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打破常規,堅決力挺!
字數:5273 加入書籤
趙建國主任從紅星廠回來後,仔細審讀了報告。
報告詳細闡述了紅星軍工技術研究所因承擔高度機密的前沿武器研發任務,對核心研發人員的政治素質、專業能力有特殊且極高的要求。
現行統一分配製度難以精準滿足此種特殊需求。
為此,特申請在京華大學等少數對口高校,試行由研究所主導的小範圍的專項招聘選拔。
趙建國沒有絲毫耽誤,在親自修改潤色,然後鄭重地蓋上了寧市國防工業辦公室的大印。
這件事若成,對紅星廠、對寧北市的軍工發展,乃至對整個行業的人才選拔機製,都可能產生深遠影響。
但他也清楚,這件事非同小可,不是那麽容易過關的。
由於隻是單純的人才分配,他沒有選擇越級上報,而是按照組織程序,首先將報告遞交到了省工業國防局。
這一步至關重要,省局的態度是通向更高層的關鍵。
省工業國防局的王局長,早就在紅星廠和前進廠第一次聯合生產時,就通過辦公室主任劉向前作出了一部分指導意見。
所以當他收到寧北市國防工辦這份非同尋常的報告後,高度重視,沒有立即表態,而是吩咐秘書:
“通知相關處室負責人,下午開個專題會,討論寧市這份報告。”
下午的會議室裏,氣氛有些微妙,王局長首先讓辦公室人員宣讀了寧北市的報告內容。
報告剛念完,分管人事調配的李副局長就皺起了眉頭,率先發言:
“王局長,各位同誌,紅星廠……哦不,現在叫紅星研究所,最近確實成績斐然,‘紅箭1’項目立功受獎,成立正團級研究所,這些都是可喜的。”
“但是,這個申請……我覺得有待商榷啊。”
他推了推眼鏡,語氣帶著慣有的謹慎:
“高等學校畢業生國家統一分配,這是多年來的既定政策和製度優勢,保證了國家重點領域和邊遠地區的人才供給,具有計劃性和公平性。”
“如果允許個別單位,哪怕是紅星研究所這樣的先進單位,自行其是,去學校‘挑揀’人才,這會不會打亂整體的分配計劃?會不會引起其他單位的效仿,造成不必要的攀比和混亂?”
“更重要的是,這是否符合當前的政策導向?”
李副局長的話代表了一部分保守幹部的想法,穩定和計劃性是首要考慮。
另一位負責高校銜接的處長也補充道:
“是啊,局長。而且京華大學這樣的頂尖學府,畢業生本來就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各個部委、大院大所都盯著呢。”
“我們省局出麵去協調這種‘特殊招聘’,難度很大,學校方麵會不會有想法?覺得我們手伸得太長了?”
會議室裏響起了幾聲附和的低語。
顯然,對於打破常規,大多數人都持觀望甚至反對態度。
王局長靜靜地聽著,手指在報告上輕輕點著,沒有打斷任何人的發言,等到大家都說得差不多了,他才緩緩開口,目光掃過在場每一個人:
“同誌們,你們的顧慮,我都理解。守成持重,按部就班,風險最小。但是——”
他話鋒一轉,聲音提高了幾分,“我們也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紅星研究所不是一般的單位。”
“它搞的是什麽?是HEX高能炸藥!是‘紅箭1’這樣能改變戰爭態勢的利器!總部直接給它正團級建製,把秦老這樣的泰鬥都派去當副所長,這說明了什麽?”
“說明上級對它的期望值極高!它要承擔的是攻堅克難、引領創新的重任!”
他拿起報告,語氣變得激昂:“這樣的單位,跟我們那些生產螺絲釘、搞普通維修的廠子,能一樣嗎?它對人才的需求,能一樣嗎?”
“報告裏說得好,‘需要的是有特殊天賦和強烈使命感的頂尖人才’!統一分配,就像撒胡椒麵,能保證分到它碗裏的,就是最辣的那顆嗎?恐怕很難!”
王局長站起身,走到窗前,看著外麵:“現在的風向變了!上麵一再強調,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什麽是實事求是?就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紅星研究所的情況就是特殊!特殊問題,就應該用特殊辦法去解決!”
“我覺得寧市這個報告,這個試點申請,不是胡鬧,恰恰是解放思想、敢於擔當的表現!”
