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巡遊淮揚
字數:6747 加入書籤
慕青雨說:“皇上明察,微臣祖上正是鮮卑慕容氏的後裔,不過在隋朝的時候就已經成為漢人。”
說了幾句話之後,李純和幾個官員坐上宿州準備的馬車,前往宿州府衙,到了府衙之後,慕青雨一邊引路,一邊向李純介紹:
“元和十五年遷都以後,宿州的駐地,由埇橋搬到了這裏,此處位於渦河與淮河的交匯處,交通便利,發展迅速,短短五年,已匯集了五萬多人口。”
李純道:“不錯,此處南臨淮河,西靠渦河,對望禹王山,可謂是麵山傍水,與夏原有幾分相似,當初也是朕心中預選的遷都地點之一,隻因地點偏東了一些,方才選在了夏原。”
慕青雨說:“陛下真是為了我們宿州選了一個福地,這裏水運方便,又靠近夏原,來這邊發展的人很多,城市的發展勢頭很好。”
說著,一行人進入宿州府衙餐廳,慕青雨為李純一行準備了一桌淮揚菜,不簡不奢,頗合李純的意圖。
幾人用餐完畢以後,李純又向慕青雨詢問了一些宿州的情況,得知宿州物阜民安、經濟富足,對宿州的治理情況頗為讚許。
最後,李純對慕青雨說道:
“宿州作為京師的三輔之一,拱衛夏原的東麵,地理位置重要,此處交通便利,臨近京師,你們要用好這個地利條件,把宿州的經濟和其他各項事業發展的更好,讓這裏的百姓率先過上小康生活,給其他地方樹立一個榜樣。”
慕青雨說:“臣和其他宿州同僚,一定不辜負陛下的期望,竭盡全力把宿州治理成富足安康之地。”
從宿州府衙出來以後,李純帶人在宿州簡單看看,感覺宿州治理的確實不錯,雖然發展時間不長,但是和夏原一樣欣欣向榮,城市麵貌和居民生活明顯比其他地方強不少。
李純一行時間有限,走馬觀花看一下就趕到碼頭,返回船上,繼續沿著淮河東行。
眾人上船以後,李藩問道:“陛下,當初有那麽多其他民族融入了華夏,後麵華族還要不要再擴容,目前有不少襄族希望加入華族。”
李純道:“民族融入是個長期過程,像慕容鮮卑本就和漢人臨近,後麵進入華夏後,也是經過數百年,才完全融入進來。而像原安南一帶的駱越人,在漢朝就納入朝廷的統治,到了唐朝還是沒有融入進來。上次我們已經把近兩百萬已經漢化的其他民族納入華族,不能再無底線的擴張。”
李藩說:“有人認為,把更多的民族吸收進來,可以讓華夏民族更大更強。”
李純道:“聽起來是這麽回事,但是如果沒有一個標準,盲目的吸收其他民族,一個民族裏麵居民信仰不同、語言不同、甚至膚色樣貌和生活習慣都不同,結果就會搞成一個大雜燴,內部矛盾重重,隻能是大而不強。”
李藩說:“陛下說的對,西晉的時候就有五胡亂華,盡管這幾個民族後麵都融入了華夏,但是也產生了巨大的破壞,每個民族確實要有自己的基本邊界。”
天黑的時候,船隊行至盱眙,在此停泊過夜。李純想起南北朝時北魏拓跋燾曾率軍在盱眙與劉宋的軍隊大戰,為了霸業爭得你死我活。
想想自己做了那麽多努力,也算是為了華夏的霸業而奮鬥,尚不知前景如何,不禁感慨唏噓了一番。
船隊一行,除了補充用水和其他物資,不再停留,一直行到廣陵府才停下。船隊行了好幾天,李純準備在廣陵待上幾天,就安排李藩在船上保留必要的看守人員,讓其他隨行人員可以下船活動一下。
淮揚道巡撫韋丹早已在碼頭等候,李純等人下船後,韋丹等人趕忙叩拜施禮,一番寒暄後,李純等人隨韋丹進入廣陵城。
此次是李純第二次來廣陵,隻見廣陵比十年前更加繁華,商業氛圍濃厚,居民富足,感觀上不亞於夏原。
眾人到了淮揚道府衙,首先自然是一場接風宴,唐朝的官員都知道李純不喜奢靡,所以淮揚道的招待也是中規中矩。
李純等人吃完飯後,在府衙安排的房間內稍微休息一番,下午就帶著幾個隨行官員召韋丹等幾個淮揚道的官員詢問情況。
李純道:“朕平時久在京師,對全國各地的了解基本就是靠閱讀各地發來的奏折,這次出來就是到現場了解各地的情況,韋愛卿可以把淮揚道的情況介紹一下。”
