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均田安民頌

字數:4320   加入書籤

A+A-


    臘月裏的華北平原,北風跟刀子似的。老農趙老栓裹著破棉襖,蹲在自家那三分薄田的田埂上,瞅著地裏稀稀拉拉的麥苗,一個勁地抽著旱煙,眉頭鎖成了疙瘩。
    “爹,回屋吧,外頭冷。”大兒子趙大柱走過來,把一件更破的褂子披在老人身上。
    趙老栓沒動彈,用煙袋鍋子敲了敲凍得硬邦邦的地麵:“柱啊,咱家給王老爺家扛了三代長工,就攢下這麽點子地…今年這光景,交了租子,剩下的糧食怕是熬不到開春啊。”
    趙大柱歎了口氣,沒吱聲。他抬頭望去,這片土地上大多都是王老爺的田產,像他家這樣有幾分自耕地的,已是村裏難得的“體麵戶”了。更多的鄉親,是徹底的無地佃戶,一年到頭辛苦,落下的糧食還不夠糊口。
    就在這時,村口忽然傳來一陣鑼響,接著是裏長那帶著點興奮的破鑼嗓子:“鄉親們!都到祠堂集合嘍!總統府來人了!有天大的好事宣布!”
    趙老栓父子倆對視一眼,將信將疑地往祠堂走去。
    祠堂前的空地上,已經黑壓壓站滿了人。台上除了裏長,還站著幾個穿著幹淨製服、看著像幹部模樣的人。為首的是個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的中年人,他身邊還跟著幾個拿著厚厚冊子和奇怪儀器的年輕人。
    “鄉親們,靜一靜!”裏長喊道,“這位是總統府特派下來的土改工作隊的林隊長!請林隊長給咱們講話!”
    林隊長推了推眼鏡,臉上帶著和煦的笑容,他沒有拿腔拿調,而是用盡量通俗易懂的話喊道:“老少爺們們!大娘大嬸們!我是林清源,從北京來的!今天來,是奉了向拯民總統的命令,來給大家分地的!”
    “分地?”
    台下瞬間炸開了鍋。
    “分誰的地?”
    “天上掉餡餅了?”
    “不會是又要加什麽稅吧?”趙老栓混在人群裏,低聲嘟囔,他經曆過前朝各種苛捐雜稅,對“官家”的話本能地存著幾分懷疑。
    林清源似乎料到大家的反應,他提高了音量:“安靜!鄉親們請安靜!聽我說完!從今天起,咱們華夏共和國,要推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所有製!所有土地,收回國有,然後按咱們村的人口,不論男女老幼,每人分得相等的田畝!以後,這地就是你們自己的了!不用再給地主交租子了!”
    這話如同在滾油裏潑了一瓢冷水,人群徹底沸騰了。有歡呼的,有不敢相信的,還有像趙老栓一樣愣在原地,覺得像是在做夢的。
    “林…林隊長…您說的是真的?地…真的分給我們?”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佃戶顫巍巍地問,他給王老爺種了一輩子地,連一壟屬於自己的田埂都沒有。
    “千真萬確!”林清源鄭重地點頭,他指向身後那幾個年輕人,“這幾位,是顧炎武先生主持的‘全國地契登記局’的測繪員!他們負責丈量土地,厘清邊界!等量好了,就給大家發地契!蓋著華夏共和國大印,還有雪魄神獸圖騰的地契!有了它,誰也不能再搶走你們的土地!”
    “雪魄圖騰?”有人好奇地問。
    “對!”林隊長解釋道,“雪魄是咱們華夏的祥瑞,象征著公正和守護。把它印在地契上,就是國家給大家的保證!這地,受國家保護!”
    希望的光芒在鄉親們眼中點燃。趙大柱激動地抓住父親的手臂:“爹!您聽見了嗎?分地!咱們要有自己的地了!”
    趙老栓嘴唇哆嗦著,渾濁的老淚順著溝壑縱橫的臉頰流了下來,滴在凍土上。他猛地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緊緊攥在手心,仿佛要確認這不是夢境。
    接下來的日子,王家屯前所未有地忙碌和熱鬧起來。測繪隊的年輕人頂著寒風,拉著測繩,拿著羅盤和簡陋的測量尺,一寸一寸地丈量著土地。村裏的青壯,包括趙大柱,都自發地去幫忙,指認邊界,搬運界樁。林清源帶著工作隊的人,挨家挨戶登記人口,核實信息。
    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原先的地主王老爺家自然不甘心,暗中使過絆子,散布過謠言,說這是“共產共妻”,分了地以後收成也要充公。但林隊長和工作隊耐心解釋政策,加上測繪隊公正無私的態度,謠言不攻自破。況且,大勢所趨,王老爺那點小動作,在滾滾洪流麵前,顯得微不足道。
