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分配新家
字數:4673 加入書籤
趙四拎著那個沉甸甸的旅行袋,另一隻手穩穩地攙著蘇婉清,沿著新踩實的土路,向著生活區中心那幾排相對整齊的“幹打壘”平房走去。
蘇婉清的腳步雖然還有些虛軟,但呼吸著山間清冽的空氣,看著眼前這片充滿生機的建設景象,精神明顯好了許多。
她好奇地打量著沿途所見:幾個婦女正在屋前新開墾的小片菜地裏澆水,幾個半大的孩子追逐著跑過,濺起些許塵土,遠處食堂的煙囪冒著愈發濃厚的炊煙。
“趙顧問!接到蘇醫生啦?”一個洪亮而熱情的聲音從前方傳來。
趙四抬頭,看見生活區黨委書記馬青鬆正快步走來。
馬書記約莫四十多歲,身材不高但很結實,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舊軍裝,沒戴帽子,露出剃得短短的頭發。
臉上帶著長期在野外工作留下的風霜痕跡,但一雙眼睛卻炯炯有神,透著幹練和真誠。
“馬書記,”趙四笑著招呼,“剛接到。婉清,這位就是我們生活區的馬青鬆書記。”
“馬書記,您好。”
蘇婉清微微頷首,禮貌地問好。
她注意到馬書記的軍裝雖然舊,但幹淨整潔,風紀扣扣得一絲不苟。
“蘇醫生,一路辛苦啦!歡迎來到我們‘曙光’生活區!”
馬青鬆伸出大手,與蘇婉清輕輕一握,語氣十分熱忱。
“咱們這兒條件艱苦,比不了大城市,但同誌們都很熱情,有什麽困難,盡管跟我說!”
“謝謝馬書記,我會盡快適應,投入工作的。”
蘇婉清感受到對方的真誠,也微笑著回應。
“好!就等著你這樣的專業人才呢!”
馬青鬆讚了一句,然後轉向趙四,臉上笑容更盛。
“趙顧問,你可是給我們生活區立了大功!‘磐石’基地那邊通風除濕的問題一解決,可是幫了我們大忙!要不然,這潮濕勁兒,同誌們身體可真吃不消。”
他頓了頓,從口袋裏掏出一串鑰匙,鄭重地遞給趙四。
“喏,早就給你們準備好啦!”
“三排五號,獨門獨院,雖然是‘幹打壘’的,但牆體厚實,冬暖夏涼,屋頂也是新鋪的瓦,保證不漏雨!”
“算是生活區對你們兩位專家的一點心意!”
趙四接過那串還帶著馬書記體溫的鑰匙,心中一動。
這不僅僅是串鑰匙,更是組織和同誌們對他們夫妻的認可和關懷。
“謝謝馬書記,謝謝組織上的照顧!”
“謝什麽,都是應該的!”
馬青鬆擺擺手,“快帶蘇醫生去看看新家吧!安頓下來,好好休息!”
“食堂那邊我打過招呼了,給你們留了飯菜,一會兒讓通訊員小劉給你們送過去!”