韋丹說:“淮揚道由原淮南道發展而來,原本東西長,南北窄,後麵朝廷對我們的轄區進行調整,把舒州劃給了江彭道,將潤州和泗州、徐州、海州劃給了我們,全道的區域更加合理總體擴大了一些,特別是廣陵的南側有了潤州作為屏障。目前全道轄1府11州,共310萬人口,年財政收入達400多萬貫,算是全國發展比較好的道。”
李純道:“淮揚道的確是全國經濟發展最好的道,為其他各道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朕甚感欣慰。現在淮揚的商人到全國各地做生意,聲名鵲起,都知道大名鼎鼎的揚州幫。”
韋丹說:“陛下過獎了,淮揚一帶的人善於經商,對於他們來說,哪裏有商機就往哪裏去,哪裏能賺錢就往哪裏去,常年在各地奔忙。”
李純道:“朕這次出巡,一方麵是到各地看看,另一方麵是要看一下南征準備情況,待征服夷人地區以後,你們淮揚商人可以大展身手,到夷人地區做生意,賺錢的同時也給朝廷增加財政收入。”
韋丹說:“隻要是有機會能賺錢的地方,肯定少不了淮揚的商人,目前朝廷的對外貿易還有些限製,以後如果放開了,到海外做生意肯定獲利頗豐。”
李純道:“朝廷這次對外發動戰爭,最重要的就是要營造一個有利於華夏民族的經濟環境,讓華夏的工商界能夠更好的賺錢。”
此時元稹來了興趣,問道:“陛下,這次我們對外用兵,征服夷人地區後,重點是讓華人在工商業上牟利?”
李純道:“自古以來人們都是看重的土地的利益,但是土地就那麽多,本是夷人的地方,襄人要去分一些,華人如果再去分就會鬧出矛盾,華人可以另辟蹊徑,在工商業上獲取重利。”
崔右甫說:“這次出征夷人地區,我們華人部隊打主力,最後土地還是襄人和夷人的,那華人不是很虧?”
李純道:“你們呀,還是局限在傳統思維上,農業的產出畢竟有限,以後工商業才是經濟發展的主戰場,華人要懂得抓大放小,把農牧業的土地留給襄人和夷人就好。”
李藩說:“曆朝曆代,土地都是人民的命根子,如果華襄兩族都從夷人手裏奪取土地,勢必會引起巨大的反抗,從工商業上下手,隻需占用少量土地就可以創造出巨大的利潤,確實是一步妙棋。”
李純道:“夷人地區也不富裕,如果繼續搞掠奪、壓迫那一套,肯定會引起反抗,還是要想辦法把那裏的經濟發展起來,華人盡量在增量中謀取權益。”
韋丹說:“陛下的思路讓我等耳目一新,不知陛下此次來淮揚,要去哪幾個地方看看,臣也好做個準備。”
李純道:“十年前,朕就來過這裏,對廣陵的印象很深刻,這次在廣陵可以再待上幾天,你帶朕和幾個大臣看看廣陵的的發展變化,然後就出發去潤州,朕要看看那裏的造船廠和鎮東軍。”
在廣陵之後的幾天裏,韋丹帶著李純一行,參觀了幾個大型工廠、商行,還去了火車站、碼頭,又看了淮揚大學的建設現場,介紹了淮揚大學的籌備情況。
幾天下來,李純感覺淮揚不愧是經濟發達、人文薈聚之地,各行各業欣欣向榮,百姓生活富足,淮揚大學建設標準很高,不亞於朝廷舉辦的幾所專科大學。
李承閩陪著蕭嬪去了大明寺、瘦西湖等遊賞了一番,參與南巡的其他人員也借機到廣陵遊玩了一番,采購了不少東西,船隊也補充了一些物資,李純等人在廣陵活動結束後,船隊就南出運河,抵達長江對麵的潤州。
潤州又稱京口,自古以來就位置重要,朝廷在這裏設立了一個造船廠,鎮東軍也駐紮在這裏,成為唐朝的一個軍事重地。
李純一行先去了潤州造船廠,隻見在碼頭上並列著六個船塢,正在同時建造六艘大船,既有戰船,也有民船。李純等人登岸後,潤州造船廠的廠長林原卿,趕忙帶人過來叩拜迎接。
韋丹介紹說:“此人就是這個造船廠的廠長林原卿,是科工部戰船司的七品官,在潤州造船廠一直盡心盡責,這些年主持建造不少質量上乘的戰船和商船。”
李純道:“林愛卿,你將造船廠的情況給朕介紹一下。”
林原卿趕忙說道:“我們潤州造船廠還是在陛下的關心下建立起來的,目前有六個船塢,有技師和工人上千人,每年可以造船五十艘左右,目前是以造戰船為主,也造一些商船。”
李純又問:“此次南征,水軍將是主力,你們造出的戰船性能如何?”
