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墨儒爭鳴 扶蘇轉型初養成 第五十五章:流水作業嚐試

字數:4089   加入書籤

A+A-


    章邯帶來的供應鏈警訊,如同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贏昊徹底明白,光有宏大的藍圖和先進的技術理念還遠遠不夠,必須對現有的、依賴老師傅個人經驗和慢節奏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方式,進行一場刮骨療毒般的革新。
    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將天工苑的核心骨幹——魯午、墨非,以及幾位在水泥、木工、鐵器方麵手藝精湛且思想相對開明的大匠——召集到了指揮部那間最大的工棚裏。工棚中央,擺放著幾個亟待大量生產的物件:用於澆築水泥路麵的木製模具、運送物料的獨輪車部件、以及改進後需要批量打造的曲轅犁犁鏵。
    “諸位,”贏昊開門見山,神色是前所未有的嚴肅,“章少府的話,大家都聽到了。我們的工程,麵臨著斷糧的危險!原因無他,我們現有的造物之法,太慢!太亂!太依賴個人!”
    他拿起一個剛剛由不同木匠製作的模具,雖然大致形狀相同,但細看之下,尺寸、榫卯結構皆有細微差別。“看看這個!同樣的模具,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尺寸不一,拚裝費力,甚至可能影響路麵平整!若千百個模具皆如此,如何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
    他又指向堆在一起的獨輪車部件:“車輪、車架、扶手,各自打造,最後組裝,耗時耗力,若有一環出錯,前功盡棄!此等效率,如何能滿足工程浩大之需求?”
    眾工匠麵麵相覷,他們世代相傳的手藝便是如此,講究的是慢工出細活,每個匠人對自己做出的物件負責到底。昊公子此言,似乎在質疑他們引以為傲的傳統。
    魯午沉吟道:“公子,工匠之道,在於匠心獨運,各有巧妙不同。若強求一致,豈不扼殺靈性,與製式傀儡無異?”
    “魯師傅所言,有其道理。”贏昊沒有直接否定,他知道改變根深蒂固的觀念需要耐心和技巧,“對於精雕細琢的藝術品,自然需要匠心獨運。但對於馳道工程所需的成千上萬的模具、車輛、工具,我們需要的是穩定、高效、可互換的‘零件’!我們需要的是,讓一個普通的學徒,也能在指導下,快速製作出合格的產品!”
    他走到一塊臨時架起的木板前,拿起炭筆,畫出了兩個概念圖。
    “其一,我稱之為‘流水作業’。”贏昊在木板上畫出一條直線,將其分成數段,“以製作這獨輪車為例。我們不必讓一個工匠從砍樹到做出整車。我們可以將過程分解:專人選料伐木,專人處理木材製成標準板材,專人製作車輪,專人打造車架,專人製作扶手……最後,由專人負責組裝。每個工匠,隻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那一道工序,反複練習,熟能生巧!如此一來,效率何止倍增?”
    工匠們看著那被分解的工序圖,露出思索的神色。這種方法,他們聞所未聞,但仔細一想,似乎……確有道理?專注於一道工序,確實能做得更快更好。
    “其二,便是‘標準化’!”贏昊在另一塊木板上,畫出了模具、車輪等物的簡圖,並在旁邊標注了統一的尺寸數字,“我們需要為這些需要大量製作的物件,製定統一的標準!比如,模具的長度、寬度、厚度,榫卯的尺寸和形狀;車輪的直徑、輻條的數量和角度……全部定死!繪製成圖,頒布下去,所有工匠,必須嚴格按照標準製作,不得隨意更改!”
    他拿起兩個尺寸略有差異的模具,用力對在一起,果然無法嚴絲合縫:“看,這就是沒有標準化的惡果!我們需要的是,”他又拿起兩個嚴格按照他剛口述尺寸讓墨非現場製作的樣本模具,輕鬆拚接,“這樣的嚴絲合縫!隻有這樣,才能實現快速拚裝、互換維修,才能保證我們造出的每一樣東西,都具備同等的質量!”
    墨非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對於這種將複雜事物分解、規範化的思路極為著迷,立刻接口道:“公子此法大妙!如同製造機關獸,亦需標準構件!若能推行,不僅效率提升,更便於管理核算!”
