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鐵腕反腐

字數:6489   加入書籤

A+A-


    唐朝的百姓感受到,終於不會再有內亂了,人們可以安心的生活了,很多逃難在外地的百姓紛紛返回故鄉。隨著社會的穩定,百姓再也不用怕征兵拉夫,全心全意發展生產,為了過上好日子而努力。
    地方的各級機構開始正常運轉後,李純讓李吉甫再次主持土地和人口的清查工作,重點是以前藩鎮控製的地區。李吉甫這次出手更重一些,不僅清查隱匿的土地和人口,還對違法強占土地的情況進行清理。
    針對原來一些藩鎮的將領、官員、豪強霸占、強奪的土地,李吉甫要求全部退還給原來的百姓。李吉甫仍然采取殺雞儆猴的手段,首先狠狠查處了一批不配合的反麵典型,對一些豪強進行重罰,迫使他們放棄了強占的土地。
    通過清查土地人口和退地行動的展開,有的百姓重新獲得土地,有的擺脫了豪強的人身控製,朝廷取締了一些苛捐雜稅,底層百姓負擔減輕了不少。
    國家穩定以後,李純就想選拔一批有能力、有幹勁的官員,配到各地各部門,但是經過認真考察,李純很不滿意,東挑西選很難找到足夠的優秀人才。
    朝廷和地方的不少官員能力欠缺,屍位素餐,有的人隻會講幾句空泛的治國之道,對於如何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富國強兵簡直就是一竅不通,還喜歡拿聖人的道理來壓人。
    李純對孔孟之道和經典理論也是認可的,但認為隻有那些內容是不夠的,必須要把文、史、政、法、數、理等內容融會貫通,拓展人的視野,提高綜合能力。
    目前的科舉取士具有局限性,以寫詩賦文章為主,側重於文學和政治,經濟和科學方麵的知識比較欠缺,選取出來的進士往往思想守舊,喜歡空談。
    更讓人頭疼的是貪腐問題,幾乎是無人不貪,清廉者隻是極少數,貪汙受賄成為官場上的潛規則。
    以前藩鎮割據,李純怕反貪搞得太狠會把一部分人推到藩鎮那邊,現在已經解決藩鎮問題,絕不能再放任貪腐橫行,必須要采取措施遏製。
    經過認真思考,李純認為天下安定以後,其他的事務都可以逐步來抓,解決貪腐問題是當前最重要、最應該抓的事務,決定先搞一波反腐行動,扭轉一下政風,然後再完善反腐的製度,全麵糾正官場的不正之風。
    對官員的監察和反腐工作屬於禦史台的職責,李純於是在宣政殿召見禦史大夫盧坦和禦史中丞元稹。
    李純問道:“兩位愛卿可知今天朕召見你們,所為何事?”
    盧坦說:“陛下前段一直忙於削藩和官製改革的事,今天突然召見我們,莫不是發現了官員的不法行為?”
    李純開門見山:“一年前,兩位愛卿就先後跟我提起官員的不軌問題,奈何當時朝廷忙於削藩,不願節外生枝,便推遲了下來,現在天下安定,是到了該整頓吏治的時候。”
    元稹讚道:“陛下明見,再不刹一刹歪風,很多人會認為朝廷會無限包容他們,肆意貪腐。”
    李純正色道:“這次反腐的任務就交給禦史台,你們要認真調查,掌握證據,抓一批貪腐的典型,從嚴從快辦理,形成震懾效果。”
    盧坦來了勁頭:“我盧坦最恨貪官和違法亂紀的事,早就等陛下這句話了,請問陛下想從哪查起?”
