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路修好了,可凜冬將至,我的子民衣不蔽體
字數:4594 加入書籤
格裏菲斯的加入,讓“希望一號路”的工程質量發生了質變。
他腦中源自正規軍事學院的工程理論,同艾琳娜那些天馬行空的“藍星理念”劇烈碰撞,迸發出驚人的火花。
他開始和博林大師為了一個技術細節爭得麵紅耳赤。
“你這個排水溝的坡度絕對不行!雨水會倒灌!必須是十五度!”
“放屁!我們矮人修了上千年的地下城,我的胡子能證明,十三度才是最完美的角度!能用最小的水流帶走最多的泥沙!”
他也開始用訓練新兵的方式,操練巴克和那些伐木工,教他們如何用最簡單的“勾股定理”來確保道路的中軸線絕對筆直。
“蠢貨!看著我的腳!”
格裏菲斯在地上畫出直角,一邊走了三步,另一邊走了四步。
“連接它們的直線,就他媽的必須是五步!這是幾何學的神聖法則,是數學的規律,不是讓你用眼睛去瞄!”
巴克被罵得狗血淋頭,卻還是瞪大了眼睛,死死盯著那幾條線,努力去理解那些他聞所未聞的“法則”。
短短幾天。
一條寬闊、平整、筆直的道路雛形,就在山穀中央,以一種近乎奇跡的速度向前延伸。
當第一段長達百米的石板路徹底完工時,整個營地都轟動了。
人們從各自的窩棚和工地上湧來,圍在路邊,眼神裏寫滿了不可思議。
他們脫下磨破的草鞋,先是試探著,把腳踩在那平滑而堅實的石板上。
沒有硌腳的碎石,沒有濕滑的爛泥。
隻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堅固與平整,從腳底直達內心。
“天哪,這路……走在上麵,腳底板是平的!”
“太幹淨了!下雨天再也不怕摔進泥坑裏了!”
“我感覺……我感覺我們不像住在山穀裏了,我們像住在一座真正的城市裏!”
一個孩童掙脫母親的手,在嶄新的石板路上,肆意地奔跑,跳躍,發出一串清脆的笑聲。
那笑聲在山穀間回蕩。
它在宣告,一個屬於希望營地的全新時代,已經到來。
道路的問題解決了,艾琳娜的目光,又落在了那些歡呼的領民身上。
堅固的石頭房子已經初具規模,但住在裏麵的人,卻依舊穿著那些破爛不堪、縫縫補補的麻布和獸皮。
尤其是那些從黑鐵鎮逃來的新領民,他們的衣服甚至不能稱之為衣服。
那隻是一些勉強能遮住身體的破布條,在漸起的寒風中瑟瑟發抖。
“秩序,不僅在於道路,更在於人本身。”
艾琳娜看著眼前這群“衣衫襤褸”的子民,眉頭微蹙。
“統一的著裝,是凝聚人心、建立歸屬感的第一步。”
“我的子民,不該是這個樣子。”
更重要的是,冬天就快到了。
腐化之地的冬天,寒冷得能把骨頭都凍裂。靠這些破布,根本無法抵禦嚴寒,一場風寒,就可能要了半條命。
穿衣問題,必須立刻解決。
“係統,掃描附近可用於紡織的植物。”艾琳娜在腦海中下令。
【正在進行資源掃描……掃描完成。】
【在山穀東側的向陽坡上,發現大量野生‘亞麻’類植物。其纖維堅韌,可通過處理,紡織成布料。】
【是否解鎖‘初級紡織技術’?需求:100發展點。】
“解鎖。”
【‘初級紡織技術’已解鎖。包含:亞麻處理工藝、手搖紡車圖紙、簡易織布機圖紙。】
看著腦海中浮現出的那些熟悉的圖紙,艾琳娜心中大定。
第二天,她發布了新的任務。
“芙蕾雅。”
“艾琳娜姐姐!”
“帶上女人們,去東邊山坡,把所有長得像這種草的植物,都給我采回來。”艾琳娜將亞麻的圖樣畫給芙蕾雅看,“越多越好。”
“是!”
“博林!”
“在呢,大人!是不是水泵的齒輪有新想法了?”矮人大師興衝衝地跑來。
“水泵先放放。”艾琳娜將紡車和織布機的圖紙拍在他麵前,“我需要你,用最快的速度,把這兩個小玩意兒,給我造出來。”
博林湊過去一看,那繁複的傳動結構和精巧的機械設計,讓他那雙大眼睛瞬間瞪圓了。
“我的鍛造錘在上!大人,您這腦子裏到底裝了多少神明的智慧!這……這東西要是造出來,紡紗的速度能快上幾十倍!”
“那就別廢話,趕緊去造。”
“是!”
博林領了新任務,像個得到新玩具的孩子,一陣風似的衝回了他的工坊。
艾琳娜的目光,最後落在了瑪拉的身上。
這位最早追隨她的女人,如今已是整個營地所有女性的領袖。她善良,細心,有威望,是後勤工作的最佳管理者。
“瑪拉夫人。”
“大人,您吩咐。”瑪拉恭敬地躬身。
“從今天起,你就是我們‘希望紡織廠’的第一任廠長。”艾琳娜鄭重地說道。
“紡……紡織廠?”瑪拉愣住了,這個詞匯對她來說太過陌生。
“對。”艾琳娜指著那些正在山坡上忙碌采摘亞麻的女人,“你的任務,就是組織她們,學會處理亞麻,學會用博林大師造出來的新機器紡紗、織布。”
“我要讓我們的營地,在冬天來臨之前,每一個人,都穿上嶄新的,厚實的亞麻布衣服。”
瑪拉的眼眶,一下子就紅了。
她看著那些和她一樣,身上衣不蔽體的姐妹們,又看了看艾琳娜那雙充滿信任的眼睛,重重地點了點頭,聲音因激動而顫抖。
“大人,您放心,我就是不睡覺,也一定把布給您織出來!”
然而,事情的推進,遠比想象中要艱難。
當博林大師用他那雙巧手,真的將第一台手搖紡車和簡易織布機造出來時,所有女人都圍了上來,發出陣陣驚歎。
可當她們真正上手操作時,問題接踵而至。
“哎呀!線又斷了!”
“瑪拉姐,這東西怎麽踩啊?我一踩它就亂晃,根本不停!”
“這梭子怎麽扔?總是卡在中間!”
剛剛成立的紡織車間裏,一片手忙腳亂,抱怨聲此起彼伏。
這些女人習慣了幹農活,習慣了用最笨拙的骨針和麻線縫補,卻從未接觸過如此“精密”的機械。
一團團的麻線被絞死,一根根的經線被扯斷。
瑪拉急得滿頭大汗,親自上手嚐試,結果也是一樣,笨拙得像頭熊。
她束手無策。
艾琳娜在旁邊靜靜看著,沒有插手。
她知道,任何新技術的推廣,都必然會經曆這樣的陣痛。
她需要的,不是一個和大家一起摸索的管理者,而是一個能真正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人。
一個專業的……技術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