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科舉的好處,準備州試
字數:10520 加入書籤
老公背叛絞刑,武鬆風頭正勁,宋巧娘不敢不從。
“怎敢不願意。”
“那便拿紙筆來,我與你立個契約。”
宋巧娘吩咐,家裏找了好一會兒,才找到筆墨紙硯。
武鬆就在堂上寫下契約,然後各自畫押按手印。
收了契約,武鬆說道:
“積善之家有餘慶、積惡之家有餘殃,劉屠罪有應得,你們以後耗子尾汁!”
說罷,武鬆拿著契約,帶著武大郎離開。
從劉屠夫家裏出來,兩人徑直到了肉鋪。
此時鋪子裏還有幾個夥計,還有些沒賣完的肉。
見到武鬆、武大郎進來,夥計們縮在角落裏不說話,像受了驚的鴨子。
劉屠夫糾集潑皮無賴的時候,這些夥計都知道。
如今見到武鬆進門,心裏都猜到了。
武鬆魁梧的身軀往門口一站,堵住了鋪子的門。
“我叫武鬆,是個讀書人,你等莫要怕我。”
武鬆往上首坐下,武大郎有些局促地站在門口。
“你們的掌櫃劉屠夫,調戲我家女眷、意圖殺我,已經判了絞刑。”
“還有那些幫閑無賴,也判了刺配滄州。”
在場幾個夥計嚇得屁滾尿流。
往日不可一世的劉屠夫居然判了絞刑?
這武鬆兄弟兩個怎麽突然就厲害了?
武鬆拿出宋巧娘的契書,說道:
“劉屠打壞了我家東西,知縣相公判他賠償。”
“這肉鋪從今日起,歸我武鬆所有。”
“你們都是鋪子裏的夥計,願意的留下,從今起跟著我大哥做事。”
“不願意的,現在可以走,領了錢去。”
武鬆掃視幾個夥計,卻有一個要走的。
武鬆就在鋪子裏拿了錢,打發那人去。
剩下都是願意跟著繼續做事。
武鬆當即給他們漲了工錢,吩咐他們以後跟著武大郎做事。
武大郎急促道:“二郎,我隻會做炊餅,不會殺豬羊。”
武大郎身材矮短,沒有那把子氣力,哪裏按得住豬羊。
“哥哥何須自己動手,鋪子裏的夥計自會動手。”
“哥哥隻需把賬目厘清,吩咐他們做就是。”
“我馬上要去恩州府趕考,日後我們武家也是功名的。”
“哪能一直挑著擔子賣炊餅?定是要自己做掌櫃的。”
武大郎想想也是,今日見了兄弟的威風,也知道武家要發達。
就在這時,一個健壯的婆娘走進來。
見到武鬆、武大郎,好奇問道:
“你們甚麽人?”
武鬆說了一遍,反問這婆娘什麽人?
“俺是這鋪子裏殺豬的,沒想劉屠判了絞刑,卻是活該。”
“這等,你把俺的工錢結了。”
武鬆仔細打量這婆娘,樣貌不好,中等身材,卻十分結實,年紀也不小。
“敢問這位娘子哪家的?”
“俺是村裏的,叫黃秀秀,隻為死了丈夫,族裏排擠,家裏住不下,就到這裏謀個營生。”
“娘子今年貴庚?”
“快30了。”
武鬆把武大郎拉到一旁,低聲問道:
“哥哥,你覺得這黃娘子如何?”
武大郎回頭看了一眼,搓著圍裙笑道:
“卻是不錯。”
“我知曉了。”
武鬆笑嗬嗬對著黃秀秀作揖:
“我是個直性子,有話便直說了。”
“這是我哥哥大郎,和娘子年紀相仿,還未娶妻。”
“娘子可願意嫁給我大哥?我家裏有炊餅鋪子,這肉鋪也是我大哥的。”
黃秀秀瞅了一眼武大郎,說實話,長得確實不好。
不過,嫁漢嫁漢穿衣吃飯。
好看不能當飯吃,黃秀秀自己是個二婚,在這裏無依無靠。
嫁給武大郎,有現成的家業,以後就有靠了。
“有甚麽不願意的。”
黃秀秀答應了。
武鬆喜道:“哥哥,既如此,我們便應了這門親事。”
武大郎嘿嘿笑道:“大哥還沒給兄弟娶妻,兄弟卻先給我娶妻了。”
“長兄不娶,我哪敢娶妻。”
武鬆吩咐夥計繼續守著鋪子幹活,同時宣布加工錢。
夥計們聽說加了工錢,心中歡喜,也不管誰是掌櫃。
反正都是做工,得錢最實在。
武鬆三人回到炊餅鋪子,潘金蓮正眼巴巴望著外麵,心裏急得好似熱鍋上的螞蟻。
見到武鬆回來,潘金蓮急匆匆跑出來,抱著武鬆問道:
“事情如何了?知縣怎麽說?”
