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坦克配件換了
字數:6306 加入書籤
這一下前進廠的活兒就更多了。
建國初期的汽車極為珍貴,主要是戰爭中繳獲或遺留的美式GMC、道奇卡車和少量吉普車。
這些車的發動機曲軸軸承、連杆軸承、凸輪軸軸承以及變速箱軸承都是典型的滑動軸承。
由於超期服役、潤滑不良和戰爭磨損,它們是最急需修複的軸承之一。
而江西水係發達,贛江上的小火輪、拖船是重要運輸工具。
它們的蒸汽機或柴油機的曲軸軸承、推力軸承以及螺旋槳軸軸承都是大型、關鍵的滑動軸承,修複難度很大。
這些都有很大的需求,也是JX省建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壞了軸和軸承,汽車就算是廢了,而修複一個,就增加一台汽車。
大大緩解了江西運輸窘迫的局麵,更不用說鐵路方麵,把多條軸修好後,又增加了機車,運輸物資的能力大大增加。
……
現在工廠早上上班前,已經形成了一個閱讀報紙會,聽收音機的習慣。
報紙是由羅文昌給大家讀報紙,收音機是陳曉克為了獲得最新的消息,專門讓羅文昌去買的。
主要是大家關心的抗美援朝戰事。
這跟後世大家追蹤新聞報道也是一個樣子。
深秋的寒意已然降臨,但一則通過廣播和報紙傳來的消息,卻像一道熾熱的暖流,瞬間驅散了空氣中的清冷,點燃了整座城市——
“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朝鮮西北部戰場取得重大勝利,殲敵一萬五千餘人,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感恩節前占領全朝鮮的計劃!”
消息像長了翅膀,飛遍了南昌的大街小巷。
街頭報童揮舞著油墨未幹的《江西日報》,聲音嘶啞卻異常興奮地叫賣著:“號外!號外!誌願軍打勝仗啦!”行人紛紛駐足,爭相購買,圍在一起急切地閱讀著那簡短卻振奮人心的戰報。
工廠、學校的廣播喇叭下,聚集著的人群爆發出陣陣歡呼和掌聲。
茶館裏、飯桌上,人們興奮地議論著,臉上洋溢著自豪與寬慰的笑容。雖然遠在千裏之外,但這場勝利讓飽經戰亂的中國人民真切地感受到:新生的共和國有力量保衛自己的和平!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不再是牆上的標語,而是成為了每個人心中真切可感的信念。
前進機械修理廠內,廠裏的那台收音機被調到了最大音量,工人們暫時停下了手中的活計,簇擁在車間門口,屏息聽著那帶著雜音卻字字千鈞的廣播。當聽到勝利的消息時,人群中爆發出熱烈的歡呼!
“打得好!”
“太好了!叫美國佬嚐嚐咱們的厲害!”
老師傅們用力地拍著巴掌,臉上深刻的皺紋都笑得舒展開來;年輕的學徒工們更是激動得跳了起來,互相捶打著肩膀。
陳曉克站在人群後麵,聽著廣播,心中湧起一股複雜而澎湃的情緒。
他知道曆史的走向,但親身沉浸在這勝利的喜悅中,感受著周圍工友們那種發自內心的、質樸而強烈的愛國熱情,依然深受震撼。
然而,喜悅過後,工廠裏的氣氛很快發生了微妙而深刻的變化。
以前,工人們知道在為“抗美援朝”生產,但那更像是一個宏大的背景。如今,前線的勝利與後方的生產,通過這則捷報,前所未有地緊密聯係了起來。
老師傅劉金生抹了把臉,率先走回自己的車床,聲音不大卻異常堅定:“高興完了!接著幹活!前線打得漂亮,咱們後方更不能拉稀!咱們多車一個零件,前線的坦克就能多跑一公裏,就能多打一場勝仗!”
實際上中國現在的坦克部隊根本就沒有上前線,隻是大家不知道罷了。
“劉師傅說得對!”另一個工人大聲應和,“咱們手上摸的不是鐵疙瘩,是打美國佬的武器。”
沒有更多的動員,工人們自發地回到了各自的崗位。
車間裏,機床的轟鳴聲似乎比以往更加有力、更加急促。
金屬的切削聲、鍛錘的撞擊聲,仿佛匯成了一首為前線勝利伴奏的進行曲。
變化體現在每一個細節裏,
生產的廢品率自覺降低,工人們操作時更加精心,自檢互檢更加嚴格。
沒有人願意因為自己的疏忽,讓一件“廢品”浪費了寶貴的原材料,耽誤了前線的時間。
而加班成為常態,讓陳曉克不得不安排一頓晚飯。
老師傅們主動留下來帶徒弟,年輕人也搶著多學多幹。
以前可能覺得“差不多就行”的工藝,現在大家開始琢磨如何能“幹得更好、更快”。一個小改進、一個小竅門,都會很快在車間裏傳播開來。
幾個師傅也願意把更多的技術,教給年輕的學徒們。
“獻給最可愛的人”:車間牆上貼出了新的宣傳畫和成績表,上麵寫著“多生產一個零件,就是多消滅一個敵人!”
工人們會在完成的重要零件箱上,用粉筆寫上“獻給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誌願軍!”
