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新起點

字數:7730   加入書籤

A+A-


    與趙經理在日雜店後屋敲定租約時,窗外的暮色已經漫過街角的梧桐樹梢,把後屋堆得半人高的搪瓷盆、肥皂盒都染成了暖褐色。
    趙經理手指夾著支皺巴巴的香煙,煙灰時不時掉在租約草稿上,留下星星點點的黑痕;他說話時帶著煙嗓,每說一句就抿口搪瓷杯裏的濃茶,杯沿的茶漬厚得能刮下一層。
    林凡把那張打印著密密麻麻條款的租約草稿疊了三層 —— 指尖能摸到紙頁邊緣沾著的茶水印,潮乎乎的;
    小心揣進貼胸的內兜。那紙頁像塊剛從鐵匠鋪裏撈出來的烙鐵,隔著洗得發白的的確良襯衫,都能燙得他心口發緊,連呼吸都不敢太用力,怕把這 “希望” 折壞了。
    他走出日雜店時,街麵上的路燈剛亮。
    老式鈉燈的昏黃光線透過梧桐葉縫隙灑下來,在地上織成零碎的光斑,踩上去像踩著星星點點的暖玉。
    往筒子樓走的路上,他特意繞開了平時常去的那家饅頭鋪;鋪子裏飄出的白麵香勾得他肚子直叫,但今晚實在沒心思買晚餐。
    滿腦子都是 “中心小學隔壁十三平米”“月租一百二”“三年租約” 這些字眼,像走馬燈似的轉個不停,連腳步都比平時快了半拍。
    筒子樓還是老樣子:
    樓道口堆著鄰居張嬸家的舊煤爐,爐口沾著黑煤渣,旁邊立著半袋沒燒完的蜂窩煤,煤屑撒了一地;
    牆麵上爬滿了雨水衝刷出的黑印子,像蜿蜒的小蛇從一樓爬到三樓,那是去年雨季漏雨留下的痕跡;
    連聲控燈都照舊 “啞” 著 —— 林凡故意咳了兩聲,又重重跺了跺腳,頭頂的燈泡 “滋啦” 響了一下,勉強亮了半秒;
    照見樓梯轉角堆著的舊紙箱(上麵印著 “雪花膏”,是張嬸去年用完的),然後就徹底沒了動靜。
    濃得化不開的黑裹著牆皮剝落的黴味、隔壁張嬸家飄來的白菜燉豆腐味,還有樓道深處公共廁所的淡淡異味,一股腦往鼻子裏鑽。
    他貼著冰冷的牆根慢慢挪,每走一步都能聽見鞋底蹭過台階青苔的沙沙聲 —— 青苔滑膩,偶爾會帶起一點綠色的碎末粘在鞋邊。
    懷裏的租約草稿被手心的汗浸得發皺,邊角都軟了,他卻攥得比什麽都緊,這可是他和笑笑攢了大半年的希望。
    稍一鬆勁,就怕像上次擺攤時被風吹走的零錢似的,打著旋兒飄遠,再也抓不住。
    他沒先去找在棚子看攤的王猛,反倒掏出鑰匙,把自己關進了那間隻有六平米的小屋。
    15 瓦的燈泡懸在房梁上,昏黃的光裹著浮塵晃悠,照得木桌上的舊鬧鍾指針 “滴答” 聲都格外清晰,像在數著他心裏的期待。
    他從抽屜裏翻出笑笑用剩下的半本筆記本 —— 封麵還貼著張歪歪扭扭的貼紙,是笑笑用彩筆塗的小太陽,太陽光芒是粉色的 —— 又摸出一支圓珠筆,筆尖頓在扉頁上,遲遲沒落下。
    直到窗外傳來鄰居家孩子哭鬧著要塑料玩具的聲音(那孩子每天這個點都要鬧,家長總哄 “明天買”),他才深吸一口氣,重重落下筆 ——“門店啟動計劃” 五個字透了紙背,墨痕在燈光下泛著亮,像在替他攥著勁。
    鉛筆被他攥得指節發白,指尖蹭得起了毛邊,連 “買石灰要選整塊的,比袋裝粉省兩毛錢”“地板革要選厚點的;
    孩子踩上去不涼腳、不硌腳” 這種小事,都一筆一劃記得分明,仿佛多漏一個字,新店就會差上千裏 —— 他太怕出錯了,這是他和笑笑離 “安穩” 最近的一次。
    第一步:資金調配 —— 每一分都要攥出水來
    床板下的鐵盒早被磨得發亮,盒身上印的 “牡丹” 圖案褪得隻剩淡淡的輪廓,邊緣的漆皮掉了大半,露出裏麵的鐵皮,上麵還留著笑笑小時候用彩筆塗的紅點點。
    他蹲在床邊,手指摳開生鏽的搭扣,“哢嗒” 一聲,金屬摩擦的聲響在小屋裏格外清楚。
    鐵盒裏的錢用橡皮筋紮了三層:最大的票子是十塊的,一共二十張,每張都壓得平平整整,沒有一絲褶皺 —— 那是他每次收取和支付清點後,立刻掏出來撫平疊好的;
    五塊、一塊的散票壓在下麵,其中一張五塊的缺了個角,是上次幫菜市場李叔搬菜筐時,李叔找零給的,他特意用透明膠帶粘好了邊;
    最底層是一毛、兩毛的鋼鏰,用舊報紙包著,沉甸甸的,報紙都被鋼鏰磨得發亮。
    他把錢倒在桌上數了三遍:第一遍用手指點,每張錢都要捏實了,怕漏數;
