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遷都夏原
字數:6284 加入書籤
火車行進時,發出的響聲比較大,會有些噪音影響,但是兩個嬪妃和其他的宮女太監,充滿好奇,看著窗外的風景,滿臉興奮,嘰嘰喳喳議論個不停。
郭貴妃說:“火車真是個好東西,一列車拉了上千人,還拉了那麽多東西,跑那麽快還不覺得累。”
杜秋妃說:“臣妾也讀了不少書,從沒有提過火車的事,陛下怎麽那麽神奇,居然帶著那個艾笛聲把火車給弄出來了,以後出行方便多了。”
李純笑道:“你們不知道的東西多了去了,老祖宗的書要讀,但是也要有創新,以後我們還要搞出很多新鮮實用玩意,會讓人們的生活更精彩。”
火車走出去不久,李承閩突然說:“陛下,火車跑得快,後麵護駕的禦林軍都落下了,車上的禦林軍隻有一百多人,萬一遇到大隊賊人怎麽辦?”
李純聽了,笑而不語,李承閩有點懵圈,還以為自己說錯了話。
又走了一段,發現鐵路兩旁站了不少禦林軍,再往前,每段路都有地方官府派人在鐵路兩側護衛,別說是賊人,就是普通百姓也沒法靠近。
皇帝出行,郭釗早已提前派人將沿途的安全警戒安排好,大部分禦林軍早已派在鐵路沿線,開始跟隨的隻是一小部分。
車上還準備了一些點心,李純和兩個妃子邊吃邊聊,很快就到達潼關,然後一路向東疾馳。
早上從長安出發,一路走了七八個時辰,終於在下午黃昏前到達洛陽。以前要五六天的路程,一天就到了,大家感覺真是太方便了。
河南道布政使王涯帶著洛陽府的官員早已在這裏等候,由於東都原來的宮殿都已經拆除了,河南道也遷走了,王涯在洛陽府設宴招待李純等人。好在李純也不講究這些,吃完飯就在洛陽府休息了一晚。
次日,由於洛陽以東的鐵路還沒修好,李純一行隻能換馬車前進,李承閩趕忙帶人將火車上的物資卸下來,重新裝馬車,準備新的行程。李純覺得不著急,而且還要等後麵的禦林軍趕上來,決定在洛陽逗留一天再走。
在王涯的帶領下,李純走訪了洛陽幾個重要的地方。原來的紫薇城已經全部拆除了,建築材料全部運到夏原,原址隻剩一片空地,成為了工商部舉辦展覽大會的地方。
原河南道的官衙也拆除了,建築材料送到了夏原,很多經商的、做官的洛陽人也搬走了,去了夏原,總共走了30萬人,隻剩下50萬人左右,洛陽一下子空了很多。
李純感歎,長安離洛陽太近了,隻能保留一個,搬走一個,不然唐朝的東部、南部根本輻射不到,長安不好搬,就隻能犧牲一下洛陽,這屬於城市的興衰輪回,沒辦法的事。
在洛陽簡單走訪,停留了一天,第二天李純就和皇宮、中書省、樞密院的人員坐馬車,在趕來的禦林軍的保護下,向東南方向進發。
一行人沿著上次巡遊的路線走陸路行進到襄城,然後在沙河乘船,到了陳州(周口)再換乘大船,一路順潁河東下,就快多了。
整個行程基本上是前後快,中間慢,側麵印證以後的交通還是要以鐵路和水運為主。
除了在洛陽,其他地方都沒有停留,一路前行,終於在10月下旬到達夏原。李純等人走了以後,其他各個部門確定搬遷的人員,也征用火車先把人員物資運到洛陽,然後沿著皇帝的進發路線,跟著往夏原趕路。
原淮揚道布政使柳公綽,頗得李純好感,被任命兼任京畿道布政使後,經過一番忙碌,已經把夏原的準備工作搞得井井有條。在李純等人到達夏原後,柳公綽和負責營建新都的建設部尚書柳晟,連忙出城到碼頭迎接。
夏原碼頭在原下蔡縣城西南的淮河岸邊,李純等人下船後,與來迎接的柳公綽、柳晟寒暄一番。李純決定先查看一下新都的基本情況,帶上李吉甫、武元衡、崔群等幾個大臣,坐上柳公綽準備的馬車,其他人則留下來組織搬運物資。
一行人沿著碼頭到夏原的大路,經過下蔡縣城西麵,行進了一段就來到了夏原新都。
眾人下車一看,都覺得這個新都不太入眼,城牆低矮,而且還是土牆,沒有長安的那種宏偉,李純倒是不太在意,邊走邊聽兩個人的介紹。
