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進京趕考,太公嫁女

字數:5539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
    武大郎早早起來,準備去炊餅鋪子幹活。
    現在的武大郎不同往日,除了炊餅鋪子,還有肉鋪、綢緞莊、糧鋪。
    但是他最喜歡去的還是炊餅鋪子,每天都要子做上十幾籠炊餅。
    剛剛走出門,就看見武鬆走進來。
    “二郎,這麽早?”
    “哥哥又要去炊餅鋪子?”
    “是啊,我這一天不做炊餅,心裏悶得慌。”
    “今日且在家裏待會兒。”
    “二郎有事?”
    “無事,我們且回去。”
    武大郎回到屋子,黃秀秀知道咋回事,連忙泡了茶,讓武大郎和武鬆說話。
    不多時,門外來報,說薛婆婆來了。
    武大郎奇怪,問哪個薛婆婆?
    武鬆嘿嘿笑道:“哥哥,你跟我來。”
    “嫂嫂,我們出去。”
    黃秀秀歡喜走出屋外,就看見薛婆婆領著5個容貌平平,但是屁股很大的婦人進來。
    “解元老爺、武老爺,你們要的人帶來了,你們且看。”
    “這些幾個都是生養過的,隻要娶進家門,保準今年子孫滿堂。”
    武大郎看著五個婦人,皺眉道:
    “你這老虔婆,我家二郎是解元老爺,你找這些臭婆娘作甚?”
    武大郎以為這是給武鬆的。
    薛婆婆笑道:“錯了、錯了,是解元老爺給你找的。”
    “啊?我?”
    武大郎吃了一驚,趕忙看向黃秀秀。
    武鬆笑道:“哥哥莫怕,這是嫂嫂吩咐的,讓我替你尋幾個能生養的妾室。”
    “不過,既然哥哥說長得醜陋,那便不要了,再尋幾個美貌婦人來。”
    聽是給子的,武大郎嘿嘿笑道:
    “怕是不好,你嫂嫂...”
    “你現在是老爺,哪個老爺不娶小妾的。”
    黃秀秀十分大氣,絲毫不介意。
    武鬆勸道:“哥哥,你想想,你不娶小妾,嫂嫂如何做得大老婆?”
    “你須有小老婆,嫂嫂才是大老婆。”
    黃秀秀比較實誠,附和道:
    “二郎是讀書人,他說的對,這五個都要了,多少銀子?”
    薛婆婆看了一眼武鬆,笑道:
    “解元老爺給過了,她們今日就可以進門,隻是沒有嫁妝。”
    “要個甚麽嫁妝,我家裏吃穿不愁,那就進門吧。”
    薛婆婆把五個小妾叫過來,一個個拜過武大郎,再拜過黃秀秀。
    這就算是進門了。
    黃秀秀吩咐婢女把五個小妾帶去入住,一應家具全部買新的。
    武大郎的嘴角根本壓不住。
    其實,每個男人都想三妻四妾。
    武大郎也想這樣。
    隻不過以前苦日子過多了,他自己長得又不好看,所以不敢有這個心思。
    “二郎,你說你這...哎呀...這弄的。”
    “哥哥且努力,待我中了狀元回來,給侄子賀禮。”
    “誒,那成、那成。”
    武大郎摩拳擦掌,想著今晚先睡哪一個。
    武鬆自回家裏讀書。
    三天後。
    武鬆把包袱掛在馬背上,挎著兩口雁翎刀,翻身上馬。
    潘金蓮、孟玉樓和秀眉含淚送到大門口。
    “官人路上小心,如今天寒地凍,晚些出門、早點歇宿。”
    “我知道,你們在家裏等著,春闈我必中。”
    武大郎把滿滿一袋炊餅遞給武鬆,說道:
    “在外頭不要吃酒,不要與人合口。”
    “記住了,家裏若遇到事情,便去找知縣相公,昨日我與他說過了。”
    “我曉得,你不用記掛。”
    昨天武鬆特意去了縣衙,和張知白聊了很久,請他照看家眷。
    張知白自然答應,讓武鬆安心考試。
    囑咐完畢,武鬆騎著馬出發。
    潘金蓮望著武鬆離去,兩眼淚汪汪。
    “官人,路上一定要平安啊。”
    孟玉樓安慰道:“姐姐不必憂心,官人武藝高強 ,路上定然不會有事。”
    “我們隻需準備好,待官人中了狀元回來,需好好慶賀。”
    潘金蓮擦了擦眼淚,點頭道:“妹妹說的是,官人一定中的。”
    ...
    武鬆騎著馬,很快出了清河縣地界。
    北宋的京師汴梁在清河縣西南方。
    離開清河縣後,武鬆往西南方進發,二龍山就在那個方向。
    武鬆騎著馬,路上曉行夜宿。
    正值寒冬臘月,路上少不得風餐露宿,受那寒涼之苦。
    好在武鬆身體雄壯,不怕風霜。
    因心裏想著到二龍山找魯智深、楊誌,走得比較急切,不想居然錯過了宿頭。
    眼看著天上烏雲密布、路邊積雪尚多,萬一下起雨來,卻是難受。
    寒冬臘月如果淋濕了,就算武鬆能熬過去,坐下馬也需生病。
    得找個地方住宿。
    武鬆拍馬往前,卻見前方有一處莊子。
    武鬆心中暗喜:
    今夜有地方住了。
    拍馬到了莊子門口,隻見裏麵張燈結彩,正操辦喜事。
    武鬆下馬進了院子,莊客上前詢問,得知武鬆是趕考的書生,馬上告知莊主。
    不多時,一個員外走出來,問道:
    “你是趕考的書生?”
    “好叫老丈知曉,在下武鬆,清河縣人,去年中了舉人,現往汴梁趕考進士。”
    “原來是武舉人,小老兒是莊子的主人,姓邱,他們都喚我邱太公。”
    武鬆再次行禮拜道:
    “晚輩武鬆,見過邱太公。”
    邱太公回了禮數,說道:
    “你是讀書人,禮數多,我是莊稼人,卻沒有這許多禮數。”
    “這方圓幾十裏都沒有客店了,我留你住宿,隻是夜來千萬不可出門。”
    看樣子辦喜事,不想外人打攪,可以理解。
    “邱太公放心,我隻歇宿一晚,吃住都可算銀錢。”
    “你把我當甚麽人了,不是嫌你吃喝,夜來有事。”
    邱太公歎息一聲,也不多說,吩咐莊客帶武鬆進入客房歇宿。
    武鬆給莊客一把銅錢,請他把馬喂飽。
    莊客得了錢,歡喜牽著馬下去。
    到了房間裏坐下,很快送來飯菜,倒也算是豐盛,還給了一小壇酒驅寒。
    這個邱太公不錯。
    武鬆不客氣,先喝了一碗酒,把飯菜一掃而空。
    吃飽喝足,武鬆點了油燈,就在房間裏讀書。
    中狀元不是容易事,北宋文人輩出,唐宋八大家,宋朝占六個。
    讀書到深夜,外麵突然喊起來,接著便是鼓吹的聲音。
    “女婿來接親了!”
    聽著外麵的喊聲,武鬆心中暗道:
    原來是嫁女兒。
    隻是奇怪,為何晚上出嫁?
    放下書本,武鬆從窗戶往外看。
    這一看不要緊,卻把武鬆嚇了一跳。
    那接親的卻不似什麽好人,反而是一群手持刀槍的嘍囉,還有幾個長得凶狠的頭目。
    這是山賊搶親,哪裏是什麽嫁女。
    難怪邱太公滿臉愁容,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