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三征方案
字數:5772 加入書籤
譚雲惠剛來到瀚海路任巴曼郡太守時,都有點懵逼,真是一個荒涼無比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沙漠,居民數量很少,都不知道為什麽要單獨設一個郡。
既來之則安之,譚雲惠隻能帶著屬員從頭幹起,做到在其位、謀其政。剛開始,巴曼路隻有畜牧業、漁業、采珠業,過得那是一個清苦。
由於環境差、經濟體量小,剛開始吸引過來的羌戎族不多,大部分都是公職人員和家屬,華人來的更少,全郡隻能簡單的維持。
沒想到半年之後,開始有國內的華人企業來巴曼郡采油,而且發現巴曼郡轄區內蘊含著大量的石油,隨著采油的企業越來越多,全郡增加了很多油井,稅收也跟著不斷提高。
經濟好了以後,很多羌戎族聞風而來,來到這裏的采油企業從事管理工作,本地的人口少,又從兩河郡那邊引來一些夷人擔任采油工人,全郡的人口增加了十幾萬。
由於巴曼郡的石油儲量大,開采成本低,這裏的油價比國內低不少,加上海運方便,逐漸取得競爭優勢,國內的煉油廠更喜歡購買巴曼郡的低價石油。
由於石油的價格低了,提煉出來的煤油和柏油的價格也降低了,煤油燈、煤油爐更加普及,夏原等一些大城市在主幹道,還設立了帶玻璃罩的煤油路燈,在晚上提供一段時間的照明,柏油路也越修越多。
當然,由於此時的石油需求量還是有限,要等到汽車成功製造出來,巴曼郡的采油業才能得到更大的發展。
亞美尼亞王阿貝裏特被吳元濟俘虜以後,由於其抵抗唐軍,讓吳元濟等人吃了很大的苦頭,所以吳元濟非常恨他。阿貝裏特在最後關頭投降,吳元濟雖然不好殺他,但是將他作為一般俘虜對待,驅趕到蘇伊士運河幹苦工。
蘇伊士運河工程浩大,在黑衣大食境內與唐軍作戰的被俘的十多萬人員全部遣送過來做苦工。這些俘虜在唐朝工程技術人員的指揮下,用鐵鍬、推車等工具,夜以繼日地在劃定的路線開挖土方。
由於蘇伊士運河大部分位於沙漠地區,開挖的難度很大,需要挖出大量的土方。十幾萬人看起來很多,但是在這個龐大的工程麵前顯得仍然單薄,單靠人力和簡單的工具,工程的進度很慢。
十幾萬人的隊伍,光是飲食保障都是個大問題,吳元濟雖然組織了一個駱駝隊運送水和食物,但是這些飲食優先保障唐朝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羌戎族的監工,最後才能輪到這些戰俘。
這些戰俘在沙漠地區從事高強度體力勞動,對水和食物消耗量極大,吳元濟的駱駝隊並不能充分保障這些人的需求,有些人被迫忍受饑渴勞動。
由於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飲食又得不到保障,不時有一些戰俘累死、饑渴而死。吳元濟對這些戰俘的生死漠不關心,隻是一再催促開挖的進度,並讓羌戎族的監工鞭打施工較慢的戰俘。
這些戰俘幹了一年多,就死了一兩萬人,而且運河的進度很慢,至少十年才能修通。這些俘虜算了一下,覺得絕大部分都熬不到十年以後,早晚都會死在這裏,戰俘中彌漫著悲觀失望的情緒。
阿貝裏特曾經是亞美尼亞王族,身邊聚集了一些老部下,這些老部下經常聚集在阿貝裏特周圍,私下議論抱怨殘酷的遭遇、命運的不公。久而久之,在阿貝裏特周圍形成了一個小圈子,成為彼此發泄憤怒和不滿的一個渠道。
阿貝裏特也是有點血性和謀略,加上身份尊貴,逐步就成為這些戰俘中私下的領袖。阿貝裏特覺得早晚不是累死就是饑渴而死,還不如找機會幹一把,靠武力換取自由。
