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第 19 章
字數:5841 加入書籤
沈令文老實回答:“倒是可以……”但從未有人這樣做過。
一是他們和官員作息差不多,基本都是坊門一開就往外走。住得遠的,平旦時分,也就是早上四點左右就要起床。因為做飯來不及,所以此時早食都很簡單,一般就是粥或麵片湯,更沒有時間準備豐盛的午食外帶。
二是皇城不是初高中校門可以在外麵送飯,此時外賣文化也不像宋朝般發達,溫盤還沒出現,雙層銅盒保溫效果也一般。一大早做出來,提到國子監,待到中午,早冷了。就算還溫著,也不如熱乎的飯菜,還是在國子監將就吃吧。
三是最重要的一點,家裏的午食其實也沒那麽驚豔,值得摒棄萬難非要提著去……
他不說話還好,一說話微微蹙眉,配上清臒的麵容,感覺下一秒就要愁苦到暈過去了。
祝明璃由衷道:“長太高也不好。”若是矮點,還勻稱些。
沈令文:?怎麽總是跟不上思路。
提出帶飯的想法後,祝明璃腦海裏就已經把難點考慮了一遍。首先保溫是個問題,其次有的菜不適合帶飯,加熱後會有剩菜味,所以菜式的選擇上也要思量。
“等會兒我要寫單子讓人出府采買,正好順道把你的提盒也買了。不過時間短,沒什麽功夫準備,菜色上確實做不到完美。”祝明璃說著就有了主意,站起來,“你放心吧,你的吃食,我會當個事兒辦的。”
沈令文現在才回過味兒來,三叔母並非跳脫,而是太利落,風風火火的。
他們的對話直接跳過了關切問候、想法子、推拒、道謝等過程,幾句話的功夫,事情就敲定了。
沈令文不是個優柔扭捏的人,好不容易有長輩關切,且祝明璃自己也敲定了,他再有意見算什麽事兒。
他跟著站起來,深深行禮:“那就勞煩叔母掛心了。”
祝明璃喜歡有禮貌的小孩:“沒事兒,也不麻煩。”這可不是客氣,反正都是小廚房一鍋出。
她想盡快讓食肆開業,沒有太多功夫閑聊,該做的人情也做了,可以散了。
“二郎若是還像這般,在衣食住行上有欠缺的,都可來尋我。”祝明璃道,“我手上還有些事兒要忙——”
沈令文聞弦知雅意道:“三叔母您先忙。”
祝明璃微笑點頭,轉身往外走,食肆的家具廚具要畫圖紙讓匠人打造,崗位也要定下來,菜色菜式也要試過……確實很忙。
沈令文看著她的背影,心想原來一府主母竟如此難做,比家主都忙碌。
*
沈府最不缺的就是仆役,隻要分工做好,幹什麽都很高效。
晌午給的單子,下午暮鼓還沒敲,商鋪就把貨物送到了沈府。秘書綠綺焦尾一一點過,拿不準主意的再來問祝明璃,采購就完成了。
而此時祝明璃已經把新的“績效方案”寫了出來。去食肆做工的廚娘肯定要漲月錢的,做得好,更有獎勵。
本來祝明璃說的是賣糕點,但既然鋪麵都有了,早食生意也可以一起做。無論是烘焙還是做早食,都要早起,祝明璃幹脆就給她們排了輪班,免得累著。
人手安排好就開始畫圖紙,府裏匠人做不好的、不擅長的,就去府外尋人。
小廚房的廚娘本是被排擠到三房來的,如今是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讓大廚房的人好生嫉妒。
主母厚道,她也感念其知遇之恩,帶了幾個小徒弟,不藏私,好好教。而且前些時日主母新定了規矩,“師帶徒”,師父做的好也是有獎勵的。所以現在開食肆,廚娘是不缺的。
三房高效運轉著,祝明璃還專門抽時間給大家來了個“上崗前動員會”,食肆若是利高,她絕不會虧待手下,月錢、賞錢都要加,吃穿上給福利,年節還會發米糧布帛。
最後一條靈感來自於中國自古以來鐵飯碗都有的福利,此時的官員們會發糧發肉,後世就是發米麵油,大夥兒都喜歡這種穩穩的幸福感。
以至於現在大夥兒比祝明璃還興奮,成日盼著食肆早日開張。
沈令儀也聽了一回動員大會,回院就寫信給想再來府上做客的小娘子們,告訴他們以後甜糕會在長興坊的糕肆賣,想吃多少買多少,別再來埋怨她了。
到時長安定會掀起好一陣熱鬧。
不過在這之前,國子監先生出了一回熱鬧。
就在祝明璃決定讓沈令文帶飯的那日下午,采辦仆婦就買來了雙層銅製提盒,中空層可以很好地隔熱。針線娘子按照其形狀縫製了棉套,再塞入紙屑,至此,保溫提盒就準備完成。
準備暮食的時候,順道就給明日“備菜”。肉類醃製好、茄瓜切好,通通吊在水井裏冷藏,翌日一早三下五除二做好,裝進提盒,沈令文離開時,正好帶走。
出京這麽久,一回來,沈令文就要立刻恢複以往的作息。
大早上翻起來,犯困著洗漱。
以往起不來的時候,他都出府買早食。在坊門旁等它打開的時候,順便在路邊買點胡餅蒸餅,熱乎的,省事省時。