    一個月後,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盡管天氣依然寒冷,但王家屯的祠堂前卻暖意融融。全村男女老少都聚集在這裏,臉上洋溢著期盼和喜悅。
    林清源站在台上,手裏拿著一遝嶄新的紙券,那是剛剛從省城加急印製送來的地契。紙張厚實,抬頭是醒目的“華夏共和國土地所有權證”,下麵清晰地寫著持有人姓名、田畝位置、麵積大小,最下方蓋著鮮紅的共和國國璽印章,而在國璽旁邊,則印著一隻威嚴而神駿的雪魄白虎圖騰,昂首睥睨,守護著這份契約。
    “現在,念到名字的,上來領取地契!”林清源的聲音洪亮而莊嚴。
    “趙老栓!戶主趙老栓,家中五口人,分得水田五畝,旱地三畝!”
    趙老栓在兒子的攙扶下,顫巍巍地走上台。他從林清源手中接過那幾張輕飄飄卻又重如千斤的紙,雙手劇烈地顫抖著。他識字不多,但認得自己的名字,也認得那栩栩如生的雪魄。
    他捧著地契,麵向台下的鄉親,突然“撲通”一聲跪了下來,朝著北京的方向,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
    “向總統…青天大老爺啊!謝謝…謝謝…”老人泣不成聲。
    林清源趕忙和趙大柱一起把他扶起來:“老栓叔,快起來!現在共和了,不興跪了!這地是國家分給您的,是您應有的權利!”
    “張大山!戶主張大山…”
    “李桂花!戶主李桂花…”
    一個個名字被念響,一張張地契被領走,一聲聲哽咽的感謝,一張張淚流滿麵的笑臉。整個王家屯,沉浸在一種前所未有的巨大幸福和希望之中。
    幾乎在同一時間,類似的場景在華夏大地的千千萬萬個村莊上演。由著名學者顧炎武主持的“全國地契登記”工作全麵鋪開,他製定了嚴謹的章程和登記格式,確保每一寸土地歸屬清晰,權責明確,從根源上避免了未來的土地糾紛。這位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著稱的大儒,如今用他的學識和威望,為這個新興國家的穩定奠定著基石。
    而在武漢,總統府內,年輕的秘書柳明,正心潮澎湃地伏案疾書。他親身參與了土改政策的討論,也下鄉調研過,親眼看到了地契發放時百姓那發自肺腑的感激。無數的見聞和情感在他胸中激蕩,最終化為鏗鏘的文字。
    不久,一篇名為《全國土改頌》的雄文,被印製了成千上萬份,張貼在全國各省府州縣的通衢大道上,乃至許多鄉村的祠堂外牆上。
    文章用半文半白的語言,既不失莊重,又力求讓更多識字的人看懂。文中寫道:“…千年枷鎖,一朝崩解;萬民田畝,終有所歸…雪魄印契,國之信諾;均田安民,盛世之基…自此,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勤力者得飽暖,天下歸心,華夏永固…”
    許多鄉下學堂的先生,站在布告前,大聲地為圍攏的百姓誦讀。每當讀到激動處,聽者無不動容。趙老栓也讓識字的兒子把布告上的話一遍遍念給他聽,雖然不能全懂,但“耕者有其田”、“盛世之基”、“天下歸心”這些詞,他記住了,並且深深刻在了心裏。他對這個叫做“華夏共和國”的國家,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春天來了,冰雪消融,萬物複蘇。
    趙老栓一家,還有王家屯的所有鄉親,都在屬於自己的土地上,播下了希望的種子。趙老栓小心翼翼地將那張印著雪魄圖騰的地契用油布包好,藏在箱子的最底層,那是他這輩子最珍貴的寶貝。
    他站在地頭,看著大兒子趙大柱帶著弟弟妹妹們在地裏辛勤地勞作,幹勁十足。他蹲下身,抓起一把濕潤肥沃的泥土,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那泥土的芬芳,是自由和希望的味道。
    “好好幹…”老人喃喃自語,臉上露出了許久未見的、踏實而充滿盼頭的笑容,“這地,是咱們自己的了。”
    和煦的春風吹過廣袤的原野,吹過無數張像趙老栓一樣洋溢著希望的臉龐。印著雪魄圖騰的地契,安靜地躺在千家萬戶的箱櫃中,如同一個無聲的誓言,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安居樂業的夢想。均田令,這項深得民心的政策,如同巨大的根係,將華夏共和國的根基,深深紮進了這片古老的土地和億萬民眾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