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築城興貿定基石,天下烽煙映梁山
字數:3869 加入書籤
祝家莊的舊址上,一派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昔日廝殺的血腥與焦土已被熱火朝天的建設浪潮取代。在李誡與陶宗旺的共同主持下,重建工作有條不紊又高效地推進著。
李誡手持他精心繪製的營造圖則,時而立於高地俯瞰全局,時而深入工地指點細節。他要求極為嚴格,地基深度、牆體厚度、街道寬度、排水走向,皆有法度可依,不容絲毫差錯。
“此處地基須再下挖三尺,見實土為止,以承重樓之荷載。”
“坊牆轉角需用‘磨磚對縫’之法,務求嚴絲合扣,方能堅固。”
“排水暗渠坡度須精準,確保暴雨之時,街麵無積水。”
他的聲音沉穩而充滿權威,工匠們雖覺要求苛刻,但見其學識淵博,規劃井井有條,無不心服口服,嚴格按照指示施工。
陶宗旺則如同不知疲倦的巨靈神,帶領著築造司的大批人手,負責具體的施工組織與物料調配。他嗓門洪亮,指揮若定,將搬運石料、砌築牆體、架設梁柱等工序安排得井井有條。他與李誡,一個宏觀規劃,一個微觀執行,配合得天衣無縫。
最引人注目的,是工地一角那幾處新砌的牆基和一段試驗性的堡牆。其灰白色的粘合材料,與常見的黃泥漿截然不同,凝固後堅硬如石,表麵光滑,磚石與之結合得異常緊密。
“寨主,這便是初步試製成功的‘水泥’!”陶宗旺指著那段牆壁,滿臉自豪地向前來視察的王倫介紹,“按照您說的法子,用石灰石、黏土混合煆燒再磨粉,加水調和後,果然能硬結如石!粘結之力,遠勝泥漿灰膏!隻是如今產量還低,窯爐也還在改進,隻能先用於關鍵處的牆基、堡牆節點和排水溝渠。”
王倫用手敲了敲那水泥牆麵,傳來沉悶堅實的回響,心中大喜。這標誌著梁山在建築材料上邁出了革命性的一步。“好!宗旺兄弟,李大師,辛苦你們了!此物乃我梁山未來城防之根基,務必繼續改進工藝,提高產量!待產量上來,我梁山的城池營壘,將固若金湯!”
工地上,號子聲、鑿石聲、鋸木聲、夯土聲交織成一曲雄渾的建設交響樂。來自梁山本寨、李家莊、扈家莊乃至更遠地方的材料物資,通過那條日益繁忙的商路,源源不斷地運抵這裏。巨大的木材、規整的青磚、開采的石料堆成了小山。負責運輸的商隊夥計和工地的工匠、力夫們忙碌穿梭,汗水揮灑,卻個個臉上帶著對未來的期盼。
這番景象,與過去梁山“打家劫舍”的盜寇形象已是天壤之別。過往的商旅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工地和梁山士卒巡邏維持秩序的身影,感受到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安心。梁山好漢,不再是破壞與掠奪的象征,反而成了這片土地上繁榮與秩序的“定心丸”。許多流離失所的百姓聽聞此地大興土木,需要大量勞力,也紛紛前來投奔,使得祝家莊工地的人口愈發稠密,一個新興的集鎮已初具雛形。
就在王倫為祝家莊的重建進度感到欣慰時,“諦聽營”統領朱貴和時遷,帶著厚厚一疊卷宗來到了聚義廳。
“哥哥,遵照您的吩咐,山東、河北地界,有名有號的綠林山寨,底細基本摸清了。”朱貴將卷宗呈上。
王倫展開細看,時遷在一旁補充解說:
“哥哥,梁山周邊,實力最強的當屬徐州芒碭山。混世魔王樊瑞、八臂哪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袞三位頭領,麾下聚攏了上千人馬,樊瑞此人據說還精通些妖法,不可小覷。”
“其次便是江州黃門山,摩雲金翅歐鵬、鐵笛仙馬麟、神算子蔣敬三位頭領,聚集了五七百人,據寨自守。”
“除此之外,多是些規模較小的山寨。如青州桃花山,打虎將李忠、小霸王周通占據;白虎山,毛頭星孔明、獨火星孔亮兄弟;對影山,小溫侯呂方、賽仁貴郭盛各自為戰;還有枯樹山喪門神鮑旭、登雲山鄒淵鄒潤叔侄等,人馬多則二三百,少則百十人。”
王倫邊聽邊點頭,這些名字大多耳熟能詳。他注意到卷宗上關於二龍山的信息寥寥。“二龍山情況如何?”
