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墨儒爭鳴 扶蘇轉型初養成 第五十九章:設計新石器
字數:3909 加入書籤
始皇“實幹興邦”的定調與隱含的支持,如同給贏昊和整個馳道工程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朝堂上的紛擾暫且被拋諸腦後,所有人的精力都集中到了那條正在鹹陽以北的土地上艱難延伸的灰白色“血脈”上。
工程推進至實質性的道路築基階段。按照贏昊製定的標準流程,在鋪設水泥之前,必須開挖路基,然後進行層層夯土,形成堅實、平整且具有一定排水坡度的基礎。這一步,被稱為“築基”,乃是決定馳道能否曆經風雨、承載重壓的關鍵。
然而,就是這看似最基礎的一步,卻遇到了巨大的困難。
傳統的夯土,主要依賴人力。成千上萬的民夫,手持沉重的木杵或石夯,喊著號子,將鬆軟的泥土一點點夯實。此法耗費人力極巨,且效率極其低下。一個精壯勞力,一日奮力夯土,所能處理的土方量也極為有限。
贏昊站在一段剛剛開挖好的路基旁,眉頭緊鎖。眼前是黑壓壓一片埋頭苦幹的民夫,他們赤裸著上身,古銅色的皮膚在陽光下泛著油光,肌肉虯結,喊著低沉而整齊的號子,將手中的石夯高高舉起,再重重砸下。
“嘿——呦!”
“嘿——呦!”
號子聲震天動地,帶著一種原始而悲壯的力量感。每一夯落下,地麵微微震顫,留下一個淺淺的凹痕。但要達到贏昊要求的“夯土密實,以杵擊之如中堅石”的標準,需要反複捶打數十次,進展緩慢得令人心焦。
監工的吏員小跑著過來,抹了把汗,稟報道:“公子,照此速度,這段五裏長的路基,僅夯土一項,怕是要耗上月餘時間!民夫們已是輪班上陣,疲憊不堪,昨日又有十幾人因力竭中暑被抬了下去。”
贏昊看著那些汗如雨下、嘴唇幹裂的民夫,心中不忍,更感焦慮。OS:“這樣下去不行!效率太低,人力消耗太大,而且太不人道了!這得夯到猴年馬月?北疆軍情如火,哪裏等得起!”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被夯過的土,用力一捏,土塊並未完全散開,但距離他心目中的“堅實”還差得遠。“光是靠人海戰術和原始工具,極限就在這裏了。必須改進工具!”
他立刻召來了魯午和墨非。
“魯師傅,墨非,這夯土效率必須提升!光靠人力石夯,太慢!”贏昊指著熱火朝天卻進度緩慢的工地,語氣急促。
魯午看著那場景,也是眉頭緊鎖:“公子,夯土自古便是如此,靠的便是人力與耐力。若要加快,除非征發更多民夫……”
“民夫不是無窮無盡的!”贏昊打斷他,“而且,即便人再多,這石夯本身的效率和力度也有限製!我們需要更重、更有效率,或者能利用其他力量的夯具!”
墨非眼中閃過一絲亮光:“公子是想……利用畜力?或者……杠杆重力?”
“對!”贏昊讚賞地看了墨非一眼,“畜力!我們可以設計一種由牛馬牽引的夯具!還有,我們可以製作比現在重得多的石夯,利用滑輪或者杠杆,讓少數人就能操作,落下時產生更大的衝擊力!”
他立刻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畫了起來。他回憶著曾經在博物館或資料上見過的古代夯土工具,結合自己的想象。
“第一種,”他畫出一個類似石磨的圓盤,兩側有軸,“我們可以製作一個巨大的石碾,兩側有架,用牛馬牽引,在路基上來回碾壓!這適用於大麵積初步壓實。”
“第二種,”他又畫出一個框架,上麵吊著一個巨大的、底部平整的石塊或鐵塊,“我們做一個高大的木架,頂上設置滑輪,用繩索吊起重達數百斤甚至上千斤的巨夯!由數人或者畜力拉動繩索,將巨夯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後鬆開,讓其自由落下,依靠重力夯實土地!此物可稱之為‘重錘夯’或‘吊夯’!”
