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神秘的“灰耗子”
字數:5479 加入書籤
《三線建設實用技術手冊》像一場及時雨,滋潤了西南山區各個幹渴的工地。
送往906廠指揮部的求援信和拜訪者肉眼可見地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偶爾通過後勤補給車隊捎來的感謝信和情況匯報信。
信裏字跡各異,語氣樸拙,但都表達著同一個意思:手冊裏法子管用!
靠著手冊指導,某個礦點成功爆破了一個卡脖子的山嘴,某個工地用黃土加石灰燒出了合格的砌築灰漿,某個廠區參照示意圖搞起了簡易的流水施工作業……
馮衛國樂嗬嗬地讀著這些信,仿佛看到了無數個“小906廠”正在群山中拔地而起。
趙四也終於得以從連軸轉的奔波和伏案疾書中緩過一口氣,將精力放回906廠自身的建設上。
動力車間通了電,接下來就是設備安裝和調試。
從重慶等地訂製的機床設備正陸續運抵,技術工人的培訓也要跟上。
日子在緊張有序的忙碌中一天天過去,山穀裏回蕩著機器的試車聲和工人培訓時的口令聲,一切似乎都步入了正軌。
然而,就在這表麵平靜的節奏下,一絲不易察覺的異樣,如同水底暗流,悄然湧動。
最先發現不對勁的是倉庫保管員老馬頭。
這是個頭發花白、對待物資像對待自己眼珠子一樣認真的老同誌。
這天清早,他像往常一樣,拿著厚厚的物資台賬和一串沉甸甸的鑰匙,逐一打開那些利用天然岩洞或簡易板房搭建的倉庫大門,進行每日例行的盤點。
當他清點到存放五金雜件和勞保用品的三號庫時,眉頭漸漸皺了起來。
他扶了扶老花鏡,湊近貨架,用手指仔細點數著架子上那堆嶄新的棉紗手套。
點了一遍,又點一遍。
“咦?怪事了……”
老馬頭喃喃自語,翻開台賬,核對著上麵的入庫數字和上次盤點結餘。
“明明該剩下五十三雙,這怎麽數來數去,隻有四十九雙了?”
他以為是自已老眼昏花數錯了,或者有誰臨時領用了沒及時登記。
於是他又把旁邊那箱保險絲、幾捆皮電線、還有一堆螺栓螺母都清點了一遍。
結果讓他心裏更嘀咕了:保險絲少了兩卷,皮電線短了一小截,一包半斤重的鋼釘也不見了蹤影。
都不是什麽值錢的大物件,但數量確實對不上賬。
老馬頭是個極負責任的人,他立刻找到倉庫主任反映了情況。
倉庫主任帶著人又把三號庫翻了個底朝天,角角落落都檢查了,甚至懷疑是不是有老鼠叼走了,但也沒發現任何線索。
那些丟失的物資,就像憑空蒸發了一樣。
“可能是前幾次發放的時候忙中出錯,記漏了吧?”
倉庫主任試圖找個合理的解釋,“老馬,下次仔細點就是了。這點小東西,不值當興師動眾。”
老馬頭張了張嘴,想反駁,但看看那些確實不值幾個錢的零碎,又把話咽了回去。
也許真是自己記錯了?
他悶悶不樂地回到倉庫,把台賬改了,心裏卻像堵了塊石頭。
沒想到,過了幾天,類似的事情又發生了。
這次是在存放部分食品和日用品的一號庫。
晚餐時,食堂負責蒸飯的師傅發現,一大口袋約莫二三十斤重的玉米麵少了明顯一塊。
同時,衛生所的人也來說,領到的新肥皂,點數時發現比出庫單上少了兩塊。
接二連三的細小損失,雖然每次量都不大,但發生的頻率似乎越來越高。
倉庫這邊加強了管理,出入庫手續更加嚴格,甚至晚上還增加了巡邏。
但詭異的是,失竊依然在發生,而且丟失的還是那些不起眼、容易攜帶、但又確實有用的東西:
有時是幾包火柴,有時是兩三個饅頭,有時是一小罐豬油,甚至還有工人反映晾在宿舍外的舊工作服偶爾會少一件。
這些東西,單獨看似乎無關緊要,但累積起來,卻給人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有什麽東西,或者說什麽人,在暗處盯著工地,像幽靈一樣,時不時地伸手撈走一點。
流言開始在工地上悄悄傳播。
由於丟失的東西零碎、隱蔽,加上始終抓不到現行,工人們私下裏給這個看不見的竊賊起了個外號,叫“灰耗子”。
“聽說了嗎?三號庫又少東西了!”