林原卿答道:“我們的戰船現在全部是由蒸汽機驅動螺旋槳,速度和機動性比以前大為提高,船體是木質的,外麵包上鐵皮,防禦力提高了,船上配置了二十多門火炮,火力強大,對付南洋的幾個國家的海軍沒問題。”
李純道:“如果戰船全部用鋼鐵打造,豈不是更加堅固?”
林原卿說:“稟陛下,我們也想過用鋼鐵造船,但是麵臨兩個問題,一是鋼鐵的成本高。如果全部用鋼鐵,價格將是目前的兩倍多;二是目前的拚接技術還不行,切割鐵板、拚裝船體的難度很大。”
李純想起來了,此時畢竟是唐朝,雖然有所發展,但切割、焊接的技術還不成熟,自然還難以建造全部鋼鐵的船舶,李純覺得還是要勉勵他們一下,就說道:
“木質船舶的堅固性和持久性不足,以後用鋼鐵造船是大趨勢,你們可以先研究,成本不是問題,關鍵是先在技術上突破,如果能夠造出鐵甲船,也是你的大功一件。”
林原卿被李純激勵一番,立即表態說:“微臣一定帶領屬員努力研究,爭取早日造出鐵甲艦,不辜負皇上的厚望。”
李純又帶著幾個官員在造船廠轉了一圈,認真查看了造船的工藝和流程,又專門參觀了一艘剛剛造好的戰船。
隻見這艘戰船長約30丈,寬約10丈,全船用硬木打造,外麵包裹鐵皮,最外層還刷了防腐的桐油,在艦的兩側各有十門火炮,在前後各有一門火炮,其中前側的火炮威力最大。
船由蒸汽機驅動,在最後側安裝了螺旋槳,可以在海中任意馳騁,整個船可以容納約500人,在當時就是已經非常先進的戰船了。
經過參觀,李純對這個相對先進的造船廠頗為滿意,對南征的海路部隊又多了幾分信心。
看完潤州造船廠之後,李純等人在造船廠簡單吃了個午飯,然後就轉場到鎮東軍駐地,鎮東軍的主營區位於潤州城東的長江邊,船隊行駛了一會就到了。
鎮東軍統領吳元濟,早就率領眾將等候,見到李純等人上岸,帶著幾十個將領磕頭便拜,口裏喊著:“臣吳元濟率領眾將恭迎皇帝陛下,臣等對陛下的到來,感到萬分榮幸。”
看到吳元濟搞出這麽大的陣仗,李純覺得還是部隊的氣場更足,心裏有幾分高興,就說道:“眾將平身,鎮東軍作為朝廷的水軍主力之一,果然是精神抖擻,氣場不凡。”
吳元濟起身後說道:“陛下,我們鎮東軍打仗,絕對是一把好手,這次南征完全可以讓我們鎮東軍上,我們一定能打出大唐的威風。”
李純也不想打擊他的積極性,就說道:“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第二波戰役更難打,到時候肯定讓你們鎮東軍打先鋒。”
吳元濟說:“我們鎮東軍一定會努力訓練,爭取在第二波戰役中,奪取首功。”
範希朝覺得到了自己的主場,該說幾句了,就說:“你們鎮東軍號稱善戰,今天陛下來了,就把你們的真本事亮出來,讓陛下看看。”
吳元濟說:“末將準備了一個演習,演示一下我們鎮東軍的戰鬥過程,還請陛下和幾位大臣觀摩一下。”
李純也想現場看看唐朝主力軍團的戰力,就說:“好不容易來一次,朕就看看你們的水平如何。”
在吳元濟的引領下,李純和幾位大臣走上江邊的一個高台上,上邊搭了一個觀賞台。李純等人坐定後,隻見觀賞台的對麵是個江心洲,江心洲上壘了不少類似堡壘一樣的目標,大小不一,還刷上白灰,遠看更加醒目,在堡壘之間還插了不少稻草人,作為假人目標。
吳元濟看時機成熟,命人開始搖動一麵紅旗,然後就遠遠的駛來七艘戰船,戰船接近江心洲百丈左右的距離時,船上的大炮開始轟擊,有的是一炮打中堡壘,有的是連續幾炮才打中堡壘。
連續攻擊了約一刻多鍾,岸上的堡壘目標基本都被轟塌了,然後大船放下小船,從大船上下來不少士兵上到小船上。
這些士兵劃著小船向岸邊靠近,小船抵到海灘時,這些士兵從小船上跳下來,踏著水花向岸上衝擊,端著火槍對著那些殘存的堡壘和假人猛烈射擊。
還有的士兵拿著炸藥包,放到殘存的堡壘下麵,用火折子點燃,將堡壘炸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