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抑佛活動

字數:6393   加入書籤

A+A-


    沒想到各個朝臣對佛教的處置意見並不一致,爭論不休,形成了三個主要派別。
    一是以李吉甫、元稹、韓愈、裴度等人為代表的堅決鎮壓派,他們認為佛教勢力太大,蠱惑百姓。不但圈占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引走了大量的兵源和勞動力,而且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影響勢力,很多百姓信佛不信官府,對朝廷的權威構成了極大的挑戰,必須要予以鎮壓,勒令僧尼還俗,減少寺廟的數量,退回侵占百姓的土地。
    二是以太常卿王元羲和禮部任左侍郎賴正文為首的反對派。他們認為自古僧俗兩道,互不影響,信仰是百姓的自由,朝廷不應橫加幹涉,佛教鼓勵人們知禮向善,有利於社會的穩定。朝廷的律例也沒有對佛教有限製的條文,打擊佛教沒有依據,而且全國佛教信徒眾多,一旦嚴厲打擊,極有可能造成信徒的反抗,影響國家的穩定。
    三是以李絳、李巽、程異等人為首的騎牆派,對於佛教的的態度模棱兩可,不發表處置意見,表示以皇帝的意見為準。
    李純當然是想嚴厲打擊佛教的,但是沒想到這種意見居然不占多數,如何穩妥的推進這個事,李純覺得還要斟酌一下。正在李純苦思破局之策時,沒想到局外人帶來了新的轉機。
    這天,李承閩稟報說道士清虛子和柳泌求見,李純頗感意外,但還是立即召見。
    清虛子和柳泌他前麵都見過幾次,都認識,便問道:“今天二位道長怎麽想起了拜見朕,清道長不再研究火藥了嗎?”
    清虛子答道:“對於道士而言,修道煉丹才是正途,我承蒙陛下眷顧,在火藥上研究了一段,後麵教會幾個徒弟,就讓他們繼續跟著郭雲去弄,貧道現在和道友柳泌一起修道。今日聽聞朝廷討論處置佛教一事,特來建言。”
    李純道:“火藥這事,有人做就行,清道長去修道也是不錯,今日你們對處置佛教有何意見?”
    柳泌說:“陛下,這佛教是從天竺傳來的外來宗教,來路不正,專門搞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擾亂視聽,蠱惑百姓。而我道教,乃春秋時期老子、莊子所創,是正宗的本土宗教,一部道德經蘊含了天地自然的大道理,一本南華經為人們尋到了逍遙解脫的大意境,怎是外來的佛教所能比?可是那些佛寺為了吸引百姓,搞一些迷信活動,弄些拜佛許願的把戲,利用人們心想事成的心理,誘導百姓捐獻財物,還蒙騙了很多無知百姓入寺為僧、入庵為尼,搞得一教獨大,反而回過頭來,壓製我們本土的道教,實在讓人氣憤,貧道請求陛下果斷出手,鎮壓佛教,不能讓他們再胡鬧下去。”
    李純一聽,原來是佛道之爭,看來也是個可以利用的機會,於是說:“柳道長所言極是,朕也有抑製佛教之意,隻是很多人說百姓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反對朝廷出手抑製,不知柳道長有何妙策?”
    柳泌說:“我和清虛子願意聯合一些修道同仁,一起揭露佛教的錯謬,發起一場反對佛教的運動,陛下隻要有意,完全可以借此機會,采取雷霆手段。”
    清虛子說:“我大唐皇室為李氏,與我道教老祖李耳,同出一姓,大唐各位皇帝皆崇信道教,希望陛下也能崇道抑佛,壓製異端邪說。”
    李純說:“兩位道長說的很好,朕非常讚賞,你們可以先聯絡一下其他道士,我這邊會考慮一個萬全之策。”
    兩個道士看到達成所願,也就欣然而退。
    李純心想,佛教不怎麽樣,道教也好不到哪裏去,唐朝有好幾個皇帝都是崇信道教,服食金丹,導致重金屬中毒而亡。
    但是呢,佛教也走入了流俗化,各寺廟以宗教為名圈占土地,窩藏佃戶,很多寺廟的上層聚斂財富,生活腐化,私養妻妾,霸占了大量的人口和財富,對朝廷的征兵和發展經濟造成明顯的不利影響。
    這次倒是可以借助道教的勢力,讓道士們先挑起事端,朝廷再以處理宗教之爭的名義介入,就比較名正言順,也會減少阻力。
