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治理夷人

字數:5590   加入書籤

A+A-


    最後廠方認為,修建水泥廠畢竟是占了當地的資源,就肯定要照顧工廠附近的居民,所以就表明優先招收工廠附近幾個村的人員,如果不夠,再招其他人員。
    最後水泥廠附近的村民,靠著本土優勢,獲得了大部分的體力崗位。但是廠方也聲明,所有工人必須服從管理,如果誰敢鬧事、怠工,廠方有權解雇,後續會從其他地方招人。
    這些村民認為,在水泥廠工作,雖然苦點累點,但是收入是種地的好幾倍,誰敢瞎折騰,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其他地方的村民隻能感歎自己的命不好,家離水泥廠太遠,喪失了進廠的機會。
    由於符真路大規模引進襄人,隻是兩年多的時間,整個符真路引進了50萬僚越人,其中同奈區就有近20萬人。元稹看到同奈區發展勢頭良好,心中大喜,幹脆在同奈區的南部又新建了興僚區,在這裏又規劃工業、商業、居住等區域,作為一個純僚越人居住的區。
    符真路其他郡城也開始學著隆安府的樣子,在新區嚴控夷人進入,大規模引進僚越人,既可以壯大經濟,也可以加強對當地的管控。
    但是,符真道嚴控夷人進城,將不服管教的夷人驅趕到農村,也引發了一個負麵效應,那就是留在城市的都是安分守己的夷人,農村存在不少心懷不滿的夷人。
    這些人輕則私下發牢騷,重則當眾辱罵、誹謗官府,說華襄兩族欺壓夷人,賺錢的行業、好的崗位全被華襄兩族壟斷了,夷人想出頭太難。
    元稹聽到這種情況,非常氣憤,華襄兩族作為征服者,難道還要跟夷族平權?留在城裏的夷人必須是恭順的良民,想平權就去農村的純夷人地區。
    官府對農村地區的夷人缺乏製約手段,必須要抓幾個典型,誰再敢誹謗、辱罵官府或者華襄兩族,對他們流放、判刑,以示懲戒。
    元稹在境內找了一圈,也沒找到適合大規模流放、關押夷人的地方,最後他瞄準了安達曼群島。
    安達曼群島生活的是矮黑人,身體樣貌與語言習慣,與大陸上的符真夷人完全不同,難以教化,元稹有心將他們遷走,騰出點地方。
    於是,元稹向朝廷上書,要求將安達曼人遷到巴布亞一帶,跟那邊的黑人匯合,安達曼群島作為符真路的流放地。
    李純認為,那些心懷不軌,敢於誹謗官府、辱罵華襄人士的夷人,必須要予以懲戒,於是同意元稹的方案,將安達曼的矮黑人,全部遷到巴布亞島西部的納比雷一帶。
    這些安達曼矮黑人,朝廷也不能不管,由外事部招募一些巽他夷人,對他們進行教化管理,定期還送點糧食、工具給他們,讓他們逐漸在納比雷紮下根來,成為唐朝在澳洲的第一個據點。
    之後,元稹在符真路各地派出大量的密探,對於心懷不滿、妄議朝廷、拉幫結夥、意圖不軌的夷人,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抓捕,輕則判刑,重則流放到安達曼群島。
    原瓊州長史高啟倫,靠著李德裕的推薦,到了馬來郡幹太守,原司馬王希良也跟來幹上了長史。在高啟倫的爭取下,馬來郡就成了瓊州僚越人的專屬區域,高啟倫從瓊州島引來大量的僚越人到馬來郡發展。
    高啟倫認為,馬來郡熱是熱了點,但是基礎好,條件優越。
    一是位置好,馬六甲城位於馬六甲海峽北岸,是很多船隻的必經之處,有效帶動了當地商貿業的發展。