武鬆把事情說了,潘金蓮聽得目瞪口呆。
清河縣的惡霸,居然就這麽被判了絞刑?
還把劉屠最重要的家產賠給了武家?
這一刻,潘金蓮才真正意識到讀書科舉的威力。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這不是文人裝逼,而是實實在在的情況。
一旦有功名在身,那就是人上人,成為統治階級。
就算才剛剛通過童子試,也能依靠知縣的權力,輕鬆粉碎惡霸的欺壓。
潘金蓮激動萬分,心想自己也是苦盡甘來,跟著武鬆,日後的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黃秀秀打量著潘金蓮,嘖嘖稱讚:
“這娘子從年畫裏出來似的,是二郎的媳婦?”
潘金蓮這才看向黃秀秀,問道:
“官人,這位大姐是何人?”
武鬆介紹了黃秀秀。
潘金蓮聽完,馬上行禮:
“金蓮拜見嫂嫂!”
“以後都是一家人了。”
黃秀秀是村婦,沒有那麽多禮節。
所謂擇日不如撞日。
武鬆和武大郎都不講究什麽黃道吉日。
當下從街上買了些紅燭、喜字,往房間張貼。
擺了十幾桌的酒,請街坊鄰裏一起吃酒。
剛剛在衙門裏,鄰裏說了話,也為了熱鬧些,所以都請了。
武大郎換上大紅的新郎服,潘金蓮給黃秀秀打扮一番,頭上簪花。
請個年老的司儀,拜了堂,便送入洞房。
等到夜深人靜,武鬆終於閑下來。
坐在書房,武鬆拿起策論的書研習。
穿越到這個世界半年多,今天也是武鬆第一次感覺到讀書科舉的重要性。
在北宋,縣裏有實權的官員有四個:知縣、縣丞、主簿和縣尉。
其餘都是胥吏,就是沒有品級的合同工。
按照《水滸傳》的劇情,梁山好漢的頭領宋江,也不過縣裏區區一個押司,就是個胥吏合同工。
即便如此,宋江也可以從中周旋,玩弄權柄。
武鬆剛剛考上童子試的魁首,就得到了知縣的幫助,反手把一個惡霸送上絞刑架。
如果沒有科舉,武鬆隻能和劉屠夫生死相搏。
最後就算打贏了,恐怕也撈不到好處。
就像《水滸傳》裏記載,西門慶殺了武大郎,武鬆報仇後,也被判了刑,刺配孟州。
所以說,打打殺殺沒有前途,做強盜更沒有前途,好好讀書才能出人頭地。
潘金蓮端著一碗雞湯進來,小心坐在武鬆旁邊:
“官人,喝碗雞湯再讀吧。”
武鬆拿起雞湯喝完,潘金蓮拿出絲巾,小心擦了擦武鬆的嘴角,忍不住親了一口:
“官人好好讀書,奴家伺候你。”
潘金蓮就在旁邊站著,像婢女一樣看著武鬆,滿眼都是愛意。
到了深夜,潘金蓮鋪好被子,把被窩暖好。
武鬆回到臥室,潘金蓮露出白嫩的肩膀,嬌羞道:
“官人..我要!”
武鬆笑道:“今晚求饒沒用。”
衣服掛在架子上,武鬆鑽進被窩。
暖暖的體香,潘金蓮嬌軀柔軟,武鬆開始充分展示天傷星的威力。
黃秀秀嫁給武大郎,皆大歡喜。
武大郎喜歡這個實誠能幹的婆娘,黃秀秀有了依靠,也很開心。
每日裏武大郎做好炊餅,就在鋪子裏賣,不再挑著擔子走街串戶。
肉鋪那邊交給黃秀秀,殺豬宰羊她都行,算賬由武大郎負責。
至於武鬆,經過劉屠夫的事情,武大郎不讓武鬆做一絲一毫的事情,隻要他好生讀書。
潘金蓮一心一意跟著武鬆,每日為武鬆洗衣、做飯、陪讀、暖床,過得十分開心。
時間飛快,轉眼一個多月過去,該到了四月府試。
潘金蓮收拾行裝,準備跟著武鬆一起去恩州府考試。
她現在粘著武鬆,一時半刻也不能離開。
而武鬆自己,此時正在鐵匠鋪裏看刀。
鐵匠拿出兩把雁翎刀出來,放在桌上。
“二郎,你不是一心科舉讀書?怎的又找我買刀了?”
鐵匠認識武鬆,知道他考了童子試的魁首,馬上要去恩州府考試。
“明日去恩州府參加府試,隻怕路上不太平,帶兩口刀防身。”
鐵匠嘿然笑道:“那個剪徑的強人敢在你這太歲頭上動土?”
