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墨儒爭鳴 扶蘇轉型初養成 第五十四章:少府供應吃力
字數:3921 加入書籤
安陵君封地這個最大的“釘子戶”被扶蘇以柔克剛地拔除,如同為淤塞的河道清除了最頑固的礁石,天工苑這台龐大的工程機器終於得以全速開動起來。勘測隊根據最終確定的線路,開始進行更精細的測量和打樁標界;魯午帶領的工程署則依據勘測數據,日夜不停地計算著土方量、繪製著詳細的施工圖紙;墨非改進的幾種新式勘測工具和簡易水平儀也投入了使用,效率提升了不少。
然而,就在贏昊以為最大的難關已經過去,準備大展拳腳之時,一個更為基礎和棘手的問題,如同潛藏的冰山,猛然浮出水麵——物資供應,尤其是水泥的供應,跟不上了。
這一日,少府令章邯親自來到了天工苑設在鹹陽城外的臨時工程指揮部。這裏原是皇家的一處舊苑囿,如今被贏昊征用,搭建起了連綿的工棚,堆放著初步集結的物料,人來人往,儼然一座新興的集鎮。
章邯的臉色不太好看,眉宇間帶著難以掩飾的疲憊和焦慮。他屏退左右,與贏昊單獨在指揮部那間簡陋的木屋內交談。
“昊公子,”章邯開門見山,聲音有些沙啞,“下官此來,是向公子告急的。”
贏昊心中咯噔一下,放下手中正在核算的物料清單:“章少府請講,何事如此緊急?”
“水泥!”章邯吐出兩個字,語氣沉重,“公子規劃的第一期工程,自鹹陽至雲陽段,全長約兩百裏。按魯大匠核算的用量,僅是鋪設路基和路麵所需的水泥,便是一個天文數字!這還不包括沿途橋梁、涵洞以及必要驛站的建設所需。”
他拿出一卷簡牘,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數字:“目前,少府名下及協同供貨的各大窯場,開足馬力,日夜燒製,日產水泥也不過百石(秦製,一石約合現代30公斤)左右。而工程初期,每日消耗預計便需五十石,隨著工程全麵鋪開,耗量還將倍增!這還僅僅是水泥一項!”
章邯指著窗外遠處堆積如山的青石、木材:“石料、木料、麻繩、鐵器……哪一樣不是海量需求?運輸這些物料的牛馬、車輛、民夫,更是將關中各地的運力幾乎抽調一空!渭水河道上的船隻,如今十有七八都在為公子這項工程運送物料!即便如此,運抵工地的速度,仍舊遠遠跟不上消耗!”
他歎了口氣,臉上露出難色:“公子,非是下官不盡心,實是……實是這‘新型馳道’所需物料之巨,遠超以往任何工程!少府倉儲幾乎見底,各郡縣征調也已接近極限。照此下去,不出半月,工地上便要麵臨無米下炊的窘境了!”
贏昊聽著章邯的匯報,看著簡牘上那些觸目驚心的數字,心一點點沉了下去。他之前光顧著攻克技術難題和協調人際關係,卻嚴重低估了在這個完全依靠人力和原始生產力的時代,進行如此大規模基建對物資供應鏈造成的恐怖壓力。
OS:“臥槽!光想著怎麽把路修好,忘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日產百石,日耗五十石還隻是開始?這庫存和產能,連一個月都撐不住?供應鏈要斷了!”
他仿佛已經看到,前方熱火朝天的工地上,無數民夫和工匠因為缺少水泥而被迫停工,剛剛開挖的路基在風吹雨打下重新變得泥濘,整個工程陷入停滯的可怕場景。那不僅僅是延誤工期,更是對士氣的致命打擊,也會讓那些原本就對他和這項工程持懷疑態度的人,找到攻訐的借口。
“章少府,少府名下,可否再增設窯場?或提高現有窯場的產量?”贏昊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問道。
章邯苦笑搖頭:“公子,增設窯場非一日之功,選址、建窯、培訓工匠,至少需數月。提高產量……各窯已是滿負荷運轉,工匠疲憊,燃料(木柴、煤炭)供應也緊張,再強行提升,恐生事故,且質量難以保證。”
屋內陷入一片沉寂。窗外,民夫號子聲、牛馬嘶鳴聲、車輛轔轔聲不絕於耳,更反襯出屋內的凝重。
贏昊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他知道,此刻抱怨和恐慌都無濟於事,必須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他走到牆上掛著的工程進度圖前,目光銳利地掃過那些標注著物料囤積點和運輸路線的符號。
“章少府,目前物料運輸,主要依賴渭河水運和官道陸運,對吧?”贏昊問道。
“正是。”
“陸路運輸,牛馬大車速度慢,載重有限,且對道路損耗大。可否嚐試改進車輛?比如,增加車輪數量,或者製作更大載重的四輪車輛?”贏昊提出設想。
章邯沉吟道:“四輪車輛轉向不便,且對道路要求更高。改進車輛非短期能見成效。”
“那水運呢?”贏昊追問,“可否增加船隻?或者改進碼頭裝卸效率?”
