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煙火燎原照四方,薪火相傳啟新程

字數:4623   加入書籤

A+A-


    春回大地,萬物複蘇。兩州境內,煙火學堂已遍布大小村落,共計七十二所,朗朗讀書聲與田間的耕種聲交織,構成最動人的市井交響。黑石山的草木愈發繁茂,刺槐與沙棘形成的防護林固若金湯,山間溪流清澈見底,魚蝦成群,曾經的毒礦之地,如今已成了百姓休憩的好去處。兩州煙火聯盟的模式被周邊三州爭相效仿,派來學習的使者絡繹不絕,苟活宗的庭院裏,每日都能見到來自不同地域的有識之士,交流著學堂建設與互助共生的經驗。
    “魏道友,這是新加入聯盟的三州送來的文書,他們已按‘共享知識、互助共生’的盟規,建成了第一批煙火學堂,請求苟活宗派人前往指導。” 蘇振庭手持一卷竹簡,步履穩健地走進庭院,臉上滿是欣慰,“如今,五州之地已連成一片,煙火之道的火種,終於燎原了。”
    魏所接過竹簡,指尖拂過上麵密密麻麻的字跡,眼中滿是平和的笑意。這幾年,從柳家村的第一所學堂,到兩州聯盟,再到五州聯動,煙火之道一步步紮根、蔓延,靠的不是強權壓迫,而是實實在在的民生改善與人心凝聚。“指導不必了,” 他將竹簡放下,“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不同,煙火之道也該因地製宜。我們隻需將核心的‘調和共生’理念與實用知識分享出去,讓他們結合自身情況探索,方能長久。”
    他轉向身旁的弟子們,目光逐一掃過林風、楚峰、墨塵與清月:“你們四人,這些年已能獨當一麵。林風精通草藥與民生實務,楚峰沉穩果敢、善於統籌,墨塵的機關術能解百姓之困,清月心思細膩、擅長教化。此次,便由你們四人分別前往新加入的三州,協助他們完善學堂與聯盟建設,將煙火之道的精髓傳承下去。”
    弟子們聞言,紛紛拱手領命。楚峰眼中帶著堅定:“請前輩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讓煙火氣照亮每一處角落。” 林風補充道:“我們會將靈果膏的製作方法、水利改良技巧、土壤淨化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讓新聯盟少走彎路。”
    出發前夕,苟活宗的靈田旁,三株七情靈種已長成參天大樹,枝頭的真我靈果年年豐收,不僅滋養著五州百姓,更讓人心愈發平和。魏所摘下四枚成熟的靈果,分給四位弟子:“這靈果,是‘真我’的見證,也是‘調和’的象征。帶著它去,若遇矛盾紛爭,便讓眾人同食靈果,靜心溝通;若遇理念分歧,便想想靈果的生長之道 —— 唯有包容差異,方能共生共榮。”
    四位弟子接過靈果,鄭重收好。墨塵還特意帶上了自己改良的機關圖紙與便攜工具,林風打包了厚厚的草藥典籍與靈果膏配方,楚峰準備了聯盟盟規的詳解與統籌方案,清月則整理了學堂教化的心得與孩童啟蒙的教材。次日清晨,四人分別踏上前往不同州府的路途,身後是苟活宗弟子與村民們的殷切囑托,身前是傳播煙火之道的廣闊天地。
    弟子們離開後,魏所並未停下腳步。他帶著剩餘的弟子,繼續完善 “兩州煙火聯盟” 的根基,將靈田的耕種技術、機關水車的製作方法、堤壩加固的經驗匯編成冊,命名為《煙火實錄》,印刷數千冊,分發給五州的學堂與聯盟。同時,他還提議在柳家村建立 “煙火書院”,收納五州的優秀學子,係統傳授實用知識與調和之道,為聯盟培養後續人才。
    書院的建設得到了五州百姓的全力支持,蘇家牽頭捐贈了土地與銀兩,各宗族送來木材與石料,村民們自發前來幫忙施工,學堂的學子們也主動承擔起搬運物料、繪製圖紙的工作。墨塵設計的書院布局精巧,既有授課的講堂、藏書的閣樓,也有實踐的靈田、製作機關的工坊,甚至還開辟了一片藥圃,供學子們種植草藥、研究配伍。
    半年後,煙火書院正式落成。書院的門楣上,“煙火書院” 四個大字由魏所親筆題寫,筆法質樸卻蘊含力量,與書院的風格相得益彰。落成儀式當天,五州的聯盟代表、學堂先生、百姓代表齊聚一堂,熱鬧非凡。蘇振庭作為聯盟代表發言:“煙火書院的建成,是五州共生的裏程碑。從此,我們有了傳承知識、培育人才的根基,煙火之道,必將代代相傳!”
    儀式上,魏所親自為第一批入學的百名學子授課,不講高深道理,隻講 “一粥一飯的不易,鄰裏互助的溫暖,人與自然的和諧”。他帶著學子們走進靈田,教他們耕種;走進工坊,教他們製作簡易機關;走進村落,教他們辨識草藥、幫助鄰裏。學子們在實踐中體會煙火之道的真諦,心中的信念愈發堅定。
    然而,就在書院步入正軌、煙火之道穩步傳播之際,魏所卻在一次授課後,召集了五州聯盟的核心成員與苟活宗的弟子們,宣布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如今,煙火之道已在五州紮根,書院能培育人才,聯盟能統籌諸事,我該將傳承的重任交出去了。”
    眾人聞言,紛紛愣住。蘇振庭急忙說道:“魏道友,您是煙火之道的開創者,是五州聯盟的靈魂,怎能就此隱退?”
