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紅妝十裏迎嘉禮,同心共築太平基
字數:5596 加入書籤
皇帝賜婚的聖旨傳遍京城那日,永寧侯府的朱紅大門前擠滿了前來道賀的勳貴世家。府內的丫鬟仆婦們早已忙碌起來,紅燈籠從正門一路掛到內院,錦緞綢緞堆滿了庫房,空氣中彌漫著蜜餞與香料的甜香,處處透著即將辦喜事的熱鬧。
淩燕坐在梳妝台前,青黛正為她梳理長發。銅鏡裏的女子眉眼含笑,發間那支海棠玉簪溫潤依舊,映襯得她膚色愈發白皙。“小姐,內務府剛送來的鳳冠霞帔,奴婢給您試試?” 青黛捧著一個描金漆盒,語氣難掩興奮 —— 那鳳冠上綴著九顆東珠,霞帔用的是江南最好的雲錦,繡著百鳥朝鳳的紋樣,是皇帝特意下旨為淩燕定製的。
淩燕笑著點頭,任由青黛為她穿戴。鳳冠雖重,壓在頭頂卻不覺得沉,反而讓她心中泛起踏實的暖意。正梳妝時,門外傳來腳步聲,淩軒身著寶藍色錦袍,手裏捧著一個木盒,蹦蹦跳跳地走進來:“姐姐,你看我給你準備的嫁妝!”
木盒打開,裏麵是一枚溫潤的羊脂玉璧,上麵刻著 “平安” 二字。“這是我用舅舅給的零花錢,在玉器行挑了好久的。” 淩軒仰著小臉,眼神認真,“姐姐嫁給七皇子殿下後,一定要平平安安的,我以後會經常去宮裏看你。”
淩燕心中一軟,伸手摸了摸淩軒的頭:“軒兒長大了,知道疼姐姐了。這玉璧姐姐很喜歡,會一直帶在身邊的。” 她看著弟弟長高不少的身影,想起從前那個被柳氏蒙蔽、對自己充滿敵意的小男孩,如今已長成明事理的少年,眼眶不禁微微發熱。
正說著,永寧侯走了進來。他今日穿著一身嶄新的緋色官袍,神色間滿是欣慰,卻又帶著幾分不舍:“婉兒,明日就是你的大喜之日,為父已讓人將侯府的田產、鋪子都整理好了,作為你的嫁妝。你嫁入東宮後,雖有太子照拂,但手中有產業,說話也更有底氣。”
淩燕起身行禮,語氣帶著感激:“父親費心了。隻是這些產業,還是留給軒兒吧,他是侯府的繼承人,需要這些支撐侯府的未來。”
“傻孩子。” 永寧侯笑著搖頭,“侯府的產業本就有你一份,而且你弟弟年紀還小,這些產業交給你打理,為父更放心。等軒兒長大了,你再交給他便是。”
淩燕還想推辭,沈從安卻從門外走進來,笑著說道:“婉兒,你就聽你父親的。你嫁入東宮,不僅是你個人的事,更是侯府與皇室的聯結。手中有產業,既能讓你在東宮立足,也能為侯府增添保障。”
看著父親和舅舅堅定的眼神,淩燕不再推辭,屈膝道:“多謝父親,多謝舅舅。”
當晚,侯府舉辦了小型的送嫁宴,隻邀請了親近的親友。宴會上,沈從安拉著淩燕的手,細細叮囑:“婉兒,東宮不比侯府,人際關係複雜,你凡事要多留個心眼,切勿輕易相信他人。但也不必太過拘謹,太子對你真心實意,陛下和皇後也看重你,你隻需做好自己便可。”
“舅舅放心,我記住了。” 淩燕點頭,目光掃過滿座親友,心中滿是不舍,卻也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次日清晨,天還未亮,侯府的丫鬟們就忙碌起來。淩燕坐在梳妝台前,由京城最好的喜娘為她上妝。胭脂輕點,黛眉細描,鏡中的女子褪去了往日的銳利,多了幾分溫婉。青黛為她戴上鳳冠,輕聲道:“小姐,太子殿下的迎親隊伍已經到府門外了。”
淩燕深吸一口氣,站起身。走到正廳時,永寧侯正站在門口等候,他看著女兒身著鳳冠霞帔的模樣,眼中滿是不舍,卻還是強忍著淚水,將她的手交到前來迎親的蕭景珩手中。
