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北疆查案探陰謀,朝堂對峙定江山

字數:7761   加入書籤

A+A-


    馬車駛離侯府,朝著靖王府的方向疾馳。淩燕坐在車廂內,指尖反複摩挲著蕭景珩送的海棠玉簪,心中卻滿是對北疆局勢的擔憂。靖安王手握十萬兵權,若是真與太後聯手謀反,北疆防線定會崩潰,屆時戰火蔓延,百姓流離失所,大靖的江山社稷將陷入危局。
    “小姐,我們真的要派人去北疆查案嗎?” 青黛坐在一旁,神色擔憂,“北疆路途遙遠,且常年戰亂,環境惡劣,若是派去的人出了意外,不僅查不到證據,還會打草驚蛇。”
    淩燕收回思緒,目光堅定:“必須去。太後與靖安王的勾結若是坐實,後果不堪設想。我們現在派去的人,必須是身手好、心思縝密的,才能在北疆複雜的環境中查到證據。”
    說話間,馬車已抵達靖王府。秦風早已等候在側門,見到淩燕,立刻引著她前往書房。蕭景珩正站在輿圖前,眉頭緊鎖,手中的銀杆在北疆的位置反複摩挲,顯然也在為靖安王的事擔憂。
    “你來得正好,我剛收到北疆暗衛的消息。” 蕭景珩見到淩燕,立刻將一封密信遞過去,“靖安王近日以‘操練士兵’為由,將十萬大軍集結在北疆邊境,還暗中增派了糧草運輸,似在做開戰準備。而且,太後派去的使者,上周已抵達靖安王府,兩人密談了三日,具體內容雖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他們在密謀大事。”
    淩燕接過密信,快速瀏覽一遍。密信中詳細記錄了靖安王的軍事調動和太後使者的行蹤,甚至提到使者離開時,帶走了一封密封的信函,“京城慈寧宮”。
    “看來太後與靖安王已有明確的謀反計劃,那封密信,很可能就是他們的作戰部署。” 淩燕將密信折好,遞還給蕭景珩,“我們必須盡快拿到那封密信,否則等他們準備就緒,再想阻止就難了。”
    蕭景珩點頭:“我已安排秦風挑選二十名精銳暗衛,喬裝成商人,潛入北疆,伺機獲取密信。隻是太後的使者已離開北疆,密信恐怕已送到太後手中,我們在北疆能查到的證據有限。”
    “未必。” 淩燕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靖安王謀反,定會留下蛛絲馬跡。比如糧草的來源、軍械的采購、與太後聯絡的暗號,這些都是證據。而且,靖安王手下的將領,未必都願意跟著他謀反,我們可以策反其中立場搖擺的人,讓他們提供證據。”
    蕭景珩眼前一亮:“你說得對。我記得靖安王手下有一位副將,名叫林忠,為人正直,曾多次勸諫靖安王不要與太後勾結,卻被靖安王斥責。若是能聯係上林忠,或許能從他口中得到有用的信息。”
    “那我們就雙管齊下。” 淩燕語氣堅定,“一方麵讓秦風帶人潛入北疆,策反林忠,收集靖安王謀反的證據;另一方麵,我們在京城暗中調查太後的動向,監視慈寧宮的人員出入,尋找那封密信的下落。”
    商議妥當後,秦風立刻帶著二十名暗衛,喬裝成商人,連夜前往北疆。淩燕則返回侯府,安排護衛隊加強對慈寧宮的監視,同時讓沈從安利用在朝堂的人脈,調查太後近期與朝中大臣的聯絡情況。
    接下來的十日,京城表麵平靜,實則暗流湧動。淩燕每日都會收到兩封密信,一封來自北疆的秦風,一封來自監視慈寧宮的護衛。從密信中得知,秦風已成功與林忠取得聯係,林忠雖願意提供證據,卻擔心家人安危,不敢貿然行動;而太後則頻繁召見幾位支持她的大臣,且慈寧宮的守衛比往日更加森嚴,似在隱藏什麽。
    “小姐,林忠擔心家人安危,這也情有可原。” 青黛看著密信,輕聲道,“若是我們能派人保護他的家人,或許他會放心提供證據。”
    淩燕點頭:“我也是這麽想的。我已讓秦風派人去保護林忠的家人,將他們秘密轉移到安全的地方。隻要林忠沒有了後顧之憂,定會全力配合我們。”
    又過了三日,北疆終於傳來好消息 —— 林忠在家人被安全轉移後,終於下定決心,將靖安王謀反的證據交給了秦風。證據包括靖安王與太後的聯絡密信、十萬大軍的作戰部署圖、以及靖安王挪用軍餉采購軍械的賬本。
    “太好了!” 淩燕接到密信時,正在書房整理資料,看到證據已到手,終於鬆了一口氣,“青黛,立刻備車,去靖王府!我們有了這些證據,終於可以揭穿太後和靖安王的陰謀了!”