    李純道:“就先從朝廷的官員查起,朝廷內部肅清了,再去整頓地方才會理直氣壯。”
    盧坦和元稹領命而去。
    有了皇帝的旨意,禦史台立刻行動起來,張貼告示,要求官民積極踴躍提供官員違法和貪腐的線索,對於提供相關線索和證據且屬實的,予以獎勵。
    盧坦還讓人在禦史台設立了一個大銅箱子,上麵留有投放口,鼓勵人們積極提供貪腐官員的相關線索,投入舉報材料。
    禦史台的人員全都忙碌起來,根據掌握的線索,不斷收集證據,對相關人員展開調查。
    一旦掌握足夠的線索和證據,四品以下官員報經盧坦同意,從三品以上大員報經李純同意,禦史台立即進行抓捕,分組進行審理。
    有些官員平常肆無忌憚,橫行不法,到處貪汙索賄,早就引起很多人的不滿,舉報材料紛至遝來。
    物以群分,人以類聚,貪腐的官員往往相互勾結,盤根錯節,抓出一個,就可以順藤摸瓜牽出很多個,也就是兩個月的時間,朝中六品以上的官員竟然先後有三分之一的人被抓去審問。
    最惡劣的是右仆射裴均和門下侍中盧從史,兩人都在地方當過節度使,橫行霸道慣了,生活奢侈,在節度使任上就有劣跡。入朝後仍不收斂,仗著自己級別較高,竟然拉幫結派,想辦法幹預官員的任免和財政資金的使用,從中牟利。
    禦史台在他們家中竟然搜出大量錢財和金銀珠寶,甚至還有上百石珍貴的胡椒,經過折算,兩人貪汙的金額分別折銀達到十二萬兩、八萬兩。
    禮部尚書王播、吏部尚書鄭珣瑜、戶部尚書李巽、工部尚書柳晟也卷入其中,或多或少都有貪墨行為,其他波及的中低級的官員共達百人之多,查到最後,朝廷的官員有幾百人涉案。
    李純看到禦史台的報告,並不覺得意外,當時官員的貪汙情況非常嚴重,必須借此機會搞一次反腐風暴,狠狠懲處一批人。
    關於裴均和盧從史,李純很早之前就覺得他們有問題,但是當時為了解決藩鎮問題,不得不對他們忍讓,沒想到這兩個人竟然毫不收斂,愈加過分,這次正好可以殺雞儆猴。
    對於其他涉事官員,李純觀點是自作孽不可活,凡是罪行嚴重的該殺就殺,該判刑就判刑。
    看到涉案那麽多人,李純也慢慢冷靜下來,此時的腐敗問題,既有個人的品質問題,也有當時的風氣問題,如果換成其他人,也有可能犯下同樣的錯誤。
    李純又考慮到,這次涉案人員很多,如果全部拿掉,朝廷正常的運轉都會受到影響,即使把這些人都處理掉,新換上來未必都是清官。經過一番權衡,決定還是采取軟硬兩種手段來處理。
    硬的一麵,對裴均和盧從史等人嚴厲處分,按照律法對以裴、盧為首八名貪汙金額巨大、罪行嚴重的官員斬首示眾,以儆效尤。對其他罪行較重的,李純決定結合其曆史表現酌情處理,革去所有職務,重則入獄服刑,輕則勒令回鄉。
    軟的一麵,對一些貪汙金額較少,罪行較輕的官員采取懷柔手段,隻要退回贓款,承認錯誤,由朝廷下旨訓誡,罰俸若幹,仍回原崗,戴罪立功,後麵如有再犯,數罪並罰,算是為大部分罪行較輕的人開了口子,體現朝廷的懷柔政策。
    這樣做也是沒辦法的辦法,總不能讓朝廷癱瘓掉,很多事還需要人來做。如果上綱上線,處理的人員過多,到底換誰上來幹,誰能保證新上來的也是幹淨的,如果這些人後麵再出問題,朝廷將顏麵無存。
    殺幾個人,再抓一批,適當震懾就好,反貪是個複雜工程,需綜合施策,不是三板斧就能解決的。
    盡管如此,朝廷一口氣殺掉八個貪腐的官員,而且其中兩個是從二品的高官,在唐朝都是史無前例的,還有一大批的官員被罷免問罪,其中有一部分是三四品以上的高官,就包括禮部尚書王播、吏部尚書鄭珣瑜,在官員隊伍中形成了強烈的震撼。
    以前官員私下貪汙受賄的潛規則被打破,隻要敢貪腐,朝廷會嚴抓,搞不好會殺頭、會入獄。
    戶部尚書李巽、工部尚書柳晟等一大批官員被朝廷從輕處理,雖然沒有被罷免,但是經過這次反腐風暴,也是被折騰的夠嗆,知道朝廷沒有嚴辦是有條件的,自己如果再敢沾上貪腐,下次等待自己的就是罪上加罪,極有可能被殺頭,噤若寒蟬。
    由於反腐的規模比較大,朝廷一下子空出很多位置,重要的有右仆射、門下侍中、禮部尚書、吏部尚書四個官職,其他還有一些侍郎、郎中等官職空缺,都需要填補。
    對於空出的幾個重要位置,李純有自己的打算。門下侍中就讓盧坦接任,算是對他反貪成績的認可,他的年齡也偏大了,年近六十,給一個較高的位置,可以繼續發揮餘熱。
    武元衡原來就是宰相,因為當時的需要外放到西川,於情於理都應該給他升官,後麵還要他指揮進攻吐蕃,就讓他兼任右仆射。
