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統計糧食

字數:3834   加入書籤

A+A-


    我認為,方向看準了,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我們也要有踏上去的勇氣!”
    周明光最終一錘定音:“我原則同意,立即啟動‘蘇北治堿第一期工程’的規劃深化和前期準備工作!
    省裏成立領導小組,我親自擔任組長,亞軍同誌負責資金物資統籌,
    朝陽同誌任常務副組長,具體抓落實,擁有工程前線臨機決斷之權!
    同時,以省委名義,立即向華東局和北平詳細匯報,全力爭取列為國家重點項目。
    我們要舉全省之力,支援蘇北,打贏這場關乎漢東未來、關乎人民福祉的翻身仗。”
    周明光的拍板,立刻激起了巨大的波瀾,也為這場宏大的征程吹響了號角。
    孫亞軍雖然麵色依舊凝重,但也鄭重表態:“既然省委下了決心,省政府一定排除萬難,做好統籌保障,確保每一分錢、每一粒糧食、每一件物資,都用在最關鍵的地方!”
    陳朝陽站起身,向在場的常委們敬了一個莊重的軍禮:“感謝省委的信任。我陳朝陽,立下軍令狀,絕不辜負組織的重托和蘇北人民的期望!”
    他知道,真正的、更為艱巨的戰鬥,從現在起,才算是正式開始了。
    周明光見大局已定,思想已然統一,便不再猶豫,他看向孫亞軍和陳朝陽,提出了最終也是最核心的問題:
    “好!
    既然省委統一了意見,統一了思想,那麽現在,我們必須把賬算清楚。”
    “關於我漢東全省,往年糧食產出究竟多少?征收的稅糧是多少?
    需要支前朝鮮的又是多少?
    大興煤礦每年除本省消耗外,可以擴大生產、結餘出來與外省換糧的煤炭能有多少?
    最後,這蘇北治堿第一期工程,初步估算需要動員多少鄉親?
    如果采用一半由工程供給、一半由鄉親自帶的方案,糧食缺口到底有多大?”
    他目光轉向孫亞軍和陳朝陽:“請亞軍同誌,朝陽同誌,就按往年的產出和實際情況,給我們一個粗略的估算,現在就要有個數。”
    孫亞軍深吸一口氣,開始翻閱數據冊,並係統整理檔案,半小時後方才凝重開口:
    “明光同誌,各位常委,我就按最實誠的家底來報。
    根據過去幾年的統計,我們漢東全省,包括水稻、小麥、玉米、薯類、大豆等所有糧食在內,年總產量粗估在八百五十萬噸到九百萬噸之間浮動。
    這其中,需要完成的國家征購稅糧。約占總產的兩成,即一百七十萬到一百八十萬噸。
    這部分是雷打不動,必須優先保障的,關係到國家大局和前線穩定。”
    他頓了頓,語氣更加沉重:“而在這些稅糧中,根據北平要求,我們需要支援朝鮮前線的糧食,約占稅糧總額的三成,
    即約五十萬噸。這是政治任務,一斤也不能少。”
    他在紙上劃下重重的一筆。
    “扣除這五十萬噸,省裏真正能用於自身運轉的,就隻剩下一百三十萬噸稅糧。”
    然後,他開始在這可憐的一百三十萬噸上,進行切割:
    “第一,全省六百萬城鎮人口的口糧,按照最低供應標準既每人每月三十斤,每月需約九萬噸,一年就是一百零八萬噸。這是維持城市不亂的底線。”
    “第二,必不可少的戰略與救災儲備,我們至少要硬擠出十萬噸,這已經是極限壓縮。”
    “第三,省內駐軍、大型廠礦、高等院校等特殊單位的供應,每年至少需要八萬噸。”
    他一項項報出,每報一項,那“一百三十萬噸”的數字就萎縮一截。
    最後,他抬起頭,臉上凝重:
    “一百三十萬噸,減去城鎮口糧一百零八萬,再減去戰略儲備十萬,再減去特供八萬噸——各位同誌,賬算到這裏,已經一分不剩,甚至還出現了一萬五千噸的硬缺口。”
    他雙手一攤,看向陳朝陽,聲音裏充滿無力:
    “朝陽同誌,現在你明白了嗎?
    不是省裏不支持,也不是我孫亞軍摳門。
    省裏能動的‘稅糧’,在保障了前線、城鎮和基本儲備之後,已經是零,甚至是負數。
    我們是在靠極其緊張的調度和農村百姓的低標準自給,在勉強維持著平衡。
    孫亞軍這番基於真實家底、分毫畢現的剖析,澆在了剛剛統一思想的會場。
    壓力瞬間達到了頂點。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陳朝陽身上,周明光的指尖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等待著他的回答。
    這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資源問題,而是一個關乎全省穩定與蘇北未來、看似無解的死結。
    陳朝陽迎著所有人的目光,緩緩站起身。
    他深知這個數字的殘酷,但也正因為算清了這筆賬,他的決心反而更加堅定。
    “亞軍省長,賬算得很清楚,情況比我想象的還要嚴峻。”
    “正因為如此,‘以煤換糧’才不再是錦上添花的選項,而是我們唯一能走通的路。”
    他話音剛落,一位對農村工作極為熟悉的常委便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
    “朝陽書記,你的思路我明白,向外找出路。
    但我們也得看看內部還有沒有潛力。
    孫省長剛才算了,全省產糧八百多萬噸,去掉一百八十萬噸的稅糧,鄉親們手裏理論上還有六百二十多萬噸糧食。
    就算去掉他們自己的口糧、飼料和種子,按理說也應該有些富餘。
    那麽去年,也就是50年,我們通過供銷係統,向鄉親們實際收購上來的‘購糧’,有多少? 如果這部分能增加,不也能緩解壓力嗎?”
    這個問題立刻引起了所有常委的注意,這確實是理論上的一條內循環之路。
    孫亞軍聞言,臉上露出了更為複雜和無奈的神情,他輕輕敲了敲桌麵:
    “這個問題,問到根子上了,但也恰恰說明了內部的艱難。
    不錯,賬麵上看,鄉親們手裏是有幾百萬噸糧。
    但實際情況是,去年我們全省通過各種渠道,向農民實際收購上來的糧食,不足三十萬噸。”
    “三十萬噸?”這個數字讓提問的常委都感到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