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國際文學交流論壇
字數:4250 加入書籤
(上一章顧遠和長江出版社發言已改,說話沒那麽絕對了)
顧遠又繼續看了網友們的反應。
大部分人經過引導後,認同長江出版社所說的合理性問題。
“對哦,時間太緊了,確實不太可能。”
“有道理,這超出了常人的精力極限。”
“而且兩人創作風格完全不一樣啊,你們是怎麽能聯係到一起的?”
而仍然有少部分人堅持認為故淵就是顧遠,堪稱執著的鐵頭娃。
“長江出版社沒敢正麵否定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以常人標準評判他?我請問顧遠他是正常人嗎?”
“……”
但是這些人終究還是少數,很快就淹沒在了長江出版社的水軍以及廣大網友中。
長江出版社內。
王總編看著前來匯報工作的宣傳部部長,笑嗬嗬地問道:“老李啊,你可知我為什麽要幫助顧遠隱瞞身份嗎?”
李部長暗暗腹誹,這誰能不清楚啊?
但他還是故作疑惑狀:“確實不懂,按理說公布故淵的身份不是會令其書籍的更暢銷嗎?還請王總指教。”
“哈哈,老李啊。”王總編笑了一聲,“固然如此,但這隻是一時之利啊。”
“顧遠他隱瞞身份是為了保護創作自由,如若我們罔顧他的意願,輕則導致他後續作品飽受苛責批評,重則會令我們雙方的合作分崩離析啊。”
李部長在心裏暗自撇嘴,麵上卻是一副虛心受教的姿態:“還是王總高瞻遠矚,有這般深謀遠略,果然考慮得比我們細致!”
……
這次的國際文學交流論壇地點位於蘇歐德國王大學,時間是在5月10日開始,會期七天。
而顧遠和唐老一行人是在7號晚間抵達沙阿,這代表他們有兩天的自由活動時間。
恰巧8號是當地萬眾矚目的利雅得德比,顧遠和三位青年作家一起去看了場足球賽。
“唉,來早了。晚來幾年還能看見C羅呢。”
顧遠感受著現場狂熱的氣氛,默默感慨。
……
“我們總在書寫苦難,但苦難本身不是目的。”
“文學的使命,在於揭示苦難背後那殘酷而悲情的原因。”
“……”
演講台上,一位來自非洲的作家在台上分享著自己的想法。
顧遠認真地傾聽,而一旁唐老特意為顧遠準備的翻譯則百無聊賴地坐在一旁。
“這小子英語這麽好嗎,完全用不著我登場啊……”
翻譯在內心想著。
顧遠聽著台上的演講,一邊思索一邊點頭表示附和。
這位作家的觀點是文學的作用是查明白根源,就像修機器時把零件拆開看問題在哪一樣。
寫東西也要把這些導致苦難的原因拆出來,讓大家看到背後的邏輯,而不隻是同情慘狀。
“隻有明白是哪些原因導致的如此悲劇,才能反思如何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這才是文學對現實更有力量的回應。”
交流論壇的前三天是演講環節,來自各國的知名作家和學者在此分享自己對於“何為敘事責任”的見解。
顧遠在這三天,可謂是真正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裏。
從第四天開始,來自全世界的思想碰撞正式拉開大幕。
顧遠緊跟在唐老左右,跟隨其參加一個又一個獨立的圓桌討論。
“最深的創傷往往不是記憶,而是遺忘的意願。”
一位來自歐洲的女學者平靜地反駁之前一個持有“創傷的關鍵是記得痛苦”觀點的作家。
“我認為,人明知痛苦卻拚命想擦掉這段記憶的本能,才是最關鍵的創傷。”
“這種想忘卻忘不掉的拉扯,才是最折磨人心的力量。”
“因此,最高級的敘事,有時不是複原那個悲劇的現場,而是去描繪那個被刻意遺忘的空洞本身。”
他們在會上不斷討論,顧遠在一旁聽的如癡如醉。
他感覺自己現在的狀態就是空有一身強大足以貫穿世界的力量,卻沒有能夠將其徹底施展出來的招式。
而現在每學習一個有關創作的理論知識,就相當於解鎖了一個新的施法技能。
“令其永遠活在痛苦的自我欺騙裏……”
顧遠坐在一旁拿著小本本認真地記錄著自己總結下來的感悟,驀地一頓。
他感覺好像抓到了什麽……
……
“怎麽樣,小遠,這幾天有什麽感悟?”
為期七天的論壇結束,唐老詢問著弟子。
今天是他們待在利雅得的最後一天,明天就要啟程回國。
顧遠如實地說出了自己的收獲,其成果令唐老都有些詫異。
“隻是……我感覺,關於我新作品的創作,好像還缺了點什麽關鍵的東西……”
唐老抬眼看向滿臉困惑的顧遠,微微一笑:“創作這事兒,最講究臨門一腳的契機。”
“這契機不是求來的,是等出來的,急不得,順其自然就好。”
“你現在不用想太多,先將這些天攢下來的收獲與感悟消化吸收,說不定哪一天,該來的就都來了。”
顧遠隻能點點頭,回到自己房間內。
按照顧遠原本的想法,是想要以《麥田裏的守望者》作為自己的保送作品。
但是這些天他從來自全球各地的大師級人物的分享中獲益匪淺,迫不及待想寫一篇作品來實踐應用一下。
但關鍵是,寫什麽?
在他的記憶裏,無論是《活著》、《悲慘世界》亦或者是《挪威的森林》都完美呈現了那些理論。
但缺少了最關鍵的契機,那就是為什麽寫它?
畢竟和故淵的出版書不同,作為競賽保送作品,你必須將自己的靈感來源講的一清二楚。
哪怕你是喝醉後爬上房頂看星星得出來的靈感,你隻管說出來。
是否合理自有組委會去評判。
畢竟沒有哪部作品是可以憑空浮現的。
至於顧遠麵對唐老時,那副“在等最關鍵靈感”的姿態,當然是偽裝的。
他心裏真正在等待的,是一個能讓自己順理成章寫出作品的理由。
“孔哥,陪我出去轉轉唄。”
顧遠決定出去轉轉,萬一就是在今天找到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