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兒臣一力承擔。
字數:5204 加入書籤
                    可太子臉上隻有平靜,既沒有急著解釋,也沒有絲毫慌亂。
    仿佛那“錢糧從何而來”的難題,根本不算難題。
    崔敦禮也懵了。
    他原以為太子會順勢讚同削減規模,或者將皮球踢回給自己這個黜陟使去解決。
    他萬萬沒想到,太子會給出這樣一個看似支持、實則將所有人都置於火上烤的回應。
    他還想再問清楚這“不減”究竟如何實現,卻被李承乾一個抬手的動作所打斷。
    “崔卿不必急。孤隻說西州之事要成,且要成得漂亮,沒說要從眼下的國庫和內府裏挪錢。”
    “不從國庫和內府挪錢?”
    李世民終於坐直了身子,眼神銳利如刀。
    “那你要從哪裏挪?東宮私庫?你那點用度,連供養屬官都不夠。”
    李承乾躬身,卻沒直接回答。
    “父皇,兒臣不敢妄動東宮私庫,更不敢擅動國庫。隻是兒臣以為,天下之財,不止國庫與內府兩處。”
    “西州之事,既為天下計,自能引來天下之財。”
    這話更玄了。
    長孫無忌心裏咯噔一下——“天下之財”指的是什麽?
    是向商賈借貸?
    可東宮從未有過此例,且借貸需有抵押,太子拿什麽抵押?
    是讓地方官府攤派?
    那更是大忌,貞觀年間最忌苛待百姓,太子不會不明白。
    房玄齡心裏反複盤算。
    商賈借貸需信用,東宮雖有儲君之名,卻無實際財權,商賈必不肯信。
    地方攤派必遭言官彈劾,太子剛在兩儀殿避過“失德”之嫌,斷不會犯這種錯。
    難不成……他有別的門路?
    崔敦禮臉色變了變,突然想到什麽,卻又不敢確定。
    太子總不能私開鹽鐵、截留賦稅吧?
    那是謀逆之罪,借他十個膽子也不敢。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目光裏的疑惑越來越重。
    他這個兒子,近日行事越發讓人看不透。
    前幾日閉門調工匠、守皇莊,今日又說出“引天下之財”的話。
    他到底在打什麽主意?
    東宮用度製度森嚴,太子手裏沒有任何可以自由調度的大額錢糧,難不成他真能憑空變出銀子來?
    殿內的空氣凝滯。
    李承乾脊背挺直,目光平靜地迎向眾人的注視,卻再不肯多說一個字。
    仿佛那“天下之財”的門路,是他攥在手裏的底牌,不到時候絕不肯亮出來。
    李世民盯著他,緩緩開口:“太子有策?”
    李承乾微微垂目,聲音平穩。
    “西洲之事,關乎國運,不容有失。朝廷諸事,亦皆緊要。兒臣深知其中輕重。”
    李世民聽著這話,眉頭越皺越緊。
    這回答避實就虛,全然不得要領。
    他壓下心頭漸起的煩躁,直接問道:“那錢糧太子準備怎麽解決?”
    “兒臣一力承擔。”
    李承乾回答得幹脆,語氣沒有絲毫動搖。
    “一力承擔?”李世民的聲音陡然提高了幾分,帶著不容錯辨的怒意。
    “君無戲言!太子,你現在收回此話,朕可以當做什麽都沒有聽見!”
    殿內眾人心頭一凜。
    陛下這是動了真怒。
    太子若再堅持,便是將自身置於極危險的境地。
    李承乾抬起頭,直視著李世民,目光清亮而堅定。
    “父皇,兒臣明白,君無戲言。”
    他的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
    那“君”字出口時,似乎有片刻微妙的凝滯,仿佛別有深意。
    他不是君王,但他是儲君,是未來的君。
    此刻,他似乎在強調這一點。
    李世民瞳孔微縮。
    他聽懂了兒子話裏的潛台詞。
    這小子,竟敢在此刻暗示自己“亦是君”?
    一直沉默的長孫無忌適時開口,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僵持。
    他語氣帶著恰到好處的憂慮。
    “太子殿下,非是臣等不信,隻是此事關係重大。十五萬貫非同小可,不知殿下準備從哪裏籌集這筆錢糧?”
    他必須問清楚,絕不能讓太子行差踏錯,那會牽連整個朝局。
    李承乾轉向長孫無忌,神色依舊平靜。
    “舅父不必多慮,此事,孤自有主張。”
    自有主張?
    又是這句!
    長孫無忌心中不安更甚。
    他這個外甥了,近來越發有自己的主意,可錢財之事,豈是“自有主張”就能變出來的?
    李世民看著兒子那副油鹽不進的模樣,心頭火起,卻又不能當場發作。
    他深吸一口氣,目光掃過房玄齡、高士廉、崔敦禮,最後落在長孫無忌身上。
    “諸位,怎麽看?”
    短短一句話,殿內幾人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在場皆是心腹重臣,有些話可以直說。
    但若今日太子的承諾傳出去,而最終無法兌現,或者用了什麽不該用的手段,那將在朝野引起何等軒然大波?
    太子的聲望將一落千丈,甚至可能動搖國本。
    陛下這是在讓他們一起施壓,逼太子說出實情,或者,逼他收回承諾。
    房玄齡率先開口,他語氣沉穩,帶著老成謀國的審慎。
    “太子殿下,西州之事確為要務,然籌措錢糧亦需遵循法度。”
    “殿下既言一力承擔,臣等非是不信,隻是……錢從何來,糧從何出,總需有個章程。”
    “若無明晰來路,恐天下人非議,於殿下清譽有損。”
    他這話說得委婉,但意思明確:你不說清楚,我們無法放心,天下人也不會信服。
    高士廉緊接著道:“房相所言極是。殿下,儲君一言一行,天下矚目。”
    “若錢糧來路不明,或取自不當之處,縱使解了西州一時之急,亦恐遺禍深遠,傷及國體。”
    他更直接地點出了對“不當手段”的擔憂。
    崔敦禮也躬身道:“臣附議。還請殿下明示,以安臣等之心,亦免日後遭受非議。”
    長孫無忌見火候已到,言辭懇切卻句句緊逼。
    “太子殿下,非是臣等要為難殿下。隻是這錢糧來源,有幾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
    他頓了頓,一條條數來。
    “其一,絕不能加征賦稅。陛下與民休息,輕徭薄賦,此乃國策,殿下不可違逆。”
    李承乾靜靜聽著,不置可否。
    “其二,”長孫無忌繼續道。
    “殿下不能以儲君名義,向民間商賈借貸。東宮非衙署,無此先例,亦無此權柄。若強行借貸,恐被視作盤剝,有損殿下賢德。”
    “其三,殿下亦不能親自經營商賈,販賣貨物。儲君涉足市井,與民爭利,有損威儀,更會遭士林清議抨擊。”
    他將幾條可能“來錢”的邪路、偏路都堵死了。
    這些都是他能想到的,一個急於弄到錢的太子可能采取的辦法。
    每說一條,他都仔細觀察著李承乾的表情,卻發現對方依舊波瀾不驚。
    李世民聽完長孫無忌的陳述,微微頷首,目光凝重地看向李承乾。
    “輔機所言,皆是老成謀國之言。這些事,確是儲君不能做,亦不該做。”
    他的語氣帶著告誡,也帶著最後一絲期望,希望兒子能迷途知返,承認方才隻是一時衝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