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4章 要落實(感謝讀者大大的催更符加更一章)
字數:3983 加入書籤
其三:就是他這份總結了,” 他輕輕拍了拍文件
“‘破網’、‘擊節’、‘提速’、‘補血’…這八個字,是在血與火中淬煉出的真知,為我們將來應對更強大的對手,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方向。”
豪邁者大手一揮,聲音洪亮:
“我同意,這小子眼光毒!
更難得的是打完仗腦子不停,還能總結出道道來!
他提出的這個‘電子破襲’是開路先鋒,‘打節點’勝過‘啃骨頭’,這是看到了未來戰爭的門道!
我們這些老家夥,也得跟上時代啊。他的這些東西,應該立刻下發學習!”
務實者將另一份情報簡報輕輕推向桌中:
“東京的那個‘明星統帥’終於謝幕了。
接任的這位,根據有限的情報來看,風格截然不同。
據說極其務實、細致,尤其重視戰術協調和後勤保障,一上任就直奔前線,是個典型的‘實幹派’,而非‘表演派’。
我們需要提醒前方,對手的策略和節奏可能會發生變化,必須高度警惕。”
深思者微微頷首,目光變得幽深:
“換帥不換心,這說明敵人的戰略意圖沒有改變,隻是換了一個更難對付的執行者。
我們一定要做足,長期鬥爭的準備。更重要的是,要加速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強大。”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那份論文上,語氣變得極為鄭重:“這樣一個既能指揮部隊打勝仗,又能創新發展軍事理論的高級指揮員,是極其寶貴的財富。
將他長期置於炮火最前沿…風險太大了。”
務實者立刻領會,接口道:
“確實,朝陽同誌的價值早已超越單一戰場。
他的軍事思想,特別是對技術手段的運用和對戰爭形態的敏銳洞察,正是我們下一階段軍隊建設的核心與短板。”
他轉向豪邁者:“我記得,南方那所培養高級指揮人才的學院籌建已近尾聲,那位‘軍神’校長一直在呼籲,急需一批既有過硬實戰功績、又能將經驗轉化為理論的幹部去擔任教官?”
豪邁者眼中放光,聲如洪鍾:
“對,就是這麽回事!
那裏缺的就是這種能打仗、會講課的硬核教員,我看他就非常合適!
讓他去,把他腦子裏、論文裏的東西,係統地掏出來,變成教材,培養我們自己的現代化指揮員!
這比他在前線多打一兩個勝仗,或許意義更為深遠!”
深思者表示同意,但語氣轉為審慎:
“這個方向是對的,讓他回來,轉入人才培養領域,將其經驗與智慧播撒出去,為我軍造就更多種子,這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然而,此事不宜操之過急。
當前戰局正值微妙時刻,對方新帥上任,動向不明。
他剛立下大功,對前線情況最熟悉,驟然調動,於軍心士氣乃至戰場態勢都可能產生波動。需等待一個更穩妥的時機。”
他略作沉吟,做出更為周密且具有前瞻性的指示:“現階段,最為急迫且有益的工作,是立即將朝陽同誌這幾篇極具價值的戰術思考,
特別是最新這份《論複雜電磁環境下對敵指揮中樞實施‘中心開花’式戰役突擊的戰術原則》,
連同之前引發廣泛討論的《論多複雜性戰場如何實現地空一體化的遊擊戰術》、《論重炮集群遊擊戰》、《論信息火力閉環》、《論非對稱跨維度打擊》以及《嚴寒山地作戰技術兵種協同與戰術主動性研究報告》一起,加以整理提煉。”
“要以最高密級的內部參考形式,立即下發至各兵團、各軍及獨立師級高級指揮員,組織專題學習和研討。
要讓同誌們結合自身戰場實際,好好看看、好好想想朝陽同誌是怎麽打出壓倒性優勢的,是怎麽把技術、戰術、意誌和戰場智慧融合到極致的。”
“此前,朝陽同誌那幾篇文章已在總參、高級指揮層內部引發了非常激烈和有益的爭論,許多同誌來信表示深受啟發,甚至已經開始在實踐中摸索運用。
這就是統一思想、提升全軍高級指揮員現代戰役戰術素養的最好過程。”
“此舉,一則可迅速推廣其經過血火檢驗的寶貴經驗,挽救更多戰士的生命,奪取更大的勝利;
二則,也是為他將來可能承擔更重要的職責,先行在思想層麵和理論層麵進行鋪墊,讓更多人理解、接受並支持其軍事思想。
待水到渠成之時,一切便可順理成章。”
“同時,” 他特別強調,目光掃過在場的務實者與豪邁者,語氣不容置疑,
“要立刻給前線發電。第一,以軍委的名義,通電表彰陳朝陽同誌及其指揮的暫編炮兵第一師所取得的輝煌戰績!
要明確指出,他們此役不僅重創敵軍,更是打出了國威軍威,其戰術創新與無畏精神,值得全軍學習!”
他略作停頓,讓話語的分量充分沉澱,繼而聲音更為凝重:“第二,也是重中之重,必須再次向誌司和九兵團下達死命令!
朝陽同誌的個人安全,是高於局部戰場得失的戰略任務!
要明確告知誌司諸位同誌,朝陽同誌是我們在現代化軍事建設中摸索出的‘寶貴種子’,是未來強軍之路不可或缺的火種!
他的價值,遠超一城一地的得失,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確保其絕對安全!
所有保護措施,必須想到極致,做到萬無一失!”
務實者神情嚴肅,沉穩地點頭,已然在腦中規劃具體步驟:
“明白。您的指示非常必要。
誌司此前將朝陽同誌的部隊擴編為師,方向是對的,但確實存在編製與實員脫節的問題,防護力量因此不夠紮實。”
他條理清晰地補充道:“我會即刻統籌,將表彰通報、事跡學習、部隊滿編三件事,作為一套組合拳同步落實。
表彰和學習要快,要造出聲勢,激勵全軍。至於滿編,”他語氣務實,
“不僅是要補足兵員,更要優先補充政治可靠、軍事過硬的老兵和技術骨幹;
按主力師最高標準,由總部直接協調,開辟綠色通道,限期到位。
必須讓‘鐵牛師’不僅名號響亮,更要真正成為兵強馬壯、能攻善守的鐵拳,這才是對朝陽同誌最好、最根本的保護。”
最後,他提到了未來的考量:“至於調任回國,進入更高層級或院校工作,此事關乎長遠,待東線戰局穩定,時機成熟時,再行穩妥推進。
當前,還是讓他留在最能發揮其才能的位置上,但必須是在一個足夠安全的‘堡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