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壽禮:安神燭

字數:3732   加入書籤

A+A-


    成德帝的壽宴簡樸,案幾上僅陳清茶一盞、一壺果酒、壽麵一碗、幾樣愛吃的菜肴,青瓷果盤盛著時令瓜果。
    皇子皇孫依次奉果酒、清茶祝壽,言笑晏晏。後宮妃嬪分坐東西兩列,衣香鬢影間低語含笑。
    太子獻上一幅百壽圖:“父皇,這是兒臣尋民間一百名百歲老人所用的針線,讓宮中繡娘繡成,一針一線皆含敬意,願父皇壽比南山。”
    成德帝含笑點頭,目光溫煦:“雖說這些線顏色各異,粗細不一,卻如百姓百態,雜而有序,反顯誠樸。難得的是這份心。”他輕撫繡麵,眼中微動,“太子有心了。”
    衛弘睿呈上一塊青玉鎮紙,雕作鬆鶴延年圖,線條古拙,寓意深遠。“父皇,此物出自古乾國皇宮遺址,經內務府查驗,確為八百年前之物,既不違節儉之訓,又合延年祈福之義。
    成德帝接過鎮紙,指尖撫過鬆紋,忽然輕笑:“八百年前的物件,倒比朕這六十三載春秋更經得起歲月。皇兒有心了。”
    一名將官手持楠木盒,裏麵放著一柄青銅古劍,單膝跪地:“陛下,這是二殿下為您準備的壽禮。此劍出土於北境烽燧遺址,經考察,為前大彤護國將軍所佩,三百年不鏽,鋒芒猶存。臣以為,陛下龍威震宇,正如利劍出鞘,四方鹹服。”
    成德帝起身接過,緩緩抽劍出鞘,寒光映麵,他凝視片刻,朗聲笑道:“劍老而銳,如人曆事愈多,心誌愈堅。好!”
    崔一渡捧著紫檀木匣上前,躬身道:“父皇壽辰,兒臣無以為獻,備安神燭一對,願此燭長明,夜間護佑聖體安康。”
    “安神燭?”成德帝微微點頭。
    內侍接過木匣,打開蓋子,一股淡淡的藥草清香徐徐散開,殿內眾人頓覺神清氣爽。
    成德帝輕輕聞了聞,長長換了一口氣:“此香不濃不媚,溫和綿長,今夜就試試效果。”他目光凝視在木匣上,“‘添福添壽’……有意思。”
    對於帝王壽辰,大多用“萬壽無疆”“壽與天齊”等宏大賀詞,“添福添壽”用於帝王,則顯得小家子氣,與宮廷禮製稍有不合。
    魏皇後眼中微閃,嘴角掛笑,指尖輕輕摩挲著袖緣繡紋,未發一言。魏太師則是眉頭微不可察地一蹙,手中沉香佛珠停轉片刻,隨即若無其事地垂眸。
    太子眸光微動,垂首掩去眼底一閃而過的冷意,袖中指尖輕叩掌心三下,似在默數時辰。
    衛弘睿則是目光不離成德帝,寬袖下的拳頭鬆了又緊。
    後宮妃嬪們開始交頭接耳,低聲議論崔一渡的賀禮。
    眾人正在揣測成德帝的這句“有意思”到底是什麽意思,腦子裏浮想聯翩,臉上皆是一副等著看好戲的神情。
    他們沒有猜到,正是這份不合禮製的尋常祝語,反倒讓成德帝心頭一暖。
    成德帝自登基以來,年年壽宴聽到的吉言,無非“江山永固”“聖壽綿長”之類,這些話雖然大氣磅礴,卻如同程式般重複,早已聽膩了。
    而“添福添壽”四字質樸無華,似百姓家常祝願,竟透出幾分久違的親近與真意。
    帝王也是人,聽慣了山呼海嘯的頌聲,反而珍視一句如鄰家寒暄般溫厚的祝福。
    果然從民間采風而來的氣息,才最能觸達帝王的內心深處。