    馬車再次疾馳在京城的街道上,淩燕的心情卻比往日更加沉重。這些證據雖能定太後和靖安王的罪,但也意味著,大靖即將麵臨一場內亂。她隻希望,這場危機能盡快化解,避免百姓遭受戰亂之苦。
    抵達靖王府時,蕭景珩已在書房等候。見到淩燕,他立刻迎上來:“是不是北疆有消息了?”
    淩燕點頭,將密信和證據遞過去:“林忠已提供了靖安王謀反的全部證據,包括作戰部署圖和賬本。我們現在有足夠的證據,呈給父皇,定能將太後和靖安王繩之以法。”
    蕭景珩快速瀏覽證據,眼中閃過一絲冷意:“靖安王竟敢挪用軍餉采購軍械,還計劃在下月十五,趁父皇去天壇祭天之時,起兵南下,攻占京城。太後則在京城內應,打開城門,迎接靖安王的大軍。真是好大的膽子!”
    “下月十五?” 淩燕心中一驚,“距離現在隻有十日了!我們必須盡快將證據呈給父皇,讓他提前做好準備,調兵遣將,阻止靖安王的大軍南下。”
    蕭景珩點頭:“事不宜遲,我們現在就進宮麵聖。”
    兩人立刻驅車前往皇宮,抵達宮門時,已是午後。太監通報後,皇帝立刻在禦書房召見了他們。見到淩燕和蕭景珩,皇帝神色凝重:“你們急匆匆進宮,是不是有重要的事情稟報?”
    蕭景珩將證據呈給皇帝,語氣沉重:“父皇,太後與北疆的靖安王勾結,意圖謀反。他們計劃在本月十五,趁您去天壇祭天之時,起兵南下,攻占京城。這是他們的作戰部署圖和聯絡密信,證據確鑿。”
    皇帝接過證據,仔細查看,臉色越來越難看。當看到作戰部署圖上標注的 “攻占京城” 字樣時,他猛地將證據摔在桌上,怒喝:“好一個狼子野心的靖安王!好一個狠心的母後!朕待他們不薄,他們竟敢背叛朕,背叛大靖!”
    “父皇息怒。” 蕭景珩上前一步,語氣恭敬,“現在不是生氣的時候,距離他們起兵隻有十日了,我們必須盡快調兵遣將,一方麵加強京城的防禦,另一方麵派大軍前往北疆,阻止靖安王的大軍南下。”
    皇帝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情緒:“景珩說得對。朕現在就下令,讓兵部尚書調五萬大軍,前往北疆,由你統領,阻止靖安王的大軍;同時,讓禁軍統領加強京城的防禦,關閉城門,嚴禁閑雜人等出入;另外,派侍衛包圍慈寧宮,將太後軟禁起來,防止她在京城內應。”
    “父皇英明。” 蕭景珩和淩燕齊聲行禮。
    “淩燕。” 皇帝看向淩燕,語氣緩和了些,“此次你又立了大功,不僅識破了太後和靖安王的陰謀,還為朝廷爭取了時間。你想要什麽賞賜,盡管跟朕說。”
    淩燕屈膝行禮:“陛下,臣女不求賞賜,隻求陛下能盡快平定叛亂,保護大靖的百姓,不讓他們遭受戰亂之苦。”
    皇帝眼中閃過一絲讚賞:“好一個深明大義的淩燕!朕答應你,定會盡快平定叛亂,還大靖一個太平。”
    離開禦書房後,蕭景珩立刻前往兵部,調兵遣將,準備前往北疆。淩燕則返回侯府,安排護衛隊加強侯府的防禦,同時讓沈從安在朝堂上安撫大臣,穩定人心。
    接下來的十日,京城進入緊張的備戰狀態。五萬大軍在蕭景珩的統領下,日夜兼程,前往北疆;禁軍則加強了京城的巡邏,關閉了城門,嚴禁任何人出入;慈寧宮被侍衛包圍,太後被軟禁在宮中,無法與外界聯絡。
    十五日很快到來,這天清晨,天還未亮,皇帝便按照原計劃,前往天壇祭天。淩燕則帶著侯府的護衛,跟隨在皇帝身邊,負責保護他的安全。天壇周圍布滿了禁軍,戒備森嚴,每一個角落都有侍衛巡邏,確保皇帝的安全。
    祭天儀式進行到一半時,一名侍衛匆匆跑來,跪在皇帝麵前,語氣急促:“陛下,靖安王的大軍已在北疆邊境被靖王殿下的大軍攔截,雙方展開激戰。靖王殿下派人傳來消息,說靖安王的大軍戰鬥力很強,請求陛下再派三萬大軍支援。”
    皇帝心中一緊,立刻下令:“讓兵部尚書再調三萬大軍,前往北疆支援景珩!”