    第二遍用鉛筆在紙上劃勾,十塊的畫 “○”,五塊的畫 “△”,鋼鏰按 “十個一摞” 擺好;最後一遍連鋼鏰都挨個摞起來,數到 “五百” 時,他長長舒了口氣 —— 不多不少,正好五百塊。
    這五百塊是他和笑笑省了整整三個月的活命錢:早餐他從來舍不得買五毛錢一根的油條,每天揣兩個兩毛錢的饅頭,揣在懷裏捂熱,就著公共水龍頭的涼水咽下去,喉嚨裏總泛著點涼絲絲的疼;
    笑笑的鉛筆用到隻剩兩厘米長,他就找了截小木棍,用橡皮把鉛筆頭綁在上麵,笑笑握在手裏硌得慌,卻從來沒說過疼,作業本正麵寫完寫反麵,連老師發的練習紙邊角都要裁下來當草稿;
    夏天再熱,氣溫飆到三十多度,他都沒給笑笑買過一毛錢的冰棍,渴了就去公共水龍頭接涼水,倒在舊搪瓷杯裏,晾溫了給笑笑喝。
    他把錢分成兩摞:四百四十塊用紅紙包著 —— 這是趙經理要求的首月租金(一百二)加押金(三百二),一分都不能少。
    紅紙是上次鄰居結婚時送的,他一直沒舍得用;剩下的六十塊折成小方塊,塞進內兜最裏層,指腹反複蹭著紙幣上的 “工人頭像” 紋路,心裏默念:
    萬一簽合同時要補上個月的水電費,或者路上買點東西,這點錢就是救命的。
    “明天單獨去簽合同,不叫王猛。”
    他對著筆記本輕聲說,筆尖在 “單獨” 兩個字下麵畫了道橫線,墨痕都暈開了。
    “先把鑰匙拿到手,免得夜長夢多 —— 猛子性子急,上次黑皮來鬧,他差點跟人動手,這次怕他跟著瞎緊張,壞了正事。”
    他又從抽屜裏翻出笑笑的照片 —— 是去年過年時在照相館拍的,十塊錢一張,笑笑穿著洗得發白的藍棉襖,手裏攥著塊硬糖(是他特意買的,五毛錢一塊),笑得露出兩顆小虎牙,嘴角還沾著點糖渣。
    他把照片夾在筆記本裏,照片邊緣蹭著紙頁,心裏像被暖水浸過:這五百塊,不僅是房租,更是笑笑能在亮堂堂的店裏玩積木的希望,絕不能出岔子。
    第二步:裝修規劃 —— 省錢也要暖得像家
    林凡在筆記本上寫了行加粗的字,筆尖都快把紙戳破了:“核心目標:讓孩子進來就不想走,讓家長覺得放心。”
    他太清楚以前的棚子有多糟了 —— 帆布頂漏雨,一到下雨天,地麵全是水窪;牆是黑的,連燈泡都隻有 15 瓦,家長帶孩子來都匆匆忙忙,怕孩子磕著碰著,更怕環境不好影響孩子。
    這次新店必須不一樣 —— 得像 “家” 一樣,幹淨、亮堂,還得有溫度,讓孩子願意待,家長願意信。
    牆麵:自己刷,省料又暖心
    牆麵自己刷是定了的 —— 他前幾天去巷口的建材店問過,袋裝石灰要十塊錢一袋,整塊的石灰八塊錢能買一大塊,足夠刷完十三平米的牆麵,還能剩點補牆縫。
    建材店老板是個五十多歲的大叔,舀了點米黃色塗料在白紙上,曬幹後是淡淡的暖黃,像春天曬過的被子顏色,老板說:
    “這色兒顯亮,不刺眼,孩子進來看了不壓抑,而且便宜,十五塊錢一桶,夠你刷兩遍。”
    他特意在筆記本上畫了個小房子,牆麵塗成淺黃,旁邊寫著:“刷兩遍!第一遍補牆縫(用剩下的石灰混點膠水,建材店老板送了小半桶,說‘補完不裂’),
    第二遍刷均勻,從下往上刷,免得石灰水流下來留印子,刷完後通風一天,怕有味道。”
    地麵:二手地板革,軟乎又省錢
    水泥地不用鋪瓷磚 —— 鋪瓷磚得花好幾十,還得請人貼,工費就要二十塊,不劃算。他計劃先把水泥地掃幹淨,撒點清水(免得揚灰),等幹了再鋪塊二手地板革。
    上次去舊貨市場,他在一個倒閉的童裝店攤位前停住了 —— 那有塊二手地板革,上麵印著小鴨子圖案,有的地方顏色有點淡,但沒破洞、沒裂紋,摸起來厚得能捏出紋路。
    老板要二十五塊,他磨了半天,說:“我開兒童店,孩子踩上去要軟乎,你這地板革剛好,二十塊我就拿,以後我進貨還來你這。”
    老板看他實在,才鬆口答應。他還特意量了尺寸,兩米寬、六米長,剛好能鋪滿十三平米的店,邊角料還能裁下來補桌子腿的縫隙,一點不浪費。
    燈光:亮堂是關鍵,不省這點錢
    燈光是重點 —— 以前棚子用的 15 瓦燈泡,暗得像快滅的蠟燭,孩子選文具時,連橡皮上的卡通圖案都看不清,有的家長還以為是橡皮質量差。
    這次他要換兩根 40 瓦的日光管,裝在天花板正中間,亮到能照見貨架上橡皮的紋路才好。
    五金店的老板拍著胸脯說:
    “40 瓦的日光管是最亮的民用管,比你那 15 瓦的亮三倍,兩根裝上去,你這店白天不用開燈都亮!”