    二是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錫礦儲量大、品位高,國內來了大量的企業采礦、煉錫,有效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三是熱帶水果多,當地盛產榴蓮、山竹、紅毛丹,特別是榴蓮,自從運到國內銷售以後,迅速獲得國內百姓的喜愛,銷量很好。
    由於這裏的條件好,賺錢機會多,高啟倫又專門派王希良回去宣傳招徠,瓊州大量的僚越人湧到馬來郡。
    光是采礦、煉錫就需要不少崗位,那些華人企業都比較照顧僚越人,所有崗位都是盡著僚越人先挑,僚越人不願意幹的崗位才招夷人。
    大型的商貿由華人企業來做,普通的商貿基本就被僚越人包場了。這些僚越人從夷人那裏收購水果、糧食,然後再賣出布匹、瓷器、茶葉等,從中賺取了不少利潤。
    馬六甲城的碼頭非常繁忙,來往客商很多,很多僚越人可以在碼頭、商業裏謀個差事,也可以開個旅店,賺得都不少。
    高啟倫知道,就是再好的條件,目前的經濟還處於初期的發展階段,產生的效益和就業都是有限的。高啟倫學著隆安府,在馬六甲舊城的西麵也建起了新城,供前來馬來郡的僚越人建房居住。
    在馬六甲新城,商機和就業自然也是向僚越人傾斜,各個崗位優先選用僚越人,隻有不夠時,才從舊城那邊的夷人招募。
    馬六甲舊城的夷人,也是被嚴格管控,其他地方的夷人不得隨意遷入馬六甲舊城,馬六甲新城的企業、商行隻用舊城的夷人,其他地方的夷人一律不能用。
    馮慶業的夷人管控方略,經過元稹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模式,核心就是“分類管理、恩威並施”。
    所謂分類管理,就是將夷人分為農村、城市兩類,按照不同模式管理。
    純農村地區的夷人依然按照過去的模式管理、收稅,鄉以下基本采取夷人自治,由各領選拔一些服從恭順的夷人擔任鄉長等職位,稅負和以前一樣,夷人隻要按照規定繳納賦稅、不反叛,官府不幹涉農村地區夷人的生活習慣、信仰等。
    在城市,由於夷人與華襄兩族共處,所居住的夷人受到嚴格的管控,不允許城區以外的居民遷入城內,如果城內的居民不安分,則會被驅趕到農村地區,確保在城市的夷人完全服從官府的管理。
    所謂恩威並施,主要是針對城市的夷人,如果不願和華襄共處的夷人,可以遷到農村地區,但是如果留在城市內,就必須不得有任何犯罪記錄,也不能主動與華襄兩族挑起事端,否則就會被懲罰並驅逐。
    當然,在城市內表現較好的夷人,可以獲得居留權和就業權兩個好處。盡管城市內給夷人提供的就業,大部分相對低端,但是由於城外的夷人不得進入,所以就形成了一道護城河,沒有別的夷人跟他們搶飯碗,得到的薪資收入還算不錯。
    大部的城市,還處於發展的初期,提供的就業機會有限,還要大量向襄人傾斜,所以能留給夷人的就業機會不是很多,所以原來城區的夷人就夠了,不必再引進夷人。
    但是有的地方由於經濟發展比較快,需要的勞動力比較多,當地的官府會有條件的引入一些夷人進城。比如吉隆領,由於發現了大量的錫礦,采礦、運輸、冶煉需要很多的勞動力,原來城內的夷人遠遠不夠。
    高啟倫就特事特辦,從周邊招徠了一批精壯勞動力,每個人簽署一個保證書,必須服從官府的管理,尊重華襄兩族,就可以獲準到礦場上班,也可以在領城內買房置業。
    這些獲準進城的夷人,前期都會被重點觀察,一旦發現有不軌行為,立即驅逐回鄉,礦場永不錄用。
    城內的夷人混的好,可以進入基層公職、醫、教等崗位,有的善於經商,在城內夷人聚居的地方開店收入也不錯,還有的夷人頭腦靈活,可以幫著襄人到夷人地區收貨、推銷,也能拿到不錯的薪水,哪怕就是當個清潔工,掙得也是種地的好幾倍。
