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龍舟記:備賽
字數:4073 加入書籤
端午將至,禮部侍郎姚興勝在朝會上提出龍舟競賽的議案,天子準奏,命各部組隊參賽,以慶佳節,彰顯國泰民安之象。
各皇子臣工聽到這個消息,暗中較勁,都打算借此盛會展露風采。
太子府。
衛弘宸召來心腹施廣遜和幕僚萬蒙初,吩咐道:“此次龍舟之賽,表麵是娛君慶節,實則諸王暗中較勁,不可輕忽。”
施廣遜說道:“請太子殿下放心,這次我們的龍舟已按萬先生吩咐,加固三重鐵木龍骨,槳片亦裹了軟牛皮,劃水無聲,破浪如飛。府兵日夜操練,配合默契,定能拔得頭籌。”
衛弘宸微微點頭,目光沉靜如水:“好。但不可過於張揚,要贏得體麵,莫授人以柄。”
萬蒙初輕搖羽扇,眸光微閃:“殿下,屬下已遣人勘察河道,三日後午時潮漲最湍急,屆時順流借勢,可提高兩分速度。”他頓了頓,壓低聲音,“端王找能工巧匠在舟底新裝了機關,恐有不軌之舉。”
衛弘宸眸光微冷:“他的舟速度如何,可快於我方?”
萬蒙初神色凝重:“據探子密報,端王正在造新舟,改進了船首分水結構,恐速度不在我方之下。舟尾隱有暗槽,疑似藏有擾浪機關,若在急流處驟然開啟,恐致他舟傾覆。”
衛弘宸微微一笑,眸中寒光一閃:“沒想到他為了勝出,竟下如此功夫。”
施廣遜說道:“殿下,何不密報禦史,讓他們參劾端王。”
衛弘宸說道:“此事暫且按住,莫要打草驚蛇。禦史若參不倒他,反被其黨羽反咬一口,徒增禍端。眼下要緊的是暗中提防,待龍舟賽上見真章。若他敢用機關作亂,自有當場揭發之時,那時人證物俱,天子麵前,誰都保他不得。”
萬蒙初說道:“殿下,我方龍舟的設計,早已預留應對之策,船底加裝了可升降的穩定鰭,遇浪不驚,反能借力提速。待他妄動機關之時,便是自取其辱之刻。”
衛弘宸端起茶盞,輕吹了一口,“好,你們安排妥當便是。”
“是!”
衛弘宸問:“景王那邊,可有動靜?”
萬蒙初微微一笑:“景王倒是安分,用的是去年的舊舟,沒發現有什麽機關,每日讓府兵在河上慢行操練一個時辰。”
衛弘宸笑道:“這倒是符合他平日的性子。其他人,你們也要多留點心。”
“是!”
……
太師府。
魏仲卿詢問道:“龍舟賽之事,各皇子動向如何?”
心腹旬元機拱手稟報:“太子府舟固兵精,操練有序,他們明守規矩,實則暗藏鋒芒;據探報,端王府還讓工部偷偷改進了槳軸,內藏彈簧省力機關,能省三成力氣,舟尾機關隱伏,在競賽提速時會掀起漩渦,可讓其他舟傾覆;景王府用舊舟緩練,看似沒有奪魁之心;其餘眾人多隨大流,未見出奇製勝之策。”
“掀起漩渦,讓他舟傾覆?看來端王不奪取第一誓不罷休了。”魏仲卿思忖著。
幕僚梁玉說道:“如此最好。端王自恃機關巧妙,令其他舟船傾覆,殊不知早已落入更大的漩渦。我們隻需靜觀其變,讓端王自曝於眾目睽睽之下,等賽舟時發生事故,就可以借機彈劾端王,坐實其蓄意危害賽事之罪。屆時天子震怒,群臣側目,誰也無力回天。”
魏仲卿微微點頭:“這叫聰明反被聰明誤。”
旬元機說道:“太師放心,這次龍舟賽,太子必勝無疑。我們已在沿河布下眼線,一旦端王的舟機關啟動,即刻稟報。且太子舟上配備精良,操練有素,縱有風浪亦可穩行。”
魏仲卿眸光如古井深潭:“密切關注端王和景王,尤其是景王,看似無爭,卻最是耐人尋味。每逢他出現,就有奇跡發生,這次,誰也說不準他又會帶來什麽變數。”
“是!”