“船隻打造亦需時日。碼頭裝卸……已是人挑肩扛,效率低下,卻也難有速成之法。”章邯再次搖頭。
贏昊深吸一口氣,知道在運輸工具上短時間內難以有革命性突破。那麽,隻能在生產效率和資源調配上下功夫了。
“章少府,水泥生產這邊,天工苑會立刻介入!”贏昊斬釘截鐵道,“魯午他們對水泥燒製工藝最熟,我讓他們派出技術骨幹,分赴各主要窯場,指導改進窯爐結構,優化燃料配比,看看能否在現有基礎上,將日產量再提升一兩成!”
“另外,”贏昊目光閃爍,“我們不能隻指望少府一家。可否以朝廷名義,鼓勵關中富商大賈,投資興建私營水泥窯場?朝廷可以承諾優先采購,並給予一定的稅賦優惠?以此調動民間力量,擴大產能!”
章邯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異。利用民間資本參與國家工程,這想法頗為大膽,但並非不可行。他仔細思量片刻,點頭道:“此法……或可一試。下官可草擬章程,稟明陛下與丞相。”
“好!”贏昊精神稍振,“還有,物料調配需要更精細的計劃。我們不能讓物料堆積在鹹陽,再慢慢往前線運。應該在沿途關鍵節點,比如涇水、洛水與馳道交匯處,設立中轉倉庫,根據工程進度,直接將物料運抵最近的中轉庫,減少二次搬運,提高效率!”
他拿起炭筆,在地圖上快速標注了幾個點:“這裏,這裏,還有這裏,可以優先設立!”
章邯看著贏昊迅速做出的應對,心中暗暗稱奇。這位昊公子,麵臨如此巨大的壓力,非但沒有慌亂,反而思路清晰地提出了好幾條切實可行的改進方向,雖然其中一些見效需要時間,但至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讓人看到了希望。
“公子思慮周詳,下官佩服。”章邯的語氣恭敬了許多,“下官回去後,立刻著手安排技術指導、籌劃招商以及設立中轉倉庫之事。同時,也會再盡力從其他非緊急工程中,擠調一部分運力支援此地。”
“有勞章少府了!”贏昊鄭重拱手,“此路能否修成,後勤保障乃是命脈!你我必須同心協力,共渡此關!”
送走章邯,贏昊獨自站在指揮部外,望著遠處如同螞蟻般忙碌的民夫和蜿蜒如同長龍般的運輸隊伍,心情依舊沉重。
他知道,剛才提出的那些措施,或許能緩解一時的危機,但根本問題並未解決——大秦現有的生產力水平,支撐如此龐大的集中式基建,實在太吃力了。
“供應鏈跟不上!光靠行政命令和人海戰術,效率太低下了。”贏昊喃喃自語,內心OS洶湧,“必須搞技術革新!水泥窯要改進,運輸工具要改進,甚至……管理方式也要改進!流水線?標準化?對!天工苑內部可以先搞起來,形成範本,再推廣到合作的窯場和工坊!”
他猛地轉身,大步走向魯午和墨非所在的工棚。
“魯師傅,墨非!先把手頭的事放一放,我們有更緊急的任務了!”
帝國的車輪無比沉重,拉動它前進,不僅需要方向,更需要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而贏昊此刻麵臨的,正是這動力核心——物資供應鏈的嚴峻考驗。一場圍繞生產效率與物流體係的革新,迫在眉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