    侍衛領命離去,祭天儀式繼續進行。淩燕站在皇帝身邊,心中卻滿是對蕭景珩的擔憂。她知道,北疆的戰事定十分激烈,蕭景珩雖然武藝高強,卻也麵臨著巨大的危險。
    就在這時,一名太監匆匆跑來,神色慌張:“陛下,不好了!被軟禁在慈寧宮的太後,煽動宮中的宮女和太監,發動叛亂,已經攻占了宮門,正向天壇趕來!”
    皇帝臉色一變:“什麽?太後竟然還敢煽動叛亂!淩燕,你立刻帶著護衛,前往宮門,阻止他們!朕繼續完成祭天儀式,穩定人心。”
    “是!” 淩燕領命,立刻帶著侯府的護衛,朝著宮門的方向疾馳而去。
    宮門外,太後正站在一輛馬車上,手持寶劍,煽動著宮中的宮女和太監:“你們聽著,皇帝昏庸無道,寵信奸妃,殘害皇嗣,我們今日起兵,是為了推翻昏君,擁立賢明的君主,讓大靖的百姓過上好日子!誰要是能殺了皇帝,朕封他為侯!”
    宮女和太監們被太後的話煽動,手持武器,朝著天壇的方向衝去。淩燕帶著護衛趕到時,雙方正好在宮門前相遇。
    “太後,你竟敢煽動叛亂,背叛陛下,背叛大靖!” 淩燕勒住馬繩,語氣冰冷,“識相的就立刻放下武器,束手就擒,或許陛下還會饒你一命!”
    “淩燕!” 太後看到淩燕,眼中滿是怨毒,“又是你這個賤人!若不是你,哀家的計劃也不會敗露,景淵也不會被打入天牢!今日,哀家定要殺了你,為景淵報仇!”
    說著,太後下令:“給我上!殺了淩燕,重重有賞!”
    宮女和太監們蜂擁而上,朝著淩燕衝來。淩燕手持軟劍,策馬向前,與他們廝殺起來。侯府的護衛們也紛紛上前,與宮女和太監們展開激戰。
    淩燕的軟劍靈活多變,每一次揮砍都能避開敵人的攻擊,同時直擊要害。宮女和太監們雖然人數眾多,但大多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很快就被淩燕和護衛們打得節節敗退。
    太後看著節節敗退的宮女和太監們,心中越來越慌。她知道,若是今日不能攻占天壇,殺了皇帝,她的叛亂就會徹底失敗,等待她的將是嚴厲的懲罰。她咬了咬牙,親自手持寶劍,朝著淩燕衝去:“淩燕,哀家跟你拚了!”
    淩燕見太後衝來,眼神一冷,手中的軟劍快速揮出,直刺太後的胸口。太後畢竟是女子,武藝遠不如淩燕,很快就被淩燕的軟劍逼得連連後退。就在這時,淩燕抓住一個破綻,一劍將太後手中的寶劍挑飛,軟劍抵在了太後的脖子上。
    “太後,你輸了。” 淩燕語氣冰冷,“束手就擒吧。”
    太後看著抵在脖子上的軟劍,眼中滿是絕望,卻依舊不肯認輸:“哀家沒有輸!靖安王的大軍很快就會攻占京城,殺了你們!你們都不會有好下場!”
