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都不是他能輕易拉攏的人。
字數:4916 加入書籤
片刻後,左武衛將軍李君羨大步進殿。
他是皇帝心腹,掌管部分禁軍,也負責一些秘密調查。
“柳奭的案子,你怎麽看?”李世民直接問道。
李君羨沉吟片刻。
“陛下,臣不敢妄下斷言。”
“恩,朕要你暗中調查。”李世民壓低聲音。
“不必聲張,重點查一查柳奭近日與哪些人來往密切,有無與人結怨。還有,他彈劾東宮之事,背後是否有人指使。”
“臣明白。”李君羨心領神會。
皇帝這是要他繞開明麵上的三法司,進行秘密調查。
“去吧。”李世民揮揮手。
李君羨退下後,李世民長歎一口氣。
身為帝王,他不能完全信任任何人,即便是那些司法重臣。
他必須有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與此同時,柳奭遇害的消息已如野火般傳遍朝野。
禦史台內,氣氛尤為凝重。
同僚慘死,讓所有禦史都感到兔死狐悲。
不少禦史當即起草奏疏,要求嚴懲凶手,維護言官安全。
一些與柳奭交好的官員也紛紛上書,言辭激烈,直指此事背後必有黑手。
而更多的人則在觀望,私下議論著太子的嫌疑。
東宮卻出乎意料地平靜。
李承乾在接到皇帝“安心讀書、聽政”的口諭後,隻在東宮內讀書習字,接見官員也隻談經義政務,對柳奭案隻字不提。
這種反常的平靜,讓許多等著看熱鬧的人大失所望。
三日後,按照原定日程,長孫無忌、房玄齡、褚遂良等人再次來到東宮,商議西州開發黜陟使人選。
顯德殿內,氣氛比往日更加肅穆。
眾臣行禮後,依次落座。
每個人的神色都帶著幾分心照不宣的凝重。
李承乾端坐上位,麵色平靜,甚至比往日更加沉穩。
他今日特意穿了一身素色常服,不著冠冕。
“有勞諸卿再次前來。”太子開口,聲音平穩。
“西州之事,關乎邊疆穩固,不可因他事延誤。吏部可已初步篩選出人選?”
眾人的目光都投向吏部侍郎楊師道。
楊師道起身,從袖中取出一份名冊,雙手呈上。
“回殿下,經吏部考功司初步篩選,並征詢尚書省意見,現有四人較為符合殿下所提標準。這是他們的履曆與考語,請殿下過目。”
一名宦官接過名冊,呈到李承乾案前。
李承乾展開名冊,仔細觀看。
這四個人,他都知道。
第一個是鄧州司馬崔敦禮,山東清河崔氏旁支,素有幹才,通曉典章製度。
但此人背景複雜,與魏王府有過往來。
第二個是夏州都督府長史竇靜,算是外戚中人。
他久在邊地,熟悉戎務,但性情剛愎,與朝中多位大臣不睦。
第三個是原州司馬王裕,出身太原王氏,是王珪的遠房侄子。
此人精於籌算,曾主持過地方漕運,政績斐然。
但他與自己素無交集,且據說與長孫無忌走得頗近。
第四個是秦州都督府司馬李素立,隴西李氏偏支,算是宗室遠親。
他在地方任職多年,以清廉著稱,但魄力稍顯不足。
李承乾心中暗歎。
這四個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都不是他能輕易拉攏的人。
崔敦禮可能與魏王有舊。
竇靜是外戚,態度不明。
王裕與長孫家關係密切。
李素立雖是宗室,但向來明哲保身。
吏部選出這四人,顯然是經過多方權衡,既考慮了能力,也平衡了各方勢力。
他抬起頭,目光掃過眾臣。
“這四位人選,吏部考量周全。孤看過他們的履曆,確都是幹才。”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然西州開發黜陟使一職,責任重大,非比尋常。孤有意對這四位人選進行當麵考較,不知諸卿意下如何?”
眾人聞言,都有些意外。
太子提出要當麵考較人選,這是要親自把關了。
長孫無忌微微眯眼,心中快速盤算。
太子此舉,是想展示自己的識人之明,還是另有所圖?
如今的長孫無忌依然接受了太子的變化,自己也需要調整應對策略了!
房玄齡撫須沉吟,覺得太子這個要求合情合理。
儲君親自考較重要職位的人選,本就是分內之事。
褚遂良點頭說道:“殿下親自考較,更能甄別賢能,臣以為可行。”
“既然如此,”李承乾道,“就請吏部安排,三日後,請這四位人選至東宮,孤要親自問對。”
“臣遵旨。”楊師道躬身應下。
人選之事暫告段落,又說了說其他的事情。
走出顯德殿,房玄齡與長孫無忌並肩而行。
“輔機,你覺得太子今日如何?”房玄齡低聲問道。
長孫無忌目光深邃,聲音聽不出情緒。
“太子最日進益頗大,老夫感到欣慰啊!”
“是啊,”房玄齡感歎。
“所以,”長孫無忌停下腳步,看向房玄齡,“玄齡,你認為柳奭之死與東宮有關嗎?”
房玄齡搖頭。
“太子……不會如此不智。”
“那麽,是誰?”長孫無忌的聲音始終保持著那份平靜。
“是誰想要一石二鳥,既除掉柳奭,又嫁禍太子?”
兩人對視一眼,都看到對方眼中的凝重。
就在兩人談話之際,刑部大牢內,一場審訊正在進行。
刑部尚書張亮親自坐鎮,審訊的是與柳奭有過往來的幾個商賈。
“說!柳禦史死前那晚,你們在平康坊說了什麽?”刑部侍郎厲聲問道。
一個肥胖的商人跪在地上,渾身發抖。
“大人明鑒!那晚柳禦史隻是詢問了一些東宮采買的事項,小的知無不言,不敢有半點隱瞞啊!”
“他都問了什麽?”張亮開口,聲音冰冷。
“問……問的是東宮近日是否大量采購西域珍寶,還有……還有是否與一些胡商有特別往來。”商人顫聲回答。
張亮與身旁的大理寺卿對視一眼。
柳奭果然在繼續調查東宮。
“之後呢?柳禦史可曾說過要去見什麽人?”張亮追問。
商人努力回想。
“柳禦史那晚似乎心情很好。”
“因何事啊?”
“小的不知啊!柳禦史沒說,小的也不敢問。”
審訊持續了兩個時辰,得到的線索卻有限。
柳奭那晚確實與這些商賈見過麵,但之後就獨自離開,不知所蹤。
與此同時,李君羨的密探在永興坊附近查訪時,得到一個重要線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