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代銷點
字數:3681 加入書籤
他停下腳步,鬆開犁,直起腰,長長吐出一口白氣。
親自扶這一趟犁,比看十份報告都更直觀地讓他體會到,在這片土地上耕作的艱辛與無奈。
不是農民不努力,是這土地和這工具,禁錮了所有的努力。
他正用手背擦著額角的汗,村口方向就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和喧嘩。
幾個幹部模樣的人,在一個飛跑過來的年輕小夥子引領下,慌慌張張地趕了過來。
為首兩人,一個約莫五十多歲,穿著打補丁的舊棉襖,臉上刻滿風霜;
另一個稍年輕些,戴著頂褪色的藍布帽子。
他們跑到近前,看著一群陌生人,尤其是被眾人圍攏手持農具的陳朝陽,一時有些手足無措,不確定哪位是領導。
農業局長李長河見狀,立刻上前一步,介紹道:“這位是省委第四書記的陳朝陽書記!”
“省委的……陳書記?”村長王福貴顯然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名頭震住了,緊張得話都說不利索。
王福貴雙手在衣襟上使勁搓著,似要搓掉手上的泥和老繭,連連道:
“哎喲,陳書記!這、這……我們不知道您來,在村東頭正瞅著引水的事兒,您看這……太怠慢了!”
聽到是陳朝陽的名字,一旁的村書記立刻又仔細打量了一下,隨即興奮激動立正敬禮
李大有約莫三十出頭,身姿比一般農民挺拔許多,左邊眉毛上有一道淺淺的疤痕,雖然穿著打補丁的舊棉襖,但眼神銳利。
他的目光牢牢鎖在陳朝陽臉上,尤其是那身難掩軍人氣質的舉止上。
“首長好!原華東野戰軍戰士李大有,向您報告!”他的聲音因激動而有些發顫,“不知道是您來了!我們在鄉委會的學習上,剛讀過您指揮部隊在朝鮮戰場,特別是活捉敵美將軍的事跡!報紙我們都傳閱了!”
他這一敬禮,一嗓子,把旁邊的村長王福貴和幾個老農都震住了。
王福貴先是愕然,隨即也猛地反應過來,臉上瞬間堆滿了更深的敬畏,手足無措地也跟著想舉手敬禮,動作卻顯得笨拙:“哎呀!是……是陳首長!
抓了美國鬼子將軍的那個陳首長,您看我這張嘴,差點……快,首長,村裏請,村裏請!”
陳朝陽看著李大有,臉上露出一絲溫和的笑意,抬手回了一個利落的軍禮:“李大有同誌,你好。”
他上前一步,拍了拍李大有的胳膊,“傷退回來的?”
陳朝陽看著他們腳上、褲腿上的泥點,知道他們所言非虛,確實是剛從田間地頭趕來。
補充道:“不怪你們,是我沒讓區裏提前通知。就是想看看最實在的情況。”
“是,首長!”李大有放下手,依舊站得筆直,“四八年淮海,傷了腿,不礙事,組織安排我回家鄉服務。”
“回家鄉好,建設家鄉同樣是戰鬥。”陳朝陽點點頭,語氣鄭重,
“走吧,正想去村裏看看,聽聽咱們老兵和鄉親們的聲音。”
他沒有坐車,而是在村幹部和鍾守田等老農的簇擁下,步行進了村。
還未進村,村裏來了大首長的消息就像一陣風似的傳了出去。
不等陳朝陽一行人走到村口,打穀場邊、土牆後頭,就已經聚攏了不少鄉親。
老少爺們、抱著娃娃的婦女,還有小孩子們,都探著頭張望,臉上洋溢著樸素、帶著幾分好奇與興奮的笑容,雖仍有些許怯意,但更多的是一種“見了自己人”的親切感。
可陳朝陽的注意力此刻卻不在鄉親們身上,而是被村莊現狀吸引,村莊比他想象的還要破敗。
土坯壘砌的房屋低矮潮濕,不少屋頂的茅草已經發黑腐爛,牆上剝落的泥皮露出裏麵的草筋。
然而,與他在舊時代記憶中那種死氣沉沉的農村迥然不同,一種嶄新的氣息在空氣中流動。
幾處院牆上,用白灰刷寫的大標語格外醒目:“努力生產,支援前線”。
雖然筆跡稚嫩,但充滿了力量。
一些屋頂上,冒出的炊煙雖不濃密,卻透著一種踏實的生活氣息。
他看到幾個半大的孩子,雖然衣衫依舊打著補丁,但臉蛋洗得幹淨,正追著一個破舊的鐵環在土路上奔跑,發出歡快的笑聲。
幾個老人坐在牆根下,一邊眯著眼曬太陽,一邊手裏不閑著,熟練地編著草鞋或修補著農具,看到陳朝陽望過來,雖然緊張卻依舊咧開嘴露出缺了牙的笑容。
李大有在旁邊介紹道:“首長,咱村現在是窮,底子薄。
可大夥兒心氣兒高,都知道現在是為自己幹活,為新社會建設出力。
去年土改,家家戶戶都分到了地,雖然這地……貧了點,但大夥兒都鉚足了勁,就想著怎麽把這地種好,把日子過紅火!”
陳朝陽聽著,緩緩點頭,心中那股因目睹貧困而產生的沉重,被更複雜的情緒取代,那是看到基石雖陋,卻無比堅實的觸動;
是一種感受到蓬勃生命力在艱難環境中頑強生長的欣慰。
雖然吃飽肚子依舊是緊迫的目標,但在這裏,他清晰地看到,這個目標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已經成為全體村民正在為之奮鬥、可以實現的未來。
在村長王富貴的刻意引領下,眾人很快來到了村中央的打穀場。
王富貴臉上帶著幾分顯而易見的自豪,快走幾步,指著打穀場邊上的一間土坯房說道:
“陳書記,您看!
這就是咱們村,也是附近幾個村子獨一份的‘代銷點’!”
他特意強調“獨一份”,語氣裏充滿了展示自家寶貝的意味。
隻見那土坯房門口掛著一塊舊木板,上麵用燒過的木炭條歪歪扭扭地寫著“代銷點”。
雖然簡陋,但在這一片土黃色的村莊裏,卻顯得格外醒目。
王富貴熱情介紹:“首長,這可是咱們李支書和大夥兒琢磨出來的。
以前鄉親們買盒火柴、打點煤油都得跑老遠的鄉上去。
後來一合計,就在村裏弄了這麽個點,
這不,不光咱村方便了,連鄰村的人都時常跑過來買東西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