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東西對攻

字數:5348   加入書籤

A+A-


    從埃及前往迦南,需要穿過一片沙漠,所以吳元濟在抵達埃及東部邊城坎塔拉(今埃及塞得港以南)後,命令部隊備足水源和幹糧,然後沿著海岸線繼續向東進軍。
    沒想到這段沙漠比較長,部隊很快就將攜帶的水喝光,後麵的路程幹渴不已,後麵到了沙漠中的小城阿裏什才算補充了一些飲用水。部隊越過阿裏什不久,總算到達迦南一帶,擺脫了缺水的危機。
    部隊進入迦南以後,就進入了敘利亞總督的轄區,開始不斷有大食人的部隊過來襲擾唐軍。吳元濟率軍邊走邊戰,一路上擊潰好幾股敵人,來到迦南中部一帶。
    吳元濟率軍攻擊大食軍時,發現這裏的大食軍已經有了炸彈和突火槍,知道了敘利亞的大食軍也有了火器,暗叫不好。
    吳元濟帶領部隊擊敗沿途的大食軍後,終於抵達迦南的重要城市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位於一片山上,居高臨下,敘利亞總督派了一萬多軍隊守衛這裏。
    吳元濟命令部隊包圍該城,準備攻下這座城市,誰知道部隊剛圍上去,大食軍就從上麵往下麵扔炸彈,炸彈滾下來爆炸,對圍城的部隊形成威脅。
    吳元濟大怒,命令圍城的部隊離城牆遠一些,然後開始命令炮兵轟城,城內的守軍對唐軍的炮擊無計可施,隻能被動挨打。
    第二天,唐軍在城牆上轟開一個缺口,炮兵停止射擊後,一些唐軍試圖從缺口處衝進去,沒想到城上的大食軍又開始往下麵扔炸彈,唐軍被迫撤退。
    雙方都有火器,唐軍火器雖優,但耶路撒冷守軍占據地利,吳元濟有點懵圈了,不知道該怎麽破局。副將鄒元標認為,守軍的炸彈畢竟扔不遠,唐軍不如改變戰術,改破城為轟城,一直用大炮轟城,守軍早晚會受不了。
    吳元濟聽了以後茅塞頓開,覺得完全可以發揮唐軍炮兵的射程優勢,來個長期轟炸,吃虧的肯定是大食守軍。從此唐軍不再攻城,而是將城市遠遠圍住,一直用大炮轟擊,而且專往城內建築物多,建築物高大的地方轟擊。
    經過連續四五天的炮轟,城內的守軍開始頂不住了,覺得如果唐軍繼續炮轟下去,整個城市都要完蛋,特別是那些重要的聖跡、寺院將毀於炮火,他們將成為曆史的罪人。
    最終,城內守軍派人過來表示願意投降,投降的條件就是唐軍不要毀壞他們的聖跡和寺院,尊重他們的信仰。
    吳元濟覺得這個條件不過分,當即答應,讓守軍全部出城繳械投降。大食軍投降的部隊有八千多人,吳元濟覺得帶這些俘虜太麻煩,在他們都保證不再參加大食軍後,吳元濟將大部分普通士兵釋放,留下五百多重要分子集中關押起來。
    吳元濟在耶路撒冷補充了一些軍需物資,留下一個羌戎團鎮守耶路撒冷,然後向大馬士革方向進發。
    大食軍覺得硬碰不是唐軍對手,轉而采取遊擊戰,專門攻擊第五路軍的補給線。吳元濟被搞的憤怒不已,到處追著大食軍打,大食軍以騎兵為主,唐軍很難捕捉。
    由於後勤補給線被破壞,特別是彈藥補充非常不順,耽誤了第五路軍的行程,無法快速挺進大馬士革。
    李愬原先攻占的薩曼王朝、塔希爾王朝,都屬於黑衣大食的地方勢力,未觸及黑衣大食的核心地區。黑衣大食哈裏發馬蒙為了防止唐軍來攻,調集重兵在黑衣大食東部一帶,企圖將唐軍阻於波斯一帶。
    在李愬認知中,在世界範圍內,黑衣大食是僅次於唐朝的帝國,是唐朝對外擴張的最強對手。唐軍雖然在怛羅斯附近擊敗了薩曼王朝的軍隊,算是報了一仇,但是尚未傷及黑衣大食的根本,這次要跟黑衣大食的本土力量對決,將是一場更加激烈的戰鬥。
