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官道開建:雪魄導路避瘴癘

字數:3220   加入書籤

A+A-


    苗漢爭地的風波平息後,那塊刻著“各族共居,和睦為貴”的青石碑,像一顆定心丸,穩穩立在了西山腳下。向拯民深知,要真正消弭隔閡,光靠一塊碑、一次調解還遠遠不夠,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紐帶將各族百姓連接起來。而“苗寨施南”官道,就是最關鍵的那條紐帶。
    議事會上許下的承諾,絕不能落空。向拯民雷厲風行,立刻召集人手,成立了官道修建指揮部,由他親自掛帥,覃玉負責後勤總協調,阿鐵負責工具和技術支持。
    消息一出,尤其是西山黑苗峒及其周邊幾個苗寨,幾乎是歡聲雷動!多少年了,他們被困在深山,好東西運不出,急需的鹽巴鐵器運不進,娃娃上學、老人看病更是難如登天。如今守備大人真的要兌現諾言,為他們修一條通往山外的路!
    招募民夫的告示貼出去,應者雲集。不僅苗寨的青壯踴躍報名,許多漢家村的勞力,以及之前安置的流民,也願意參與這“以工代賑”的工程,既能賺取工錢養家,也是為家鄉建設出力。
    開工那天,場麵熱火朝天。測量隊率先出發,在山林間標記路線。隨後,數千民夫扛著鋤頭、鐵鍬、扁擔,如同開閘的洪水,湧向了預設的施工路段。號子聲、敲擊聲、吆喝聲,打破了深山千年的寂靜。
    覃玉展現了她卓越的後勤統籌能力。她在施工沿線設立了數個補給點,由專人負責調度糧食、蔬菜、肉食和清水,確保民夫們能吃上熱乎飯,喝上幹淨水。她還組織婦孺編織草鞋、縫補衣物,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阿鐵則帶著工匠們,根據山路運輸困難的特點,設計製造了一種結構堅固、轉向靈活的獨輪“手推車”。這種車雖然簡單,但比起純粹靠肩挑背扛,運輸土方和石料的效率提升了何止數倍!民夫們試用後,都是讚不絕口。
    工程初期進展順利,但很快,一個意想不到的難題橫亙在麵前——瘴癘。
    當路線推進到一片名為“野人穀”的密林深處時,怪事發生了。先是幾個民夫莫名其妙地頭暈、嘔吐,接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發燒、打擺子,渾身無力,工程進度大受影響。
    “是瘴氣!這裏有瘴癘!”隨隊的郎中查看後,臉色凝重地宣布。
    “野人穀”常年不見陽光,落葉堆積,腐爛後產生有毒氣體,加上潮濕悶熱,形成了天然的瘴癘區。以往當地人都不敢輕易進入這片區域。
    民夫們人心惶惶,施工陷入了停滯。強行推進,必然造成大量非戰鬥減員;繞路?意味著之前的工作白費,工期將大大延長,耗費更是倍增。
    向拯民親臨前線,看著病倒的民夫和彌漫著詭異霧氣的山穀,眉頭緊鎖。他雖然有現代知識,知道瘴氣大致是動植物腐爛產生的混合氣體,但對這具體地域的情況和安全的通行路線,也是一籌莫展。
    就在這時,跟在他身邊的雪魄,似乎對這片區域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興趣和警惕。它不像往常那樣安靜,而是不停地抽動鼻子,在空中、在地麵仔細嗅著,喉嚨裏發出低低的、帶著警告意味的嗚嚕聲。
    它時而對著某個方向齜牙,顯得十分厭惡;時而又會轉向另一個方向,顯得相對平靜。
    向拯民心中一動,難道雪魄能分辨出瘴氣的濃淡和安全的路徑?
    他嚐試著對雪魄說:“夥計,你能找到穿過這片林子,但又不會讓人生病的安全路線嗎?”
    雪魄抬頭看了他一眼,然後邁開步子,朝著它之前顯得相對平靜的那個方向走去。它走得很慢,一邊走一邊不停地嗅著,時不時還停下來確認一下。
    向拯民立刻叫上測量隊的負責人和幾個膽大的民夫,小心翼翼地跟在雪魄身後。
    隻見雪魄帶著他們,並非沿著直線前進,而是七拐八繞,時而爬上一個小坡,時而繞過一片特別茂密、散發著腐臭氣味的沼澤。它避開的那些地方,肉眼看去似乎與其他地方無異,但稍微靠近,就能聞到一股令人頭暈的甜膩腐敗氣味。
    而雪魄選擇的路線,雖然蜿蜒,空氣卻明顯清新許多,周圍的植被也略有不同。
    “神了!白虎能找到安全的路!”跟在後麵的民夫激動地低呼。
    向拯民大喜過望,立刻下令:“測量隊!就按照雪魄指引的這條路線,重新勘測標記!這就是我們官道的新線路!”
    有了雪魄這雙“神鼻”引路,官道成功繞開了最危險的瘴癘核心區,雖然路線有所延長,但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施工人員的健康和安全。
    同時,向拯民也沒有完全依賴雪魄。他讓阿朵準備了大量的艾草、蒼術等驅蚊避瘴的草藥,分發到各施工隊,教民夫們在營地周圍和感覺氣悶時焚燒,利用煙霧驅散蚊蟲和部分穢氣。他還強調必須喝燒開的水,不能直接飲用山澗生水。
    後勤有覃玉保障,工具由阿鐵改進,路線由雪魄指引,防病有草藥支持……整個修路工程雖然艱苦,卻在各方協力下,克服重重困難,穩步向前推進。
    阿鐵製造的手推車在崎嶇的山路上發揮了巨大作用,大大提升了石料運輸效率;覃玉協調的糧草從未斷絕,民夫們幹勁十足;而雪魄,除了那次關鍵的引路,也時常在施工沿線巡視,它那威嚴的身影,無形中鼓舞著士氣,也讓深山的毒蟲猛獸避而遠之。
    原本預計需要大半年才能完工的“苗寨施南”官道,在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竟然提前了整整一個月,就全線貫通了!
    當第一輛滿載著苗寨山貨、藥材的馬車,沿著平坦了許多的官道,順利駛出西山,抵達施南府時,當黑苗峒的娃娃們第一次不用翻山越嶺,就能走到官辦學堂時,整個西山苗寨都沸騰了!
    這條凝聚了無數人心血、甚至帶有幾分神異色彩的官道,不僅僅是一條交通線,它更像一條血管,將曾經閉塞的苗寨與蓬勃發展的施南府緊密地連接在了一起。物資、人員、信息開始順暢流動,希望與活力,沿著這條道路,源源不斷地注入深山。
    苗寨的老峒主帶著族人,站在嶄新的官道起點,望著通向山外的坦途,老淚縱橫,對著施南府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
    這條路的修通,其意義遠超道路本身。它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訴所有人:隻要團結一心,遵循公正,依靠智慧(甚至包括雪魄的靈性),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施南府倡導的“民族共榮,發展共享”的理念,隨著這條官道的延伸,深深地刻入了每一個受益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