蕭景珩今日身著大紅的太子蟒袍,身姿挺拔,俊朗非凡。他握著淩燕的手,眼神溫柔:“別怕,以後有我。”
淩燕抬頭,對上他的目光,心中的不安瞬間消散,輕輕點頭。
迎親隊伍從侯府出發,一路浩浩蕩蕩,朝著東宮而去。街道兩旁擠滿了百姓,紛紛駐足觀看,歡呼聲、祝福聲不絕於耳。紅妝十裏,馬車緩緩前行,淩燕坐在馬車內,掀起車簾一角,看著窗外熱鬧的景象,嘴角不自覺地上揚。
抵達東宮時,皇後早已在宮門口等候。她走上前,拉著淩燕的手,笑著說道:“淩燕,歡迎你加入皇室。以後景珩就交給你了,你們要互敬互愛,共同輔佐陛下,治理好大靖。”
“謝皇後娘娘。” 淩燕屈膝行禮,心中滿是感激。
婚禮儀式在東宮的正殿舉行,按照皇室的禮儀,繁瑣而莊重。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對拜,每一個環節,蕭景珩都緊緊握著淩燕的手,眼神中的溫柔從未消散。儀式結束後,淩燕被送入洞房,等候蕭景珩前來。
傍晚時分,蕭景珩終於忙完了外間的宴席,走進洞房。他看著坐在床沿的淩燕,笑著走上前,親手為她取下鳳冠,輕聲道:“今日累壞了吧?”
淩燕點頭,看著他略帶疲憊卻依舊神采奕奕的模樣,心疼地說:“你也累了,快坐下歇歇吧。”
蕭景珩坐在淩燕身邊,握住她的手,語氣認真:“淩燕,從今日起,你就是我的太子妃,是我蕭景珩此生唯一的妻子。我向你保證,此生此世,我絕不會負你,定會護你周全,讓你幸福。”
淩燕心中一暖,靠在他的肩上,輕聲道:“我相信你。”
婚後的日子,平靜而甜蜜。淩燕漸漸適應了東宮的生活,她不僅將東宮的內務打理得井井有條,還時常陪伴蕭景珩處理朝政。每日清晨,她會親手為蕭景珩準備早點;傍晚,她會在書房等候蕭景珩歸來,為他泡上一壺熱茶。
這日,蕭景珩處理完朝政,回到東宮時,看到淩燕正在書房整理奏折。他走上前,從身後輕輕抱住她,笑著說:“這些奏折讓下人整理就好,何必勞煩你?”
“我閑著也是閑著,幫你整理一下,你也能輕鬆些。” 淩燕轉身,看著他,“今日朝堂上可有什麽事?我看你回來時神色有些凝重。”
蕭景珩歎了口氣,坐在椅子上,拿起一份奏折:“北疆剛送來的奏折,靖安王的舊部在邊境作亂,雖已被平定,但也造成了不小的損失。而且,朝中還有幾位大臣暗中聯絡藩王,似有不臣之心。”
淩燕接過奏折,仔細翻看,眉頭緊鎖:“這些大臣真是不知悔改,靖安王的教訓還不夠嗎?我們必須盡快查明這些大臣的身份,將他們繩之以法,以免留下後患。”
“我也是這麽想的。” 蕭景珩點頭,“我已讓秦風暗中調查,相信很快就能有結果。隻是現在朝堂剛穩定下來,若是大肆查辦大臣,恐會引起恐慌,影響朝政。”
“不如我們先禮後兵。” 淩燕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你可以在朝堂上敲打一下這些大臣,讓他們知道陛下和你已經察覺到他們的小動作。若是他們能及時悔改,不再與藩王勾結,便饒他們一次;若是他們執迷不悟,再動手不遲。”
蕭景珩眼前一亮:“你說得對。這樣既能穩定朝堂,又能起到震懾作用。明日上朝,我便按照你說的做。”
次日上朝,蕭景珩在朝堂上提及北疆作亂之事,語氣沉重地說:“靖安王謀反雖已平定,但仍有部分舊部和大臣不知悔改,暗中聯絡藩王,意圖作亂。朕希望這些大臣能及時醒悟,主動向陛下請罪,否則一旦查明真相,定嚴懲不貸!”
