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戲謔倭使
字數:6353 加入書籤
元和八年,李純在對外用兵的同時,還在關注唐朝內部的發展。近年來,經過朝廷的持續推動,唐朝境內的工商業日趨興旺,冶鐵業、紡織業、建築業、零售業蓬勃發展,夏原新都在有條不紊的建設,長安到洛陽的鐵路也在推進,國家呈現出興旺發達的景象。
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士林百姓的思想也在改變,以前被人視為奇技淫巧的科學技術,極大的改變了百姓的生活,生產出的火器威力驚人,在對外征討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讓人們對科技有了更加積極的認識,紛紛投身於技術革新當中,民間興起了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潮。
很多人通過從事工商業賺了大錢,生活富足,商品變得更加豐富,蒸汽機開始被應用到其他生產領域,替代了不少人力。
通過朝廷的鼓勵和現實證明,百姓們認為,經商辦實業大有可為,很多農民覺得進城務工比種地賺得多,紛紛進城尋找機會。
正在前方軍事活動和其他事業都順利發展的時候,傳來裴垍去世的消息,讓李純倍感傷心,為了表彰裴垍的功績,李純追封裴垍為太子太傅,賜其兒子裴鍠門蔭入仕。
處理完裴垍的喪事後,就進入了元和8年5月,李純的心情還有些低落,突然元稹送來一個奏折,說是扶桑派來一批遣唐使,要來大唐學習先進的技術和文化。
看到這個奏折,李純想起曆史中記載,扶桑在盛唐時期多次派遣唐使,來唐朝學習先進技術和文化。那時候的唐朝主政者誌得意滿,輕易就答應了扶桑國的請求,先後接待了大量的遣唐使,毫無保留的把自己最好的東西教給別人。
李純想起此事,就對當時的主政者就非常痛恨,自己有點好東西恨不得連家底都交給人家,還聲稱是什麽大國風範,傳播華夏文化。
老祖宗好不容易積攢點東西,這些人崽賣爺田心不痛,全部拿去資敵,後麵扶桑國強大了,就掉頭打華夏,當時的主政者就是糊塗蛋!
自安史之亂後,扶桑人看到沒什麽好學的了,就逐步減少了遣唐使的數量,以至於後麵中斷。扶桑這個民族,學到了大唐的精華後,回去勵精圖治,後麵發展很快,到了唐朝中後期,很多方麵就都追上來了。
自元和五年後,唐朝再次出現複興,不僅削平了藩鎮,而且在經濟、科技、文化又有了新的發展。特別是軍事工業突然興起,甚至還搞出了火車,政治改革、教育改革也在不斷推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這個時候,扶桑人看到唐朝又有新東西可學,又派出遣唐使,想過來偷師學藝,把華夏的好東西挖回去。李純本想把他們趕回去,但是想著既然來了,就見見,看他們能玩出什麽花樣。
次日,李純在宣政殿召見扶桑派來的遣唐使。由元稹領著,兩個扶桑人跟著,一起進宮拜見李純。
幾個人叩頭起來後,李純認真打量了一下他們,隻見兩個人都在四十歲左右,前額剃發,留著小胡子,典型的扶桑人打扮,看著就有點不爽。
李純正看著,其中一個扶桑人開口了,此人的漢語說的很好,他恭敬地說道:“偉大的皇帝陛下,敝人安倍晉六,是扶桑國派來的遣唐使,受我國天皇藤原義孝的委托,來到大唐學習先進的技術文化,懇請皇帝陛下答應。”
另一個扶桑人也開口說話了:“皇帝陛下,敝人麻生二郎,是此次的副使,我們扶桑人非常仰慕大唐的文化,我們真誠的向你們學習,希望唐朝人可以好好教我們。”
李純心裏湧出幾十個草泥馬,這兩個倭人裝的真像,擺出一副謙虛愛學的樣子,把偷學東西搞得那麽文雅,真令人作嘔。
李純畢竟是皇帝,也不好爆粗口,就調侃地說道:“你們想學文化?可以呀,沒問題,元稹就是一個詩歌高手,朕讓他專門抽出一段時間,教你們寫詩,你們意下如何?”
安倍晉六趕忙說道:“我們在開元年間就已經學會寫詩了,這次我們想學點技術,我們久仰唐朝的軍事技術發達,非常順利的擊敗了吐蕃,希望大唐也能教教我們。”
李純真想拿個東西砸過去!小鬼子還想學軍事技術,學完再掉頭打唐朝?真是厚顏無恥!