    靠著“分類管理、恩威並施”的模式,夷人可以求仁得仁、求財得財,各憑理念選擇到城鄉發展。至於又想多賺錢,又想爭地位的夷人,隻要敢惹事,各級官府的處理方式很一致,就是一律驅逐到農村。
    如果在農村還不老實,有忤逆之舉,就會被判刑、流放。
    由於有嚴格的管製,城內的夷人就業得到了保障,但是也不可能人人都有工作,必然存在一些孤老病殘的人員。符真路專門出台了政策,在城市內的弱勢群體,特困人員,隻要是表現良好,給予最低的保障,體現人道精神。
    元和19年,朝廷將西征元帥府設在馬六甲城,高啟倫奉命做好元帥府的保障工作。高啟倫調集全郡的人員,竭盡所能保障好朝廷大軍的征討行動,受到了範希朝的高度讚揚。
    由於朝廷西進的人員和物資都要在馬六甲中轉,馬六甲城進入了忙碌狀態,高啟倫專門派出大量人員協助儲存、轉運軍事物資。
    進入7月份,前方的戰事逐步明朗,唐軍在天竺一帶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大部分國家都已經被攻滅,但是黑衣大食的戰事還處於膠著狀態。範希朝認為,朝廷集中了三路大軍,應該可以拿下黑衣大食,即使有新的困難,可以調第一路軍過去支援。
    7月下旬開始,朝廷任命的官員到隆安府停留幾天,學習一些治理夷人的經驗後,開始分批趕到馬六甲城。這些官員都會跟元帥府對接一下,如果做任職的地方戰事已經結束,就過去赴任,如果還在打,就暫時留在馬六甲觀望。
    按照朝廷的任命,嚴秦被任命為新成立的治安部尚書,張廣孝被任命為東天竺帕迦路總督,王之孝被任命為南天竺朱達路總督,韋處厚被任命為西天竺瞿印路總督,吳元濟被任命為穆庭路從三品的代理總督。
    各路除了韋處厚外,其他將領尚處於征戰中,所以基本都是各路的按察使、布政使帶著各郡的官員前來赴任。
    有些被任命為郡一級的官員,由於前方戰事不能及時赴任,幹脆就留在馬六甲,向高啟倫學習郡一級治理夷人的經驗。
    進入八月份,除了巴格達一帶,其他各地的戰事已穩,官員們開始大規模的向自己被任命的地方趕去,爭取早日進入角色。
    由於張廣孝尚在黑衣大食作戰,嚴秦隻能暫時鎮守帕迦路,迎接前來赴任的官員。八月底,被任命的帕迦路按察使王樹坤終於帶著屬員到達華氏城,嚴秦就將帕迦路的事務交給王樹坤,自己則按照聖旨的要求回國赴任。
    關於鎮桑軍,朝廷的旨意也有明確,將部隊一分為二,一半留在帕迦路,組成帕迦師,一半回到東昌府駐地,組成扶桑師,由兩個副將暫任師長,各自帶領部隊到新的駐地。
    嚴秦於是與副將秦如海帶著扶桑師先行返回東昌府,然後嚴秦再去夏原任職,副將呂鴻基和參軍儲郝東則帶領帕迦師,跟隨王樹坤行動。
    朝廷給各路官員的聖旨,還附帶有地圖,明確各路的範圍,還有首府的位置,防止各路之間扯皮。關於各郡的設置,由各路根據朝廷給定的原則,自行均衡設置,如需增加郡的數量,可向朝廷請旨。
    帕迦路主要包括原帕拉王國及附屬的羯陵伽、切蒂斯、迦摩縷波及若開王國。在邊界上,帕迦路北至喜馬拉雅山,東到若開山脈,西到亞穆納河與恒河的交匯處,南到今奧裏薩邦南部。
    由於若開王國南部有一段狹長的領土,朝廷將這段領土以蘭裏島以南為界,將丹兌一帶劃給符真路的直通郡。若開王國的主體部分再向北延伸,組成新的若開郡,歸屬帕迦路。
    在首府選擇上,放棄華氏城,選擇在豪拉城(今加爾各答附近)以南的海岸,選擇合適的地方重建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