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求賢館
字數:10175 加入書籤
第一幕:求賢館
建康,原本屬於東晉某位親王的華麗別苑,如今被掛上了,“冉魏求賢館”的牌匾。
這是冉閔,在慕容昭多次建議下,力排眾議設立的特殊機構。
旨在打破門第之見,廣納天下英才,無論胡漢,唯才是舉。
館內陳設簡潔而莊重,與昔日王府的奢靡,截然不同。
褚懷璧親自坐鎮,負責初步接見與甄別。
慕容昭則以其特殊的身份和醫術,負責安撫人心,展現冉魏政權“仁治”的一麵。
墨離麾下的“無相僧”則隱於暗處,負責背景核查與忠誠評估。
衛鑠也派來了,精通算學的吏員,負責記錄人才特長,量才擬訂俸祿。
開館之日,告示貼滿建康及周邊州縣,言辭懇切,列舉求賢類別。
通曉政務、明習律令、擅長軍謀、精通匠作、熟知農事、善治水利……
甚至醫卜星相,有一技之長者,皆可前來,一經錄用,量才授職,不拘出身。
消息傳出,在建康城內,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對於那些,久受壓製的寒門子弟、懷才不遇的底層小吏。
乃至一些,因戰亂流離失所的,北地士人而言,這無疑是一道,穿透陰雲的曙光。
連日來,求賢館門前,竟也排起了長隊。
前來應征者形形色色,有衣衫襤褸,但目光炯炯的落魄書生。
有雙手布滿老繭、聲稱能改進弩機的老工匠。
有從河北逃難而來、熟悉胡情的漢人小吏。
甚至還有幾個,原本在江東士族門下做清客、鬱鬱不得誌的文人。
褚懷璧耐心地,一一接待,詢問其特長、經曆、抱負。
慕容昭則在一旁,細心觀察,偶爾溫和地插話,詢問其家鄉情況、家人安危。
並讓隨行醫官,為一些麵帶菜色、身體不適者,提供簡單的診治和藥物。
這份細致入微的關懷,讓許多原本心懷忐忑的應征者,稍稍放鬆了,緊繃的神經。
然而,爭議也隨之而來。館內偏廳,一場小型的爭論,正在發生。
“褚大人!”說話的一位原東晉降官,現被安排在求賢館,協助工作的中年文士。
他指著,名冊上幾個名字,麵露不滿。
“此人乃城西鐵匠之子,目不識丁,僅憑口述些許打造心得,豈能授官?”
“還有這個,原是江北流民,曾在羯趙軍中做過文書,此等履曆,豈可輕信?”
“更有甚者,此人自稱會相馬,乃匈奴遺種,非我族類!”
他痛心疾首:“如此濫竽充數,泥沙俱下……”
“恐非國家求賢之本意,徒惹士林笑話啊!”
褚懷璧放下手中的名冊,目光平靜地,看著他。
“王先生,可知我王,設立此館,初衷為何?”
不等對方回答,他繼續說道:“非為附庸風雅,非為裝點門麵。”
“乃因我冉魏新立,強敵環伺,百廢待興!需的是能辦實事、解急難之人!”
“鐵匠之子或不通經文,然若能造出更鋒利的刀劍、更堅固的甲胄,於軍於國,便是大才!”
“江北流民熟悉胡情,於我軍了解慕容部動向,或有裨益!”
“匈奴相馬師,若能為我軍甄選良駒,增強騎營戰力,為何不能用?”
他頓了頓,語氣轉冷:“至於士林笑話……”
“若士林隻會清談,不能禦敵,不能安民,那這笑話,不聽也罷!”
那王姓文士,被噎得麵紅耳赤,悻悻不語。
這時,慕容昭輕柔的聲音響起:“褚先生所言在理。”
“然則,王先生之慮,亦不無道理。”
“人才選用,關乎國本,既需破格,也需審慎。”
“不若訂立章程,凡有一技之長者,皆可收錄。”
“初授試用之職,觀其成效,再行擢升。”
“對於來曆不明、或有疑慮者,則由墨離先生麾下,詳加核查。”
“如此,既不埋沒真才,亦可防微杜漸。”
褚懷璧聞言,微微頷首:“慕容姑娘,思慮周全,便依此議。”
求賢館在爭議與摸索中,艱難卻堅定地運行著。
它像一塊磁石,吸引那些被士族階層排斥、卻又真正具備實務能力的“邊緣人才”。
雖然過程不乏混亂和質疑,但畢竟,這是一股不同於以往的新生力量。
開始緩慢地注入,冉魏這台龐大的戰爭機器之中。
第二幕:暗流下
冉魏求賢館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
在江東士族圈層中,激起了更大的漣漪,反應各不相同,暗流湧動。
吳郡顧氏莊園,族老顧淳,將手中的茶盞,狠狠摔在地上,碎片四濺。
“荒謬!無恥!冉閔豎子,安敢如此!”
