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震動

字數:4798   加入書籤

A+A-


    “黃子澄對二殿下如何?”曹毅問道。
    “二哥?”
    朱允熥眨著眼睛,一臉單純的說道:“那自然都是稱讚了,不過這也正常,畢竟二哥讀書很好,師傅每次提問,二哥都能對答如流,都比我答的好。”
    曹毅道:“那你有沒有想過,或許不是他打的好,而是黃子澄問的好?”
    “問的好?”
    朱允熥一臉的不解,“這是何意?”
    曹毅想了想,衝遠處的一名值守侍衛招了招手讓他過來。
    那名侍衛走來,先是向朱允熥行禮,然後又詢問曹毅有何吩咐。
    在朱允熥不解的目光中,曹毅向那名侍衛問道:“讀過書嗎?”
    侍衛一愣,趕緊回答道:“回稟總旗,屬下隻學過四書,五經也讀過,不過並不熟悉。”
    曹毅點了點頭,接著問道:“那我問你,四書……嗯……孟子……”
    曹毅本想問一個關於四書五經的問題,可是想了好一陣,才發覺自己連一段完整的經書內容都說不出來,
    更別提發問了。
    看到這一幕,朱允熥不由得揚起了嘴角,
    還有比自己學問更差的呀……
    好歹自己能把四書大部分內容背誦出來,他……一句都不會嗎?
    這讓朱允熥頓感信心爆棚,
    同時看向曹毅的眼神,也越發玩味。
    曹毅當然知道他的小心思,撇了他一眼問道:“我問你,如今用寶鈔買米,米價幾何?”
    聽到這話,朱允熥興奮的道:“這個我知道,一石米……”
    “你別說。”曹毅伸手止住他的話,轉向侍衛道:“你來答。”
    侍衛不明白他在幹什麽,隻能老老實實的回答道:“現在米價大多數是七百四十文,若是精細好米,還要再貴一些。”
    聞言,朱允熥卻說道:“不對,你說的不對,米價應該是六貫,去年朝廷規定的米價一石就是寶鈔六百文,怎麽會是七百四呢。”
    侍衛張了張嘴,可是他哪敢多說,隻好默不作聲。
    曹毅抬抬手讓他下去,接著對朱允熥說道:“朝廷規定米價確實是一石六百文,但是在民間,七百四才能買一石米,這就是最真實的價格。”
    朱允熥看著他,疑惑的問道:“今年翰林院的師傅教我們大明的國策,其中米價就是六百文,我沒有記錯,你怎麽知道他說的對,而我說的錯呢?難道你知道米價不成?那我也考考你,豬肉羊肉什麽價格?”
    這我哪知道!
    我堂堂大明小侯爺,
    響當當的不學無術,
    你卻問我這麽低端的問題?
    雖然答不上來,可曹毅還是十分鎮定,而且自信滿滿道:“這麽簡單的問題,我自然是知道的……”
    “那你說是什麽價格?”
    “現在是我問你,你看,同樣要吃米飯,可你就是答錯了……”
    “那你說的也未必對,若想證明你是對的,那就回答呀,朝廷規定豬肉羊肉什麽價格?”
    曹毅抬手打斷他的話,不讓他再說,“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米價這件事黃子澄教給你們了,如果陛下和太子殿下來考你們,你隻會答朝廷所規定的價格,六百文!
    而二殿下不但會回答朝廷的定價,還會回答稻米真實的價格,如此一來,就顯得你不如他,懂了嗎?”
    朱允熥並不愚笨,聞聽此話不由得眉頭一皺,“你是說……黃師傅隻教了我書本上的東西,卻另外教了二哥別的?”
    曹毅雙手一攤,“那不然呢?如果沒有私相授受,為什麽同樣授課,你也很用功,為什麽總是不如他呢?”
    朱允熥咬了咬嘴唇,有些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憋了一會兒,又道:“可有時候黃師傅問的,就是他當麵練過我們的東西呀,隻是二哥記住了,我卻沒有在意。”
    “這就是另外一種方式了。”
    曹毅耐心的給他講道:“他教你們的時候,會講很多東西,然後問的時候,卻不是全都會問,而是會有選擇的考試你們,對吧。”
    簡單的說,就是畫重點!
    如果是哪位老師出的試卷,或者提前看過試卷,他就會讓學生重點複習、講解、練習這類的題,結果成績自然很好。
    可是其他學生呢?
    這太常見了,可是對於朱允熥來說,卻讓他心裏很受震撼。
    同時這也讓他很是傷感。
    難道這是真的嗎?
    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學習,可為什麽師傅還是這麽對待自己呢?
    曹毅繼續說道:“你若是不信,那也簡單,隻要注意黃子澄在教授你們的時候,有沒有給二殿下特意標注重點,然後看他會不會問到這裏就行了。”
    朱允熥沒有說話,整個人顯得心事重重。
    看著他離去的落寞背影,曹毅搖了搖頭,
    自己這麽做雖然有點殘忍,可沒辦法,要想保住自己的命,就必須讓他支楞起來!
    同時這也會保住朱允熥的命。
    如果讓曆史重演,朱允炆登上皇位,那接下來就是削藩、靖難,或自焚而死或逃亡,
    而朱允熥也會被狠辣無情的朱老四,貶為“吳庶人”,然後在某一天“暴斃而亡”。
    今日朱允熥上課的時候格外賣力,
    雖然表麵上看不出來什麽,似乎和以前沒有什麽不同,
    可是他不但集中精神聽講,還在觀察黃子澄以及朱允炆的一舉一動。
    黃子澄緩緩開口講道:“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這裏聖人的意思是……”
    他一邊講,一邊踱步,
    當他來到朱允炆作案前的時候,伸出兩根手指輕輕點了兩下,
    因為側著身子,所以朱允熥並沒有看到他的手勢,隻是見他背在身後一隻手,放在了身前而已,
    緊接著就看到朱允炆立即拿起毛筆,在自己的書上某處點了一下,緊接著迅速把黃子澄的話記錄了下來。
    看到這一幕,朱允熥便留了個心眼。
    接著黃子澄便留給他們時間,讓他們自行背誦理解。
    中午吃過飯,休息了一會兒。
    等到下午再次上課的時候,黃子澄便開始發問道,“前晌講了孟子·離婁章句上篇,想必二位殿下已經記住了吧,還請二位殿下背誦一遍。”
    朱允熥,和朱允炆都各背了一遍,都背了下來,倒是看不出優劣。
    黃子澄點了點頭,並沒有說什麽。
    正當朱允熥覺得是自己多想了,那家夥又在坑自己的時候,
    就聽黃子澄道:“能夠背誦下來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要理解聖人的意思和主張,能夠有所感悟,才能夠運用於自身,達到傳承聖人教誨,踐行聖人主張的目的……”
    “我已經將孟子·離婁章句上篇,通篇講了一遍,不知道二位殿下是否記得?”
    黃子澄似乎是想了一下,問道:“請二位殿下答一下,“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是為何意?
    朱允熥心頭一震,臉色頓時難看了起來。
    望向黃子澄的目光,也透露出許許哀傷和不解。
    他的雙手緊緊的抓住手裏的書,胳膊微微顫抖,
    眼睛望了望黃子澄,又看了看滿臉自信,滿是驕傲神情的朱允炆……
    朱允炆也看向了他,開口問道:“弟弟,這一段黃先生已經講過了,並不太難,你已經記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