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萊茵河畔書展
字數:4415 加入書籤
而另一邊,寧編輯掛斷電話,卻突然反應了過來。
他的書不應該是用“故淵”的馬甲發嗎?擔心那麽多幹嘛?
難道還能是用真名發布?
他瘋了能這麽幹?
寧編輯好笑地想著。
……
5月30日。
萊茵河畔書展。
作為歐洲乃至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書展之一,萊茵河畔書展是國際版權交易的重要平台。
每年這個時間,來自全國各地數不清的出版社,在此集結。
而此時在萊茵河畔書展宏偉的展廳內,華國出版聯合展台靜靜佇立。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國家文典出版社的展台。
皮埃爾在逛展時,被眼前獨特的一幕所吸引。
展位背景是一個青少年與孩童交談的圖片,從畫麵背景不難看出,那裏是一處難民營。
旁邊還有以中英德三語清晰地印著一段話:
“展現了全人類共同命運的國際視野和文化自信。”
“——人某日報”
皮埃爾饒有興致地走了過來。
他看到桌上陳列著中文原版,英文試譯本,以及精心製作的推介手冊。
皮埃爾隨手拿起了一本英文試譯本。
一名四十歲左右,幹練優雅的女性適時走上前。
她叫李薇,是國家文典出版社版權貿易處處長。
李薇微笑道:“勒克萊爾先生,眼光獨到。”
“這是我們中國當下最具代表性的青年作家顧遠的作品,他曾獲得了我們國家最高媒體《人某日報》的整版報道,被譽為新時代青年的文化標杆。”
皮埃爾略微翻閱,不置可否:“官方媒體的寵愛,並不總是與文學價值劃等號。”
“您說得對。”李薇從容接話,她沒有空說,而是直接翻開推介手冊。
“但是,這份榮譽賦予的,是他十七歲親赴伊國馬什哈德難民營的勇氣,是他為避免文化差異而聘請阿國文化顧問的謙卑,以及他將20%版稅永久捐贈給聯合國難民署的實踐。”
皮埃爾翻閱書稿節選和照片的手停頓了一下。
他顯然被難民營和版稅捐贈的細節打動了。
他抬起頭,眼神中的輕蔑消失了:“他親自去了?”
“是的,近一個月。”
李薇的語調沉穩而有力:“我們帶來這部作品,並非僅僅尋求商業合作。”
“我們更希望找到能理解其價值的夥伴,共同向世界展示——”
“來自東方的年輕一代,是如何以‘平視’而非‘俯視’的視角,去理解並書寫人類的共同苦難與救贖。”
她頓了頓:“這本書在華國,已不僅僅是一本暢銷書,它是一個文化現象。”
“我們相信,在歐洲,它同樣可以成為一座橋梁,連接起兩種常常被誤解的文明。”
皮埃爾合上推介冊,鄭重地說:“李女士,你說服了我。”
“請將全稿發給我,我需要立刻閱讀。”
“如果它如你所說,星群出版社將成為它在法語世界的家。”
“我們會讓它參加龔古爾獎的角逐,並安排它進入我們最重要的大學合作網絡。”
李薇看著眼前這位以挑剔和高傲著稱的、法國著名文學出版社的總編,微笑著伸出手:
“這正是我們期待的。”
“我們相信,顧遠和他的《追風箏的人》,配得上這樣的舞台。”
在整個萊茵河畔書展期間,類似的場景在與不同國家的談判中時常上演。
國家文典出版社憑借充足的準備,以及《追風箏的人》的極具話題性,成功敲開了歐洲精英文學界的大門。
但他們的準備遠不止於此。
畢竟,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那太低估某日報整版報道的含金量了。
隨著萊茵河畔書展的開始,一封封包裹寄往了西方文學和學術界的權威人物。
例如歐美頂尖大學的東亞係、比較文學係、人類學係教授,以及各種嚴肅文學評論媒體的撰稿人。
包裹裏有著《追風箏的人》的特製精裝本。
還包括某日報報道的權威翻譯,顧遠在難民營的高清攝影,創作手記摘錄,以及一份關於捐款的正式說明函。
除此以外,還有國家文典出版社國際部的部長蘇晴的親筆信。
信裏詳細介紹了這本書的創作背景故事、含義以及文學價值。
這些準備工作,為《追風箏的人》能夠成功登陸西方世界乃至全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國家文典出版社的動作,暫時還影響不到顧遠。
他待在家裏,沉浸於寫作之中。
直到某天,這種狀態被一通電話打斷。
“喂?老師?哦哦,好的,沒問題。”
……
“同學們,老師們。”
朝陽初起,顧遠站在主席台前,發表著演講。
今天是6月4日,高三同學離校的日子。
“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路。”
“三年,或者說,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懵懂又漫長的十二年,就這樣被壓縮在了這幾張輕飄飄的試卷裏。”
“我知道,很多人此刻心裏裝著不安,對未知的考場,對仿佛能決定一切的成績,對即將各奔東西的未來。”
“……”
“一位詩人曾寫道:‘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時間從不為我們停留。”
“但我想說,我們並非隻能被動地隨波逐流。”
“高考,不是這條河流的終點,它隻是我們人生中第一個需要自己掌舵的渡口。”
“你會遇到風浪,會迷路,甚至會懷疑自己選擇的方向。”
“這都沒有關係,因為真正的成長,從來不是在標準答案裏循規蹈矩,而是在迷路中發現新的航道,在風浪中鍛造出不屈的脊梁。”
“所以,同學們,請別怕。”
“請帶著我們這三年,乃至十二年所積攢的全部熱望、全部勇氣,平靜地走向那個渡口。”
“願你筆下有乾坤,但更願你心中有山海。”
“……”
“最後,我想稍作修改我作品中的一句話,送給我們自己,送給每一個即將啟程的人。”
“為我之所愛,千千萬萬遍。”
“愛你的夢想,愛你的堅持,愛你即將展開的、獨一無二的人生。”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