    魏所微微一笑,目光望向遠方的炊煙與書院的閣樓:“煙火之道,從來不是某一個人的道,而是所有人的道。我開創它,是為了讓百姓安居樂業;如今它已能自我運轉、自我傳承,我便該放手,讓年輕人去續寫新的篇章。” 他看向歸來的四位弟子,“林風、楚峰、墨塵、清月,這些年你們曆經考驗,早已具備傳承大道的能力。從今往後,煙火書院由林風主持,負責知識傳承;五州聯盟的統籌由楚峰負責,協調各方事務;墨塵主管工坊與技術改良,清月負責學堂教化與民生安撫。你們四人,相輔相成,定能讓煙火之道走得更遠。”
    四位弟子眼中滿是動容,深深躬身:“請前輩放心,我等定不負重托,守護好這五州煙火,讓調和共生之道發揚光大!”
    楚峰補充道:“前輩,您若隱退,何處為家?不如留在書院,時常指點我們,也讓學子們能聆聽您的教誨。”
    魏所搖了搖頭:“我要去看看更廣闊的天地。五州之外,還有更多的地方需要煙火氣的滋養;還有更多的矛盾,需要調和之道去化解。我會帶著少量靈果與《煙火實錄》,雲遊四方,將這份火種,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消息傳開,五州百姓紛紛趕來送別。柳家村的李大爺帶著村民們,為魏所準備了滿滿的行囊 —— 有剛烙好的炊餅、醃製的臘肉,有靈田收獲的靈稻,還有孩子們親手繪製的畫卷,畫卷上是炊煙嫋嫋的村落、長勢喜人的靈田、歡聲笑語的學堂。“魏仙長,您走到哪裏,都別忘了柳家村的煙火氣,別忘了我們這些百姓!” 李大爺的聲音帶著哽咽。
    魏所接過行囊,眼中滿是感動:“我不會忘。這些年,是你們的煙火氣滋養了我,滋養了煙火之道。無論我走到哪裏,心中都裝著這片土地,裝著你們的笑臉。”
    送別之日,五州的百姓自發排成長長的隊伍,從柳家村一直延伸到城外的官道。他們手中拿著鮮花、靈果、自家種的蔬菜,默默為魏所送行。魏所騎著一頭溫順的青牛,緩緩前行,不時向兩側的百姓拱手致意。四位弟子與蘇振庭等人一路護送,直到官道盡頭。
    “前輩,保重!” 四位弟子深深躬身,眼中滿是不舍與堅定。
    魏所勒住牛繩,轉身望向身後的五州大地 —— 炊煙嫋嫋,學堂林立,靈田豐饒,百姓安康。他微微一笑,眼中閃爍著欣慰的光芒:“你們保重,守住煙火,守住初心。”
    說罷,他輕拍牛背,青牛緩步前行,漸漸消失在遠方的天際線。陽光灑在大地上,照亮了五州的每一處角落,也照亮了魏所留下的煙火之道與傳承的火種。
    此後,四位弟子牢記魏所的囑托,各司其職,默契配合。林風主持的煙火書院人才輩出,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懂知識、有善心、重實踐的學子,他們畢業後回到各州,成為學堂的先生、聯盟的骨幹,將煙火之道不斷發揚光大;楚峰統籌的五州聯盟愈發穩固,建立了完善的互助機製,遇有水患、旱災等災禍,各州相互支援,共同抵禦,再也沒有出現過流離失所的景象;墨塵改良的機關術不斷推陳出新,更高效的水車、更堅固的堤壩、更便捷的農耕工具,讓百姓的勞作愈發輕鬆,生活愈發富足;清月主導的教化工作溫暖人心,她修訂的啟蒙教材融入了更多煙火氣的故事,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包容、互助、感恩。
    五州之外,魏所的雲遊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他遇到過固守階層偏見的勢力,遇到過為爭奪資源而爭鬥的族群,遇到過因環境惡化而民不聊生的地域。但他始終堅守煙火之道,用靈果化解矛盾,用《煙火實錄》中的知識改善民生,用凡俗的智慧與溫暖的煙火氣,一點點融化隔閡、凝聚人心。
    幾年後,煙火之道已傳遍十州之地,聯盟的規模不斷擴大,煙火學堂與書院遍布各地,凡俗百姓與各族群和諧共生,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人們不再記得魏所的模樣,卻人人都知道 “煙火之道”,人人都踐行著 “調和共生” 的理念。
    這一日,煙火書院的靈田旁,一位白發老者牽著一個孩童的手,指著長勢喜人的靈稻與枝頭的真我靈果,緩緩說道:“孩子,你看這靈稻,需沃土與汗水澆灌;這靈果,需包容與理解滋養;這煙火之道,需一代又一代人用心守護。”
    孩童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伸手觸碰靈果,感受著溫潤的氣息,眼中滿是好奇:“爺爺,是誰開創了這麽好的道呀?”
    老者望向遠方,眼中滿是懷念與敬意:“是一位心懷蒼生、堅守煙火的前輩。他就像這靈種的種子,將希望播撒在大地,用自己的腳步,照亮了無數人的路。”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書院的每一個角落,灑在十州的土地上,灑在每一個被煙火之道溫暖的靈魂上。煙火燎原,薪火相傳,這條始於苟活宗、源於凡俗煙火的大道,正以不可阻擋之勢,照亮更廣闊的天地,書寫著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共生的永恒篇章。第五十章的故事在此落下帷幕,而煙火之道的傳奇,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