也就是生徒才能這般任性,騎馬上朝的官員們可不敢冒險,萬一被禦史看到啃芝麻胡餅滿身掉渣,一個“有辱官緘” 的名頭是跑不掉的。
今日他也多睡了會兒,聽到婢子說“大廚房端來的早食”,張口就拒絕:“來不及了,坊門要開了,我得趕緊出發,路上對付兩口就行。”
卻聽她回道:“今日大廚房做的是煎餅呢,二郎邊走邊吃也成。”
咦?大廚房什麽時候開始做煎餅了。
困意散去,沈令文才反應過來,如今沈府主母換了,大廚房早已變天了。
他接過丫鬟遞過來的煎餅就往外衝,隔著油紙還能感受到餅子的滾燙溫度。
熱煎餅香氣撲鼻,沈令文低頭看,卻發現這和他認知的“煎餅”不一樣。此時的“煎餅”是一種雜菜混麵的油炸丸子,涼了也能吃,做早食做夜宵都行,不過太油了一般不做早食。
但他手上拿著的是卷起來的長條麵食,裏麵裹著類似於撚頭的油炸物,金黃飽滿,配上綠油油的蔥花,色調鮮豔。
他連忙咬下,立刻就被這豐富的口感驚豔。餅皮柔韌,油條蓬鬆柔軟,薄脆酥香。醬料稀奇,鹹鮮微辣,隱約又透著甜,蛋香蔥香激發得恰好,滿口留香。
一口就上癮。
等到了坊門口,煎餅果子吃得隻剩下個尾巴。
每日聚集在坊門口的都是熟人,有同學、有官員,屬於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誰愛吃胡餅,誰愛蒸餅,誰起得早在府裏用膳,大夥兒都有數。
許久沒見到這個瘦成人幹的小郎君了,大家投來眼神:終於回來啦。
再一細看,群眾裏出現了個叛徒,怎麽你手上拿的早食和我們手上拿的早食不一樣呢?
坊裏何時開了新的食攤,怎麽大夥兒都不知道?晚上回府要讓下人去打聽一下。
再看沈令文對他們的心理活動一無所知,埋頭苦吃,也不知道是多美味,嚼得滿嘴留香,臉頰鼓包,襯得其他人手裏的早食都沒味了。
離得近的,還能聽到他嚼薄脆的聲音,哢嚓哢嚓,光是想象就能感受到那種酥香。
開坊時間到,大家擠著出去,到了街道上便寬敞了,人流匯聚,共同往朱雀大街去。
路過第二個坊門,遇見了熟人,遠遠看見沈令文,追過來:“爾止!”
沈令文站住腳步,對方手裏也拿著早食:“旅途疲憊,緩了一日也沒能恢複。”這是解釋為何起晚了。
沈令文表示理解,正想說自己也是,對方就打斷了他:“咦?你手上的早食是什麽,沒見過。”
旁邊同行的人都支起了耳朵,他們早就想問了。
“叫什麽我不知道。”沈令文回答,“是我府上做的。”說完連啃幾口,眨眼就隻剩個底兒。
看他吃這麽香,餅子本身賣相也好,對方有些酸:“你府上何時在早食上如此費心了,在府外買不省事?”廚娘們肯定早早就起來了,折騰人。
沈令文把最後一口塞完,盯著他的視線瞬間少了一半:“離京前我三叔剛娶親,如今三叔母接過中饋,把府裏好生打理了一番,吃食上十分用心。”對於對方話裏的暗示,沈令文不可能聽不懂,“廚房也定了新規矩,如今人手足,配合得當,早食反而比以前準備得更快,婢子們也能多休息會兒。”
他昨日吃暮食時問過,這麽美味豐盛又新奇的吃食,大廚房可是增添了更多人手,準備甚久?
丫鬟們消息靈通得很,便把祝明璃如何整治貪腐之人,更換人手,定好職責的事說給他聽。廚房那群小丫鬟整日喜笑顏開的,月錢多,幹活省事,主母心細,連備菜、用灶、如何各司其職配合都安排了,每日還能多睡會兒呢。
對方聽了他的話,隻信了一半,餘光又瞄到他書童手上的提盒:“這又是什麽?”
這下沈令文有點不好意思了,三叔母照顧過於周道,襯得他嬌氣:“叔母說我體弱,故在吃食上格外關照,今日讓我帶著午食去,免得不合胃口。”
別說同行的生徒,就是聽八卦的路人們也驚訝了。
如此體貼的叔母,倒似阿姐阿娘般,小郎君好福氣。
剛才隻信一半的生徒現在不信也不行了,見沈令文這個單薄身子,心想他叔母估計是怕他被風吹跑了,才如此用心,哼哼。
再說提著食盒去,到了午食的時候早涼了,能有公廚好吃?倒是白費工夫。
這麽想著,心裏安慰不少,趕緊把手上的肉餡籠餅(肉饅頭)塞完,蔥多肉少,難受。
到國子監後,一上午的苦學,頭昏腦漲,終於挨到了午食的點兒。
博士先借聖人言訓話,生徒們再規矩坐地,等雜役們在食案上擺好午食,終於可以鬆散些,開飯啦!
廳堂裏漸漸熱鬧了起來,沈令文見狀起身,向雜役要了些滾水,灌進提盒的夾層裏。雖說保溫措施已做到了極致,但菜怎麽也會涼一點,用滾水加熱後,便能恢複熱度。這是小廚房送提盒時特意交代過的。
早就有人注意到他帶的提盒了,如今又要滾水加熱,所有人都在偷瞄。
沈令文回座,先看今日公廚的菜色。府裏吃的那兩頓已經把他養刁了,他皺眉搖頭。
再看向提盒,估摸著差不多加熱了,他終於打開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