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設工坊造兵器
字數:3743 加入書籤
宣城的初夏,蟬鳴漸起,水陽江畔的柳樹枝葉已長得濃密。趙玥站在城南一片空曠的場地前,看著眼前忙碌的士兵與工匠 —— 他們正忙著搭建廠房、平整地麵,汗水順著臉頰滑落,卻沒有一個人停下手中的活計。這裏,將是聯盟未來的兵器工坊,是支撐抗金事業的 “鋼鐵脊梁”。
“殿下,按照您的要求,工坊的選址選在了城南的開闊地,這裏靠近水陽江,方便運輸鐵礦石與煤炭;同時距離軍營不遠,兵器造好後可以直接運到軍營,節省運輸時間。” 負責工坊建設的周峰走到趙玥身邊,指著場地中央的圖紙,詳細介紹著工坊的規劃,“整個工坊分為煉鐵區、鍛造區、木工區、弓箭區與儲存區五個部分,每個區域都有專門的廠房與設備,確保生產效率。”
趙玥點點頭,目光掃過正在建設的廠房,心中滿是期待。自攻占宣城後,聯盟的兵力不斷擴充,如今已達到一萬餘人,但武器裝備卻嚴重不足 —— 不少士兵手中的長槍還是用粗鐵打造的,槍頭易鈍;弓箭的箭杆多是劣質木材,容易折斷;甚至還有部分士兵隻能拿著鋤頭、鐮刀上戰場。要想在未來的抗金戰鬥中取得勝利,必須擁有足夠精良的武器裝備,而建立兵器工坊,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周將軍,工坊建設一定要加快進度,同時要確保質量。” 趙玥語氣堅定,“咱們的士兵在戰場上拚命,不能讓他們因為武器落後而吃虧。另外,要盡快招募工匠,尤其是煉鐵、鍛造與木工方麵的能工巧匠,待遇從優,絕不虧待他們。”
“請殿下放心!” 周峰抱拳應道,“屬下已經派人去宣城周邊的州縣招募工匠,同時張貼了招募布告,承諾工匠們的月銀是之前的兩倍,還提供住房與糧食,相信很快就能招募到足夠的人手。”
不出所料,招募布告張貼出去後,很快就吸引了大量工匠前來報名。這些工匠大多是因戰亂而失去生計的手藝人,有的曾在朝廷的兵器監工作過,有的則是世代相傳的鐵匠、木匠,擁有精湛的技藝。他們得知聯盟招募工匠製造兵器抗金,不僅待遇優厚,還能為國家出力,紛紛踴躍報名。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工坊就招募到了兩百餘名工匠,其中煉鐵工匠五十人、鍛造工匠八十人、木工工匠四十人、弓箭工匠三十人,還有二十餘名負責修理設備、搬運物資的雜役。同時,工坊的建設也基本完工,煉鐵區的高爐、鍛造區的鐵匠爐、木工區的刨床、弓箭區的弓弦製作架等設備也陸續安裝調試完畢,隻待原材料到位,便可正式開工。
開工前,趙玥特意召開了工匠大會,親自向工匠們講解製造兵器的重要性:“各位師傅,你們都是江南的能工巧匠,擁有精湛的技藝。如今金兵入侵,江南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咱們聯盟扛起抗金大旗,就是為了守護百姓、收複失地。而你們製造的兵器,就是士兵們在戰場上保家衛國的利器,是咱們抗金勝利的希望。我希望大家能拿出看家本領,用心製造每一件兵器,讓咱們的士兵能拿著你們造的武器,多殺金兵,早日將他們趕出江南!”
工匠們紛紛表示,一定會盡心盡力製造兵器,為抗金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鐵匠師傅劉老栓,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曾在東京的兵器監工作了三十年,一手鍛造技藝出神入化。他激動地說道:“趙盟主,老臣活了這麽大歲數,最恨的就是金兵!他們毀了我的家,殺了我的兒子!我就算拚了這把老骨頭,也要造出最好的刀槍,讓士兵們多殺金兵,為我兒子報仇!”