魯午和墨非圍著那簡陋的草圖,眼睛越來越亮。他們都是技藝高超的匠人,贏昊一點撥,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關竅。
“妙啊!”魯午撫掌讚歎,“石碾用於大麵積碾壓,可省去大量初步勞力!這‘重錘夯’更是巧妙,借重力之勢,一擊之力,恐抵得上數十壯夫!隻是……這木架需極其堅固,繩索也需異常結實,否則危險重重。”
墨非則已經開始計算:“若製作千斤巨夯,提升一丈落下,其衝擊力……需用何等材質的木料做架?繩索需幾股牛筋麻繩混編?提升機構如何設計省力?”
“材料和安全問題,就交給二位了!”贏昊見他們領會,心中大定,“魯師傅,您負責帶人試製石碾和‘重錘夯’的本體,選用最堅硬的青石,或者……我們可以嚐試用水泥混合鐵渣製作更重的夯塊?墨非,你負責設計木架結構和提升機構,務必確保穩固和安全!我們先做小型的試驗品,測試效果!”
“老夫領命!”
“墨非遵命!”
天工苑的工坊再次全力開動。魯午帶著石匠和水泥工匠,開始嚐試製作加大號的石碾和水泥鐵渣複合夯塊。墨非則帶著木匠,研究如何搭建最穩固的三角形木架,設計省力的絞盤和可靠的脫鉤裝置。
數日後,第一台小型石碾和一套縮比版的“重錘夯”在工地旁的空地上進行了測試。
石碾由兩頭健牛牽引,在鬆軟的土地上緩緩碾過,所過之處,地麵明顯被壓實了一層,效果立竿見影!雖然不如人工夯得那麽細致,但對於初步壓實和大麵積作業,效率提升了何止十倍!
而那台縮比的“重錘夯”更是引人矚目。雖然夯塊隻有兩百斤重,但當它被墨非設計的杠杆機構提升到一丈高度然後脫鉤落下時——
“咚!!!”
一聲沉悶如巨鼓的巨響!地麵明顯一震!落點處被砸出一個深坑,周圍的土質瞬間變得緊密結實!其效果,遠超人力石夯數十次捶打!
圍觀工匠和民夫們發出一陣驚呼,看向那奇特工具的眼神充滿了敬畏和好奇。
“成功了!”贏昊用力一揮拳,內心OS:“給力!這才是基建該有的樣子!人定勝天?不,是工具讓人勝天!”
他立刻下令:“魯師傅,墨非,立刻根據試驗結果,放大尺寸,製作正式可用的石碾和‘重錘夯’!尤其是‘重錘夯’,先製作十套,投入這段路基使用!”
大型工具的製作需要時間,但有了明確的方向和成功的試驗,所有人都充滿了幹勁。
幾天後,第一批正式的大型石碾和五套“重錘夯”被運抵工地。當那需要四頭牛才能拉動的巨大石碾開始在路基上隆隆滾動,當那需要八名民夫才能通過絞盤拉起的千斤巨夯,帶著呼嘯的風聲重重砸向地麵,發出讓遠處山巒都似乎為之回響的轟鳴時,整個工地的效率發生了質的飛躍!
夯土的進度肉眼可見地加快,民夫們的勞動強度也得以降低,他們隻需要操作絞盤和移動木架,無需再耗費巨力舉起沉重的石夯。雖然操作新工具也需要學習和小心,但相比於之前純粹的體力透支,已是天壤之別。
扶蘇前來視察時,正好看到那“重錘夯”工作的震撼場麵,他站在遠處,感受著腳下傳來的震動,看著那被瞬間夯實的地麵,久久無言。最後,他對贏昊感歎道:“昊弟之巧思,真乃化腐朽為神奇……此物不僅利工程,亦是在愛惜民力啊。”
贏昊笑了笑,看著那在新型工具助力下飛速延伸的路基,心中豪情頓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哥,這才隻是開始!我們要用更好的工具,把這條路,修得比長城還要堅固!”
帝國的車輪,在獲得了更高效的“築基”工具後,仿佛裝上了更強勁的引擎,向著北方,堅定不移地碾軋而去。技術的革新,正在一點一滴地改變著這片古老土地的麵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