“不怕強人,隻怕猛獸。”
武鬆付了銀子,提著兩口刀回到炊餅鋪。
潘金蓮見了兩口刀,也是奇怪,問怎麽帶刀。
武鬆說路上帶了防身。
從清河縣到恩州府,途經陽穀縣,中間有個地方叫做景陽岡。
就是《水滸傳》裏,武鬆三碗不過崗,徒手打死老虎的地方。
這趟科舉,不知道會不會遇到,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帶上兵器為妙。
一切東西準備妥當,武鬆到了清河縣衙門。
拜帖送進去,很快,衙役出來,客客氣氣帶著武鬆到了後衙書房。
知縣張知白坐在裏麵,笑嗬嗬指了指旁邊的椅子:
“二郎來了,坐。”
“謝老師賜座。”
武鬆直接稱呼老師,在旁邊坐下來。
“馬上就到府試,你何時去?”
“明日就出發,所以今日來與老師告別。”
“嗯,州解試和縣試不同,須考校論和策,我給你的書,可都精熟了?”
“老師給的都精熟了,這次州解試,學生必定拿下魁首。”
“你的才華,我是知道的,但不可大意,我聽說恩州府有個何運貞,也是才華出眾,你要小心答題,再不可考場睡大覺了。”
武鬆笑道:“老師教訓的事,州解試必定十分小心。”
“如此便好。”
“家中大哥、嫂嫂,還請老師多多關照。”
“這個何用說,你自去考試,縣裏有我。”
婢女進來,手裏捧著一百兩銀子。
“這是送你路上的盤纏。”
武鬆沒有推辭,起身接了:
“謝老師,府試後,武鬆定來報喜。”
“好,我等著。”
張知白很高興。
武鬆拿了銀子,退出衙門,回到家中。
武大郎和黃秀秀正好回家。
見到武鬆手裏的銀子,武大郎問哪來的。
武鬆說知縣送的,又說明日去恩州府考試,家裏如果遇到事情,記得去找知縣。
黃秀秀聽了,一直誇這個弟弟有出息。
當晚,黃秀秀在廚房做了一桌子菜,又買了酒,給武鬆餞行。
第二天早上。
天色剛剛蒙蒙亮,潘金蓮早早起來,收拾好行裝。
武大郎已經做好了炊餅,黃秀秀已經到肉鋪殺豬去了。
武大郎聽到動靜,趕忙解下圍裙過來。
“二郎,到了恩州府,你安心考試科舉。”
“家裏有你嫂嫂,一切都好,不用記掛。”
“金蓮,你路上多照看著二郎,他有武藝傍身,別的不擔心,隻怕和人爭鬧。”
“遇到事情,你多勸著,萬不可動手的。”
武鬆出門,武大郎不擔心別人欺負武鬆,就怕武鬆欺負別人。
萬一鬧出官司,這功名就沒有了。
潘金蓮道:“大哥放心,遇到事情,我定勸著官人。”
“如此我便放心。”
武大郎又檢查了一遍行囊,確定銀錢、衣服、吃食都有,這才送武鬆出門。
街坊鄰裏見武鬆出門,也知道去恩州府考試。
因著武鬆和知縣交好,鄰裏見了都說些吉利話。
武鬆笑嗬嗬應著,很快出了縣城。
到了城外,武鬆勸武大郎回去。
武大郎不肯,又送了幾步。
一直到城外十裏亭,武鬆才把武大郎勸回去。
望著武鬆遠去,武大郎忍不住抹了把眼淚。
且說武鬆帶著潘金蓮趕路,一口氣走了二十多裏。
武鬆不覺著疲乏,潘金蓮小腳已經走不動了。
從小在莊子裏做使女,卻未曾出過遠門,兩隻玉足嬌嫩,磨出了水泡。
武鬆把行囊提在手裏,背著潘金蓮往前走。
趴在背上,潘金蓮流下兩滴淚來:
“本待伺候官人,卻讓官人背我,金蓮也太沒用。”
“這山路你一個婦人哪裏走得慣,待我找個村鎮,買頭驢子與你騎著。”
武鬆力氣大,潘金蓮身軀嬌軟,背在身上一點不重。
古代的路不比現代,就算是官道,也是坑坑窪窪、起起伏伏、彎彎曲曲。
潘金蓮肌膚嬌嫩,走起來很勉強。
武鬆也想過把潘金蓮留在家裏。
但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就算潘金蓮死心塌地跟著自己,難保不會遇到破落戶勾搭。
清河縣旁邊就是陽穀縣,西門慶就在隔壁。
萬一被西門慶盯上,麻煩就大了。
倒不是怕西門慶,而是不想動手殺人。
又走了二十裏,快出清河縣地界時,見到一個鎮子。
此時天色將晚,剛好鎮子裏有個客店。
武鬆背著潘金蓮到了店裏,叫道:
“主人家,快把些吃的來。”
店家走出來,笑臉相迎:
“客官,是要歇宿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