時遷回道:“哥哥,二龍山地處青州,地勢險要。我等探知,如今似乎有強人占據,但寨門緊閉,極少與外界往來,頭領姓名、人馬多寡,一時難以探明,頗為神秘。”
王倫若有所思,二龍山在原著中亦是重要據點,如今情況不明,需多加留意。
匯總下來,山東、河北的綠林勢力雖多,但大多各自為戰,規模有限。芒碭山、黃門山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但相比於如今兵精糧足、屢敗官軍的梁山,已不可同日而語。這讓他對即將召開的綠林大會,更多了幾分底氣。
合上卷宗,王倫正欲與朱貴、時遷進一步商議發放英雄帖的細節,另一名“諦聽營”的探子匆匆入內,帶來了更宏觀、卻也更加驚人的消息。
“寨主,各位頭領,據各方傳來的消息,如今天下……已然大亂了!”探子的聲音帶著一絲急促。
“詳細說來!”王倫神色一凜。
“是!河北田虎,已在威勝州扯旗造反,攻占數座州縣,自稱晉王!”
“淮西王慶,亦在房州起事,勢頭凶猛,占據一方,僭號改元!”
“還有江南的摩尼教方臘,在睦州清溪縣聚眾百萬,攻城略地,已然稱帝,建元‘永樂’!”
“朝廷調兵遣將,四處滅火,卻是顧此失彼,焦頭爛額!各地州府,有的望風而降,有的苦苦支撐,亂兵、流寇遍地,民生愈發凋敝!”
探子的每一條消息,都如同重錘,敲在聚義廳內每一位頭領的心上。
田虎、王慶、方臘!這些在原著中與宋江齊名的“四大寇”,竟然幾乎同時掀起了滔天巨浪!這意味著,大宋王朝的統治根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崩塌。原本集中於梁山一帶的朝廷壓力,必將被大大分流。
廳內一片寂靜,隻有粗重的呼吸聲。林衝、魯智深、楊誌等曾為朝廷軍官的頭領,麵色複雜,他們深知這意味著什麽。武鬆、阮小七等草莽出身的,則更多是感到一種亂世已至的凜然。
王倫緩緩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窗外梁山泊的浩渺煙波。他的內心同樣波濤洶湧。曆史的洪流,果然不以個人意誌為轉移地奔騰而至。梁山的發展,恰逢其時地趕上了這天下板蕩的節點。
他轉過身,目光掃過眾位頭領,聲音沉靜而有力:“諸位兄弟,都聽到了嗎?趙宋官家無道,天下英雄並起!這不再是疥癬之疾,而是心腹之患!朝廷的目光,不會再隻盯著我梁山一處了!”
“這對我們而言,是挑戰,更是機遇!”王倫的語氣逐漸激昂,“這意味著我們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充裕的準備時間!但同樣,亂世之中,弱肉強食,若不能盡快壯大自身,便可能被其他勢力吞並,或是被朝廷緩過氣來後集中清剿!”
“因此,八月十五的綠林大會,至關重要!我們要趁此良機,整合山東、河北綠林之力,結成同盟,製定秩序!不僅要打通商路,更要在這亂世中,為我等兄弟,為依附我梁山的百姓,殺出一條生路,打下一片真正能安居樂業的根基!”
他猛地一揮手臂:“加快祝家莊重建!全力籌備綠林大會!操練兵馬,儲備糧草!我梁山,要在這亂世烽煙中,崛起為不容忽視的力量!”
“謹遵哥哥號令!”眾頭領群情激奮,齊聲應諾,眼中燃燒著鬥誌與野心的火焰。
外麵的世界已然烽火連天,而梁山泊內,一股蓬勃的力量正在蓄勢待發。重建的祝家莊是堅實的基石,即將召開的綠林大會是整合的契機,而天下大亂的背景,則為這一切提供了最宏大的舞台。王倫知道,梁山的下一個階段,即將拉開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