又寒暄了幾句,馬青鬆便風風火火地處理別的事務去了。
趙四握著鑰匙,對蘇婉清笑了笑:“走,看看咱們的家去。”
三排五號位於生活區相對安靜的一個角落,背靠著一個小土坡,門前有一小片平整出來的空地。
正如馬書記所說,這是一棟典型的“幹打壘”平房,土黃色的牆壁厚實粗糙,帶著泥土最本真的氣息,屋頂覆蓋著深灰色的瓦片,一扇木門,一扇小窗,結構簡單至極。
趙四用鑰匙打開門鎖,推開略顯沉重的木門,一股新泥土和木材的清香撲麵而來。
房子內部空間不大,約莫十幾平米,被一道簡單的蘆葦杆隔斷分成裏外兩間。
外間算是廚房兼客廳,角落裏砌著一個簡單的土灶台,旁邊堆著一些引火的鬆針和幹柴。
裏間是臥室,地麵是夯實的泥土,還算平整。
窗戶不大,但朝南,此時夕陽的最後一點餘光正好透過窗欞照進來,在泥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屋子裏空蕩蕩的,除了角落裏放著的一個顯然是剛搬來的嶄新的木頭臉盆架,再無他物。
“條件確實簡陋了些,”趙四環顧四周,語氣帶著歉意,“比我們在北京住的差遠了。”
蘇婉清卻緩緩走進屋內,伸出手,輕輕觸摸著那粗糙卻幹燥的土牆,指尖傳來一種堅實而溫暖的觸感。
她深深吸了一口氣,那泥土和木材的天然味道,竟讓她感到一種奇異的安心。
“不,很好。”
她轉過身,看著趙四,眼中沒有絲毫的失望,反而漾開溫柔而滿足的笑意。
“很幹淨,很結實,最重要的是,這是咱們自己的家。你看,窗戶朝南,陽光多好。”
妻子的話像一股暖流,瞬間驅散了趙四心中最後的一絲不安。
他放下旅行袋,也笑了起來:“對,咱們自己的家!”
“空是空了點兒,但正好,可以按照咱們的心意來布置。”
正說著,通訊員小劉端著一個冒著熱氣的搪瓷盆和一個籃子過來了。
“趙顧問,蘇醫生,馬書記讓我給你們送晚飯來了!”
盆裏是熱騰騰的土豆燉白菜,雖然油水不多,但分量十足,籃子裏放著幾個二合麵饅頭和兩副碗筷。
在這物資匱乏的山區,這已是極好的招待。
兩人就在新家的門檻上坐下,借著夕陽的餘暉,吃了一頓簡單卻意義非凡的“入夥飯”。
飯菜的味道說不上多好,但兩人都吃得格外香甜。
吃完飯,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趙四點燃了馬書記讓人一並送來的煤油燈,電得省著用。
豆大的火苗跳動,將溫暖的光暈灑滿小屋。
“明天我去找點工具和木料,”
趙四就著燈光,打量著屋子的格局,開始規劃。
“得先打張床,總不能一直睡地鋪。”
“再做個桌子,幾把凳子……哦對了,還得弄個櫃子給你放衣服。”
他說起這些木工活,眼神發亮。
穿越後簽到係統也獎勵的木工技巧,此刻正好派上用場。
蘇婉清看著丈夫摩拳擦掌、興致勃勃的樣子,心裏暖暖的。
她打開自己的旅行袋,裏麵除了幾件換洗衣物,竟然還有一大塊藍底白花的土布。
“這是我臨走前,媽悄悄塞給我的,說是過來了裏總用得著。”
蘇婉清展開那塊布,布料厚實,花紋樸素大方。
“我想著,可以做個門簾,再做個桌布,或者把窗戶也遮一下。”
燈光下,蘇婉清的臉上帶著長途跋涉後的疲憊,但更多的是一種對新生活的憧憬和投入。
她仔細比劃著布料的用途,眼神專注而溫柔。
趙四看著妻子,心中充滿了感動。
他知道,這塊布承載著母親遙遠的祝福,也代表著婉清將在這裏紮根的決心。
“好!”
趙四重重點頭,“明天我就去弄木料,你來做窗簾桌布!咱們一起,把這個家收拾得妥妥帖帖!”
對於趙四和蘇婉清而言,這空蕩蕩的“幹打壘”,正因為彼此的陪伴和共同的努力,開始真正成為一個名為“家”的港灣。
遠處山巒的輪廓在夜色中沉默,而近處這扇小窗透出的燈火,雖微小,卻堅定地亮著,與生活區其他星星點點的燈光一起,宣告著人們在這片艱苦土地上的堅守與希望。
這一夜,煤油燈的光芒雖然微弱,但屋內的溫度卻照亮了這間簡陋土屋裏的無限溫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