    李純正思索著,李承閩稟報說,李吉甫求見,李純正想著要和他商議處置佛教的事,就讓他進來。
    李吉甫還帶來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進來跪拜行禮後,李吉甫說:“承蒙陛下恩典,惦記著微臣的微末功勞,施恩於次子李德裕,以門蔭製度,賜予他官職,前日又給他升為八品官,今日特來帶犬子進宮謝恩。”
    李純想起來了,唐朝有個門蔭製度,對於表現較好的大臣,皇帝可以特別下旨,封其子或弟為八品或九品官,是世人科舉取士以外的另一個進入官場的途徑,上次劉嬪的堂兄劉士瑜也是靠門蔭製度入仕的。
    因為李吉甫一直工作勤懇用心,李純對他特別欣賞,先後以門蔭製度給他的長子李老彭和次子李德裕賜官,特別是他的次子李德裕聰明而富有才幹,幹勁很足,加上他對李吉甫很欣賞,所以在前幾天讓吏部升李德裕為八品官。
    想到這,李純道:“李愛卿為了朝廷殫精竭慮,付出了很多心思和精力,為大唐做出了很大貢獻,朕也久聞你的次子李德裕滿腹才華,儀表堂堂,今日一見,果然不凡。”
    李吉甫父子聽聞,又連忙再次拜謝李純。
    李純道:“剛才兩位道士提起由他們出麵搞起宗教之爭,再由朝廷出麵彈壓佛教的事,李愛卿也提提你的看法。”
    李吉甫說:“由道教出頭,挑起這事倒是個辦法。剛才在進宮的路上,臣和犬子還在討論處置佛教的事,臣前麵做了統計,現在全國有寺廟四千七百餘所,僧尼有四十多萬,還控製了大量的土地,免交賦稅,直接控製和影響的有上百萬人,加上間接影響的人,數量巨大,必須要采取果斷措施。”
    李純道:“你說的,朕也知道。朕這些年為了大唐社稷,想了很多辦法,采取很多動作,才初步有了國泰民安的局麵,沒想到很多佛寺居然歸功於百姓崇信佛教,說是佛祖顯靈。這次夏季大旱,各佛寺又趁機以布施的名義讓百姓獻地,還廣收信眾,吸納了很多男女為僧為尼,弄走了很多勞動力,朝廷還怎麽發展國家?”
    李德裕施禮說:“小臣不才,承蒙聖恩眷顧,願為皇上分憂,獻上一個變害為益的處置佛教的辦法。”
    李吉甫喝道:“小年輕懂什麽,朝廷大事,哪有你插嘴的份?”
    李純道:“無妨,年輕人可以跳出固定思維,先聽他說說看。”
    李德裕雖然年輕,但是卻有膽識,說道:“皇上要遷都、要搞各項事業,都需要用人花錢,朝廷隻要找個合適的由頭,開展處置佛教的行動,各寺廟積攢的人力和財富完全可以為朝廷所用。”
    李純道:“說的這麽輕巧,可以找個什麽由頭合適?”
    李德裕說:“道士們如果挑起普通的宗教之爭,朝廷雖然可以出手,但是難以直擊要害。寺廟也是有清規戒律的,現在很多寺廟的和尚自己不守規矩,在寺廟外私養妻妾;還有的貪汙寺廟的財產,損公肥私;有的寺廟把農民的土地掛在寺廟的名下,偷逃賦稅,私藏佃戶。這些都是違反朝廷的律法或者佛教的戒律,都可以拿來一一治罪,那些反對者也就沒有了借口。”
    李純眼前一亮,讚道:“果然是後生可畏,這一招確實直擊要害。”
    李吉甫也說:“隻要撕開口子,後麵怎麽調查,怎麽定性,主動權都在朝廷手裏,就是要狠狠的處置。”
    李純道:“上陣父子兵,打仗親兄弟,這次抑佛活動,就交給吉甫發動,德裕可以找清虛子和柳泌商討對策,打響第一炮。”
    李吉甫說:“犬子出仕不久,就被皇上委以重任,臣父子定不負皇上重托,把抑佛之事做好。”
    三日後,全國各地的道士們開始掀起聲討佛教的浪潮,向官府和朝廷告發各個寺廟的不法行為,彈劾要求處置佛教中的亂象的奏折也紛至遝來,到了中書省和李純手裏。
    李純和眾朝臣商討後,決定下旨,要求各道、州、縣嚴查僧人的不法行為,排查寺廟掛靠和隱匿百姓土地的的情況。
    成立由李吉甫負責,包括權德輿、元稹、韓愈、裴度、李巽等人,組成的佛教問題清查處置專項組,全權負責清查全國範圍內佛教組織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處置意見。
    大家一看這個專項組,主要是以對佛教問題處置的強硬派官員為主,就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李吉甫也不客氣,責令各地嚴查各寺廟存在的問題,對於貪汙寺產、侵占香客捐獻的僧人開除僧籍後交由官府處置,對於私下掛靠其他農民土地、共同偷逃賦稅的寺廟,進行封寺,暫停一切對外活動。