    成德帝將木匣輕輕合上,目光掃過殿中眾人,“禮不在重,心誠則靈。四位皇兒孝心可嘉,朕心甚慰。”
    成德帝的壽宴繼續進行,絲竹聲起,舞姬輕舒廣袖,殿內氣氛喜慶和樂。四個皇孫愈發活潑,在殿內追逐嬉戲,惹得成德帝開懷大笑。
    一個小皇孫跌跌撞撞撲向成德帝,成德帝伸手將他攬入懷中,輕撫其發,眼中溢出慈祥。
    當天夜裏,成德帝在寢殿點燃那對安神燭,果然睡了一個好覺,第二日早朝精神飽滿,連批奏章也覺思路清明。
    ……
    端王府。
    衛弘睿和幾個官員商議,個個眉飛色舞,如同奪下頭籌的獵手。
    衛弘睿望著幕僚張元山說道:“張先生,你命人製作的“福壽”蠟燭,聖上沒有看出破綻,反而大為讚許。”
    張元山說道:“蠟燭上分別刻著‘福’和‘壽’,燭火燃到字上,‘福’和‘壽’都將被火燒盡。景王借獻禮詛咒聖上‘福盡壽終”的罪名必定坐實。”
    “哈哈哈!實在太有意思了!老三這次不被貶,也要掉層皮。本王好久沒這麽痛快了,哈哈哈!”
    一個叫羅成就的官員說道:“殿下,此計一出,縱使景王有通天之能,也難洗這詛咒君父之嫌。待明日朝會,下官便參他一本,這風向啊,必轉。”
    “好,待明日朝會,本王自會順勢而為,逼他百口莫辯。如今聖心已有不悅,隻需再添一把火,他便無翻身之機。此事務必嚴密,切不可露出馬腳。”
    “下官明白!”
    ……
    兩日後的朝會上,羅成就出列奏事,聲情並茂直指崔一渡獻燭,意含“福盡壽終”之意,是對皇上大不敬。
    崔一渡聽聞,臉色沉靜如常,心頭則是拔涼。蠟燭雖然是衛弘睿替他置辦,但最終決定由他親允,此刻百口難辯。
    他難過的是,親兄長居然動手加害自己。
    成德帝神色未動,令內侍從寢殿把蠟燭連同木匣一並取來,置於殿中。“羅成就,你口口聲聲說景王獻予朕的賀壽蠟燭,有‘福盡壽終’之兆,你可曾親眼見到?”
    “這……”羅成就額角滲汗,低頭不敢再說話。
    成德帝掃視群臣,語氣平靜:“朕兩夜燃燭安眠,精神煥發,何來‘福盡壽終’之說?羅成就,睜大眼睛看清楚吧,否則你是不服氣的。”
    內侍把蠟燭呈給羅成就,羅成就雙手顫抖著轉動蠟燭檢查,上麵並沒有“福”“壽”二字,倒是刻了一些艾草的圖紋。
    成德帝輕撫燭身,淡淡道:“燃燒‘艾草’,驅蚊避瘴,有何不妥。‘添福添壽’四字刻在木匣上,雕工精美,寓意吉祥,朕豈會把木匣,還有‘福壽’給燒了?”
    眾人一看,檀木盒正前方確實刻著‘添福添壽’,線條流暢,金粉猶存,顯然是精心雕琢。
    原來,崔一渡拿到蠟燭時,便發現了燭身上暗藏的殺機,當即命匠人將“福”“壽”二字刮去,把蠟燭重新拋光打磨,並在上麵刻上艾草圖紋。然後在木匣上精心補刻‘添福添壽’四字。
    壽宴上獻禮時,成德帝望著木匣上麵的字,僅說了一句“有意思”。衛弘睿以為是成德帝看見了蠟燭上的字,心生不悅,自己便暗自得意,殊不知真正的危機早已被化解。
    崔一渡不動聲色保全了自己,等的就是這類跳梁小醜自掘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