“又是那‘灰耗子’幹的?”
“可不是嘛!神出鬼沒的,專挑些針頭線腦的拿,邪門得很!”
“會不會是山裏不幹淨的東西?”有比較迷信的工人暗自猜測。
“別瞎說!肯定是內部人幹的,就是手腳麻利,沒被抓到。”
馮衛國也聽到了風聲,他把倉庫和保衛科的人叫來訓了一通,要求加強防範,盡快破案。
但“灰耗子”極其狡猾,選擇的時機和物品都讓人難以防範,保衛科蹲守了幾晚,一無所獲。
這天下午,趙四去倉庫領一批安裝設備需要的特殊規格的墊片,正好遇到老馬頭在對著台賬發愁。
“老馬,怎麽了?臉色這麽難看。”趙四隨口問道。
老馬頭見是趙四,像是找到了能理解的人,立刻倒起了苦水。
“趙專家,您給評評理!這‘灰耗子’鬧得人心惶惶!
丟的東西吧,說不值錢也確實不值錢,可老是這麽丟,膈應人啊!
而且您說,要是真有人偷,他偷點值錢的銅料、鋼材多好?
偏偷這些手套、肥皂、吃食,圖個啥?”
趙四接過老馬頭遞過來的台賬變更記錄,仔細看著上麵用紅筆標注的一次次微小的虧空。
他的目光掃過丟失物品的清單:棉紗手套、保險絲、玉米麵、肥皂、舊工作服、豬油……
這些物品雜亂無章,似乎沒有明確的目標。
但趙四的思維習慣性地開始分析。
如果是內部工人所為,偷竊少量食品或許是為了填飽肚子,但偷手套、舊工作服、肥皂這些呢?
尤其是舊工作服,對於廠裏工人來說並不稀缺。
而且,失竊的頻率和每次極小的量,也顯得很奇怪。
如果是慣偷,要麽不下手,下手往往會盡量多拿。
這種細水長流、每次隻取一點的方式,更像是一種……持續性的需求?
一個模糊的念頭在趙四腦中閃過。
他沒有立刻下結論,而是對老馬頭說:“老馬,你先別急。”
“這樣,下次再發現東西少了,無論多小,都立刻記錄下來,包括大概的時間範圍。”
“另外,留意一下丟失的東西有沒有什麽共同點,比如,是不是都是能直接用的?或者,是不是都比較容易隱藏和攜帶?”
老馬頭連連點頭:“哎,好,趙專家,我記下了。”
離開倉庫,趙四沒有直接回車間,而是繞著廠區邊緣慢慢踱步。
他的目光掃過依山而建的廠房、倉庫,還有遠處鬱鬱蔥蔥、山勢陡峭的群山。
906廠的建設,雖然初步成型,但畢竟是在荒山野嶺中開辟出來的,與周圍原始環境的邊界並非涇渭分明。
“灰耗子……”趙四默念著這個綽號。
如果它不是人,或者,不完全是廠內的人呢?
他想起之前為了解決老鄉灌溉問題,去過後山靠近河邊寨子的方向。
那邊山勢更複雜,有一些廢棄的礦洞和早年山民遺留下的窩棚。
會不會有什麽人,或者什麽東西,借助地形的掩護,在暗中活動?
趙四決定,先不聲張。
他找到王永革,低聲吩咐了幾句:“永革,你找兩個嘴嚴、腿腳利索、熟悉後山地形的本地工人。”
“這兩天有空的時候,裝作砍柴或者巡查線路,往廠區後山,特別是那些廢棄礦洞和偏僻山坳的方向多留意一下。”
“看看有沒有什麽不尋常的痕跡,比如腳印、生火的灰燼、或者丟棄的雜物。注意,不要打草驚蛇。”
王永革雖然不明白趙四的用意,但出於絕對的信任,立刻點頭:“明白,趙工,我這就去安排。”
一種直覺告訴趙四,這看似微不足道的“灰耗子”事件背後,可能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情況。
在這片肩負著重大使命的山穀裏,任何一點異常,都值得警惕。
他望著暮色漸合、山影幢幢的後山,眼神變得銳利起來。
神秘的“灰耗子”,究竟是什麽?
它的目的又是什麽?
答案,似乎就隱藏在那片深邃的群山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