大臣們聞言,紛紛神色緊張,互相交換眼神。幾位暗中聯絡藩王的大臣,更是臉色慘白,低著頭不敢說話。
退朝後,果然有三位大臣主動前往皇宮,向皇帝請罪,坦白了自己與藩王聯絡的事情,並表示願意交出兵權,從此不再參與朝政。皇帝見他們主動悔改,便從輕發落,將他們貶為庶民,遣返回鄉。
蕭景珩回到東宮,將此事告知淩燕,笑著說:“你的辦法果然有效,不僅避免了朝堂動蕩,還解決了隱患。”
淩燕笑著搖頭:“這都是你在朝堂上威嚴足夠,他們才不敢狡辯。若是換了旁人,恐怕他們還會抵賴。”
日子一天天過去,朝堂逐漸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大靖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淩燕不僅將東宮打理得井井有條,還時常關注民生,提出了不少有利於百姓的建議。比如在京城開設義倉,為貧困百姓提供糧食;在各地修建學堂,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讀書。這些建議得到了皇帝的認可,也受到了百姓的愛戴。
這日,淩燕陪著蕭景珩前往天壇祭祀。站在天壇上,看著下方跪拜的百姓,淩燕心中滿是感慨。蕭景珩握住她的手,輕聲道:“你看,這就是我們守護的江山,這就是我們要守護的百姓。”
淩燕點頭,眼中滿是堅定:“是啊,隻要百姓安居樂業,江山穩定,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祭祀結束後,兩人並肩走在回宮的路上。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他們身上,為他們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淩燕看著身邊的蕭景珩,想起從前的種種,從重生後的步步為營,到與蕭景珩的相識相知,再到如今的攜手並肩,心中滿是慶幸。
回到東宮時,淩軒正在宮門口等候。他如今已長成少年,身姿挺拔,眉宇間有了幾分永寧侯的影子。見到淩燕和蕭景珩,他快步走上前,笑著說:“姐姐,姐夫,我今日帶來了父親和舅舅的消息,他們說侯府一切安好,讓你們不必擔心。”
淩燕笑著點頭:“知道了,你在侯府要好好讀書,莫要貪玩。”
“姐姐放心,我會的。” 淩軒點頭,又看向蕭景珩,“姐夫,我聽說你最近在整理朝政,若是有什麽需要幫忙的,盡管告訴我,我也想為大靖出一份力。”
蕭景珩笑著揉了揉他的頭:“好,等你再長大些,姐夫就給你安排差事。”
當晚,東宮舉辦了家宴,邀請了永寧侯、沈從安和淩軒。宴會上,眾人談笑風生,氣氛溫馨。永寧侯看著淩燕和蕭景珩,眼中滿是欣慰:“婉兒,景珩,看到你們如今這樣,為父就放心了。以後你們要好好過日子,共同輔佐陛下,守護好大靖的江山。”
“父親放心,我們會的。” 淩燕和蕭景珩齊聲應道。
宴罷,眾人散去。淩燕和蕭景珩漫步在東宮的花園中,月光灑在他們身上,溫柔而寧靜。花園中的海棠花依舊綻放,淡淡的花香彌漫在空氣中。
“淩燕,” 蕭景珩停下腳步,看著淩燕,眼中滿是溫柔,“謝謝你,陪我走過這麽多風風雨雨,陪我守護這江山百姓。”
淩燕微微一笑:“我們是夫妻,本就該同心同德,攜手並肩。未來的路還很長,我會一直陪在你身邊,陪你一起守護這太平盛世。”
蕭景珩緊緊握住淩燕的手,兩人相視一笑。月光下,他們的身影緊緊依偎在一起,仿佛要永遠定格在這溫馨的時刻。
大靖的江山,在他們的守護下,愈發穩固;百姓的生活,在他們的努力下,愈發幸福。淩燕知道,她的重生,不僅是為了複仇,更是為了守護身邊的人,為了創造一個太平盛世。而如今,她做到了。
未來的日子,或許還會有挑戰,但淩燕相信,隻要她與蕭景珩同心協力,攜手並肩,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他們會一起守護這江山,守護這百姓,守護彼此的幸福,直到永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