由於唐軍對他們看管的很嚴,有三個團的羌戎兵荷槍實彈的監督著他們,阿貝裏特等人不敢擅動,而是私下串聯,蟄伏待機,準備在時機來臨時起事。
元和20年10月份,安維部組建還不到一年,但是鄭覃進入角色很快,在民族司、宗教司的基礎上,又組建了維穩司和情報司。
維穩司主要是維護因族群、民族、宗教矛盾,互相搞對抗、摩擦,甚至動武,造成的不穩定因素,通過調節、安撫、警告的方式,平息這些問題。
情報司主要是到各地收集情報,重點搜集那些誹謗、辱罵華夏人,意圖反抗、叛亂的其他族群信息,為後續軍隊和治安人員的鎮壓,提供情報。
安維部的主要職責是,發現、協調、緩解一些社會矛盾,特別是及早發現反對朝廷、對抗華人的線索,自己不能解決的,就及時報告,讓上級調強勢部門去處理。
鄭覃前期將工作重點放在新征服的幾個夷人地區,經過搜集消息、認真排查,發現了一些關於夷人地區的隱患,連忙進宮覲見李純。
李純在思政殿接見鄭覃,鄭覃稟報:“陛下,臣派人在國外幾個路查訪一番,發現有的路治理的還不錯,但朱達路和穆庭路對待夷人壓迫的比較重,感覺有可能會出問題。”
李純歎了一口氣:“王之孝和吳元濟兩個武夫,還在用打仗那一套治理夷人,朕說過很多次,華、襄、夷三族要搞好平衡,要適當照顧夷人的利益,他們都當耳旁風。”
鄭覃又稟報說:“陛下要求開挖蘇伊士運河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這個工程量很大,單靠那些戰俘在沙漠中施工,進展緩慢,吳元濟對那些戰俘又很差,臣擔心日久生變。”
李純也有些憂慮:“你說的這個問題,朕也意識到了,單靠人力挖掘運河難度太大,朕已經讓蔡耀宗他們研究專門開挖運河的機器,但是研發的速度沒有那麽快,至少明年才能出來,目前還是隻能以人力為主。”
鄭覃繼續進言:“陛下,朱達、穆庭兩路的安全問題不得不防,臣建議朝廷還是要早做準備。”
李純說考慮了一會說:“這樣吧,本來鎮遼軍就是要配到穆庭路方向,進行第三波作戰,可以讓他們明年初就提前開拔過去,起著加強鎮守的作用。”
鄭覃說:“再加一個軍,即使有變,應該也應該能應付,吳元濟和王之孝行政能力不足,臣建議還是換掉。”
李純則說:“這兩個武將都是立了戰功的,沒有合適的理由就拿下,會傷了武將的心,影響第三波征服行動。再等等看吧,如果他們犯了大的錯誤,有了合適的借口,再拿下不晚。”
既如此,鄭覃也不好再說什麽了,起身告退。
鄭覃走後,李純又感慨起來,當初自己帶著好幾個大臣,設計了一套治理夷人的辦法,但是有的官員懶政,有的襄族蠻性難改,在有些地區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
李純覺得,天下那麽大,也不可能所有的地方都要自己親自治理,隻能是自己設計一套製度和框架,然後交給各級官員來具體承辦。目前最缺乏的就是能辦事、會辦事的官員,李純也隻能是積極物色,找到一個就提拔使用一個。
11月份,外事部將一份情報呈給李純,情報裏主要講的是第三波夷人地區的情況。李純認真看了一下,發現裏麵的情況與自己以前讀的曆史有所不同。
原來,唐軍持續的大規模進攻,引發了周邊國家的巨大震驚,甚至改變了一些原來的曆史進程,一些地區的形勢發生了變化。
法蘭克國王路易聽到唐軍如此強大,與幾個兒子停止了內鬥,國家重新團結起來,準備應對唐軍的進攻。
羅斯一帶,原來是一些鬆散的小國組成,為了應對唐軍的進攻,各地首領推舉最強的基輔地區首領留申裏克擔任羅斯大公,相當於提前幾十年建國了。