    李愬率領第六路軍從沙普城出發,向西攻入黑衣大食的波斯地區,波斯地區的大食軍將沿途的道路挖斷,橋梁毀壞,減緩了唐軍的進程。第六路軍全部是騎兵,可以在荒野上馳騁,但是炮兵和輜重部隊仍然依賴道路和橋梁,唐軍不得不一邊架橋修路,一邊緩慢前進。
    好在波斯地區相對幹旱,河流不多,所以中途橋梁也很少,隻是部分延緩了唐軍的進程。唐軍向西進發的過程中,大食軍並不敢來硬碰,而是派出小股騎兵不斷騷擾,均被唐軍擊退。半個多月後,第六路軍終於到達波斯的重鎮拉伊城(今伊朗德黑蘭一帶)附近。
    黑衣大食波斯總督拉赫曼,帶領六萬精兵屯守在拉伊城一帶,準備在這裏阻擋唐軍。馬蒙對拉赫曼寄予厚望,交給他的都是大食的精銳部隊,甚至給了他大量的火器,希望他能重現黑衣大食的榮光。
    拉赫曼認為,黑衣大食依然是以冷兵器為主,新配備的炸彈和突火槍等火器,射程和威力都難以匹敵唐軍的武器,對前景並不樂觀。拉赫曼苦思冥想,想到了三個對策,一是幹擾唐軍的後勤補給線,二是加固拉伊城,將城牆大幅加厚,三是在唐軍的必經之處投毒。
    第六路軍進入波斯以後,大食軍就襲擾唐軍的補給線,但是唐軍在出發時帶了充足的糧草彈藥,而且沿途可以奪取波斯人的糧草,彈藥消耗不多,所以影響不大。
    唐軍在往拉伊城進發的沿途較為幹旱,水源不是很多,有一支唐軍先鋒部隊在引用當地的泉水時,出現集體中毒的情況,造成一百多人的死亡。
    李愬對大食軍在水中投毒的行為非常憤怒,跟幾個部將商議後,決定部隊盡量在波斯人聚居的地方取水。波斯人再毒,總不能斷自己的後路,而且取水之前讓牲畜先飲用試驗一下,雖然麻煩了一些,但是確實避免了中毒的危險。
    拉赫曼看到自己的三個對策被唐軍破了兩個,隻能寄希望於最後一個方案,就是憑城固守。拉赫曼將三萬步兵置於城內防守,將三萬騎兵放在城外,希望通過內外合擊,打退唐軍的進攻。
    李愬率軍抵達拉伊城後,決定仍采取包圍合擊的戰術,命令各個部隊分頭將拉伊城包圍起來。大食軍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城外的三萬騎兵不斷的襲擾圍城部隊,企圖阻止唐軍包圍拉伊城。
    唐軍的圍城部隊先後和大食騎兵爆發了好幾次激戰,終於擊退敵軍,完成了對拉伊城的包圍。為了防止大食騎兵的襲擾,圍城部隊抱團行動,主要是封堵城市的進出道路,斷絕城內外的聯係。
    眼見拉伊城被圍,拉赫曼隻能是集中兵力做好各種防禦準備,並預備了多種反擊措施,決定和唐軍決一死戰。
    李愬看到拉伊城被加固了很多,決定采取連續射擊的方式,將城牆炸開一個缺口。李愬將手中的火炮分成三波,晝夜不停輪流射擊,終於在城東射出一個巨大的缺口。
    主攻部隊待炮兵停止射擊後,從缺口處攻入,並向城內進發。出人意料的是,大食軍並未派部隊封堵缺口,缺口附近空無一人,仿佛人都嚇跑了。
    主攻部隊感覺似乎太順了,順的有點不對頭,反而不敢快速進攻,而是沿著街道緩緩向裏進發。突然,街道兩側的建築物發出連續的爆炸,將街道內的很多唐軍炸死炸傷。
    原來,唐軍在城東連續炮擊,拉赫曼判定城東就是唐軍的主攻方向,拿出庫存的炸彈運到城東一帶。趁著唐軍停止炮擊的間隙,大食軍在缺口處的建築物內放置了大量的炸彈,除了留幾個點火的人,其他的大食軍全部撤離。
    首批進城的唐軍損失慘重,被迫退出城外,清點一下竟然死傷了一千多人。首次出戰不利,李愬非常鬱悶,緊急和兩個副將商議對策。