柳晟說:“我們按照陛下節儉的原則,城牆就是用土夯成,按照州城的標準建設,為了不浪費,新都先按照50萬人的規模營建,麵積大概隻有長安的一半,沒想到洛陽搬過來的人很多,加上本地人,現在已經有了30萬人。城內的皇宮、官衙已經建成,可以搬入,但是一些附屬的機構還在建設,要明年才能建完。”
李純道:“建設一個城哪有那麽容易,有百年建城一說,這幾年花錢的地方太多,這邊先搭起一個城市的基礎,後麵還會有很多人口遷移過來,經過不斷的建設,超過長安是早晚的事。”
柳公綽說:“按照陛下的旨意,我們京畿道已經組建完成,已經在管理百姓,維持秩序,後麵會專門配合做好遷都的各項事宜。”
李純道:“這次皇宮和朝臣隻遷了一半過來,就是方便第一批安置,你們京畿道和建設部要把其他地方規劃建設好,保證後續的人來了就有地方安置,外地來夏原買地安家的,你們也要提供方便,這幾年夏原的人口會越來越多,你們京畿道的擔子不輕。”
武元衡說:“我們都知道陛下節儉,但是建設一個國都還是要有些規模和標準吧,就說那個土城牆,防禦一些盜賊還可以,如果有大規模的敵人打過來,根本無法防禦。”
李純道:“朕理解你的心情,按照州城的標準建設土城牆是朕的意見,建設部隻是執行,節儉省錢隻是一方麵,更多的是從現實的角度考慮。
從防禦上來講,周邊各國被我們打服了,朝廷手裏還有十個能打的軍團,還有哪個國家能對我國發動大規模攻擊,所以能防盜賊就夠了。一個國家靠的是施行仁政、靠的是人民擁護,否則再堅固的城牆也會被攻破,沒必要花那個冤枉錢。
從發展的角度來說,夏原的位置很好,剛開始洛陽就遷過來30萬人,後麵就全部放開,全國會源源不斷有很多人搬過來,50萬人的場地根本容納不下,大規模擴建隻是幾年的事,以後土城牆都可能會被拆掉。”
李吉甫笑著說:“皇上真是精打細算、深謀遠慮,豈是我們能夠完全理解的,我們還是進城看看吧。”
李純就和眾臣僚乘車進城,向皇宮方向行進,一路上到處是建設的場景,主幹道和和一些房屋已經建成,一些道路和房屋還在建設中,有的地方還是空曠狀態,城市麵貌沒法和長安比,但是已經有了大體的雛形。
到了皇宮,李純讓各位大臣各自到自己的官衙,自己帶著皇宮的一幫人員進宮。夏原皇宮基本就是把洛陽的紫薇城搬遷過來重建,規模自然是和大明宮沒法比,大概隻有大明宮的一半。
在他們到來之前,已經提前來了一批宮女太監,在這邊布置皇宮,李承閩招呼著宮女太監搬東西,準備膳食,確保李純和兩個妃子來了就能吃得好、住得好。
李純帶著兩個妃子在新皇宮裏走走看看,算是熟悉新環境。郭貴妃忍不住說話:“臣妾有個疑問,別人都是往好地方搬,陛下為何堅持來夏原,城市和皇宮都不如長安。”
李純道:“不光你不滿意,估計很多人都不滿意,但是朕的想法不一樣,原來皇宮的人太多,光是宮女太監上萬人,後麵多次裁減,還有五千多人,朕現在就你們四個嬪妃,根本不需要那麽大的皇宮,也不需要那麽多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新都初創,花錢的地方太多,朕不想在皇宮上麵花太多錢,等以後國家富強了,朕還準備在夏原建一個新的皇宮,當然這需要較長的時間以後。”
杜秋妃說:“陛下想的真遠,我相信大唐在陛下的治理下,以後會越來越富強,夏原也會越來越好,以後我們也會住上更好的皇宮。”
李純說:“這就對了,你們要對朕有信心。看在朕今天高興的份上,朕給你們一個建議。”然後神秘一笑。
杜秋妃忙問:“什麽建議,陛下快告訴我們呀。”
李純道:“據朕所知,很多人不看好夏原,認為夏原不如長安,所以很多親貴,包括你們的親人,都還是堅持留在長安。但是,你們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後麵朝廷的衙門全部要遷到這裏,重集中全國的資源建設夏原,長安必然會衰落。目前夏原屬於初創,地價不貴,遷都之後,就放開讓全國各地的百姓來夏原買地置業,後麵地價必然上漲,我建議你們親友中有想來夏原發展的,買地要趁早。”