    “恐怕你等不到那一天了。” 淩燕冷笑一聲,“靖安王的大軍已在北疆被靖王殿下的大軍攔截,很快就會被平定。你就死了這條心吧。”
    太後聽到這話,徹底絕望,癱倒在馬車上。淩燕示意護衛將太後綁起來,押回宮中。
    解決了宮門外的叛亂後,淩燕立刻帶著護衛返回天壇。此時,祭天儀式已順利完成,皇帝正站在天壇上,安撫前來觀禮的大臣和百姓。見到淩燕,皇帝立刻上前:“淩燕,宮門外的叛亂解決了嗎?”
    “回陛下,叛亂已平定,太後已被臣女擒獲,押回宮中。” 淩燕屈膝行禮。
    皇帝鬆了一口氣,語氣欣慰:“好!好!淩燕,你又立了大功!朕定會重重賞你!”
    就在這時,一名侍衛匆匆跑來,神色興奮:“陛下,好消息!靖王殿下的大軍在北疆大敗靖安王的大軍,靖安王已被生擒,正押往京城!北疆的叛亂已徹底平定!”
    皇帝聽到這個消息,激動得熱淚盈眶:“太好了!太好了!景珩不負朕望,平定了叛亂,保住了大靖的江山!”
    大臣和百姓們也歡呼起來,天壇上下一片歡騰。淩燕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滿是欣慰。她知道,這場危機終於化解,大靖的江山社稷得以保全,百姓也不必再遭受戰亂之苦。
    三日後,蕭景珩帶著大軍返回京城。皇帝親自在城門外迎接,見到蕭景珩,他激動地握住他的手:“景珩,你辛苦了!你平定了叛亂,保住了大靖的江山,功不可沒!朕現在就下令,立你為太子,日後繼承大統!”
    蕭景珩屈膝行禮:“謝父皇恩典!兒臣定當盡心盡力,輔佐父皇,治理好大靖,不辜負父皇的期望,不辜負百姓的信任!”
    大臣們紛紛上前祝賀,京城內外一片歡騰。淩燕站在人群中,看著被大臣們簇擁的蕭景珩,眼中滿是欣慰和喜悅。她知道,蕭景珩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為了大靖的太子,未來的君主。
    當晚,皇帝在皇宮內舉辦慶功宴,邀請了朝中大臣和勳貴世家。宴會上,皇帝多次提及淩燕和蕭景珩的功績,對他們大加讚賞。
    宴會過半,皇帝看著淩燕和蕭景珩,笑著說:“淩燕,景珩,你們二人屢立大功,為大靖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景珩已被立為太子,朕有意將你賜婚給景珩,讓你們結為夫妻,共同輔佐朕,治理好大靖。你們意下如何?”
    淩燕心中一暖,抬頭看向蕭景珩。蕭景珩也正看著她,眼中滿是溫柔和期待。她輕輕點頭:“臣女遵旨。”
    蕭景珩也屈膝行禮:“兒臣遵旨。”
    皇帝哈哈大笑:“好!好!朕明日就下旨,擇吉日為你們舉行婚禮!”
    宴會上響起陣陣歡呼聲,大臣們紛紛舉杯,祝賀淩燕和蕭景珩。淩燕看著身邊的蕭景珩,心中滿是甜蜜。她知道,經曆了這麽多的風雨,她終於找到了可以攜手一生的人,未來的日子,他們將並肩作戰,共同守護大靖的江山,守護彼此的幸福。
    夜深了,慶功宴漸漸結束。蕭景珩牽著淩燕的手,漫步在皇宮的禦花園中。月光灑在他們身上,為他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光暈。禦花園中的海棠花已悄然綻放,淡淡的花香彌漫在空氣中。
    “淩燕。” 蕭景珩停下腳步,看著淩燕,眼中滿是溫柔,“謝謝你一直陪在我身邊,陪我度過這麽多的難關。若是沒有你,我恐怕很難走到今天。”
    淩燕微微一笑:“我們是盟友,更是愛人。互相陪伴,互相支持,是應該的。”
    蕭景珩緊緊握住淩燕的手,語氣堅定:“我向你保證,日後我定會好好待你,讓你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我會用我的一生,守護你,守護大靖的百姓,讓大靖的江山永固,讓百姓安居樂業。”
    淩燕靠在蕭景珩的肩上,感受著他的溫暖和堅定。她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或許還會遇到新的挑戰,但隻要他們同心協力,攜手並肩,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難,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月光下,兩人的身影緊緊依偎在一起,禦花園中的海棠花在夜色中悄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