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為你,千千萬萬遍
字數:4502 加入書籤
好在父親的合作夥伴兼摯友拉辛汗拯救了阿米爾,不僅看完了他的手稿,還寫了紙條給予他鼓勵。
興奮的阿米爾搖醒了正在睡眠的哈桑,將這個故事講給了他聽。
哈桑先是盛讚了阿米爾和他的故事,但隨即卻是指出了文章的關鍵漏洞。
這讓阿米爾有些惱怒,認為哈桑這個文盲什麽也不懂。
隨著時局動蕩,一個新的角色登場。
他叫阿塞夫,是附近的孩子王,惡名遠揚。
他有一個不鏽鋼拳套,經常欺負其他孩童。
這天,他與阿米爾和哈桑產生衝突。
阿米爾向來是個懦弱的孩子,他害怕極了。
哈桑卻勇敢地站了出來,他撿起石頭,拿出彈弓,瞄準阿塞夫的眼睛。
即使他也害怕的顫抖,但憑借保護阿米爾的決心,他還是挺到了最後,嚇跑了阿塞夫。
故事仍在繼續。
在當地,每年的冬天,他們會舉辦鬥風箏比賽。
一群人一起放飛風箏,飛到最後的風箏獲勝。
在這個過程中,選手們要盡力去割斷對手的風箏線。
而當風箏被割斷,負責追風箏的人就要去將其撿回來。
而最大的榮耀,就是撿到一場比賽裏最後被割斷風箏線掉落的風箏。
阿米爾很有放風箏的天賦,而哈桑,就是追風箏的人。
又是一年比賽,為了獲得父親更多的疼愛,阿米爾決心贏得比賽的勝利。
在比賽的過程中,他的手指被風箏線割傷,但結果卻是好的。
場上除了他的風箏,就僅剩一個藍色的風箏。
經過激烈的比拚,阿米爾如願獲得了勝利,他也如願地看到父親為他振臂高呼。
但此時還有更關鍵的事,那就是去追逐掉落的藍色風箏。
阿米爾大喊哈桑讓他把它帶回來,哈桑當然不會猶豫。
臨走前,他說出了一句話。
【為你,千千萬萬遍。】
這裏麵包含了哈桑對阿米爾毫無保留的忠誠,以及他卑微卻熾熱的情感。
這是對純真友誼的極致詮釋。
哈桑去追風箏,阿米爾則是將風箏送回了家。
然而許久他也沒見哈桑回來,阿米爾開始外出尋找。
最終,他在一個死胡同裏,看到了拿著藍色風箏的哈桑和阿塞夫三人。
三人想搶哈桑手裏的風箏,哈桑不肯。
於是新仇舊恨一起算,他們強暴了哈桑。
而阿米爾呢?他怯懦,膽小,最終竟然害怕的逃跑了。
因為阿米爾獲得了風箏大賽的勝利,並且最終拿到了藍風箏。
他終於得到了父親的疼愛。
但他卻無比愧疚,他開始逃避哈桑,不再和哈桑玩耍。
阿米爾甚至還想解雇哈桑父子。
在經過父親的嚴厲駁斥後,他甚至想出了一個更殘酷的想法,來逼走哈桑。
因為父親說過盜竊是最嚴重的罪責,所以他汙蔑哈桑偷了自己的手表。
當父親叫過來哈桑與其父親阿裏來對峙時,哈桑沒有任何辯解。
他承認了偷竊行為。
這一刻,阿米爾也終於明白,哈桑知道一切,也知道阿米爾當初看到了小巷的一切。
他知道阿米爾袖手旁觀,他知道阿米爾背叛了他,但哈桑卻還是原諒了阿米爾。
然而,出乎阿米爾意料的,父親居然沒有驅逐哈桑的打算。
不過哈桑的父親阿裏看透了這一切,他不顧阿米爾父親的反對,帶領哈桑離開了這裏。
自此,兩人在一起的童年結束了。
隨後,戰爭爆發,阿米爾的父親帶領阿米爾輾轉多地,最終逃到了美國。
阿米爾的父親不再是一個富家翁,他隻是一個普通的工人。
而阿米爾也長大了,也成長了許多。
在這裏,顧遠處理阿米爾移民美國後的生活時,減少了對西方生活的美化描寫。
而是著重刻畫阿米爾及其父親在兩種文化之間的撕裂感。
既無法完全融入新環境,又失去了與故土的聯係。
“這種文化上的無根之感,是我作為一個華國人更能理解和共情的。“顧遠思考著。
在阿米爾即將上大學的時候,父親送了他一輛舊款的轎車。
阿米爾備受感動。
然而父親卻在此時表示,要是哈桑現在和他們在一起就好了。
這句話瞬間勾起了阿米爾痛苦的回憶,他感覺幾近無法呼吸。
後來阿米爾成為了作家,也和一個來自阿富汗的姑娘結了婚。
即使這個姑娘有過令人難以接受的往事,但她勇敢並坦誠地告訴給了阿米爾。
而阿米爾同樣有不堪回首的往事,但他卻沒有勇氣說出來,他還是選擇了隱瞞。
而阿米爾的父親最終也因為肺癌去世。
隨著時間的流逝,阿米爾父親的朋友拉辛汗給阿米爾打來電話。
讓阿米爾來巴國找自己。
【來吧。這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拉辛汗如此說道。
隨後阿米爾來到巴國,見到了病重的拉辛汗。
拉辛汗告訴阿米爾,自己在阿米爾父子走後,去找到了哈桑,他們一起回到阿米爾家,管理阿米爾家的大房子。
哈桑還有了一個兒子,叫做索拉博。
結果這個房子被當時阿國的組織霸占,並且因為種族歧視,當街槍斃了哈桑及其妻子。
索拉博進入了孤兒院。
拉辛汗希望阿米爾能夠回到危機四伏的故鄉,去拯救索拉博。
阿米爾其實一開始因為顧慮重重,並不願意。
於是拉辛汗告訴阿米爾一個秘密。
那就是哈桑其實是阿米爾同父異母的兄弟。
一陣思考後,阿米爾決定踏上贖罪之路。
……
顧遠坐在書桌前,麵對即將寫下來的救援情節暗暗思考。
這裏是原著中被人所詬病的一點。
原著中阿米爾幾乎是單槍匹馬對抗境內組織,救出索拉博的情節,雖符合文學化的救贖弧光。
但在其境內組織的高壓統治的現實情況中,個人僅憑勇氣完成救援的概率極低。
這也是前世部分人對原著西方中心主義或個人英雄主義的爭議。
“完全照搬原著的個人英雄主義,確實太假了。”他喃喃自語,“但要是把救援全交給當地組織,那還是阿米爾的救贖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