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北疆定界
字數:3783 加入書籤
臘月的北京城,嗬氣成霜。理藩院的議事大堂裏卻炭火燒得正旺,映得每個人臉上都紅彤彤的。北部軍區司令覃宏武端坐在主位,手指有一下沒一下地敲著紫檀木桌麵,目光銳利如鷹,盯著對麵那幾個裹著厚厚裘皮的俄國使臣。
“伊萬諾夫先生,”覃宏武聲音不大,卻字字清晰,“你們提出的這個邊界線,是當我們華夏無人了嗎?”
俄國首席談判代表伊萬諾夫是個留著大胡子的胖子,他擦了擦額角的汗——也不知是熱的還是緊張的——強作鎮定道:“將軍閣下,這份地圖是我國測繪專家精心繪製的,完全符合曆史事實...”
“曆史事實?”覃宏武突然笑了,笑聲裏帶著寒意,“那咱們就來聊聊曆史事實。雅克薩之戰前,你們的哥薩克騎兵最遠到過哪裏?貝加爾湖?不不不,我記得很清楚,是在尼布楚一帶遊蕩吧?”
他站起身,走到牆上懸掛的巨幅地圖前,拿起教鞭“啪”地點在黑龍江以北:“這一片,自古就是我華夏藩屬索倫部、達斡爾部的獵場。你們趁前明內亂,一步步蠶食,真當我們忘了?”
伊萬諾夫臉色變了變,剛要開口,覃宏武的教鞭又往西移,重重敲在外興安嶺上:“還有這裏!康熙年間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寫得明明白白,以外興安嶺為界,嶺北屬俄,嶺南屬華。怎麽,一百多年過去,你們連自己簽過的條約都不認了?”
教鞭最後點在庫頁島上,覃宏武轉身,目光如電:“這個島,更不用說。島上費雅喀人年年都到吉林將軍府納貢,你們什麽時候把它劃進俄國版圖了?”
一連串質問,像一記記重錘,砸得俄國使團啞口無言。伊萬諾夫張了張嘴,最終頹然坐下:“將軍...這些都是曆史遺留問題...”
“既然是遺留問題,今天就一並解決!”覃宏武坐回主位,對坐在角落記錄的柳明道,“柳部長,把咱們的底線告訴他們。”
柳明站起身,展開一份文件,朗聲道:“根據我方勘界結果,中俄東段邊界,應以外興安嶺、黑龍江、烏第河為界。俄方必須歸還非法占據的江東六十四屯、庫頁島等所有領土。”
“這不可能!”伊萬諾夫猛地站起,“我國絕不會接受如此屈辱的條件!”
談判頓時陷入僵局。
會後,覃宏武回到府邸,堂妹覃玉早已等在書房。
“哥,談得怎麽樣?”覃玉遞過熱茶,關切地問。
覃宏武揉了揉太陽穴:“俄國人還在硬撐。不過他們國內剛換了沙皇,政局不穩,拖不起。”
覃玉翻開手中的戶籍冊:“邊境各部的戶籍都整理好了。達斡爾族頭人蘇爾哈前日來信,說隻要朝廷一聲令下,他們隨時可以組織民兵協助巡邊。”
“好!”覃宏武精神一振,“把這些資料都準備好。明天,我要讓俄國人看看,什麽叫民心所向!”
第二天談判,伊萬諾夫果然又換了一套說辭,拿出另一份地圖,指著上麵歪歪扭扭的界線說:“這是我國能做出的最大讓步...”
“伊萬諾夫先生,”覃宏武不緊不慢地打斷他,“在談地圖之前,我想先請你看些別的。”
他示意衛兵抬進來幾個大箱子。打開一看,全是厚厚的冊子。
“這是黑龍江將軍府保存的各族貢賦記錄,最早可以追溯到前明永樂年間。”
“這是庫頁島費雅喀人的族譜,上麵清楚記載著他們與中原王朝的往來。”
“這是達斡爾、鄂溫克等部首領效忠朝廷的誓書...”
覃宏武拿起一本泛黃的冊子,輕輕拂去灰塵:“這一本,記錄的是你們哥薩克騎兵在江東六十四屯犯下的暴行。需要我念給你聽嗎?光是鹹豐十年,你們就屠殺了七百多手無寸鐵的百姓。”
伊萬諾夫臉色發白,嘴唇哆嗦著說不出話。
“還有,”覃宏武步步緊逼,“需要我提醒你們,雅克薩是怎麽丟的嗎?需要我告訴你們,去年在漠北,你們的三千哥薩克騎兵是怎麽被我們全殲的嗎?”
每問一句,伊萬諾夫的臉色就白一分。這些戰場上的慘敗,是俄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我們華夏有句老話,”覃宏武站起身,走到伊萬諾夫麵前,居高臨下地看著他,“叫做‘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我們願意與鄰為善,但絕不接受訛詐。這條邊界線,你們認,最好。不認——”
他頓了頓,聲音陡然轉冷:“我們就用自己的方式拿回來!”
就在這時,一個俄國隨從匆匆進來,在伊萬諾夫耳邊低語幾句。伊萬諾夫聽後,整個人像泄了氣的皮球,癱在椅子上。
覃宏武心裏明白,一定是邊境的駐軍演習起了作用。他早就密令各部在邊界陳兵示警,給俄國人施加壓力。
“將軍...”伊萬諾夫艱難地開口,“我們需要請示沙皇...”
“可以,”覃宏武爽快地說,“不過我隻給你們三天時間。三天後若沒有答複,視為談判破裂。”
這三天,北京城暗流湧動。理藩院日夜燈火通明,覃宏武和幕僚們反複推演各種可能。柳明則帶著文書們整理史料,準備應對俄方的任何質疑。
第三天傍晚,伊萬諾夫終於帶著沙皇的諭令回來了。這一次,他徹底沒了之前的傲慢,聲音低沉地說:“我國...接受貴國的條件。”
簽約儀式在太和殿舉行。當覃宏武在《中俄邊境條約》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時,殿外禮炮齊鳴。柳明仔細記錄著每一個細節,他要讓後人知道,這條邊界線是用無數將士的鮮血和前輩的智慧換來的。
條約簽訂後,更繁重的工作開始了。覃玉帶著戶部官員深入邊境,重新登記戶籍,落實新政。在黑龍江畔,她親眼看到回歸的達斡爾人跪在地上,捧起黑土痛哭失聲。
“回家了...終於回家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老淚縱橫,“我父親臨死前還說,一定要葬回江東...”
覃玉扶起老人,鄭重地說:“老人家,從今往後,這裏永遠是華夏的土地,再沒人能把你們趕走。”
在庫頁島上,柳明跟隨巡邊的戰艦登陸。島上的費雅喀人用最隆重的禮儀歡迎他們,首領捧出保存完好的大明敕書,證明他們世代都是華夏子民。
“柳大人,”首領激動地說,“我們等這一天,等了整整三代人啊!”
回程的船上,柳明在《中俄條約記》的末尾寫道:“...北疆既定,非一時之功,乃數代將士血戰、萬千邊民堅守之果。願後人銘記:疆土之重,在於民心;邊界之固,在於國威...”
船行江上,朝陽初升。覃宏武站在甲板上,望著江左江右炊煙嫋嫋的村莊,對身邊的柳明說:“有了這條明確的邊界,北疆的百姓總算能安居樂業了。”
柳明合上筆記,輕聲道:“是啊,但這隻是開始。要讓這片土地永遠安寧,還需要我們一代代人用心守護。”
江風獵獵,吹動他們的衣袍。遠處,新立的界碑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像一個個忠誠的衛士,守護著這片古老而新生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