“竟將工匠、胥吏、甚至胡雜與士人同列!禮崩樂壞,莫此為甚!”
他氣得,渾身發抖,對族中子弟厲聲道。
“傳我命令,凡我顧氏子弟及依附之門生故吏,嚴禁與那‘求賢館’,有任何往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違者,逐出宗族!我江東顧陸朱張,累世清望,豈能與販夫走卒為伍!”
章安行宮,謝安也收到了,詳細情報。
他並未如顧淳般暴怒,而是陷入了,長久的沉思。
“冉閔此招……雖顯粗陋,卻直指要害啊。”他對心腹歎息道。
“我朝取士,多重門第清議,雖有九品中正,然積弊已深,寒門英才上升無門。”
“冉閔反其道而行,不論出身,唯才是舉,短期內或可見效。”
“尤其能吸引那些,不得誌的實務之才。”
“丞相,是否需嚴令禁止?”心腹問道。
謝安搖了搖頭:“禁是禁不住的,人心趨利避害,何況是晉升之階。”
“強硬禁止,反易激起逆反,我等需以柔克剛。”
他吩咐道:“第一,以朝廷名義,嘉獎那些堅守氣節、拒不與冉閔合作的士族。”
“賜予虛銜,表彰其忠義。”
“第二,暗中聯絡那些,可能被動搖的,寒門才俊或小士族。”
“許以更高的官職、更尊貴的地位,隻要他們南下來投。”
“第三,散播言論,強調冉閔政權,朝不保夕,慕容大軍日日即將破城。”
“此時投效,如同抱薪救火,自取滅亡。”
“第四,嚴密監控那些,已投靠冉魏的士人及其家族。”
“必要時……可施以懲戒,以儆效尤。”
謝安的策略,更加高明,他不僅要,爭奪人才。
更要維護,士族階層的整體“風骨”,以及晉室的正統性。
從根源上瓦解,冉魏政策的吸引力。然而,士族也並非鐵板一塊。
吳興沈氏別業,年輕的沈氏子弟沈勁,正在書房內,焦躁地踱步。
他文武雙全,尤擅軍略。
但因家族在之前叛亂中,態度曖昧,備受猜忌,在行朝得不到重用。
冉魏求賢館的消息,讓他心思活絡起來。
“兄長,那冉閔,雖出身微賤,然其用兵如神。”
“能於絕境中,奪取建康,與慕容恪相持不下,豈是僥幸?”
“如今他求賢若渴,不論出身,正是我輩,建功立業之機!”
“總好過在此,蹉跎歲月,受人白眼!”他對族兄沈林說道。
沈林年紀較長,更為持重,皺眉道:“休得胡言!”
“冉閔乃國賊,性情暴虐,豈可托付?”
“且其與慕容恪,勝負未分,一旦敗亡,我沈氏將萬劫不複!”
“成王敗寇!若其勝了呢?”沈勁反駁道。
“況且,觀其用人,李農、董猙皆得其死力,褚懷璧等亦受重用,並非不能容人。”
“我等投效,是為施展抱負,保境安民,非為從賊!”
兄弟二人爭論不休,代表了士族內部,年輕激進與年老保守,兩種心態的衝突。
更有一些,早已對晉室失望、或因家族在之前動蕩中,受損的士族……
這些心懷怨望的中小士族,開始暗中活動。
他們派出口風嚴謹的族人或門客,前往建康求賢館探聽虛實,評估風險與收益。
利益的考量,逐漸壓過了,單純的道義忠誠。
人才的爭奪,在士族階層內部,引發了深刻的分化與裂痕。
風骨與務實,忠誠與機遇,家族利益與個人抱負,交織成一幅複雜的圖景。
第三幕:暗招攬
對於某些特殊人才,或者那些立場堅定、難以用常規手段,招攬的對象。
冉魏方麵,則動用了更加隱秘,甚至黑暗的手段。
這部分工作,主要由墨離及其掌控的“無相僧”和“鬼車”負責。
目標一為周玘,他是江東著名造船大師。
家族曾為,東晉官營造船世家,因受排擠而隱居。
其人掌握著一種,改良的樓船龍骨技術,以及水密隔艙工藝。
若能得其相助,敖未的水師戰力,將得到質的提升。
然而周玘,性情孤傲,對晉室尚有香火之情。
且家族多在章安行朝控製下,明確拒絕了,冉魏的征召。
墨離派遣“無相僧”,首先偽裝成行朝稅吏。
以周玘家族“通敵”為由,上門威逼勒索,製造恐慌,離間其與行朝的關係。
同時,“鬼車”通過地下渠道,將周玘最疼愛的一名幼孫,“秘密”接來建康。
由慕容昭親自照料,並讓周玘“偶然”得知其孫,在冉魏受到良好待遇的消息。
最後,墨離親自出麵,不再以官方麵目,而是以“慕名求技”的海外巨商身份。
向周玘展示,冉魏強大的軍事實力,以及穩定江東的決心。
並許諾其,前所未有的研究資源,還有家族安全保障。
威逼、利誘、情感綁架、前景展示……多管齊下。
內心飽受煎熬的周玘,最終在,確保家族安全的前提下,
帶著部分核心工匠,“自願”進入了,冉魏的造船工坊。
