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壽宴風波藏機鋒,執手同心定乾坤
字數:6144 加入書籤
五皇子被打入天牢的第三日,宮裏傳來消息 —— 太後六十大壽將至,皇帝下旨邀請京中勳貴世家前往慈寧宮赴宴,永寧侯府作為近期立功的家族,需淩燕攜淩軒一同出席。
淩燕接到旨意時,正在庭院中教淩軒練劍。少年身著青色勁裝,手持木劍,招式雖略顯生澀,卻已有幾分淩厲。聽到宮女宣讀的旨意,淩軒停下動作,抬頭看向淩燕:“姐姐,太後的壽宴,我們一定要去嗎?我聽說太後最疼五皇子,會不會因為五皇子的事為難我們?”
淩燕放下手中的劍鞘,輕輕擦拭著淩軒額頭的汗水,語氣溫和卻堅定:“軒兒別怕,有姐姐在,沒人能為難我們。太後壽宴是皇家盛典,我們身為侯府子女,不能缺席。而且,此次壽宴或許不隻是慶壽那麽簡單,我們正好可以借此機會,看看朝堂上的人心動向。”
青黛從屋內走出,手中捧著一件石榴紅的蹙金繡襖裙,輕聲道:“小姐,這是張嬤嬤剛做好的新衣服,您穿這件去壽宴,既顯喜慶,又不失郡主的端莊。淩小公子的衣服也準備好了,是一件寶藍色的錦袍,襯得小公子越發精神。”
淩燕接過襖裙,指尖拂過上麵精致的纏枝蓮紋樣,心中卻隱隱不安。太後向來偏袒五皇子,如今五皇子被囚,太後定然對她和蕭景珩心存不滿,壽宴之上,恐怕會借機發難。她對青黛道:“你去庫房取兩支成色最好的東珠,再備一盒上好的胭脂,作為給太後的壽禮。另外,讓護衛隊的人提前去慈寧宮附近探查,確保壽宴當天的安全。”
壽宴當日,侯府的馬車緩緩駛入皇宮。慈寧宮內外張燈結彩,紅色的綢緞掛滿廊柱,宮燈上繪著 “福壽康寧” 的字樣,一派喜慶景象。宮門外,勳貴世家的馬車絡繹不絕,各家公子小姐身著華服,手持賀禮,依次走進宮去。
淩燕牽著淩軒的手,剛走到宮門口,就看到蕭景珩身著暗紅色的親王蟒袍,站在不遠處的白玉欄杆旁,身邊跟著秦風。見到淩燕,蕭景珩快步走來,目光落在她身上,帶著幾分關切:“今日壽宴,太後或許會借機刁難,你凡事小心,若是遇到麻煩,立刻找我。”
“多謝殿下關心,我會注意的。” 淩燕屈膝行禮,“殿下也要多加防範,太後畢竟是長輩,若是當眾發難,殿下若是應對不當,恐會落下‘不孝’的名聲。”
蕭景珩點點頭,目光轉向淩軒,笑著揉了揉他的頭:“軒兒今日很精神,待會兒在壽宴上,可不要怯場。”
淩軒仰起頭,認真地說:“七皇子殿下放心,我不會怯場的!我會保護好姐姐!”
蕭景珩眼中閃過一絲笑意,正想再說些什麽,宮內傳來太監的唱喏聲:“太後娘娘駕到 ——”
眾人立刻整理衣袍,朝著宮內望去。隻見太後身著明黃色的繡鳳禮服,頭戴赤金鑲珠鳳冠,在宮女的攙扶下,緩緩走出宮殿。她麵色威嚴,目光掃過眾人,在淩燕和蕭景珩身上停頓片刻,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冷意。
壽宴在慈寧宮的大殿內舉行,殿中央擺放著一張巨大的圓桌,上麵擺滿了山珍海味,殿兩側的樂師演奏著喜慶的樂曲,宮女們穿梭其間,為賓客斟酒。皇帝和皇後坐在主位上,太後坐在皇帝左側,神色雖帶著笑意,卻讓人感覺不到絲毫暖意。
酒過三巡,太後放下酒杯,目光落在淩燕身上,語氣帶著幾分隨意:“淩郡主,哀家聽說,你近日在朝堂上很是活躍,不僅幫靖王洗清了冤屈,還讓五皇子身陷囹圄,真是巾幗不讓須眉啊。”
淩燕心中一凜,知道太後開始發難了。她起身離席,屈膝行禮:“太後娘娘謬讚。臣女隻是做了分內之事,五皇子殿下犯下過錯,皆是他咎由自取,與臣女無關。”
“咎由自取?” 太後冷笑一聲,目光銳利地看著淩燕,“哀家聽說,五皇子與靖王的矛盾,皆是因你而起。若不是你在中間挑撥離間,他們兄弟二人怎會反目成仇?你一個女子,不好好待在侯府相夫教子,反而頻繁插手朝堂之事,甚至幹預皇家子嗣之爭,是不是有些越界了?”
