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學堂鍾聲遍華夏
字數:4366 加入書籤
臘月裏,河北趙家莊的老槐樹下,十歲的栓柱正用樹枝在地上歪歪扭扭地畫著。他畫的是一艘大船,這是前些日子路過村口的貨郎講的,說這種船不靠帆不靠槳,冒著黑煙就能在江裏跑。
“栓柱!又在這兒瞎畫啥呢!”父親趙老栓扛著鋤頭從地裏回來,眉頭擰成了疙瘩,“有這功夫不如去拾點柴火!”
栓柱嚇得趕緊用腳抹掉地上的畫,低著頭不敢吭聲。他心裏憋著一股勁,就想知道那冒黑煙的船到底是個什麽道理。
這時,村口突然傳來一陣清脆的銅鈴聲。隻見裏長陪著幾個穿著整齊製服的人走來,為首的是個文質彬彬的中年人,胸前別著一支鋼筆。
“鄉親們!都到祠堂集合!”裏長敲著鑼喊,“教育部柳部長來了,有天大的好事!”
祠堂裏,柳明站在戲台上,看著台下那些麵帶菜色、眼神卻充滿好奇的孩子們,心裏一陣酸楚,又湧起一股豪情。
“老鄉們!”他清了清嗓子,“從今年起,咱們華夏共和國要推行義務教育!所有六歲到十二歲的娃娃,不論男女,都必須上學堂!學費全免!”
台下頓時炸開了鍋。
“上學?那不是有錢人家少爺的事嗎?”
“女娃子上什麽學?”
“不上學還要罰錢?這是哪門子道理!”趙老栓忍不住嘟囔。
柳明早料到會有這些疑問,他不急不躁地解釋:“鄉親們,咱們共和國要強大,光有地種還不夠,還得有文化!娃娃們學了知識,將來才能更好地建設國家。女娃也是國家的未來,怎麽能不讀書?”
他拿起一本嶄新的課本:“這是咱們新編的教材,第一課就是《我們的祖國》。你們看這插圖——”
課本扉頁上,一隻威武的雪魄白虎昂首屹立在長城之上,腳下是錦繡山河。
“這是雪魄,是咱們華夏的守護神。從今往後,它也是學堂的象征,要陪著娃娃們讀書識字,讓他們從小就知道愛國愛家!”
栓柱擠在人群最前麵,眼睛死死盯著那本課本,盯著那隻神氣的雪魄。他從來沒見過這麽好看的書。
“爹...我想上學...”他小聲哀求。
趙老栓看著兒子渴望的眼神,又看看台上和顏悅色的柳部長,一咬牙:“上!砸鍋賣鐵也讓你上!”
在武漢,教育部衙門裏燈火通明。柳明和同事們正在審閱各地送來的教材樣本。
“這篇《算術與生活》寫得不錯,”柳明指著稿子,“教娃娃算糧價、量土地,實用!”
一個年輕編輯猶豫道:“部長,有些老先生反對在課本裏加入格物致知的內容,說這是奇技淫巧...”
“迂腐!”柳明拍案而起,“西洋人仗著船堅炮利欺負我們的時候,怎麽不說奇技淫巧?不僅要教,還要好好教!下一版加上蒸汽機的原理圖!”
這時,財政部總管覃玉笑著走進來:“柳部長,又在為教材發火呢?消消氣,看看這個——”
她攤開預算冊子:“各省學堂的興建款都撥下去了,教師的俸祿也安排妥了。不過柳部長,你這要在邊疆也建學堂,造價可比內地高得多啊。”
柳明正色道:“覃總管,邊疆的孩子更是國家的孩子。越是偏遠,越要讓他們感受到國家的關懷。”
覃玉點點頭:“道理我懂。這樣,我從海軍擴建經費裏挪一部分給你,但你可要保證,十年後給我培養出能造鐵甲艦的人才!”
“一言為定!”兩隻手緊緊握在一起。
最困難的要數在偏遠地區建學堂。在雲貴交界的大山裏,年輕的教師林婉清帶著幾個差役,正在陡峭的山路上艱難前行。
“林老師,前麵就是苗寨了。”向導指著山腰上的吊腳樓,“不過寨老可能不太歡迎漢人...”