    孔文侃認為,拉伊城內建築物眾多,都可以放置炸彈,唐軍貿然進入太危險,可以采取持續炮擊的方式打擊城內大食軍。陳弘嶺則認為拉伊城位於一個山穀中的綠洲,非常依賴城外的河流供水,一旦斷絕其水源,城內也會堅持不了多久。
    陳弘嶺提到水源,李愬本想來個以毒攻毒,向流入城內的河流中投毒,但是感覺這個辦法會毒死很多拉伊居民,會損害唐朝的形象,最後還是放棄了。李愬認為,即使斷絕其城外的用水,城內可以打井,徹底切斷其水源不現實,最後決定采取連續炮擊的方式。
    唐軍在城東對拉伊城進行持續的炮擊,但是不派兵攻城,對城內造成了較大的破壞。唐軍炮擊了三天後,馬蒙派出一支兩萬人的援軍,會同城外的大食騎兵,進攻圍城的第六路軍。
    李愬被迫收縮兵力,與大食援軍進行一番血戰,城外兩軍對戰的時候,拉赫曼又指揮城內的大食軍向外突圍,唐軍被迫兩線作戰。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天,唐軍最終憑借火力優勢,擊敗大食援軍,並將城內的部隊打回去。
    李愬認為,日久容易生變,而且唐軍的炮彈不是無限的,後勤補給難度也不小,必須要改變戰法,速戰速決。李愬忽然想到戰國時期田單的火牛陣,來了靈感,想到了攻城的破解之法。
    李愬命令部隊在拉伊城周邊征集了大量的牛羊,全部驅趕到城東一帶,唐軍的炮兵對原來的缺口又炮擊了一番,並派兵將缺口附近清理了一番。
    唐軍將一大群牛驅趕到缺口附近,牛尾巴上全部包上油布,然後將油布點燃,這些牛被燃燒的劇痛刺激,像發瘋了一樣朝城內衝去。
    城內的大食軍故伎重演,又引爆炸彈,發現炸死的都是**,唐軍並沒有進城,就停止了引爆。唐軍此時開始驅趕羊群進城,感覺沿途的建築物有炸彈,就驅趕一隻羊進去,羊的身上帶著點燃的炸彈,將建築物引爆。
    唐軍不再急於入城,驅趕著羊群穩紮穩打,緩慢朝城內推進。拉赫曼這時開始有點蒙圈了,不願任由唐軍進城,開始指揮大食軍反擊。
    大食軍的炸彈也是有限的,主要是在缺口處的建築物放了一些,再往裏的建築物基本就沒有炸彈了,兩軍開始了真正的對戰。
    剛開始,大食軍還依托工事和建築物,竭力抵抗唐軍的進攻。這些唐軍早就憋足了勁,進入城內以後,就開始猛烈的進攻。經過一天的激戰,大量的大食軍被消滅,唐軍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將殘餘的大食軍壓迫到城西一帶。
    經過一段時間的較量,拉赫曼自知不是唐軍的對手,拉伊城被攻占已經無可逆轉,決定趁夜突圍。半夜時分,拉赫曼集中精銳從西門拚死向外突圍,唐軍圍城部隊雖然殺傷了大量的大食軍,拉赫曼還是成功帶領一些親兵成功突圍,向西倉皇逃去。
    拉赫曼逃走以後,城內殘餘的大食軍更無鬥誌,在第二天紛紛向唐軍投降。李愬接收降兵後,終於占領拉伊城,不禁長舒了一口氣,帶領部隊進城休整一番。
    拉赫曼往西逃了一段,然後就收攏殘兵,加上原來被唐軍擊敗的援軍,形成了一支有兩萬多人的騎兵部隊。拉赫曼雖然打不過唐軍,但也不甘心失敗,就持續襲擾唐軍的補給線,讓唐軍也不好過。
    李愬占領拉伊城後,本想乘勝追擊,但是補給線持續被襲擾,嚴重影響了唐軍的行動。在拉伊之戰中,唐軍消耗了大量的彈藥,必須要予以補充,否則根本無法進行後麵的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