趙玥看著劉老栓堅定的眼神,心中滿是感動。她知道,這些工匠不僅是為了生計而來,更是為了心中的家國大義,為了守護自己的家園。
隨後,兵器工坊正式開工。煉鐵區的高爐率先點燃,熊熊的火焰將鐵礦石熔煉成鐵水,再鑄成鐵錠;鍛造區的鐵匠們揮舞著鐵錘,將鐵錠鍛造成長槍、彎刀的雛形,火星四濺;木工區的木匠們則將優質的木材加工成槍杆、箭杆,打磨得光滑筆直;弓箭區的工匠們則忙著製作弓弦、安裝箭羽,將一支支弓箭組裝完畢。
趙玥時常會去工坊查看,與工匠們交流製造技藝,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她發現煉鐵區的高爐出鐵率不高,鐵水的質量也不穩定,便與劉老栓等幾名經驗豐富的煉鐵工匠一起研究,改進了高爐的結構,增加了通風設備,還調整了鐵礦石與煤炭的配比。經過多次試驗,高爐的出鐵率終於提高了三成,鐵水的質量也變得穩定,為後續的兵器鍛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鍛造區,趙玥發現工匠們鍛造長槍時,槍頭與槍杆的連接不夠牢固,容易在戰鬥中斷裂。她便建議工匠們在槍頭與槍杆的連接處增加一個鐵箍,並用鉚釘固定,同時在槍杆內部嵌入一根細鐵條,增強槍杆的強度。工匠們按照這個建議改進後,鍛造出的長槍不僅更加堅固耐用,還減輕了重量,更適合士兵在戰場上使用。
在弓箭區,趙玥看到工匠們製作的弓弦多是用普通的麻繩,容易受潮斷裂,便讓人從江南的蠶農手中收購了大量的蠶絲,經過特殊處理後製成弓弦。這種蠶絲弓弦不僅強度高、彈性好,還不容易受潮,大大提高了弓箭的射程與精度。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趙玥還借鑒了朝廷兵器監的 “流水線” 生產方式,將兵器製造的各個環節分解開來,讓工匠們各司其職,專門負責某一個環節的生產。例如,有的工匠專門負責鍛造槍頭,有的專門負責***杆,有的專門負責****。這種生產方式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保證了兵器的質量,讓工坊每日的兵器產量從最初的五十件,逐漸提高到了兩百件。
隨著兵器產量的不斷增加,聯盟士兵的武器裝備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之前拿著粗鐵長槍、劣質弓箭的士兵,如今都換上了精良的鍛造長槍、蠶絲弓弦弓箭;不少士兵還配備了鋒利的彎刀、堅固的鎧甲,戰鬥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士兵們拿著新製造的兵器,在訓練場上操練,長槍揮舞間虎虎生風,弓箭射出時精準有力。他們紛紛表示,有了這麽好的武器,一定能在戰場上多殺金兵,為江南百姓報仇。
除了製造刀槍、弓箭等常規兵器,趙玥還鼓勵工匠們研發新的兵器。在她的提議下,工匠們開始嚐試製造投石機、床弩等重型兵器,用於守城與攻城。經過兩個多月的研發與試驗,工坊終於成功製造出了十架投石機與五架床弩。這些重型兵器威力巨大,投石機可以將五十斤重的石塊投擲到兩百步以外,床弩則可以射出一米長的鐵箭,穿透厚厚的木板,為聯盟的防禦與進攻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隨著兵器工坊的不斷發展,不僅滿足了聯盟自身的武器需求,還開始為江南其他地區的抗金義軍提供兵器支持。周邊州縣的抗金義軍得知宣城的兵器工坊能製造精良的兵器,紛紛派人前來聯絡,希望能購買或換取兵器。趙玥為了壯大江南的抗金力量,決定以成本價向這些義軍提供兵器,同時鼓勵他們加入聯盟,共同抗金。
不少義軍在得到宣城提供的精良兵器後,戰鬥力得到了極大提升,紛紛表示願意加入聯盟,聽從趙玥的指揮。聯盟的規模也因此不斷擴大,影響力逐漸輻射到江南的大部分地區。
站在兵器工坊的高爐前,看著熊熊燃燒的火焰,聽著工匠們鍛造兵器的 “叮叮當當” 聲,趙玥心中滿是堅定。她從懷中掏出父皇的白玉佩,輕輕貼在胸前,輕聲說道:“父皇,母後,女兒建立了兵器工坊,製造出了精良的兵器,為聯盟的抗金事業提供了堅實的支持。女兒知道,這隻是抗金路上的一小步,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還有更多的挑戰在等著我們。但女兒有信心,有這些精湛技藝的工匠,有這些精良的兵器,有這些英勇的士兵,我們一定能守住江南,一定能將金兵趕出大宋的土地,完成您的遺願。”
夜風拂過,帶來了工坊裏鐵器的清香,帶來了軍營中士兵們訓練的呐喊聲,帶來了百姓們安穩的鼾聲。趙玥知道,兵器工坊的成功,不僅為聯盟提供了強大的物質支持,也為江南的抗金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隻要堅持下去,不斷發展生產,研發新的兵器,壯大抗金力量,終有一天,他們會將金兵徹底趕出大宋,讓大宋的旗幟重新飄揚在每一寸山河之上,讓百姓們永遠過上安穩、和平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