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隔絕了外界的窺探。
字數:4552 加入書籤
                    李承乾沒有上表爭論西州人選之事。
    他仿佛完全接受了這個結果,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東宮顯德殿的日常聽政事務中。
    他仔細查閱每一份送來的奏疏摘要,不時召見相關部司的官員詢問細節。
    他的處理方式依舊嚴格遵循製度,提問切中要害。
    但不再帶有之前那種淩厲的報複性色彩,更像是一位勤勉盡責的儲君在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這種正常化、例行公事般的表現,與之前掀起的波瀾形成了鮮明對比。
    朝堂之上,因此呈現出一種微妙的平衡。
    皇帝維護了他所看重的兄弟和睦表象。
    魏王如願以償,即將把自己的人安插進西州要職。
    太子似乎接受了挫折,專注於分內之事,並未進一步激化矛盾。
    重臣們避免了與東宮的正麵衝突,默許了皇帝的安排。
    中下層官員們宣泄了支持太子的輿論,但也無法改變既定事實。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某種平靜的狀態。
    東宮顯德殿的燭火常常亮至深夜。
    李承乾在處理完日常政務後,總會屏退左右,獨自對著一幅巨大的大唐疆域圖沉思良久。
    他的目光常常落在西北方向的西州之地,久久不動。
    他在等待一個時機,一個李逸塵所說的,能夠一舉扭轉乾坤的時機。
    而在這之前,他需要做的,就是忍耐,和等待。
    李逸塵告假三日,終於暫時遠離了東宮那片無形的戰場。
    一身常衣,如同一個最普通的士子,悄然回到了位於長安城延康坊的家中。
    這是一處不算寬敞,但也絕非貧寒的三進院落。
    門楣樸素,僅懸一匾,上書“李宅”二字,並無任何彰顯官身的裝飾。
    這裏,便是李逸塵此世的家族根基所在——一個屬於隴西李氏龐大宗族譜係最邊緣的支脈。
    隴西李氏,名滿天下,是與皇室聯姻、出將入相的頂級門閥。
    然而,如同參天巨樹總有陽光照不到的細枝末節。
    李逸塵所屬的這一支,早已在近百年的世事變遷中,與嫡係主脈血緣疏遠。
    更因父祖輩未能出現顯赫高官,家道不可避免地滑落,在講究門第閥閱的大唐,已然近乎於寒門。
    他的祖父,曾最高官至一州別駕,致仕後便再無人脈延續。
    他的父親李詮,如今也不過是在國子監擔任一名從八品下的博士。
    清貴有餘,權柄全無,靠著微薄俸祿和祖上留下的些許田產維持著表麵上的士族體麵。
    將李逸塵送入東宮擔任伴讀,幾乎是這個家族傾盡所有資源、所能做出的最大一次豪賭。
    按照唐製,東宮伴讀雖品階不高,卻非等閑可得。
    其選拔,一方麵看重學識才情,需通過嚴格的考核。
    另一方麵,家世背景亦是重要考量,至少需是清流官宦之後,以確保其教養與忠誠。
    李逸塵的隴西李氏光環,盡管黯淡,卻恰好滿足了這最低的門檻。
    加上原身確實聰穎好學,十八歲時便得以入選,成為了太子李承乾的數位伴讀之一。
    三年前,當消息傳回這座小小的李宅時,闔家上下是何等歡欣鼓舞!
    在父親李詮看來,這是家族重返榮耀的起點。
    太子伴讀,朝夕侍奉於儲君之側,耳濡目染皆是軍國大事,一旦獲得太子賞識,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母親更是喜極而泣,仿佛已經看到了兒子身著朱紫、光耀門楣的那一天。
    那段時間,連平日裏走動稀疏的遠房親戚,也似乎忽然熱絡了許多。
    然而,希望的火苗燃得熾烈,熄滅的過程卻漫長而煎熬。
    最初的幾個月,原身還能偶爾帶回一些東宮見聞,雖感太子性情有些驕躁,但總體仍懷期待。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太子的名聲在朝野間每況愈下。
    足疾帶來的陰鬱,親近俳優、效仿突厥習俗的荒唐,屢遭李世民訓斥的傳聞。
    尤其是與魏王李泰日漸激烈的儲位之爭。
    所有這些,都像一盆盆冷水,澆在李家人的心頭。
    原身在東宮的日子也變得艱難。
    他本性謹慎,甚至有些懦弱,不善於像杜荷那樣逢迎,也不像李安儼有軍旅背景。
    在太子越發乖戾的氛圍中,他隻能更加沉默,謹言慎行,如履薄冰。
    三年下來,莫說升遷,就連在太子麵前留下深刻印象都沒有做到,徹底成了東宮裏一個無足輕重的背景。
    家族的投資,似乎眼看就要血本無歸。
    父親李詮的眉頭越鎖越緊,書房裏的歎息聲時常響起。
    母親的笑容裏也添了憂愁,開始求神拜佛,保佑兒子平安。
    往日的熱絡親戚,又漸漸恢複了疏離。
    整個家族籠罩在一種膽戰心驚的氛圍裏,既怕李逸塵在東宮惹出禍事被牽連,又哀歎於這唯一崛起希望的渺茫。
    直到後世的李逸塵穿越而來,取代了那個惶恐無助的靈魂。
    此刻,李逸塵推開書房的門,父親李詮正背對著他,站在窗前,望著院內那棵略顯蕭索的老槐樹。
    聽到腳步聲,李詮緩緩轉過身。
    他年近五旬,麵容清臒,穿著半舊的深色儒袍,眼神裏帶著常年伏案留下的疲憊,以及一絲難以化開的憂慮。
    “回來了。”李詮的聲音平淡,聽不出太多情緒。
    “東宮……近日事務可還順遂?”
    他問得含蓄,但目光卻緊緊盯著兒子,試圖從李逸塵臉上讀出些什麽。
    朝堂上的風波,即便他官職低微,也有所耳聞。
    李逸塵看著眼前這位名義上的父親,能感覺到那份深藏的關懷。
    他心中微微歎息,這家族的命運,如今已與他這穿越者牢牢綁定。
    他無法告知他真相,隻能盡力安撫。
    “勞阿耶掛心,東宮一切如常。”
    他語氣平穩,聽不出任何波瀾。
    李詮仔細打量著他,似乎想從他平靜的外表下找出些什麽,最終隻是點了點頭。
    “嗯,如此便好。伴讀之職,貴在沉穩。切記,謹言慎行,莫要卷入是非。”
    這話,他這三年來已不知說過多少遍,幾乎是這個家族在權力邊緣求存的唯一信條。
    “孩兒明白。”
    李逸塵躬身應道。
    這個家族,將所有的希望與恐懼都係於他一身。
    他們不知道,眼前的李逸塵已非昔日吳下阿蒙,更不知道,他正在下一盤何等凶險的棋。
    若成功,或可挽狂瀾於既倒,攜家族一飛衝天。
    若失敗……那便是史書上清晰記載的“皆斬”,連同這個小小的家族,一同碾碎在貞觀年間的政治車輪之下。
    回到自己簡潔的房間,關上門,隔絕了外界的窺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