    大批僧人被抓,大量寺廟被封,分批審訊,又會揪出他人,株連了不少人,讓人們對佛教的亂象有了深刻的認識。
    當第一波整治活動告一段落,很多人以為要逐步收場時,李吉甫帶人又發動了第二波活動,對全國的僧人進行身份排查,對於原來是官府通緝的逃犯,入寺前有逃避兵役或入寺後反了色戒或者較重戒律的,逐個揪出來進行懲處,又是一大波問題。
    第二波還沒完,又是第三波,李吉甫讓各州縣組織熟悉佛教經典的人員,對所有僧尼開展考試,考試的結果要匯總到中書省。
    各地報上來的數據也是令人吃驚,大部分僧尼不會默寫或者背誦佛教的《金剛經》、《心經》、《地藏經》等基本經典佛經,很多人當了和尚不念經、不學經,就是打著宗教外衣,混吃混喝。
    連續三板斧,搞得佛教界人人自危,在大量事實麵前,反對派也沒法再提反對意見,形成了一邊倒打擊佛教的形勢。造成了足夠的輿論基礎後,李純決定召開一次朝會,一錘定音。
    在朝會上,李吉甫先報告了專項組查處佛教寺廟和僧人存在的大量問題和事實,並建議采取嚴厲措施,打擊和抑製佛教,大規模驅逐不合格的僧人出寺廟,封禁存在違法情況的寺廟,嚴格控製全國僧尼數量,淨化佛教氛圍。
    聽完這些,李純說道:
    “自古以來,佛教就是引人向善,寺廟就是修身養性的地方,僧尼就要遵守佛教的清規戒律。可是現在佛教成了一個什麽樣子,大和尚可以私養妻妾,小和尚可以嫖娼通奸,百姓捐獻的香火錢大部分被寺廟高層貪汙。
    有些寺廟還和農民串通,利用寺廟的土地不納稅的政策漏洞,把大量老百姓的土地掛在寺廟下麵,省下的賦稅,寺廟和農民對半分成。那些寺廟的大和尚們一個個富得流油,財產驚人,整個佛教界已經汙穢不堪,必須要進行整治。剛才李吉甫講的很好,就是要搞一次佛教淨化行動,不遵守佛家清規戒律,不學佛經,還是和尚嗎?
    這樣的和尚越多,對國家的損害就越大,對佛教的汙染越嚴重。專項組的意見朕基本同意,後麵拿出一個辦法來,裁減寺廟、減少僧人數量,把有汙點、不合格的僧人全部驅逐出來。眾卿可還有其他意見?”
    這種情況下,誰還敢有不同意見,隻能是按照李純的旨意去辦!
    李吉甫帶領專項組,也是毫不客氣,製定一個嚴厲的處置方案。計劃在長安、洛陽左右街各留二寺,每寺僧各三十人,其他每州各留一寺,寺廟根據原來的規模,劃分為上中下三等,其中上寺留二十人,中寺留十人,下寺留五人。
    多餘的寺廟四千六百餘所全部拆毀,拆下來的建築材料一部分送到夏原營建新都,一部分用於當地的公共設施。寺廟裏麵的金銀佛像上交國庫,銅像及鍾、磬用來鑄錢,鐵器用來鑄造農器、兵器。沒收寺產良田數3200萬畝,僧尼迫令還俗者共三十餘萬人,釋放供寺院役使的百姓、佃戶五十萬以上。
    李純覺得這個方案過於嚴厲,認為一些大寺、名刹,如果沒有存在不法行為,可以酌情增加一些人數,比如大慈恩寺、白馬寺僧眾可以增加到五十人,一些前朝就存在的古寺沒必要全部拆毀,能保留的盡量保留,沒收土地、驅逐佃戶就好。
    李純想辦的事很多,製作火器,營建新都、提高官員待遇、整修道路,到處都要花錢,今年好不容易攢點錢糧,全被旱災救濟消耗光了。
    朝廷計劃明年就要發動對吐蕃的戰役,既要燒錢,又要征兵,以後發展經濟也需要大量的人力。通過這次抑佛活動,既得了大量土地、錢財又解放了大量人力,一舉兩得。
    沒收的錢財,主要用於采購軍備、修建道路、營建新都。沒收的土地,一部分用來獎勵服役滿三年的老兵,一部分用於分給無地的貧民。還俗的和尚,可以到軍隊當兵,可以種地,也可以做工經商,各行各業都在等著他們。
    李純認為,少數人研究一下佛家經典是可以,那麽多跑進寺廟去混吃混喝,就是侵蝕國家的肌體。振興國家,最根本的還是強大的軍事、發達的經濟、先進的科技。
    不可否認,佛教裏確實有一些得道高僧,但是大部分人就是當做一個謀生的職業而已,有些人信佛就是一個精神麻痹和寄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