在後世,雖然陳曉克也能在國家取得重大成績時感受到這種激情。
但是總感覺沒有這裏這麽濃烈,好似大家已經壓抑了很久,需要更加激情澎湃的釋放。
“前進機械修理廠”這座小小的院落,就像全國千萬個工廠一樣,伴隨著前線勝利的號角,以另一種方式,更加有力地轟鳴起來。
第一次戰役的勝利,一下就讓全國人民沸騰起來。
百年來中國對外作戰勝少敗多。
哪怕是抗日戰爭,中國也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取得勝利,而且還是先敗後勝。
現在出國作戰還沒有一個月,就取得第一次戰役的勝利,消滅了數萬聯合國軍,打破了以美國為首的27國部隊。
這完全讓國人一下信心大增,對抗美援朝戰爭的前景有更大的期盼。
……
這天下午,熟悉的軍綠色吉普車再次卷著塵土停在了廠門口。
徐科長風塵仆仆地下了車,他的神色依舊精幹,但眉宇間少了幾分上次的急切,多了幾分深沉的思慮。
陳曉克和聞訊趕來的劉師傅、魏師傅連忙迎了上去。
“徐科長!歡迎歡迎!”陳曉克熱情地握手。
“曉克同誌,劉師傅,魏師傅,又來打擾你們了。”徐科長笑了笑,目光掃過院子裏擺放的坦克零件,眼神有些複雜。
他沒有像上次一樣急著去看車間,而是示意到辦公室談。
眾人落座後,徐科長沒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題,語氣平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份量:
“曉克同誌,幾位老師傅,我這次來,是帶來了司令部的新指示,也是新的任務。”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情況有了變化。前線部隊正在陸續換裝蘇製坦克,火力、防護、機動性,都比我們現有的美式、日式老坦克強得多。司令部決定,現有的老舊坦克將逐步退出一線,轉為訓練和二線警戒。”
現有的日製和美製坦克都是二戰早期坦克,沒有辦法跟現在美製M26“潘興”重型坦克、M4A3E8“謝爾曼”中型坦克和M46“巴頓”中型坦克對抗。
加上後勤補給不足,哪怕是前進廠能夠生產一些配件,也是不行的。
因為像發動機和火炮這種大建前進廠就不能生產。
聽到這話,劉師傅下意識地“啊”了一聲,臉上露出一絲失落。
這意味著,他們為之付出了無數心血的那些坦克配件,需求將會大幅減少。
徐科長看在眼裏,語氣緩和了些:“老坦克退出一線,不是說不重要了。訓練和警戒同樣需要裝備完好。但是,”他話鋒一轉,“大規模、高強度的零件消耗和補充,確實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了。”
“那…首長,我們廠…”陳曉克試探著問。
實際上陳曉克心裏是有準備的。
“這就是我帶來的新任務。”徐科長身體微微前傾,“司令部對你們‘前進廠’的能力非常認可。老坦克的維修需求減少,但新的、更巨大的需求出現了——蘇式裝備的後勤保障!”
他拿出兩份清單,推給陳曉克。
“這一份,”他指著第一張紙,“是蘇式坦克的低易損件清單。T34坦克結構堅固,但有些外部和簡單部件同樣容易損壞,而且蘇聯配件供應緊張,運輸漫長。司令部希望你們能優先試製和生產這些部件。”清單上列著:
履帶板、誘導輪、負重輪的輪緣、備用油箱、工具箱、各種支架、擋板、艙門鉸鏈、機槍架、瞄準鏡支架等小件。
“這些零件,不涉及核心機密,技術難度相對較低,但對維持坦克的日常運轉至關重要。你們有鑄造和機加工的基礎,完全有能力拿下。”
接著,他指向第二份更長的清單,語氣加重:“而這一份,是當前最緊急、需求量最大的任務——蘇式汽車配件!”
“現在,前線和大後方的運輸生命線,靠的是成千上萬輛嘎斯51、吉斯150卡車。路況差,敵機轟炸,磨損和損壞極其嚴重!鋼板彈簧十個有八個是斷的!傳動軸、連杆、水箱、油箱…壞得鋪天蓋地!很多車趴窩,不是等發動機,就是等這些‘簡單’的配件!”
清單上密密麻麻地列著鋼板彈簧總成及片簧、傳動軸、萬向節、水箱、油箱、連杆、活塞銷、車輪、備用輪胎架、各種銷、軸、套。
徐科長看著陳曉克和老師們傅:“這些配件,技術含量不高,但對材料和工藝要求紮實。司令部看中的,就是你們廠啥都能幹、啥都敢幹的這股勁兒和過硬的質量!能不能把這條生命線撐起來一部分,讓更多的卡車跑起來,就看你們和國內其他幾個被點名的廠子了!”
陳曉克迅速瀏覽著清單,心中已然明了。這是從“高精尖”的應急維修,轉向了“大批量、基礎性”的保障生產。
雖然單品技術難度下降,但對產能、成本控製和標準化生產的要求更高了。
雖然大部分他們不能生產,但隻要能抓住幾樣,也算是為國家出了大力。
他抬起頭,目光堅定:“徐科長,請您和首長放心!‘前進廠’堅決服從命令!老坦克的活兒我們保證收好尾,新任務我們立刻組織攻關!別的不敢說,這些軸啊套的,我們就是不吃不睡,也保證按時按質給您批量造出來!”
劉師傅也拍著胸脯:“沒錯!卡車零件是好東西,量大管飽!正好讓我們新來的學徒工們練手,也能把產能提上去!”
魏師傅推了推眼鏡,補充道:“圖紙和樣品…”
徐科長笑了:“放心,技術資料和部分樣品隨後就到。原材料指標,司令部會協調優先保障你們。要的就是你們這個態度!”
送走徐科長,陳曉克和劉師傅、魏師傅看著那兩份清單,相視一笑。任務變了,但奮鬥的戰場更加廣闊了。車間的爐火依然旺盛,機床的轟鳴聲將奏響新的旋律,這一次,是為了讓更多的車輪轉動起來,將更多的物資,送往前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