目標二為戴淵,出身次等士族,憑借過人才華與軍功,官至司州刺史,鎮守合肥。
他不僅是將領,更是知名的儒將,善於撫民,麾下部隊軍紀嚴明,深受愛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因在東晉身上,看到了無法挽回的,腐朽與失序。
他信奉的“忠君愛國”之道,徹底崩塌,目前藏匿於民間。
此人熟悉北府兵戰術和江東地理,是極好的帶兵人選。但其態度堅決,難以勸降。
墨離讓“無相僧”,精心策劃了一場“巧合”。
一夥由“無相僧”成員,假扮的“慕容燕國散兵”,襲擊了戴淵藏身的村落。
危急關頭,一隊“恰好”路過的,冉魏巡邏兵出現。
擊潰了“燕國散兵”,救下了戴淵及其鄉親。
隨後,慕容昭親自前往慰問,醫治傷員,並對戴淵表示讚賞。
隻字不提,招攬之事,反而感慨“如此良將,竟不能為國所用,實為可惜”。
同時,墨離派人,將戴淵昔日北府兵同僚的親筆信,轉交給他。
信中詳述,冉魏軍中情況,以及冉閔不計前嫌、唯才是舉的實例。
層層設計,既消除了,戴淵的部分敵意。
又激發起,軍人保境安民的責任感,以及建功立業的渴望。
最終,戴淵懷著複雜的心情,主動前往乞活軍大營,向李農請纓。
墨離的手段,遊走於光明與黑暗的邊緣,充滿了算計與操控。
為了得到急需的人才,他不介意使用,非常規的,甚至可能觸及道德底線的方法。
在他看來,結果遠比過程重要。
第四幕:爭人材
數月過去,冉魏的人才爭奪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求賢館招募了,大量底層技術人才,以及行政吏員。
雖然品級不高,但有效填補了,冉魏政權基層運作的空缺。
尤其在器械維修、物資管理、文書處理等方麵,效率有所提升。
匠作營在周玘等人的指導下,開始嚐試建造,更適應長江水戰的改良艦船。
軍中亦補充了如戴淵等,一批有經驗的基層軍官。
更重要的是,此舉向天下,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
冉魏政權,並非一味崇尚暴力,它能夠為各種人才,提供上升通道和發展空間。
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知識階層,尤其是寒門子弟的抵觸情緒。
甚至吸引了一些,來自北方的流亡士人。
然而,隱憂也同樣存在。首先,士族階層的整體抵製,依然強烈。
頂尖的、擁有巨大聲望和資源的,高門士族,幾乎無人投效。
冉魏政權,在文化正統性和高端人才儲備上,依然處於絕對劣勢。
褚懷璧等人製定的政策,在基層執行時……
也常常因缺乏足夠數量的、熟悉地方情弊的士族官員配合,而大打折扣。
其次,招攬來的人才,良莠不齊。
雖有真才實學者,但也混入了不少投機分子、誇誇其談之徒。
甚至可能,有謝安或慕容恪,派來的細作。
墨離的審查雖嚴,但難免有漏網之魚,帶來了內部安全的隱患。
再者,墨離的黑暗手段雖然高效,但也留下了後患。
如周玘的招攬,其家族雖得保全,但其內心是否真的歸附?
這些被“算計”來的人才,其忠誠度,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最後,這場爭奪極大地激化了,與江東士族及章安行朝的矛盾。
謝安的反製措施,也在發揮作用。
不斷有原本答應出仕的寒門才俊,在家族壓力或行朝許諾下,改變主意。
雙方對人才,尤其是關鍵人才的爭奪,日趨白熱化。
甚至演變成,綁架、暗殺等極端事件。
建康求賢館,褚懷璧看著最新一批,通過考核的名單,對慕容昭歎道。
“雖有寸進,然前路漫漫。得人易,得心難。
“欲真正與晉室,爭奪天下英才,非僅靠一館一令可為。”
“需我王……真正奠定,不世之基業,方能令人心歸附。”
慕容昭默默點頭。她看著館外那些,懷揣希望而來的人們。
又想起那些,在士族高牆內,依舊堅守“風骨”的舊識。
心中清楚,這場人才的爭奪,遠未結束。
它將與軍事、經濟、政治的較量,交織在一起,共同決定這片土地的最終歸屬。
本章完)
喜歡漢障不臣土請大家收藏:()漢障不臣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