    禦史大夫一職很重要,裴度這個人嫉惡如仇、很有想法,而且此人是武元衡推薦的,是個幹事情的人才,可以讓他擔任禦史大夫。
    禮部尚書就讓權德輿幹,此人曾在禮部幹過侍郎,熟悉禮部章程,組織朝廷的重要活動沒有問題。
    吏部尚書,李純想到了韓愈,此人有文化有見識,剛直不阿,適合做人事工作。
    根據中書省的推薦,李純調王重元為閩潮道布政使、調令狐楚為中書省光祿大夫,至於其他官員就以中書省的推薦為主。
    思考完畢,李純和兩個宰相碰了一下,他們也覺得幾個人都挺合適,沒有異議,於是按照李純的意見頒發聖旨任命。
    中書省會同吏部,後麵又推薦了侍郎、郎中等空缺官職的人選,李純看了名單覺得都還可以,就一一批準。
    朝廷的官員逐步補齊以後,大家都知道腐敗的嚴重後果,都不敢再輕易觸碰底線,朝廷官員的風氣得到了扭轉。
    朝廷的反腐活動結束以後,李純又讓各地發起反腐行動,為了防止地方上走過場,李純讓禦史中丞元稹擔任巡查使,帶領一幫禦史台的屬員,到各地督查反腐的情況。
    元稹如果發現有的地方消極反腐,或者陽奉陰違、姑息縱容,就會直接帶人介入,主導當地的反腐工作,來個大查特查,狠狠折騰一番,讓大量官員罷職甚至入獄。
    各地為了不給元稹介入的借口,都開始大規模開展反腐行動,抓了一批腐敗嚴重、罪大惡極的官員,大量的贓款、資財被沒收,全國的官場產生了很大的震動。
    元稹仍然不放心,帶人四處轉悠,發現線索就過去窮追猛打,讓一個個貪官成了倒黴蛋。由於元稹動作猛、下手狠,不少官員私下稱他為“白麵閻王”,對他又怕又恨。
    搞了一段時間後,李純認為反腐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官場的風氣得到明顯扭轉,如果持續搞下去,會弄得人人自危,很多工作沒法開展,形成負麵作用,就召回元稹,讓反腐告一段落。
    反腐行動結束後,李純覺得不能光靠這種大規模的運動來反腐,反腐重在平時,重在完善製度,減少官員的尋租空間。為建立和完善反貪防腐的相關製度,李純召裴度、元稹和韓愈進宣政殿議事。
    李純道:“朕已經即位五年了,雖然削藩取得了成果,但是總感覺還有很多事沒做好。前段大規模的反腐,處理了不少人,這不是朕的本意,朕覺得還是應該建立完善的製度,重在防微杜漸。對於如何整頓吏治,建立反貪防腐的治本之策,朕想聽聽你們的意見,你們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裴度說:“千年以來,曆朝曆代都是靠禦史台來反腐,臣覺得還是有些局限性,一是朝臣的爭鬥經常會把禦史們卷進來,禦史容易成為彼此彈劾的工具;二是禦史畢竟人數有限,不可能掌握所有情況,讓很多人有空子可鑽;三是反腐往往看主政者的決心,主政者一旦懈怠,貪腐就會重新滋長。”
    韓愈說:“腐敗的一個原因是部分官員的權力太大,難免禁不住誘惑,監察和製約機製不夠完善。另外,中下層官員的待遇普遍不高,以京城六品文官為例,每月隻有俸祿200文,祿米5石,僅夠家中最基礎的生活,要想過得體麵些,有些人或是讓家人從事與自己權力相關的產業,或是直接貪汙受賄,將手中的權力變現。”
    李純道:“兩位愛卿言之有理,種種不利因素形成了今天尾大不掉的局麵,反腐治本,任重道遠。朕先提幾個思路:
    一是要提高官員待遇,一個官員成長起來很不容易,如果連一個普通商人的收入還不如,換誰都會心理失衡,朝廷財政有限,這次先漲兩成,後續財政起來再增加;
    二是必須要限製官員的權力,加強監督,目前在各道推行五人政務會製度,大事不再是一個人說的算,壓縮了官員的尋租空間,以後還要出台其他一些有效的製度,把權力關在籠子裏;
    三是在禦史台成立審計司,禦史台搜羅一些懂政務流程、精通財物的能手,對有問題的衙門進行全麵的審計,通過資金的流向發現貪腐的線索,堵塞貪汙漏洞。你們還有什麽好的意見?”
    元稹說:“這次反腐行動,用銅箱收集舉報線索,發揮了重要作用,臣建議此法保留下來,作為常態,讓官員心懷忌憚之心。其次,還要加強對官員任職、提升的審查,對於有劣跡的官員,決不能任用。”
    李純道:“這兩條也很重要,就由你們禦史台施行。以後吏部凡要使用和提拔官員,首先經過禦史台的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