殿內瞬間安靜下來,大臣們紛紛看向淩燕,神色各異。淩軒握緊淩燕的手,眼中滿是擔憂。蕭景珩剛想起身替淩燕辯解,卻被淩燕用眼神製止。
淩燕抬起頭,目光平靜地與太後對視:“太後娘娘,臣女不敢苟同。朝堂之事,關乎國家安危,並非男子專屬。臣女身為大靖子民,在國家遇到危難時,挺身而出,何談越界?至於五皇子與靖王殿下的矛盾,皆是因五皇子殿下野心勃勃,意圖謀反,與臣女無關。臣女若是坐視不理,任由五皇子殿下的陰謀得逞,才是真正的不忠不義。”
“好一個不忠不義!” 太後拍案而起,語氣憤怒,“你竟敢在哀家麵前巧言令色!哀家看你就是心思歹毒,想借靖王的勢力,為侯府謀取私利!今日哀家就替陛下好好教訓你,讓你知道什麽是女子的本分!”
說著,太後對著身邊的宮女下令:“來人啊,將淩郡主帶下去,掌嘴五十,讓她好好反省!”
宮女們立刻上前,想要抓住淩燕。就在這時,蕭景珩猛地起身,擋在淩燕麵前,語氣冰冷:“太後娘娘,淩郡主所言句句屬實,並無過錯。您若是執意懲罰她,便是不講道理,兒臣懇請太後收回成命!”
“蕭景珩!” 太後怒視著蕭景珩,“哀家教訓一個郡主,與你何幹?你竟敢公然違抗哀家的命令,是不是眼裏根本沒有哀家這個長輩?”
“兒臣不敢。” 蕭景珩微微低頭,語氣卻依舊堅定,“隻是淩郡主是兒臣的盟友,她為大靖立下大功,若是無故受罰,定會讓天下人寒心。兒臣懇請太後以大局為重,不要因個人恩怨,損害皇家的聲譽。”
皇帝見狀,連忙打圓場:“母後,今日是您的壽宴,不宜動怒。淩郡主年輕氣盛,說話或許有不妥之處,但她並無惡意。您就饒了她這一次吧。”
皇後也跟著勸道:“母後,陛下說得對。今日是喜慶的日子,若是懲罰淩郡主,定會破壞氣氛。您消消氣,我們繼續飲酒。”
太後看著皇帝和皇後,又看了看蕭景珩和淩燕,知道今日若是執意懲罰淩燕,定會引起眾怒,隻能恨恨地坐下:“今日看在陛下和皇後的麵子上,哀家就饒了你。但你記住,日後若是再敢插手朝堂之事,哀家定不饒你!”
淩燕再次屈膝行禮:“謝太後娘娘手下留情。”
回到座位上,淩軒擔憂地看著淩燕:“姐姐,你沒事吧?剛才真是太危險了。”
“姐姐沒事,別怕。” 淩燕輕輕拍了拍淩軒的手,心中卻感激地看向蕭景珩。若不是蕭景珩及時出手相助,她今日恐怕真的要受罰。
壽宴繼續進行,卻再也沒有了之前的喜慶氣氛。大臣們都小心翼翼地飲酒交談,不敢再提及朝堂之事。淩燕坐在座位上,心思卻在快速運轉 —— 太後今日發難,顯然是想為五皇子報仇,同時打壓蕭景珩的勢力。而且,太後背後還有不少支持五皇子的舊部,日後他們定會聯合起來,與她和蕭景珩作對。
壽宴過半,太後以身體不適為由,提前離席。皇帝和皇後也隨之離席,殿內的氣氛才稍稍緩和。蕭景珩走到淩燕身邊,輕聲道:“太後今日雖未懲罰你,但她定然不會善罷甘休。日後你出行,一定要多加小心,最好讓護衛隊的人全程保護。”
“多謝殿下提醒,我會的。” 淩燕點頭,“隻是太後畢竟是陛下的母親,我們若是與她作對,恐會落下‘不孝’的名聲,對殿下爭奪儲位不利。”
“儲位之事,我並不在意。” 蕭景珩看著淩燕,眼中帶著幾分認真,“我在意的是,不能讓你受到傷害。若是為了儲位,讓你陷入危險,我寧願不要這個儲位。”
淩燕心中一暖,臉頰微微發燙,連忙轉移話題:“殿下說笑了。儲位關係到國家安危,殿下不能輕言放棄。我們隻要小心應對太後和她的黨羽,定能化解危機。”
蕭景珩看著淩燕泛紅的臉頰,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沒有再多說。
壽宴結束後,淩燕牽著淩軒的手,走出慈寧宮。夜色已深,皇宮內的宮燈散發著柔和的光芒,照亮了長長的禦道。蕭景珩騎著馬,與他們並肩而行,護送他們出宮。
