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80章 馭人之術
字數:4218 加入書籤
                    徐有為誠懇地說道:“周老,您語重心長的提醒和指導,非常重要,非常有啟發,感謝您對龍城工作的關心和對我的愛護。
    請您放心,龍城市委一定堅決貫徹省委的決策部署,堅持依法依規、寬嚴相濟的原則,把握好掃黑除惡和維護穩定的關係,一切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確保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徐有為寫文章,還是發表講話,很不喜歡講官話、套話,但有時候,又不得不使用一些原則性強、卻留有餘地的官方辭令來應對,這是一種必要的政治智慧和自我保護。
    周明軒顯然對徐有為的官樣回複不太滿意,但話語仍然保持長者的溫和:“有為啊,你這個人啊,什麽都好,就是有時候太較真,原則性太強。
    我還記得當年在省委政法委,討論提拔你晉升正處時,會上是有些不同聲音的。
    有的同誌覺得你年輕,資曆尚淺,擔心你不夠圓融,處理複雜問題時會把握不好。
    當時我力排眾議,說你雖然年輕,但政治堅定,業務能力強,作風正派,看問題有深度,正是我們政法係統需要重點培養的好苗子,不能總論資排輩,要看潛力,看擔當。
    現在看來,我當初的眼光沒錯,你在龍城打開局麵,證明了你的能力。”
    周明軒這番話,看似在回憶舊事,表揚徐有為,實則綿裏藏針,暗示對徐有為有知遇之恩。
    徐有為又豈會聽不懂周明軒的言外之意?
    他恭敬地說:“周老,您的培養和提攜之恩,我一直銘記在心,從未敢忘。
    當年如果沒有您的信任和支持,我也不可能有機會在更重要的平台上鍛煉成長。
    您教導我要堅持原則、敢於擔當,這些我一直奉為座右銘,也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
    請您放心,對於張萬林案的後續處理,我們一定會堅持實事求是、依法依規的原則。
    對於從張萬林團夥處起獲的材料,一定會嚴格甄別,核實清楚,確保每一條線索都經得起法律和曆史的檢驗,絕不會搞捕風捉影、擴大化那一套。
    對於問題性質不同的幹部,也會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
    周明軒語氣中流露出一絲失望:“你有這樣的認識和把握,我就放心了。
    相信你能處理好各方麵的關係,把握好工作的節奏和力度。
    好了,你工作忙,我就不多打擾了。”
    “謝謝周老關心,您也多保重身體。”徐有為恭敬地說。
    ……
    吳誌遠將市林業局呈送的工作簡報放在徐有為的辦公桌上。
    徐有為瀏覽了一遍,看似隨意地問:“誌遠,對林業局的甘思苗局長了解多少?這個人怎麽樣?”
    吳誌遠客觀回答:“徐書記,甘局長之前在龍西區擔任區長,工作上有一定魄力,但林業局畢竟不是經濟主幹線,發揮空間相對有限。
    至於為人,坊間有些關於他個人生活作風的傳聞,但未經證實。
    他是我的老領導,幾次私下通過我,說想當麵向您匯報,或者希望您開展一次林業工作專題調研。”
    徐有為聽了,猶豫了一會,說:“既然他這麽想匯報,那就安排一下,讓他明天上午八點過來吧。聽聽他對全市林業工作的思路也好。”
    第二天一早,甘思苗就來了。
    徐有為還沒有到。
    見到吳誌遠,甘思苗緊緊握住他的手,滿臉堆笑:“誌遠啊,這次真是太感謝你了!徐書記工作這麽忙,還能給我這個當麵匯報的機會。”
    吳誌遠笑了笑:“您是我的老領導,能幫上忙我肯定盡力。”
    在官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
    這就是吳誌遠在受到甘思苗打壓後,不但不記仇,還要幫他一把的原因。
    甘思苗低聲說:“誌遠,待會兒匯報,你有什麽建議?徐書記最近比較關注哪些方麵?”
    吳誌遠略一沉吟,說道:“徐書記最看重的是務實和擔當。
    匯報工作時,關鍵在於思路清晰,數據紮實,既要講成績,也要客觀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切實可行的打算。
    特別是要結合龍城綠色發展的大戰略,突出林業在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中的獨特作用。”
    甘思苗點頭道:“好的,我記住了,綠色發展、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
    吳誌遠看了看時間,提醒道:“甘局,徐書記應該快到了。您再準備一下,放鬆心態,如實匯報就好。”
    徐有為來了。
    甘思苗連忙上前問候。
    看得出來,他有些緊張。
    甘思苗五十歲,徐有為四十二歲,但官場上的尊卑不是看年齡,而是看職務和權力。
    甘思苗匯報了有十幾分鍾。
    離開後,徐有為將吳誌遠叫到辦公室,說道:“誌遠,你的這位老領導精通匯報技巧,知道領導想聽什麽。
    但他最大的問題,是心思太多用在做人上,而不是真正用在做事上。
    他今天來,主要目的不是匯報工作,而是來表態,來站隊,來試探我對他的態度。”
    徐有為話鋒一轉:“誌遠,你知道曆史上,有些皇帝或者高明的政治家,為什麽明知某個官員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卻依然會重用甚至提拔他嗎?”
    吳誌遠思考了一下,回答道:“可能是因為這個人有某方麵突出的才能,不得不用?或者,是為了平衡朝中各方勢力?”
    徐有為微笑道:“你說對了一部分,但更深層的原因,在於‘掌控’二字。
    比如宋徽宗時期的宰相蔡京,此人名聲不好,但最初提拔他的宰相韓忠彥,看中他與政敵曾布有仇,且有手段,想利用他來打擊對手。
    這是政治鬥爭的需要,為了製衡對手,有時不得不啟用有問題的能吏。”
    徐有為接著說:“拋開這些極端的例子,即便是在正常時期,上位者用人的玄妙也在於此。
    一個德行完美無缺、能力超群、毫無把柄的官員,對上位者而言,有時反而難以絕對掌控。
    因為他憑借自身的才華和聲望就能立足,對上司的依附性可能沒那麽強。而有汙點的官員則不同。
    一個官員的汙點,掌握在上位者手中,就如同套在他脖子上的一根無形韁繩。
    他知道自己的把柄在你手裏,因此會更加聽話,更加不敢輕易違背你的意誌。
    因為他清楚,一旦失去你的庇護,他的汙點隨時可能成為將他拉下馬的致命武器。
    這也就是為什麽有些帝王甚至會有意縱容或培養下屬的一些無傷大雅的毛病,因為這便於控製。”
    徐有為又談到甘思苗:“對於現階段來說,像甘思苗這樣的人,可以用,但不能倚為心腹。這也是權宜之計。
    要用他的經驗和人脈來盡快熟悉情況、穩住局麵,要用製度約束他,一旦發現他越界,或者其存在危害大於貢獻時,就要果斷處置,絕不姑息。
    從長遠看,還是要依靠那些有真才實學、作風正派、能踏實幹事的幹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