了怨懟,暗地裏浪費更多。不知三妹妹以為如何?”
    探春聽完,雙眸亮得驚人,猛地一擊掌:“妙啊!寶姐姐此言,真真是點睛之筆!‘興利’不如‘節用’,‘節用’根本在‘同心’!這‘活動基金’之設,正是凝聚人心、激發能動性的絕佳妙法!如此,咱們這項目組,才算真正有了魂,不再是冷冰冰的條條框框了!”
    她激動地拉住寶釵的手:“姐姐果然思慮周全,探春受教了!”
    李紈也覺此法甚好,既能方便她們姐妹,又能惠及下人,實是兩全其美。迎春、惜春雖不甚明了其中關竅,但聽說能自主支取銀錢辦詩社、做節禮,也覺是好事。
    便是黛玉,也難得地開口,唇角含著一絲淺笑:“寶姐姐此法,深得中庸之妙,不偏不倚,恰能調和上下。看來咱們這‘大觀園項目組’,日後少不了寶姐姐這位‘財神爺’坐鎮了。”
    一語說得眾人都笑了起來。
    探春當即拍板:“既如此,咱們便依此擬定詳細章程。首期,便以蘅蕪苑的香草香料、稻香村的田畝試種為試點。
    寶姐姐,蘅蕪苑之事,少不得你多費心。稻香村那邊,還需大嫂子和我多去看看。
    二姐姐負責核對兩處初期的賬目,四妹妹便勞煩記錄物產情狀。林姐姐嘛,”她笑著看向黛玉,
    “便請你為我們這宏圖大業,起個響亮的名目,再擬一篇錦繡文章,陳情於老太太、太太麵前,如何?”
    黛玉見她安排得井井有條,也不推辭,隻莞爾道:“三妹妹吩咐,敢不從命?”
    一時間,秋爽齋內氣氛熱烈,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補充細節,完善方案。
    一份條理清晰、考慮周全的《大觀園項目組運營計劃書》很快草擬成型。
    探春與寶釵親自拿著計劃書去回稟賈母。
    榮禧堂內,賈母仔細地翻閱著那份墨跡未幹的計劃書。
    她越看,心中的驚訝與讚賞便越深。
    作為穿越者林晞,她自然知道探春有治世之才,寶釵有經濟之能。
    但親眼看到這兩個十幾歲的少女,在沒有任何現代管理知識灌輸的情況下,能提出如此係統、務實且充滿前瞻性的方案,她依然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頂層設計明確了組織架構和權責,避免了混亂;
    試點先行控製了風險,積累了經驗;
    利益共享(尤其是寶釵補充的“活動基金”)抓住了激勵機製的核心,堪稱古代版的“股權激勵”或“績效獎金”;
    而試圖通過經營來彰顯園子的文化價值,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引領的雛形。
    這些紅樓女兒們的才智,若生在現代,個個都是能獨當一麵的精英!
    然而,欣慰之餘,她也必須考慮現實的限製。
    她放下計劃書,看向麵前兩位目光炯炯的少女,溫和地開口:“好,很好。能看到你們有這般誌氣和才幹,我心中甚是欣慰。這方案思慮周詳,尤其是寶丫頭提出的‘同心’之說,更是深得我心。”
    探春和寶釵心中一喜。
    但賈母話鋒微轉:“隻是,有一件事,你們還需斟酌。這園子,畢竟是貴妃省親的行宮,代表著天家的臉麵。若公然對外開放經營,無論是以文會友還是售賣物品,都恐惹人非議,授人以柄。屆時,不僅於你們名聲有礙,若傳入宮中,隻怕對娘娘亦是不利。”
    探春和寶釵聞言,如同被澆了一盆冷水,頓時冷靜下來。
    她們隻想著興利,卻忽略了這最要緊的一層。
    是啊,省親別墅,豈是尋常園林可比?
    賈母將她們的失望看在眼裏,微微一笑,道:“不過,你們這‘興利’之心,‘同心’之策,卻不可因此埋沒。我另有個想法,或許可行。”
    兩人立刻抬起頭,目光灼灼地望向賈母。
    “既然園子本身不宜對外開放,我們何不將園子裏的‘雅趣’、‘才情’傳播出去?”賈母緩緩道,“你們或可同時成立一個‘大觀園報刊’。”
    “報刊?”探春和寶釵對視一眼,皆是疑惑。
    “不錯,”賈母解釋道,“便是將園中姐妹們的詩詞佳作、書畫小品、乃至管理園圃的心得、製作的香方食譜等等,遴選精良者,匯編成冊,定期刻印。
    既可贈送親友故舊,彰顯我賈府文采風流,家風清正;亦可……在相熟的文人墨客、官宦之家中小範圍流傳,或收取些許成本費用。
    如此,既不損天家體麵,又能揚名獲利,更能將我們園中的‘文化’推廣出去,豈不比單純開放園子更妙?”
    這一番話,如同在探春和寶釵麵前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是啊,園子的實體不能輕易示人,但園子裏的文化產出卻可以!
    這“報刊”之策,既風雅,又安全,還能達到甚至超過原本預期的效果!
    賈母看著她們恍然又興奮的神情,笑道:“這辦報刊,初始也需要些投入。我便從我的體己裏,再撥付五百兩銀子,與你們那項目組做啟動資金。如何運作,你們自行斟酌。”
    五百兩!這可不是小數目!
    探春和寶釵又驚又喜,連忙起身拜謝:“多謝祖母(老太太)支持!”
    帶著賈母的肯定、撥付的銀兩以及那畫龍點睛的“報刊”之策,探春和寶釵滿懷信心地回到了大觀園。
    項目組的首次正式會議,在秋爽齋緊鑼密鼓地召開。
    詳細的章程被製定出來,人手被分派下去,蘅蕪苑的香草和稻香村的試驗田很快便動了起來。
    一股嶄新的、充滿活力的氣息,開始在這座被譽為“天上人間諸景備”的園林中悄然滋生。
    少女們的才情與抱負,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落地生根的土壤。
    賈母站在榮禧堂的廊下,仿佛能聽到從那園牆之內傳來的,不僅僅是往日的笑語,更有一種奔向未來的、堅實的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