李純不緊不慢地說:“學習東西吧,總要有個禮尚往來,你們不能說學就學,總要有東西給我國吧。”
安倍晉六說:“我們這次來是非常真誠的,為了表示誠意,我們的天皇專門讓人選了三個最漂亮的扶桑女子,願意獻給皇帝陛下,作為見麵禮。”
李純想,什麽亂七八糟的,大唐缺女人?扶桑的娘們更香?如果為了幾個扶桑女人就把唐朝的軍事技術拱手讓人,自己不就成了千古罪人?
李純假裝無奈的說:“可惜朕不愛女色,即位至今才納了一個妃子,這三個扶桑美女,還是留給你們的天皇做妃子吧。”
安倍晉六有點著急了:“皇帝陛下,如果你們有其他要求,隻要是我們能做到的,都會盡力做到,我們願意出錢。”
李純想到,按照計劃明年就要打扶桑,就說道:“子曰:有朋名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怎能要你們的錢呢,與其你們來學,不如我們派人去教,最遲明年下半年,我們一定會派人去教你們。”
安倍晉六和麻生二郎麵麵相覷,也不知道李純說的真假,安倍晉六隻得說:“不必如此麻煩大唐,我們既然來了,還是由我們來學習吧,我們不會忘記大唐的恩情的。”
李純想,朕對你們可沒啥恩情,到時候不要恨朕就行了,然後就說道:“軍事技術這個東西,不能光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切身體會,隻有切身體會到了他的厲害,才能融會貫通。”
兩人聽出了李純話中暗含的殺機,不禁緊張起來,安倍晉六趕忙說道:“我們扶桑人是唐朝人的朋友,不是敵人,幾百年來一直世代友好,還請皇帝陛下珍惜這段友誼。”
嘿!還在灌迷魂湯,真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李純繼續說道:
“對,唐朝和扶桑確實是好朋友,朕還要邀請你們的天皇藤原義孝來長安做客,以後就住在長安不走了,朕保管給他吃香的喝辣的,好好招呼他。”
兩個人快被李純繞暈了,安倍晉六還不死心,最後說道:“皇帝陛下太會說笑了,我們兩個來一次唐朝不容易,想走一走,看一看,領略大唐的強盛,還請陛下答應。”
走啥,看啥,還想著偷學東西呢?李純當即說道:
“元愛卿,兩個扶桑使者的這個要求還是要答應的,那三個扶桑美女朕就不要了,但是也要讓他們領略一下唐朝美女的韻味,給你三天的時間,帶他們到長安六大胡同走一走,看一看,還可以現場體會、親密接觸。時間一到,立即送客,禮送出境!”
兩個扶桑遣唐使傻眼了,要是他們來唐朝三天專門泡妞,回去被天皇知道後,還不殺頭呀。他們看再繼續磨下去,隻會越來越難受,隻得泱泱而退。
送走兩個扶桑遣唐使之後,李純交代元稹,以後不要再領這種心懷不軌的外國人過來,要嚴密監督管控在唐朝的外國人,絕對不能讓他們接觸到唐朝的重要技術。
打發走兩個扶桑二貨之後,李純抽出時間對當時唐朝的發展情況進行認真的梳理分析,認為國家在不斷的發展進步,但是第一次機構改革的不徹底,有些機構的職能跟當前的形勢不匹配,沒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亟需進行第二次機構改革。
以前局部的教育改革,存在一定的妥協性,社會的發展證明了科技和經濟的重要性,人民對這兩個方麵的接受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經濟的發展也需要一批具有新知識新技能的人才,必須要進行更加全麵的教育改革。
李純經過思考,決定先進行機構改革,爭取一次改革到位,不再保留任何閑散機構,在機構改革中組建教育部,而後由教育部負責開展教育領域的大改革。
首先,禮部既要管重大活動,又要管教育,造成主業不清,同時太常寺也分管一些禮儀活動,與禮部的職能造成交叉,可以把禮部教育的職能剝離出來,單獨成立教育部,負責全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把太常寺全部人員和職能並入原來的禮部,負責所有的禮儀活動。
