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乘勝收複三縣城

字數:4784   加入書籤

A+A-


    宣和四年十月初五的晨光,穿透薄霧灑在泗州空蕩蕩的金軍大營上,營內散落的鎧甲與燒毀的糧草痕跡,仍在訴說著三日前的混亂。趙玥身披銀甲,站在營門處,手中握著江南製置使傳來的密信 —— 信中明確指令,趁金軍主力潰敗撤退之機,收複被其占據的宣城周邊寧國、涇縣、旌德三縣,徹底清除江南東北部的金軍勢力。
    “郡主,金軍主力已撤至淮河以北,駐守三縣的多是殘兵與偽官,兵力不足三千,且軍心渙散,正是收複的最佳時機!” 暗衛 “墨” 遞上三縣布防圖,圖上用紅圈標注出各縣城門守衛數量與糧草囤積點,“寧國縣守將是完顏烈麾下的偏將完顏頹,殘暴嗜殺,卻無實戰謀略;涇縣由偽縣令劉三管理,手下多是強征的流民,毫無戰力;旌德縣守兵最少,僅五百人,且城牆年久失修,易攻難守。”
    趙玥指尖在布防圖上劃過,目光落在 “寧國縣” 與 “涇縣” 之間的官道上:“金軍撤退時,必然會從三縣抽調兵力,眼下三縣防守空虛,我們分兵三路,同時進攻,讓他們首尾不能相顧。李山將軍,你率一千騎兵主攻寧國縣,利用騎兵優勢,從東門突破,注意保護城內百姓;周平將軍,你率一千步兵與五十艘戰船,從青弋江順流而下,進攻涇縣南門,截斷其水路逃跑路線;我親率一千精銳,主攻旌德縣,拿下縣城後,立刻回援寧國、涇縣,以防金軍殘兵反撲。”
    “末將領命!” 李山與周平齊聲應和,轉身去集結兵力。趙玥則召來 “死士營” 統領秦風,叮囑道:“旌德縣雖易攻,卻不能掉以輕心,你帶兩百死士,提前潛入縣城,控製城門守軍,待我大軍抵達,內外夾擊,一舉破城。”
    秦風躬身領命,率領兩百死士,換上百姓服裝,帶著繩索與短刀,朝著旌德縣方向而去。趙玥則率領一千精銳,緊隨其後,沿著官道快速推進 —— 她要在金軍殘兵反應過來之前,拿下三縣,不給他們任何喘息的機會。
    十月初六清晨,寧國縣東門。李山率領的一千騎兵已抵達城下,戰馬在晨曦中噴著白氣,騎兵們手持長槍,目光銳利地盯著城門。城牆上,金軍守將完顏頹正醉醺醺地靠著垛口,手中還提著酒壺 —— 他自認為宋軍剛經曆大戰,無力進攻,便放鬆了警惕,整日飲酒作樂。
    “完顏頹!速速開城投降,否則,踏平寧國縣!” 李山勒住戰馬,高聲喝道,聲音穿透清晨的寂靜,傳入城內。
    完顏頹被喊聲驚醒,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到城外的宋軍騎兵,頓時酒醒了大半,慌亂地喊道:“快!放箭!守住城門!”
    城牆上的金軍士兵慌忙搭箭上弦,可還沒等箭矢射出,遠處突然傳來一陣馬蹄聲 —— 是李山安排的側翼騎兵!他們繞到城牆西側,朝著城**出密集的火箭,箭尖帶著火焰,落在城牆下的帳篷上,瞬間燃起熊熊大火。
    金軍士兵見狀,紛紛慌亂逃竄,完顏頹想要阻攔,卻被混亂的人群推搡著後退。李山抓住機會,下令:“衝鋒!突破城門!”
    一千騎兵如潮水般衝向城門,長槍撞擊城門的 “轟隆” 聲震耳欲聾。城門本就不堅固,在騎兵的衝擊下,很快便被撞開。宋軍騎兵湧入城內,與金軍展開巷戰。完顏頹見大勢已去,想要從西門逃跑,卻被李山追上,兩人展開激戰。不到十個回合,李山便將完顏頹挑落馬下,生擒活捉。
    城內的金軍士兵見主將被俘,紛紛放下武器投降。李山立刻下令:“嚴禁士兵擾民,安撫百姓,清查偽官,恢複縣城秩序!” 士兵們嚴格執行命令,城內百姓見宋軍秋毫無犯,紛紛走出家門,拿出茶水與食物,犒勞士兵。
    與此同時,涇縣南門。周平率領的一千步兵與五十艘戰船已抵達青弋江涇縣段。戰船在江麵上列陣,船頭的投石機對準了南門城牆;步兵則在岸邊列陣,準備隨時衝鋒。偽縣令劉三站在城牆上,看著江麵上的宋軍戰船,嚇得渾身發抖 —— 他手下的流民士兵早已聞風喪膽,不少人偷偷溜下城牆,準備逃跑。
    “劉三!你勾結金軍,殘害百姓,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若速速開城投降,可饒你手下流民一命!” 周平站在岸邊,高聲喊道。
    劉三心中猶豫,可他知道,就算投降,也難逃罪責,便硬著頭皮喊道:“我奉完顏將軍之命駐守涇縣,絕不會投降!放箭!”
    城牆上的流民士兵無奈,隻能搭箭上弦,可箭矢稀稀拉拉,根本無法阻擋宋軍。周平冷笑一聲,下令:“投石機進攻!步兵準備衝鋒!”
    戰船的投石機拋出巨石,朝著南門城牆砸去。“轟隆” 一聲,城牆出現一道裂縫,流民士兵嚇得紛紛後退。周平趁機率領步兵衝鋒,戰船也靠岸,士兵們從船上跳下,與步兵匯合,一起衝向城門。