走到宮門口,淩燕停下腳步,對著蕭景珩屈膝行禮:“今日多謝殿下相助,淩燕感激不盡。殿下早些回宮休息吧,明日還要上朝。”
蕭景珩翻身下馬,走到淩燕麵前,從袖中取出一支玉簪 —— 簪身是溫潤的白玉,簪頭雕刻著一朵海棠花,與蘇夫人留下的那支銀簪極為相似。“這支玉簪,是我在江南時特意為你挑選的,希望你能喜歡。”
淩燕接過玉簪,指尖感受到玉簪的溫潤,心中泛起一絲甜蜜:“多謝殿下,我很喜歡。”
“淩燕。” 蕭景珩看著淩燕,眼神認真而溫柔,“我知道,現在不是說這些話的時候,但我還是想告訴你,我對你的心意,並非隻是盟友那麽簡單。等儲位之爭結束,朝堂安定下來,我定會向父皇請旨,求娶你為靖王妃。”
淩燕的心跳瞬間加速,臉頰紅得像熟透的蘋果。她抬起頭,看著蕭景珩真誠的眼神,輕輕點了點頭:“我知道了。”
蕭景珩見淩燕點頭,心中大喜,忍不住伸手握住她的手。淩燕的手小巧而溫暖,讓他心中充滿了力量。“你放心,我定會盡快結束這場爭鬥,給你一個安穩的未來。”
淩軒站在一旁,看著兩人緊握的手,小臉上露出了笑容。他知道,姐姐終於找到了可以依靠的人。
蕭景珩送淩燕和淩軒上了馬車,看著馬車緩緩離去,才翻身上馬,朝著靖王府駛去。他心中充滿了期待,期待著儲位之爭結束的那一天,能與淩燕攜手並肩,共看天下太平。
回到侯府後,淩燕將蕭景珩送的玉簪小心翼翼地插在發間,對著鏡子看著自己。鏡中的女子,眉眼彎彎,嘴角帶著甜蜜的笑容,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冰冷和銳利。青黛看著淩燕的模樣,笑著說:“小姐,您今日真是太美了。靖王殿下對您的心意,奴婢都看在眼裏,您就不要再猶豫了,接受殿下吧。”
淩燕轉過身,笑著說:“我沒有猶豫,隻是現在還不是時候。等朝堂安定下來,我會考慮的。”
接下來的幾日,淩燕一邊處理侯府的內務,一邊關注著朝堂的動向。太後雖未再找她的麻煩,卻暗中聯合幾位大臣,在朝堂上彈劾蕭景珩 “恃寵而驕,目中無人”,試圖削弱他的勢力。蕭景珩則憑借著皇帝的信任和大臣們的支持,一次次化解了危機。
這日,沈從安來到侯府,神色凝重地對淩燕說:“婉兒,太後近日與幾位藩王聯係密切,似乎想借助藩王的勢力,打壓蕭景珩。藩王手握兵權,若是與太後聯手,後果不堪設想。我們必須盡快想辦法,阻止他們的陰謀。”
淩燕心中一凜 —— 藩王一直是皇帝的心腹大患,若是太後與藩王聯手,不僅會威脅到蕭景珩的地位,甚至可能引發戰亂,危及國家安危。她連忙問道:“舅舅,您查到太後與哪些藩王有聯係了嗎?他們具體有什麽計劃?”
“目前隻查到太後與北疆的靖安王有聯係,其他藩王是否參與,還不清楚。” 沈從安搖頭,“靖安王手握十萬兵權,鎮守北疆,若是他起兵南下,京城定會陷入混亂。我們必須盡快找到太後與靖安王勾結的證據,呈給陛下,讓陛下提前做好準備。”
淩燕點頭:“舅舅說得對。我這就派人去北疆調查,同時聯係蕭景珩,讓他在朝堂上留意太後和藩王的動向。我們必須盡快阻止他們的陰謀,不能讓他們得逞。”
沈從安欣慰地說:“婉兒,你現在越來越有擔當了。你母親若是泉下有知,定會為你驕傲。隻是你要記住,太後和藩王勢力龐大,我們行事必須謹慎,不能打草驚蛇。”
“舅舅放心,我會的。” 淩燕應下。
送走沈從安後,淩燕立刻讓人備好馬車,前往靖王府。她知道,太後與藩王勾結,是比五皇子謀反更嚴重的危機,她必須與蕭景珩聯手,共同應對,才能守護好大靖的安寧,守護好自己在意的人。
馬車行駛在京城的街道上,淩燕看著窗外的景象,心中充滿了堅定。她相信,隻要她與蕭景珩同心協力,定能化解此次危機,迎來真正的太平盛世。而她與蕭景珩的感情,也會在這場風雨同舟的爭鬥中,變得更加堅定,最終開花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