    但一些老工匠,尤其是幾位木匠和鐵匠頭領,臉上卻露出了明顯的抵觸和茫然。一位姓王的老木匠忍不住嘟囔道:“這……這豈不是把俺們工匠當成了隻會重複動作的牲口?老祖宗傳下的手藝,哪能這樣拆分?尺寸毫厘,全憑手上感覺,豈是幾張圖、幾個數就能框死的?”
    “對啊,昊公子,這樣做出來的東西,還有靈性嗎?跟死物有何區別?”另一人也附和道。
    贏昊理解他們的抵觸。這相當於剝奪了他們作為工匠的部分“創作自由”和賴以自豪的“手上功夫”。他深吸一口氣,知道光講道理不行,必須用事實說話。
    “王師傅,李師傅,”贏昊走到他們麵前,語氣誠懇,“我明白你們的擔憂。但請想一想,我們此刻麵臨的,是北疆將士等待物資的焦急,是萬千民夫等待工具的期盼,是父皇和朝廷對我們如期完工的期望!是靈性重要,還是按時、保質地建成這條關乎國運的馳道重要?”
    他指著工棚外堆積的物料和忙碌的人群:“我們沒有時間再去讓每個工匠慢慢打磨‘靈性’!我們需要的是速度!是規模!是穩定可靠的質量!‘流水作業’和‘標準化’,或許會暫時讓你們覺得束縛,但這是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陛下的重托!是為了讓我大秦的根基更加牢固!”
    他頓了頓,語氣放緩:“而且,並非所有物件都需如此。一些關鍵部位、精密的儀器,依然需要諸位老師傅發揮你們的智慧和經驗。但對於這些需要海量生產的普通部件,我們必須采用新法!”
    贏昊看向魯午:“魯師傅,您經驗最豐,德高望重。您看,我們是否可以先從最急需、最簡單的模具標準化和車輪製作的流水線開始試點?由您和墨非牽頭,製定出第一批標準圖紙和工序流程。願意嚐試的工匠,工錢加倍!做出的合格零件,給予額外獎勵!”
    他又看向那些麵露猶豫的老工匠:“王師傅,李師傅,不如你們也親自參與進來,看看這新法到底行不行。若實在覺得不妥,我們再議,如何?”
    魯午看著贏昊那混合著焦急、誠懇和不容置疑的目光,又看了看外麵龐大的工程現場,最終重重歎了口氣,點了點頭:“公子心係國事,所言……確有道理。老夫願帶頭一試!”
    墨非更是摩拳擦掌:“公子,我這就去繪製標準圖紙!”
    在魯午的帶動和加薪獎勵的刺激下,一部分年輕、接受能力強的工匠表示願意嚐試。王師傅、李師傅等人雖然仍舊眉頭緊鎖,但看在魯午和加倍工錢的份上,也勉強答應先看看。
    試點工作就在這間大工棚裏開始了。墨非根據贏昊的口述和要求,迅速繪製出了幾種標準模具和車輪部件的詳細尺寸圖,標注清晰。魯午則根據“流水作業”的思路,將製作車輪的工序拆解為選料、製板、做轂、削輻、裝輞、打磨等六道工序,每道工序分配專人,並規定了操作要點和耗時要求。
    起初,混亂是不可避免的。習慣了獨立完成整個車輪的老工匠,在隻負責削輻時感到渾身不自在,總覺得別人做的轂不夠圓,裝的輞不夠緊。負責組裝的年輕學徒,麵對尺寸終於統一的部件,卻因為不熟悉新流程而手忙腳亂,效率反而比單個老師傅慢。
    抱怨聲、質疑聲時有響起。王師傅看著自己削出的、完全符合標準尺寸的輻條,歎了口氣,對身邊的李師傅低聲道:“這活兒,做得真沒滋味。”
    然而,幾天之後,當第一批完全由“流水線”製作、符合“標準化”的五十個車輪和兩百套模具被整齊地碼放在工棚外時,所有人都沉默了。
    速度,是實實在在提升了!雖然單個工匠完成整個車輪的時間似乎沒變,但六個人同時作業,總體產出速度遠超六個工匠各自為戰!而且,由於部件標準統一,組裝變得異常順暢,幾乎沒有廢品率!
    更重要的是,這些車輪和模具,雖然缺少了所謂的“靈性”,但每一個都堅固、規整、可用,質量穩定得驚人!
    看著那堆成小山的合格產品,再看看手中那張清晰的標準圖紙,王師傅臉上的皺紋似乎舒展了一些,他喃喃道:“好像……是快了不少,也省料……”
    贏昊看著這一幕,內心OS:“總算邁出了第一步!雖然磕磕絆絆,但證明了方向和方法的可行性!效率就是生命線啊!接下來,就是把這種模式推廣到水泥窯場、石料場……路還長,但總算看到了曙光!”
    帝國的車輪,在改進了自身的“製造工藝”後,似乎又可以汲取到更多、更穩定的動力,繼續向前滾動了。這場發生在天工苑工棚內的生產變革,其意義,或許並不亞於馳道本身的修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