波蘭中北部一帶,原來也是一盤散沙,各地的諸侯也在外部壓力下重新整合,推舉博斯瓦來擔任波蘭大公,也相當於提前建國。
多瑙河中遊匈牙利一帶,原來屬於多方勢力的爭奪區域,後來在法蘭克王國的支持下,伊什特納建立潘諾尼亞國,並擔任大公,整合多瑙河中遊平原的勢力。
至於其他地方,變化不大,關於武器方麵,其他國家沒能獲得黑衣大食的火藥技術,目前還是以冷兵器為主。
李純讀了這份情報,發現盡管與原來曆史中的情況有點不一樣,但是變化也不是很大,特別是火器沒有外傳,唐軍完全能夠應付。
經過唐軍的第二波征戰,黑衣大食和帕拉王國兩個強國已經被滅掉,隻剩拜占庭和法蘭克兩個強國,其中拜占庭西部有些地區已經獨立了,實力有所下降,法蘭克則團結起來,實力反而增加。
李純令軍事部根據新的情報,對原來的第三波征服計劃進行修訂,讓各軍的任務更加合理一些。
12月份,軍事部尚書韓泰將修訂後的第三波征服行動的方案,呈送到李純那裏,李純認真看了一下,內容比較詳實,對這個方案還算滿意。
第三波征服行動的目標是拿下歐洲和西亞、北非剩餘的地區,實現對所有夷人地區的征服。共派出5個軍團和44個襄人團,共有28.2萬作戰部隊,軍事部另派後勤支援和情報搜集部隊。出征部隊共分五路人馬,具體組成和任務如下:
第一路軍由鎮蕃軍帶9個襄人團(6個扶餘、3個扶桑)組成,由鎮蕃軍統領謝長林指揮,共5.7萬人。任務為,從烏拉爾河中遊的傑杜羅(今奧倫堡以南)渡河,向西北方向進攻保加爾汗國,而後會同第二路軍進攻羅斯一帶,再向西進攻波蘭大公國,最後會同第二路軍進攻法蘭克王國。
第二路軍由鎮胡軍帶9個襄人團(6個扶餘、3個扶桑)組成,由鎮胡軍統領烏重胤指揮,共5.7萬人。任務為,從烏拉爾河下遊的索科(今阿特勞以北)渡河,向西進攻可薩汗國,而後會同第一路軍進攻羅斯一帶,再向西進攻摩拉維亞,最後會同第一路軍進攻法蘭克王國。
第三路軍由鎮遼軍帶9個襄人團(4個新羅、3個扶桑、2個羌戎)組成,由鎮遼軍統領劉悟指揮,共5.7萬人。任務為,從亞尼郡阿尼城出發,向西進攻拜占庭帝國北部,直取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再向西進攻保加利亞,沿途拿下塞爾維亞、潘諾尼亞、克羅地亞等地,最後從東南部進攻法蘭克王國。
第四路軍由鎮東軍帶8個襄人團(4個新羅、4個羌戎)組成,由鎮遼軍統領吳元濟指揮,共5.2萬人。任務為,從敘黎郡拉塔城(今拉塔基亞)出發,向西進攻拜占庭帝國南部,先協助第三路軍拿下君士坦丁堡,再向西進攻希臘、阿格拉布,再進攻意大利半島,最後從南部進攻法蘭克王國。
第五路軍由鎮羅軍帶9個襄人團(2個羌戎,4個新羅、3個扶桑)組成,由鎮羅軍統領宋朝隱指揮,共5.7萬人。任務為,從加利群島出發,向北進攻伊德利斯,再往北拿下白衣大食,而後向北攻占不列顛群島,最後從西部進攻法蘭克王國。
為協調各軍行動,在亞山城(亞曆山大城)設立西征元帥府,由範希朝擔任西征元帥,元帥府配有專門的情報搜集和傳令部隊。
為保障軍隊的征服行動,軍事部在傑杜羅、索科、阿尼、拉塔、加利設置五個大型的補給點,後續根據部隊的征服進展情況,再延伸設置一批補給點。
李純從整個征服行動來看,前麵是各路大軍分頭征討,最後的矛頭全部指向最後的大國法蘭克王國,大唐將士要與歐洲猛人作最後的碰撞。
李純看出方案的一個瑕疵,就對韓泰說:“各路大軍分的很開,範希朝在亞山城很難實際指揮各軍,北部的第一、第二路軍挨的比較近,可由老將烏重胤統一指揮,打到法蘭克以後,由烏重胤協調各軍行動,這樣效率會更高。”
韓泰答道:“陛下這樣改一下更合理一些,臣建議方案確定後就發給各軍。”