郭貴妃說:“我那個兄弟郭雲隻知道埋頭幹活,還想著留在長安搞他的火器場,哪會想到這一點,還有郭釗,我也要提醒他,趕緊找好地,盡快買到手。”
杜秋妃說:“我哥過幾天也會遷到夏原,我也要讓他早點下手。”
李純道:“你們想,長安建都那麽久,城市發展夠不錯了,我為什麽要花那麽大代價遷到夏原,自然是這邊的條件更好,長安周邊都是山區高原,隻有關中一小片平原,水運和陸路交通都不太方便,就不是一個可以大搞經濟的地方。看吧,未來夏原將是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
李純把新皇宮逛了一圈,覺得這裏盡管沒有大明宮大,但是住皇帝和四個嬪妃,十幾個皇子、公主還是綽綽有餘,可以再容納三四千的宮女太監。搬了新的皇宮,自然要給各個宮殿起個名字,並進行區分。
李純把整個宮殿命名為興華宮,將皇帝居住的寢宮命名為清和殿,將皇帝經常召見大臣的宮殿命名為思政殿,將舉辦朝會的大殿命名為興政殿,將舉辦宴會的宮殿命名為同慶殿,將皇帝的書房命名為靜思殿。
將郭貴妃的寢宮命名為鳳儀殿,將紀妃的寢宮命名為賢德殿,將杜妃的寢宮命名為文淑殿,將劉嬪的寢宮命名為承秀殿。
至於其他各個宮殿院落的名字,李純沒那麽多的精力去想,就讓崔群和李承閩先看著起名,後麵自己再敲定。吃完晚飯,李純決定晚上由郭貴妃侍寢,順便跟她說說私房話。
看到李純過來,郭貴妃自然高興,知道李純的習慣,趕忙讓兩個貼身的宮女給李純按一按。李純由於坐下看書看奏章太多、思考太多,經常是腰背酸痛,頭暈腦脹,所以休息的時候,喜歡讓人對著頭頸肩背按一按。
按了約半個時辰,李純感覺舒服多了,就支開兩個宮女,和郭貴妃單獨說話。
李純道:“這些年我把精力都放在朝政上,你把後宮打理的井井有條,也是辛苦你了,來到夏原,皇宮的搬遷事務,還要辛苦你多費心,安排周全一些。”
郭貴妃說:“陛下心係大唐,為了國家的富強殫精竭慮,我這點算什麽,在皇宮搬遷方麵,不知陛下有什麽想法。”
李純道:“雖然經過裁減,大明宮那邊還有五千多人,一方麵是我們用不了那麽多人,另一方麵這邊皇宮小,也難以全部容納。我母後過完春節就過來,再過幾個月其他兩個妃子過來,先皇留下的那些妃子、子女就留在長安不來了,大明宮作為行宮,以後還要使用,也需要留一些人。這次我們來了兩千多人,明年再來一千多即可,這邊總共隻要四千人,剩下的一千多人就留在大明宮,不用來了,具體誰留誰來,由你來挑選。”
郭貴妃說:“陛下想的很周全,我到時和李承閩商量一下,再由你決定。”
李純道:“這次我們出征,打下很多地方,按理說,天下都是屬於皇帝的,但是朝廷和皇帝私人還是有些區別的,朕也不想都攪在一起,所以先後成立了樞密院和內侍監,就是專門負責皇家事務。這次打的那麽多地方,基本上都歸朝廷,也就是國家所有,但是朕看上一個小地方,打算劃為皇室私有的領地。”
郭貴妃來了興趣,問到:“是哪個地方,皇室是該有點自己的領地作為產業。”
李純道:“原來的大唐土地,都是以前的皇帝打下來的,生活的又都是漢人,我自然不好劃歸皇室,但是新打下那麽多土地,我隻要一個小島,想必臣民們不會有意見。”
郭貴妃撒嬌的說道:“陛下就不要賣關子了,告訴臣妾是哪個地方。”
李純道:“新羅的最南端有個島嶼,叫做濟州島,出了淮河入海口,乘船一直往東,過海也能到達,相當於一個大縣的地域,我準備將其土地和居民都劃入內侍監的管理,具體上,實際就是你派人去管,收取的賦稅全部納入皇室。”
相當於給了自己增加了一個縣的支配權,郭貴妃高興地要命,脫口說道:“陛下對我太好了,我想從我們郭家找一個子弟過去當縣令,你看可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