果然,剛到寨口,就被一群手持柴刀的苗家漢子攔住了。
寨老沉著臉:“我們苗家世代住在山裏,不需要漢人的學堂。”
林婉清不慌不忙,用剛學的苗語說:“阿伯,學堂不是要改變苗家,是要幫苗家娃娃認識更大的世界。學了漢字,你們賣山貨就不會被奸商騙;學了算術,就知道一斤茶葉該換多少鹽巴。”
她拿出課本,指著雪魄圖騰:“這是我們共同的守護神。建立學堂,是讓苗家娃娃將來既能守護山寨,也能守護整個華夏。”
寨老將信將疑,但看著課本上威風凜凜的雪魄,態度軟化了些。
這時,一個苗家少女突然跑過來:“阿爹!讓我上學吧!我想學醫,治好阿媽的咳嗽!”
這個叫阿雅的姑娘,後來成了苗寨第一個女學生。她天資聰穎,尤其對醫療課感興趣,把阿朵署長編的《衛生三字經》背得滾瓜爛熟。
“洗洗手,病菌走;喝開水,不生病...”她不僅自己背,還教給全寨的人。
半年後,一場痢疾在苗寨蔓延,正是阿雅用學到的知識,教大家燒開水、隔離病人,挽救了許多生命。寨老終於心服口服,親自敲響銅鼓,宣布寨子裏所有適齡娃娃都必須上學。
在江南水鄉,教育改革遇到了另一種阻力。
“女子無才便是德!”老秀才拄著拐杖,在蘇州知府衙門前來回踱步,“讓女娃娃和男娃娃同堂讀書,成何體統!”
他的孫女芸娘躲在門後,手裏緊緊攥著一本《新國文》。她已經偷偷跟著鄰居家的男孩學完了第一冊,比所有男孩子學得都快。
這天,芸娘鼓起勇氣走到爺爺麵前:“爺爺,您常說要忠君愛國。現在女子也能為國出力,木蘭從軍、梁紅玉擊鼓,不都是巾幗英雄嗎?為什麽女子就不能讀書報國?”
老秀才愣住了,他從未想過孫女能說出這樣一番道理。
更讓他吃驚的是,幾天後新任的全國醫療總署署長阿朵來到蘇州視察。這位從西南大山裏走出來的女署長,在學堂裏給孩子們上醫療課,講得深入淺出,連老秀才都聽得入迷。
“老人家,”課後阿朵對老秀才說,“要是沒有當年學堂先生教我認字,我現在還是個睜眼瞎,更別說當署長了。您想讓芸娘一輩子做個睜眼瞎嗎?”
老秀才看著孫女渴望的眼神,終於長歎一聲:“罷了罷了,時代變了...芸娘,明天就去學堂吧!”
三年後的春天,趙家莊小學堂的第一批學生畢業了。
畢業典禮上,栓柱作為優秀學生代表發言。這個曾經在地上畫船的農家少年,如今已經能流暢地講解蒸汽機的基本原理。
“...知識改變了我的命運。”栓柱激動地說,“我要報考海事學堂,將來為我們華夏造更大更好的鐵甲艦!”
台下,趙老栓抹著眼淚,對身邊的柳明說:“柳部長,謝謝您啊!要不是您當年堅持推行義務教育,我家栓柱現在還是個隻會畫地的傻小子。”
柳明笑著指向操場。陽光下,孩子們正在玩耍,胸前別著的校徽上,雪魄圖騰熠熠生輝。
“老栓叔,你看這些孩子。他們將來有的會造輪船,有的會行醫救人,有的會教書育人...這才是我們華夏真正的希望。”
悠揚的鍾聲在華夏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響起。從雪域高原到東海之濱,從北國林海到南疆雨林,千萬個學堂裏,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匯成這個古老民族複興的最強音。
阿朵在視察邊陲學堂時,看到一個少數民族女孩正在認真背誦《衛生三字經》。女孩告訴她:“署長阿姨,我長大了要當醫生,讓寨子裏的人都不生病。”
夕陽西下,阿朵望著女孩遠去的背影,對身邊的助手說:“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義——不僅開啟民智,更播種希望。”
夜幕降臨,無數學堂的燈火次第亮起,猶如滿天星鬥,照亮了一個民族前行的道路。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場深刻的教育變革正在悄然改變著千千萬萬人的命運,也為華夏的未來積蓄著無窮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