他轉過身,目光炯炯地看著眾人:
“至於擔心引起混亂?我們可以把口子紮緊!就限定在紅星研究所這一家,就限定在少數對口專業,作為特例來處理!”
“成功了,總結經驗;失敗了,吸取教訓,影響可控!”
“但如果我們因為怕擔風險,就扼殺了一個可能為我們軍工係統闖出一條新的人才選拔路子的機會,那才是最大的失職!”
王局長的表態清晰而有力,展現了他作為青壯派官員的魄力和遠見,他最後拍板:
“這件事,我看可行!當然,最終決定權在部裏。
我們省局的態度是:原則同意,積極支持!請辦公室根據會議精神,修改完善報告,附上我們的明確支持意見,立即上報國家總裝備部!”
有了省局的強力推薦,這份的報告,一路綠燈,被迅速呈報到了最高層——總裝備部李振華的案頭。
實際上,在李部長看到這份正式報告之前,他已經通過保密電話,與秦懷民教授進行過深入溝通。
秦老在電話裏,不僅詳細說明了林默的想法和理由,更以自己的聲譽擔保這次試點選拔的必要性和嚴謹性。
因此,當李部長看到這份由下至上、程序完備的報告時,臉上並沒有太多意外,反而露出了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他召集了相關部門負責人開會討論。
會議上,類似的爭議再次出現。
一些負責全軍幹部和人才調配的同誌,也提出了與省局李副局長類似的擔憂,強調統一分配製度的嚴肅性和重要性,擔心此例一開,難以收拾。
李振華部長耐心地聽完所有反對意見,沒有急於反駁。他拿起一份內部參考資料,朗聲說道:
“同誌們的擔心,不無道理。但是,我們不能刻舟求劍,更不能故步自封!我最近看了一些內部材料,比如京都工業大學的一些社會學、經濟學教授,就在探討計劃與市場的關係,探討人才流動的優化配置問題。”
“他們提出,完全靠計劃分配,就像包辦婚姻,可能會埋沒真正的潛力。”
“而引入一定的‘雙向選擇’機製,讓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在一定範圍內相互了解、相互選擇,就像自由戀愛,可能更有利於人崗匹配,激發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李部長的話,引用了學術界的新觀點,讓在座的不少人都感到耳目一新。
“紅星研究所的這個申請。”李部長繼續道,“我看,就是一次有益的嚐試,一次小範圍的、可控的‘雙向選擇’試點!”
“這完全符合我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大方向!我們搞裝備建設,歸根結底也是為了經濟發展和國家強大服務嘛!”
“人才是第一資源,如何把最優質的資源,配置到最關鍵、最急需的崗位上去,是我們必須認真探索的課題!”
他目光堅定,開口道,定下最後的基調:
“我看這件事,利大於弊!可以批準!就按報告申請的辦!允許紅星軍工技術研究所,在京華大學等相關對口高校,試行專項招聘選拔!”
“但必須明確幾點:第一,規模要控製,範圍要限定,僅此一例,不得隨意擴大;第二,程序要嚴格,考核要公平公正,絕不能搞不正之風;第三,必須充分尊重學生本人意願和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
李部長一錘定音,展現了最高決策層的遠見和魄力。
同時,他補充道,“相關部門要密切關注這次試點的全過程,認真總結經驗教訓。”
“或許,這能為我們未來逐步改進和完善全軍、乃至全國的人才引進和使用機製,提供寶貴的實踐依據!”
最高層的批複,以最快的速度下達。
當那份蓋著總裝備部大紅印章的批複文件傳到寧北,傳到紅星機械廠時,林默、秦懷民、趙建國等人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喜悅。
批文不僅同意了他們的申請,更在批示中肯定了這種探索精神,並要求他們“精心組織,務求實效,為特殊領域人才選拔積累經驗”。
而這件事的影響,遠不止於紅星研究所一家。
有關於此次試點的批複和指示精神,以及試點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數據。
在不久後,它用事實證明了,在特定領域、特定條件下,引入用人單位的自主選擇權,能夠更有效地優化人才配置,激發創新活力。
可以說,紅星研究所的這次大膽申請,無意中為後來更大範圍的畢業生就業製度改革,提供了一塊重要的“試驗田”,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雙選製”落地的步伐。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此刻,手握尚方寶劍的林默和秦懷民,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前往京都的“搶人才”之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