    他問了價,日光管十二塊錢一根,加上塑料燈座,總共二十塊錢 —— 比買燈泡貴點,但值。
    他在筆記本上寫:“燈座要選質量好的,免得漏電,孩子安全第一。”
    貨架:舊貨市場淘,刷漆變新樣
    貨架去舊貨市場淘 —— 他早就打聽好了,舊貨市場裏有不少倒閉店鋪剩下的舊櫃台,帶玻璃門的最適合放文具,防塵還好看。
    上次去問過一個老板,有個深棕色的舊櫃台,玻璃門有點模糊,但沒裂,木質框架也沒蟲蛀,老板要六十塊。
    他蹲在櫃台前,敲了敲玻璃,聽了聽聲響,又摸了摸木質框架,跟老板磨了半個鍾頭:
    “我開兒童店,賺點辛苦錢,五十塊行不行?我還幫你把旁邊的廢鐵挪到牆角,省得你費力。”
    老板被他說動了,鬆口說
    “五十就五十,你扛走吧”,還送了個舊鎖,說 “鎖櫃台用,免得孩子亂翻”。
    他打算回來刷層深褐色的油漆 —— 五金店八塊錢一桶的那種,刷完後木紋理能透出來,看著就結實,孩子扒著玻璃看也不怕壞。
    他還淘了四個開放式鐵架貨架,鐵架上的鏽跡用砂紙磨掉,刷層同色油漆,就能當童裝貨架,老板要三十五,他砍到三十,說 “我再買你一卷砂紙,算抵五塊”,老板笑著答應了。
    門頭:第一麵鏡子,不能省
    門頭的錢不能省 —— 他訂了塊一米寬、半米高的白底招牌,請巷口修鞋的老張寫 “笑笑寶貝屋” 五個字。老張寫毛筆字是出了名的,以前街坊鄰居辦喜事,都找他寫對聯。
    林凡特意囑咐:“字要寫得圓乎乎的,像孩子的笑臉,別太剛硬,顏色用紅色,喜慶。” 還添了行小字 “兒童用品專營”,下麵再畫個小太陽,太陽的光芒用朱砂點一點。
    老張算了算,說做招牌要六十塊錢 —— 木板、白漆、紅漆、朱砂,都是成本。林凡咬咬牙答應了 —— 這是給顧客的第一麵鏡子,得亮堂,得讓人一眼就記住,知道這是給孩子開的店。
    他在筆記本上畫了個小招牌,旁邊寫:“招牌要釘牢,免得刮風掉下來砸到人。”
    他把算好的數寫在頁邊,用鉛筆反複加了三遍:石灰八塊 + 塗料十五塊 + 地板革二十塊 + 日光管(含燈座)二十塊 + 舊櫃台五十塊 + 油漆八塊 + 招牌六十塊 = 兩百七十三塊。
    他在 “兩百七十三塊” 下麵畫了個圈,旁邊寫著:“卡死在三百以內,多一分就從下個月的夥食費裏省 —— 早餐饅頭減一個,改成一個饅頭,我少吃點沒事,不能虧了笑笑。”
    第三步:貨源升級 —— 從 “湊活賣” 到 “往心裏選”
    以前棚子賣的都是最便宜的貨:橡皮一擦就掉渣,孩子擦作業時,紙麵上全是黑屑;積木邊緣有毛刺,有的孩子玩時還被紮到過手;
    童裝是化纖的,孩子穿了容易癢,夏天還不吸汗。這次林凡打定主意要改 ——“要做就做家長放心的貨,哪怕賺得少點,也能留住人。要是貨不好,砸了招牌,以後就沒生意了。”
    他在筆記本上畫了三欄,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紅色是文具,藍色是童裝,綠色是休息區):
    左欄(文具玩具區):安全第一,孩子喜歡
    橡皮:選 “真彩” 的卡通橡皮,上次去市裏批發商那問過,這種橡皮擦得幹淨還不粘紙,進價四毛五一塊,賣六毛。
    他特意拿了塊小熊形狀的樣品,在手裏捏了捏,軟乎乎的,找了張廢紙試了試,擦完後紙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