    城門很快被攻破,宋軍士兵湧入城內。劉三想要從後門逃跑,卻被流民士兵抓住,獻給了周平。周平下令將劉三關押起來,同時安撫流民士兵:“你們本是大宋百姓,被迫為金軍效力,今日投降,既往不咎,願意回家的,發放路費;願意參軍的,編入宋軍,保家衛國!”
    流民士兵們聞言,紛紛歡呼,不少人主動要求參軍,加入宋軍的隊伍。涇縣順利收複,周平立刻派人向趙玥稟報,並加強縣城防禦,防止金軍殘兵反撲。
    十月初六午時,旌德縣。趙玥率領的一千精銳已抵達城下,城牆上靜悄悄的,沒有任何動靜。她知道,秦風的死士營已經得手,便抬手示意:“信號!”
    一名士兵點燃信號彈,紅色的煙霧在天空中炸開。片刻後,旌德縣西門緩緩打開,秦風率領兩百死士從門內走出,朝著趙玥拱手:“郡主,城門已控製,守兵全部被俘,偽官也已拿下!”
    趙玥點頭,率領一千精銳進入城內。城內百姓早已得知宋軍到來的消息,紛紛湧上街頭,歡呼雀躍。趙玥下令:“立刻清查糧倉與武器庫,安撫百姓,同時派人聯絡李山、周平將軍,確認三縣防守情況,防止金軍殘兵回襲。”
    士兵們立刻行動起來,清查糧倉時,發現裏麵儲存著大量糧草 —— 這是金軍撤退時未來得及帶走的,正好可以用來救濟百姓與補充宋軍糧草。趙玥得知後,立刻下令將糧草分發給城內百姓,百姓們拿著糧食,對宋軍感激涕零。
    傍晚時分,李山與周平分別派人傳來消息,寧國、涇縣已徹底穩定,偽官被關押,流民得到安撫,縣城防禦也已加強。趙玥心中鬆了一口氣,她站在旌德縣衙的院子裏,望著天邊的晚霞,心中滿是感慨 —— 短短一日,便收複了三座縣城,這不僅是宋軍的勝利,更是百姓們的勝利。
    可趙玥並未因此掉以輕心。她知道,金軍雖然撤退,但仍有可能派殘兵回襲三縣,必須加強防禦,鞏固勝利果實。她立刻下令:“李山將軍,留守寧國縣,率領一千騎兵與五百新招募的士兵,加強縣城周邊巡邏,重點防守西門與北門;周平將軍,留守涇縣,率領一千步兵與五十艘戰船,控製青弋江水路,防止金軍從水路進攻;秦風,你率領死士營,駐守旌德縣,同時負責三縣之間的聯絡,一旦發現金軍動向,立刻通報。”
    將領們紛紛領命,開始著手布置防禦。趙玥則留在旌德縣,處理戰後事宜 —— 她親自走訪百姓,了解他們的需求,下令修複被金軍毀壞的房屋與農田,減免三縣百姓半年的賦稅,讓百姓們能盡快恢複生產。
    百姓們得知趙玥的舉措,更加感激,不少青壯百姓主動要求參軍,加入宋軍,守護家園。趙玥見狀,心中欣慰,便在三縣招募了兩千名青壯,編入預備役,由宋軍將領負責訓練,充實兵力。
    十月初八,江南製置使派來的官員抵達三縣,接管地方行政事務。趙玥將三縣的軍事防禦與百姓安撫情況詳細匯報後,便率領一千精銳,返回宣城 —— 宣城是江南的重要屏障,她必須盡快回到宣城,加強城防,防止金軍再次來犯。
    返回宣城的途中,趙玥看著道路兩旁恢複生機的農田與百姓們忙碌的身影,心中堅定了信念 —— 她不僅要守住宣城,還要守住江南的每一寸土地,讓百姓們過上安穩的生活,不再遭受戰火的蹂躪。
    回到宣城後,張九成與城內百姓早已在城外等候。看到趙玥歸來,百姓們紛紛上前,獻上鮮花與美酒,歡呼著 “郡主威武”。趙玥翻身下馬,向百姓們拱手:“多謝各位鄉親支持,宣城與三縣已安全,未來,我們定會守住這片土地,讓大家安居樂業!”
    城內的街道上,掛滿了紅燈籠,百姓們載歌載舞,慶祝收複三縣的勝利。趙玥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滿是溫暖 —— 這便是她守護這片土地的意義,為了百姓們的笑容,為了江南的安寧。
    當晚,府衙內舉行了簡單的慶功宴。趙玥與將領們、鄉紳代表們圍坐在一起,商議著未來的防禦與發展計劃。張九成舉杯道:“郡主,此次收複三縣,震懾了金軍,也讓江南百姓看到了希望。未來,我們定要與郡主同心協力,守住宣城,守住江南!”
    趙玥舉起酒杯,與眾人碰杯:“守住江南,不僅是我的責任,也是我們所有人的責任。未來,我們要加強軍備,發展生產,讓宣城成為江南最堅固的屏障,讓金軍再也不敢踏入江南一步!”
    宴會上,眾人歡聲笑語,氣氛熱烈。窗外的月光灑在宣城的城牆上,與城內的燈火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安寧祥和的畫麵。趙玥知道,這場勝利隻是開始,未來還有無數挑戰在等待著她,但她有信心,隻要宣城上下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抵禦不了的敵人。
    一場圍繞著宣城的戰爭,以宋軍收複三縣、金軍潰敗撤退告終。而趙玥的傳奇,也在江南大地上繼續書寫 —— 她用智慧與勇氣,守護了一方百姓,成為了百姓們心中最可靠的 “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