……
端王府。
衛弘睿在詢問機關艙的改裝進度,工匠徐肅回稟:“殿下,螺旋槳軸已嵌入尾舵,隻需撥動扳機,便能激起暗流漩渦,敵舟必難自持。”他指著案上圖紙,“我們在船腹暗設分流槽,既能避過檢船司查驗,又能於急流處借勢前衝,速度可增三成。”
衛弘睿目光微凝,指尖緩緩劃過圖紙邊緣,“在什麽時候提速最合適?”
徐肅說道:“回殿下,在最後五十丈時動手,那時眾舟並進,水勢最亂,漩渦隱於浪濤之間,無人察覺。且太子舟領先時最易暴露側舷,正是發力良機。”
衛弘睿唇角微揚:“好,就定在衝刺之前。記住,務必確保機關隻衝他人,莫要傷及自身。”
徐肅低頭應諾,額上冷汗微滲。
衛弘睿問幕僚袁幾修:“劃槳手實力如何?”
袁幾修說道:“回殿下,這些劃槳手皆是從舜南尋來的船夫,個個精瘦卻臂力驚人,他們常年與急流搏鬥,耐力遠超常人。且已嚴加訓誡,若機關啟動之時,立刻全力催舟前衝,借漩渦之勢將太子舟逼向側岸。”
衛弘睿緩緩起身,望向沙盤上龍舟行進的路線,眼中寒光一閃,“隻要太子舟一偏,便再無贏的機會,哈哈哈!”
……
端午這日,漓滄河兩岸早已彩旗飄揚,鼓聲如雷,人潮湧動。
在漓滄河南岸,長長的堤壩上擠滿了翹首以盼的民眾。
賣粽子的阿婆把竹籃放在青石板上,掀開蓋布,蜜棗粽的甜香立刻飄進鼻子;賣艾草的小販舉著捆得整整齊齊的艾草,吆喝聲像含了塊糖:“艾草驅邪嘍,買一把給龍舟隊添福氣!”
孩子們舉著用彩紙折的小旗子,追著一隻花蝴蝶跑,差點撞翻了賣糖人的擔子。糖人師傅舉著剛吹好的糖龍笑:“慢著點,別把我的龍撞飛嘍!”
今年大舜國和中原國達成了鐵礦貿易協議,成德帝高興,允了龍舟競渡,讓各府熱鬧一番。除了宗室皇子,朝中六部甚至禦林軍都湊趣派了船隊。
各部暗中較勁,皆欲借此盛會彰顯勢力。
禦林軍紅袍金甲,鼓點壓陣,聲震雲霄;戶部獻彩舟十艘,光耀河麵;禮部則請來民間雜耍團,在兩岸踏彩舞獅,以助聲威。
河麵泊著十餘條龍舟,最紮眼的莫過於第三條——通體朱漆,用竹篾和彩布包裹成胖鯉魚張嘴擺尾的滑稽模樣,魚眼還特意描得滾圓,透著幾分憨氣。
兩岸百姓指指點點,竊笑不已。
“景王這鯉魚舟……倒是別致。”衛弘宸坐在觀禮高台,嘴角噙著笑意。
“三弟心思奇巧,總能在這些地方出彩。”身旁的衛弘馳輕哼一聲,語氣裏聽不出是褒還是貶,“就是不知道龍頭上套著鯉魚頭,還能不能昂首破浪。”
此時,崔一渡搖著一把泥金折扇,一身雨過天青色的薄綢衫子,渾不似來競渡,倒像遊湖的閑散公子。他微笑道:“太子殿下、大皇兄,見笑了。本王昨日讓工匠把舊舟做了些裝飾,討個‘鯉魚躍龍門’的彩頭,這舟看著笨拙,說不定跑得快呢。”
衛弘睿笑道:“三弟別出心裁,隻願這鯉魚真能躍過龍門才好。可別在水裏打個滾兒,反倒成了落湯魚。”
崔一渡輕搖折扇,目光掠過河麵:“大皇兄說得是,若真成了落湯魚,也該是那龍門低了,不怪魚兒不成器,嗬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