國子監的職能不變,為朝廷培養和選拔人才的地方,新考入的進士都要在這裏進行為期一年的行政、科學、經濟、法律等方麵知識和能力的培養。
其次,司農寺所管的農業和都水監所管的水利密切相關,兩個小部門可以合並成為一個大部,稱為農水部,既減少了一個部門,又可以有利於農業和水利的協調推進。
戶部的職能相對太多,應該分成兩個部門,一個是財稅部,專門負責財政管理和收取賦稅,集中精力管好國家財務;一個是民政部,集中負責戶口、婚喪、宗教、民族事關百姓的各類基礎事務,特別是處理好新征服地區少數民族的融入問題。
工部的職能也要進行分解,成立建設部,專門負責國家大項工程的建設,對民間的各類工程、房屋建設進行管理;成立交通部,負責道路建設、修建鐵路,水運、海運也要管起來;將科工部的建築司抽出來給建設部,把交通司抽出來給交通部。
對科工部剩餘的機構進行重組,在科技司的基礎上組建科學司、技術司,其中科學司加掛科學院的牌子,負責科學知識的推廣,搜集一些科學理論和技術專家加入科學院,技術司則重點負責每年科學大會的籌辦,推廣重要的使用的技術。新的科工部包含火器司、戰船司、科學司、技術司,集中精力負責軍事工業和科技發明的推廣。
大理寺、刑部、禦史台也要進行重整,大理寺改為審判院,專門負責重要案件的審理判定;刑部改為司法部,專門負責社會治安和各類法律的製定;禦史台改為監察院,專門負責對公職人員的監督、調查和公訴。
吏部改為人事部,不再局限於管理官吏,對其他公職人員都要管理,對全國的官員和公職人員進行總量控製,防止財政供養人員過多、過濫。
太仆寺負責馬政主要和兵部征用戰馬有關,主要職能並入兵部,在兵部成立軍馬司,關於民間養馬和養畜的職能並入農水部。衛尉寺作為京師衛戍區實際上就是一支保衛功能的部隊,可改為衛尉軍。
李純考慮成熟以後,就和李吉甫、武元衡等朝臣商議自己的改革方案,李吉甫等人感覺這又是一個大動作,對行政機構改革的力度非常大。
朝臣們覺得,這次行政機構改革,新組建了好幾個部門,增加了很多確實需要的職能,自然也增加了官位,自然讚成。
李純即位以來,所做的很多事情剛開始大家看不懂,但是後來都逐步發揮了巨大效果,藩鎮問題解決了,國力富強了,對外戰爭連續獲勝,大家對李純的眼光和能力有了客觀的認識,所以這次機構改革獲得絕大多數人的同意,一致通過。
經過改革,名義上歸尚書省管轄的部變成了13個,分別為:禮事部、教育部、人事部、軍事部、科工部、農水部、財稅部、民政部、工商部、外事部、建設部、交通部、司法部。
審判院、監察院單獨設置,主官為為正三品的正使,兩院相當於正部級單位,直接對皇帝負責,保證辦案不受幹擾。
衛尉軍、國子監均為正四品副部級單位,衛尉軍主管京師衛戍,比較重要,直接對皇帝負責;國子監主要負責人才的培養,與教育密切相關,可由教育部代管。
原來隸屬於太常寺的欽天監,相當於一個正五品的司級單位,主管天文、曆法事務,也涉及到氣象、地震等事務,可以劃歸新的禮事部管理。
中書省不直接管轄各部門,但實際上為朝廷政務的核心機構,左右丞帶三個光祿大夫,負責朝廷日常事務的處理,向皇帝提出建議,並按照皇帝的意見下達各類政令。把翰林院作為中書省的輔助辦公機構,設為正四品副部級單位,相當於中書省的辦公廳。
門下省作為對中書省監督單位,對於其政令進行審查,對於其不合適的部分提出意見,對於朝廷的施政方針也可以單獨提出意見,相當於朝廷顧問的角色。
樞密院作為皇帝的私人辦公機構,為正三品正部級單位,設置秘書司(文案和值班)、宗正司(管理宗室)、察訪司(調查私訪)、廷衛司(禦林軍)、太府司(皇家後勤),樞密院專門處理與皇帝、宗室密切相關的事務,避免與朝廷事務攪在一起。
內侍監單純作為皇宮內部的管理機構,為正四品副部級單位,隻負責宮廷內的各項事務,宮外的事務一律不得幹預,杜絕宦官幹政的機會。
經過這次改革,行政機構有增有減,原來一些務虛清閑的部門基本都被撤並掉了,新增了很多國家建設需要的部門,雖然總的部門數量有所增加,但是都是國家發展需要的部門,改革後各部門的職能更加清晰,不會再互相幹擾內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